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红
李继红,语文教师,现执教于湖北省襄阳市致远中学,在《语文教学与研究》 《长江文艺》等刊发表教研论文和文学作品三十余篇。责任编校:老 猛
有些话题,已被人说滥了,但忍不住还要说,比如这作文。到了高三,出现了一个怪现象,作文教学受到冷遇,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究其原因,其实这原因是用不着究的,在高三语文办公室里就能常常“听”得到:“教作文,收效甚微”;“想教作文,不知该如何教”。
“教作文,收效甚微”,这涉及到一个世界性的有争议的问题:作文能不能教?很多人认为作文不能教。我个人认为作文也不是绝对不能教,问题是由什么样的人来教?用什么方法教?“想教作文,不知该如何教”,这涉及到作文的教法问题,做了多年的语文教师,对于这个问题,我有自己的一点认识,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不妨在这里谈一谈。
一般来说,经过高一高二两年的作文训练,学生都能够写出像模像样的记叙文和议论文了,高三作文教学要做的无非就是在此基础上,重点训练学生的考场作文能力。考场作文是作文,但它确实有别于平日的作文,比如说它要讲究时效性,它要吸引人,它要取悦于人,它只能写好不能写坏……所以,考场作文应该有也必须有它独特的教法。
但教作文靠“讲”不成。如果在课堂上讲鲁迅先生所讥笑的“小说作法”之类,讲如何作人物肖像,如何描写环境,如何结构,结构有几种——攒珠式的、橘瓣式的……那是要误人子弟的。教作文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写”。沈从文先生当年在西南联大把他的课叫做“各体文习作”,很能说明问题。如果要讲,那“讲”要在“写”之后。就学生的作文,讲他们的得失。教师先讲一套,让学生照猫画虎,那是行不通的。
那要让高三学生写什么作文呢?这是让很多高三语文教师犯难的一个问题。要我说,写当年的高考作文就很好。
写当年的高考作文,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在网上找到若干篇范文,或者叫满分作文。满分作文,从文学角度来看,或许算不上好文章,但满分作文绝对算得上是优秀的考场作文。既然是优秀的考场作文,备受高考威胁的高三学生就应该毫不客气地把它们拿来作为借鉴。
但这个借鉴要在学生写了这个作文题目之后。
每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有近二十个,教师得从中精心挑选有训练价值的作文题目,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训练。一般说来,选五个作文题目就足够了。题目选好后,教师还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在网上为挑选出来的训练题目分别找5至10篇满分作文,并将这些作文题目及其相应的范文编辑打印出来。
然后是学生作文,教师批阅作文,最后是作文评讲课。
作文评讲课最为关键。下面着重讲讲它的流程。首先,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范文分发给学生。因为是同题作文,学生看范文的兴趣是浓厚的,感慨是良多的,教师可以乘势对学生加以引导,要求学生做到:(1) 从范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篇,认真阅读,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2)优化自己的作文思路。(3) 将优化后的作文思路,诉诸文字,形成自己的“格”。
这里的“格”,是我们的一个专有名词,特指每个高三学生在高考中将要呈现的一种独特的作文风格,它具有包容性、丰富性、发展性。
因为每个学生的喜好不同,所以他们的“格”也各不相同。这好比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周树人的犀利深刻,周作人的平和冲淡。举例说明一下。
本届学生,进入高三后,我拿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作了他们的第一次作文训练题目。平心而论,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是比较开放、灵活的,这则“蝴蝶与探险者”材料的“含义边界”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美;大与小,互动,等等。但我们的学生,在审题时,大都把材料的含义界定在“注重细节”上,思路不开阔,思想僵化,作文质量自然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我找了16篇文质兼美的范文给学生看。这16篇范文从几十万篇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带着各自睿智的思想、飞扬的文采,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学生,他们一边阅读着,一边感叹着,一边反思着。在高三伊始,这样的感叹、反思是多么地重要啊!之后,学生都会老老实实地按照老师的要求,从16篇文质兼美的范文中挑选出自己最欣赏的一篇范文,反复阅读,仔细揣摩它的写法,然后结合自己的写作特点,初步勾勒出自己的作文的“格”。
作家汪曾祺在谈到沈从文先生教他们创作时说:“沈先生教创作还有一种方法,我以为是行之有效的,学生写了一个作品,他除了写很长的读后感之外,还会介绍你看一些与你这个作品写法相近似的中外名家的作品看。学生看看别人是怎样写的,自己是怎样写的,对比借鉴,是会有长进的。”这番话无疑给了我信心和力量,我也用作文教学实践证明了这番话是有道理的。
第二次作文训练,我让学生写2013年湖南省的高考作文题目。学生作文时,我要求学生按自己的“格”写。出乎我的意料,较之第一次作文,两个班的学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文科班的学生,个个写得精彩,我将他们的作文统统拿去作了理科班学生的范文,这是我从教以来不曾有过的事。即使是这样,我还是给学生发了8篇湖南高考满分作文。学生这次看范文和上次看范文的要求是不同的,这次看范文主要是为了完善自己的“格”。除了要求不同外,收获也不同,学生这次看范文的收获不再只是感叹、反思,更多的是自信、喜悦。学生在总结这次作文时说,有了“格”,作文时心里亮堂了;有了“格”,作文时手中的笔像生出了翅膀。
第三次作文训练,我让学生写2013年广东省的高考作文题目。学生写作文,看范文,这和上两次作文没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是要求变了。这次作文的要求是:巩固自己的“格”,完善自己的“格”。
【美国BWX技术公司网站2018年9月27日报道】 2018年9月27日,BWX技术公司(BWX Technologies)宣布其子公司美国核燃料服务公司(NFS)已获得一份总价值5.05亿美元的高浓铀稀释合同。这是该公司迄今获得的最大一份高浓铀稀释合同。
然后是写浙江的高考作文题目、江西的高考作文题目,要求和第三作文训练相同,不再赘述。
经过四到五次这样的训练后,学生的作文就有了自己的格,有了自己的形,这为学生写出又快又好的考场作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对学生进行诸如“各种类型作文题目”等训练就容易多了。因为这好比盖楼房,已搭好了框架。
在这里,不妨把学生的“格”展示一个:
我的高考作文的格(程志敏)
1.题目要求。形象生动。闪亮登场。
2.引出观点。用饱含哲理或俏皮的语言引出观点。开场锣鼓。
4.阐释观点。语言要简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独到的见解。牛刀小试。
5.论述观点。正面说,反面议。援引的例子要有意思,要典型确凿、新颖凝练。重磅出击。
6.论述深化。由此及彼,由小到大,将论述引向深入。境界提升。
7.收束全文。用诗句或名言或隽永的小故事总结全文,给文章挽一个漂亮的蝴蝶结。
在高三作文教学中,除了训练学生的“格”外,我还做了以下几件事:
注重阅读。阅读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是一件奢侈的事,但为了高考,为了学生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人格的提升,为了学生长远的发展,我从十分有限的语文课中拿出一节语文课作为阅读课。阅读课上学生阅读的作品是古今中外的名家作品。为了提高阅读效果,我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每周交一次;读书交流,每月做一次。此外,我还不时地推荐一些好的书籍、好的文章给学生,让学生拓宽视野,提高认识。
片段练习。片段练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譬如,让学生写一个任课教师,写完后读给大家听,让大家猜猜他是谁;又如,给学生一个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谈自己的观点,等等。正所谓“先得学会车零件,然后才能学组装”。我觉得做一些这样的片段习作,是有好处的,这可以锻炼学生的基本功。
写作交流。我教作文,写的比说的多,我常常写“下水作文”,常常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很长的评语,有时会比原作还长。这些评语有时评析本文得失,也有时从这篇习作说开去,谈及文学、写作的问题。
推荐发表。学生习作写得较好的,我就做主寄到相熟的报刊上发表。这对学生是很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