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桂平
把课堂打造成展示才能的平台
杨桂平
阅读教学必须保证学生享有充分的自主性,这是个性化学习规律所决定的。这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发展,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才能的平台。在此,笔者结合语文实践教学就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谈几点体会。
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争强好胜,现在的初中生,大部分都有爱表现的欲望,他们强烈的需要别人对他们能力的赞扬、肯定,比赛是他们特别喜欢的方式,他们往往希望能通过比赛来展示自己的才能与个性。通过比赛,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在诗歌教学中,恰恰能很好地满足了他们的需要,激发起他们的斗志。所以在教学中我根据课文的内容会以朗读为主,除了朗读以外,我还让学生对这些话进行分析,通过提问的形式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古诗词,一般来说,篇幅较短小,而且琅琅上口,易于背诵,所以要根据古诗词的特点进行如古诗词朗读比赛、背诵比赛、默写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比赛。这些比赛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个性发展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赛得开心,背诵的教学目标也易于完成,效果让人相当的满意。如教学文言文《狼》一课时,采取分类赛读,使学生在愉快的诵读中,加深文句的印象,加快背诵的速度,来发展学生的个性。
表演也是学生非常喜欢的课堂学习方式之一,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在很多课文里都有丰富多彩的人物角色,表演性比较强,我就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进行表演。自由组合进行表演。对于有的课文虽然情节比较丰富,但是人物内容比较少,所以,我就让学生采用自由组合的形式进行表演。课文表演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还使得一些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是一个很好的展示舞台,深受学生的喜爱。如学习《桃花源记》一文,引导学生对课文第三自然段内容进行分析,通过对词句的理解,挖掘课文的内容:以村人“设酒杀鸡作食”,表现桃花源中人们热情好客的淳朴风格;以“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睦关系;从“村人皆叹惋”的神态中去体会他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对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理想的追求。让学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激发学生对桃花源的社会风尚,特别是社会理想进行扩展想象,并且通过分析陶渊明的时代和思想局限性,可以以“今天你心目的理想社会”为联系点,激发学生对美好的明天的联想。同时以渔人的桃花村为题材,引发学生对话创作。把课文的叙述形式改为对话表演形式,然后让学生扮演渔人和桃花源人的角色,对话、表演。学生仔细揣摩课文中的文字,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尽量把课文表演得惟妙惟肖,有的组的表演往往会引来同学们的哈哈大笑。在表演过程中,同学们既获得了审美享受,又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课堂气氛一直是轻松快乐的。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开学习,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可以张扬他们的个性。一是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是在想象中实现的。学生有了想象的时间和空间,思维更为活跃了。如读了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学生可以跨越时空的隧道,走近杜甫,与他面对面的交流,细细品味他的忧国忧民情怀。二是把提问的机会留给学生。三是把判断的权力让给学生。学生各自的积累不同,认识水平不同,在某个问题上可能会存在很多意见和分歧。这时,教师不妨把判断的权力让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争论去追根求源,在争论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四是把表达的自由交给学生。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赞赏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的见解,适时把他们的新想法、新创意引向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之中,使学习的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
此外,我们要改变以学业成绩为主,忽视全面发展和学生个体差异的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个性。如课堂观察法、阅读测验法、口试评价法,设计课内、课外阅读卡和运用阅读档案袋等方法。这些方法看似简单,却很实用,对我们的语文教学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只有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个性发展。
杨桂平,教师,现居河北任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