冬季日光温室温度场优化研究

2014-03-12 06:43王润涛段明辉李友泽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温度场风扇温室

王润涛,段明辉,杨 方*,姚 阳,张 薇,李友泽

(1.东北农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学院,哈尔滨 150030;2.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天津 300072)

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数值模拟水平不断提高,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是可数值计算和图像显示工具,广泛应用于温室园艺领域。目前,高效节能型日光温室在我国北方较为普及[1],但在我国寒冷地区(如哈尔滨)冬季,需依靠辅助加热设备才能保证室内温度。为保暖冬季温室中不进行通风,而温室中加热设备热量无空气流通,单靠热辐射作用不能有效扩散,出现温度场分布不均匀、多区域不能达到植物生长适宜温度等问题,温室作物生长环境不理想。

利用CFD模拟温室气流组织分布,根据模拟结果研究分析各影响因素情况,优化温室内环境。本文针对温室内温度场问题,利用CFD技术建立温室数值模拟模型,与试验测量值比较验证模型准确性,利用CFD软件模拟分析温室内温度场均匀性优化情况,验证优化效果良好,可为冬季温室内环境的优化提供参考。

1 模型及计算条件

1.1 温室几何模型

实验温室采用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温室,温室全长58 m,中部被pc板隔开,形成两个温室环境,试验选取其中一个。实验温室长27.5 m,跨度7 m,脊高3.5 m,后墙高2.5 m,后坡水平投影1.5 m,日光温室几何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温室几何模型Fig.1 Geometric model of the greenhouse

1.2 温室CFD模型

1.2.1 湍流模型

湍流流动是一种边界条件保持不变,速度等流动特性均随机变化的不稳定流动状态,通常用Reynolds数(用Re表示)作为判断依据,当Re(雷诺数)大于临界值时为湍流流动。加热条件下温室内气流可看成湍流流动[2-8]。根据温室的情况选取标准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标准模型的输运方程为:

式中,Gk为平均速度梯度引起的湍动能k的产生项;Gb为浮力引起的湍动能k的产生项;YM代表可压湍流中脉动扩张的贡献;C1ε、C2ε、C3ε为经验常数;σk、σε分别是与湍动能k和耗散率ε对应的Prandtl数;Sk、Sε是用户定义的源项。

高Re数的湍流模型针对充分发展的湍流才有效,对近壁区内的流动,湍流发展并不充分,目前一般采用壁面函数法或低Re数k-ε模型求解。壁面函数法为软件默认处理办法,对各种壁面流动有效,计算效率较高,工程实用性强,因此采用壁面函数法处理近壁面区域[9-10]。

1.2.2 基本控制方程

由于哈尔滨地区冬季室外气温很低,冬季温室不会开窗通风,室内主要是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自然对流,根据温室内气流特点,为便于处理温差带来的浮升力项,采用Boussinesq假设简化加热空气产生的自然对流[11],即假设流体密度的变化并不明显改变流体性质,即除密度外流体的其他物性不变;密度变化对惯性力项、压力差项和粘性力项影响可忽略不计;对密度仅考虑动量方程中与质量力有关项,其余各项中密度作为常数。

由于流动处于湍流状态,系统还要遵守附加的湍流输运方程[12]。控制方程通用形式:

式中,φ为通用变量,可代表u、v、w、T等求解变量;Γ为广义扩散系数;S为广义源项。

1.2.3 辐射模型

CFD为用户提供5种辐射模型,参考文献[13-16]及试验温室实际情况,选取DO模型计算辐射影响。辐射方程为:

2 网格的划分及边界条件选择

2.1 计算域网格划分

网格是CFD模型的几何表达形式,也是模拟与分析的载体。网格质量对CFD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具有重要影响[17]。根据温室情况,选取温室内空气作为计算区域,采用混合网格形式划分,并对热水管道进行网格加密。

2.2 边界条件的选择

冬季温室不与外界进行通风,只存在内部流固耦合传热,因此边界条件全部设置为Wall(壁面边界条件);地面给定实际测量的固定温度;由于散热器为螺旋翅片管型,直接计算复杂,参考文献[18-19]对散热器进行化简;墙体及覆盖材料为对流与外部辐射相结合边界类型;一般采用空气有效温度作为外部辐射温度,用以反映空气辐射背景对覆盖材料传热影响,利用公式Tsky=0.0552T01.5对外部辐射温度进行计算[20];温室模型中未考虑植物影响。主要边界条件设置如表1所示。

表1 边界类型及取值Table 1 Main boundary types and their values

3 CFD模拟及分析

首先模拟并分析夜间供暖情况下温室热环境分布。室外温度为-28.4℃(244.75 K),分别取Z=5 m,Z=12 m,Z=20 m三个剖面,经分析发现沿Z轴方向上,温度分布基本相同。给出Z=12 m温度线分布图2。由图2可见,在靠近散热器附近1 m,温度线分布密集,温度较高;但是仅靠热源的热辐射作用,大部分热量并不能传递到温室内部,靠近温室中部区域的温度较低;远离热源区域,受外部低温影响,越靠近温室上方,温度越低。温度分布梯度很大,作物生长所处大部分区域的温度状况都不理想,温度场分布均匀性很差。

图2 Z=12 m截面的温度线分布Fig.2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about the cross section of Z=12 m

温室沿Y方向(沿温室高度方向)剖面温度分布见图3。在靠近热源附近,温度分布梯度较大,远离热源区域,温度下降梯度明显,在0.25 m处大部分温度处于283 K,在0.5 m处大部分的温度在280 K及以下。温度分布在越靠近温室上方的区域温度越低,仅0.25 m已相差3 K(3℃),显然温室内部分区域温度偏低,温度场分布不均匀,植物生长环境不理想。

图3 Y=0.25 m,Y=0.5 m温度布云Fig.3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in cloud about the two cross sections that Y=0.25 m and Y=0.5 m

对温室白天室外温度为-14.85℃的情况进行模拟计算。选取与上面相同的截面进行分析,计算结果如下图4。可见,由于白天阳光的影响,温室内的气温比夜间高,但温度场分布的均匀性仍不理想。白天温室内Y=0.25 m截面层上气温可以到达285 K,Y=0.5 m截面层大部分区域气温在282 K。依旧是靠近温室顶棚区域温度低,靠近温室热源附近的温度分布密集,温度较高,温度偏低且分布梯度较大。综合模拟结果以及温室的实际情况,可以得出,相对与冬季的外部温度,温室内较温暖。室内温度受阳光照射的影响很大,白天温度较高,夜间由于供暖设备及白天储存热量的原因,温度也不会很低。但是温室内温度分布梯度很大,分层明显,靠近热源部分的温度较高,温室中部温度偏低,散热器热量不能有效充分扩散。温室上部受外界干扰影响较为明显,尤其是在较冷的时间,供热容量没有相应提升,会对温室内温度影响较大。温室内温度整体上可以满足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需求,但是温度偏低且温度场的均匀性并不理想,不能为植物提供良好的温度环境,影响温室作物的质量及产量。

图4 Y=0.25 m,Y=0.5 m截面温度分布云Fig.4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in cloud about the two cross sections that Y=0.25 m and Y=0.5 m

4 模型准确性验证

为验证模拟的准确性,将模拟所得温室温度与试验测量温度进行比较,一共选择9个测量点,测量点的具体选取情况见下表2。其中,沿温室的宽度方向定义X,沿温室的高度方向定义Y,沿温室的长度方向定义Z(参照图2所示)。选取温室内一个立方体区域及其中心点作为测点进行测量。

表2 温室内测点分布Table 2 Distribution of measure points of the greenhouse

试验选取较为寒冷的天气状况,选取的夜间室外温度为-28.4℃(244.75 K),与试验测量室外为-28.4℃时相对应的温室内部温度加以比较,如表3所示。由表3可见,由于温室上部距离热源较远,受外界的影响较大,温室中靠近上部顶棚的温度相对较低,如测点B、D、F、H,在靠近温室下部的温度相对较高,如测点A、C、E、G,虽然测点在高度上相差仅有0.5 m,但相差最多有5℃,温度分布梯度很大,温度场均匀性很不理想。经比较可以看出,模拟结果与试验测量的数据之间最大误差为0.5℃(B点),最大误差百分比为10%,证明模型建立基本准确,模拟结果证明,虽然模拟结果与温室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误差,但是所建CFD模型及边界条件的设定可行,能够较为准确地反应温室内温度场的变化情况。

表3 温室实测值与预测值对比Table 3 Measured date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 date

5 气流组织优化及分析

由于温室内的自然微循环不能产生足够均匀且适宜的气温,为优化温室内的环境,提出在温室内加入内循环风扇。内循环风扇并不引入外界空气,并不会影响温室整体温度,并且合理的风扇安装,可以在风扇工作时形成良好的气流组织(气流组织是指对气流流向和均匀度按一定要求进行组织,使工作区形成比较均匀而稳定的温度、湿度及气流速度),不仅使温室的温度均匀,空气流通可保持植物叶面干燥,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根据实验温室的实际情况,经计算温室所需通风量为7500 m3·h-1,初步选择在温室的对角线安置两台内循环风扇进行试验。对夜间供暖情况下的温室进行数值计算分析,模型选择与前文夜间供暖相同的室内外条件。

选取与前文相同的界面进行分析。如图5所示,加入内循环风扇后,受风力的影响,虽然三个截面的温度线分布各不相同,但比较与图2温度分布,温室内温度场有了很大的改善。温室主体部分温度最大浮动在285~282 K之间,比较之前温室内温度分布状况,温度分布均匀性有改善,温度提升。

图5 3个Z截面的温度线分布Fig.5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about the three cross sections of Z

温室沿Y方向剖面温度分布见图6,对比图3可见,两个界面层的温度均匀性都有很大提升,两个截面的大部分区域都在284 K以上,温室内温度场的均匀性得到显著改善。为验证加入内循环风扇后,温室内温度及温度场均匀性改善状况,各测点温度为A 11.45℃,B 11.15℃,C 11.95℃,D 11.65℃,E 10.95℃,F 10.75℃,G 11.35℃,H 11.15℃,I 11.15℃。可见各测点的温度均有提升,尤其是靠近温室上部的各点,温度提升幅度很大,温室内温度场的均匀性有改善。

对模型的模拟结果做显著性检验,如表4所示,置信水平为5%。可见,放置风扇后,由于热量得到有效扩散,温室内的温度较之前平均提升3.35℃,大约为42%左右,有明显提升。放置风扇前,温度的平均值与期望值存在显著性差异;放置内循环风扇对温室的温度场做优化后, 可以证明优化后的温度平均值较期望值无显著差异,结合优化后温室内各测点温度可见,试验温室的温度有显著提升,温度场的均匀性得到改善,达到预期结果。

表4 优化前后的显著性检验Table 4 Measured date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 date

6 结论

由于温室环境复杂,模拟过程中并不能设置精确的边界条件,因此数值模拟结果与温室的实际状况存在差距,通过验证可知,温室模型基本准确,可反映温室内温度变化状况。

从模拟结果可见,温室内总体温度分布不均匀,在两侧靠近热源附近的温度分布梯度较大,温度较高;在中间区域温度相对较低。虽然热水供热系统相对于其他供热方式优势大,但存在温度分布不均匀,不能产生植物生长适宜的温度场。尤其是在哈尔滨地区,不仅冬季温度很低,而且温度浮动很大,如果不能及时调节锅炉的供热状况,热量不能有效扩散到离供热设备较远的区域,这些区域会受外界影响较大,容易对温室内温度场产生较大影响,不利于植物生长,内循环风扇引入促进热量有效扩散,可优化温室温度场,适当减小外部温度对温室的影响。

本试验表明,在温室内部增加内循环风扇,优化温室气流组织形式,有效促使温室内部热源热量扩散,虽然与期望温度有差异,但已得到相对均匀和适宜温度场,不仅提高温室适用范围,产生空气流通还可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作物生长环境,防止由于空气不流通造成的叶面结露等问题。为在最佳位置安置合适的可调控风源,建立合理的温室内的气流组织形式,优化温室内温度场及速度场环境,建立适宜的温室内微气候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1] 齐飞.我国温室及配套设备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上海农业学报,2005,21(1):53-57.

[2] 赵雯倩.计算流体力学在温室通风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8):23-27.

[3] Kacira M,Sase S,Okushima L.Optimization of vent configuration by evaluating greenhouse and plant canopy ventilation rates under wind-induced ventilation[J].Trans ASAE,2004,47(6):2059-2067.

[4] 王建,汪小旵,丁为民.风压通风的单栋温室内部流场的ANSYSCFD模拟[J].农业机械学报,2007(3):114-116.

[5] Bennisa N,Duplaisb J,Eneab G,et al.Greenhouse climate modeling and robust control[J].Computers and Electronic in Agriculture,2008,61(2):96-107.

[6] 何国敏.现代化温室温度场数字化模拟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

[7] Mistriotis A.Arcidiacono C,Picuno P,et al.Computational analysis of ventilation in greenhouses at zero-and low-windspeeds[J].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1997,88:121-135.

[8] 杨振超.日光温室内最佳风速指标与CFD模拟[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9] Yakhot V,Orzag S A.Renormalization group analysis of turbulence:basic theory[J].Scient Comput,1986(1):3-11.

[10] Versteeg H K,Malalasekera W.An Introduction to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The finite volume method[M].New York:Wiley,1995.

[11] Molina-Aiz F,Valera D,Alvarez A,et al.A wind tunnel study of airflow through horticultural crops:Determination of the drag coefficient[J].Biosystem Engineering,2006,93(4):447-457.

[12] Takashi Y,Yusuke M,Koki T,et al.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flow visualization and comutional fluid dynamic analysis for the sun medical centrifugal blood pump[J].Artif Organs,2004,28(5):25-28.

[13] 李永博.基于CFD模拟模型的温室温度场均匀性控制[J].农业机械学报,2012,43(4):156-161.

[14] 吴飞青,张立彬,胥芳,等.机械通风条件下玻璃温室热环境数值模[J].农业机械学报,2010,41(1):153-158.

[15] 程秀花,毛罕平,伍德林,等.玻璃温室自然通风热环境时空分布数值模拟[J].农业机械学报,2009,40(6):179-183.

[16] Fidaros D K,Baxenanou C A,Bartzanas T,et al.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rmal behavior of a ventilated arc greenhouse during a solar day[J].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rology,2009,149(6-7):1050-1062.

[17] 侯翠萍,马承伟.FLUENT在研究温室通风中的应用[J].农机化研究,2007(7):5-9.

[18] 邢兰.倾斜式日光温室冬季热环境的模拟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19] 陶文铨.数值传热学[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20] Swinbank W C.Long-wave radiation from clear skies[J].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Royal Meteorological Society,1963,89(381):339-348.

猜你喜欢
温度场风扇温室
现代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铝合金加筋板焊接温度场和残余应力数值模拟
可以避免一个温室化的地球吗?
基于纹影法的温度场分布测量方法
MJS工法与冻结法结合加固区温度场研究
电风扇
基于智能手机控制风扇运行的实现
新蒙迪欧车冷却风扇常高速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