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教师自我身份的重构
——基于教师作为学习者的视角*

2014-03-12 16:44:32贾美艳
关键词:经验转型方案

贾美艳

(盐城师范学院 经济法政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承载主体。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改变传统的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高等教育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构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凸显办学的地域特色,是地方高校面临着的一个重大而系统的改革工程。这项改革工程的实施,不仅意味着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也意味着地方高校需要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这四者关系上做出一系列的调整,从而实现地方高校自身战略转型。教师是地方高校实现战略转型的承受者和实施者,战略转型的成功实施,必须依靠广大教师的不懈努力和自我身份的重构。从教师作为学习者的视角看,由于专业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旧知识淘汰越来越快,广大教师综合素质面临着全方位挑战,传统的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身份已彻底动摇,终身学习者应是教师自我身份重构的必然选择。为此,转型发展中地方高校教师只有拥有不竭的内在学习动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潜心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善于梳理实践经验,才能夯实教学行为的理性基点,增强教学行为的针对性,丰富教学行为的知识储备。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取得与学生和社会持久对话的主动权,地方高校的转型才能在明确的办学思想指导下,成为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办学行为,才能改变我国高等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现实的现状,切实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助力实现“中国梦”。

一、更新教育理念,夯实教学行为的理性基点

实践证明,任何变革都首先是理念的变革。在高校的发展中,教师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办学的主体力量,地方高校自身战略转型成功与否依赖于作为承受者和实施者的广大教师是否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也是教师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它的形成不仅有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水平,激发自身的思维活力和对教育问题的批判力,使教师工作获得生命力与尊严,也能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工作的全面推进和重点落实提供科学的指导,进而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众的高等教育需求得到充分释放,整个社会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和质量观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曾经狂热追求的学历文凭情结开始淡化,学生和社会需求的务实取向逐渐增强。如果我们无视这些变化,不主动适应随着社会转型带来的社会结构的变化所必然引起的地方高校社会定位和发展战略的变化,不仅无助于教师自身的竞争能力的提升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也无助于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和为地方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做一个持续的学习者,与时俱进,积极追寻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教学理念,并以其作为自己教学行为的理性基点,是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源头活水的重要保证。

地方高校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一是要把握教育的真谛,纠正"只要有知识就能当好教师"和"成了好教师就永远是好教师"的错误观念,认识到一个与时俱进的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更需要了解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学习及生命成长的规律,时刻关注他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不断增强理解大学生和促进他们道德、学识和个性全面发展的综合水平,才能做到"人师与经师的合一",实现学科水平与教育水平的同步提升。二是要敢于创新,打破陈旧教育理念的禁锢,以学习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传统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新特点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新期盼,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努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形成与高校转型发展相适应的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人格素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观,人人都能成才的学生观、多样化的质量观和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观等等。三是要以全新的教学姿态出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融会贯通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打造符合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新特点的教学行为方式,避免套用精英教育下的教学要求和方式方法,杜绝自觉或不自觉地以精英化、学术化的人才质量标准要求学生,努力把思想观念和教育教学行为统一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上来,以服务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国家战略。四是要明确一次性教育与单纯知识教育已被终身教育与创新教育等教育思想所取代,教学中在注重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各种技能培养,帮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设计可行的成长路径的同时,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自信心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鼓励学生自由发展,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的重要路径。

二、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增强教学行为的针对性

苏霍林斯基认为:“如果你想让你的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1]159教师进行教育研究意味着学习、实践、反思、改进,能感受到思考和解决问题带来的收获与进步,从而体会到教学工作的成就感、充实感、满足感。研究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我们知道,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而一套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则是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的基础性、法规性文件,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前提条件。目前,地方高校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修订和完善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就我校而言,从总体看,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用性的课程明显增多,纯理论性的教学内容被缩减,实践性、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和选修课程大幅增加,这集中体现了社会转型期对人才培养的规格、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使培养对象的就业岗位群更加明晰,较好地体现了学校始终坚持的“师范、沿海、老区”的办学特色,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和空间,学生在课程组合上由被动修读转为主动选课,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也更加灵活多样。这样一套具有时代性、科学性、规范性、可实施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于指导转型发展背景下学校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保证人才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要求的实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只有对起着指南针作用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系统的研究,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要求制订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组织社会实践,才能提高教学行为的针对性,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地方高校教师研究人才培养方案,一是要充分认识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时代背景。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不同的大学有不同的功能,特别是在高等教育转入“买方市场”的情况下,如果我们依然沿袭象牙塔式的“学院化”人才培养模式,不对人才培养方案做出与时俱进的修订,精英化标准与大众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学院化”培养与社会化选择之间的矛盾就无法解决,这不仅会造成学生就业困难,而且将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进而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只有充分认识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时代背景,地方高校教师才能明确自己在学校转型发展中的责任和使命,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二是要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切实把握人才培养方案的精神实质。与精英时代特别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内在逻辑联系不同,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人才培养方案要更加关注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就业。同时,制订科学、严谨、实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需要集中广大教师的智慧,方案的落实到位、有效运行也离不开广大教师的积极实践。因而,教师应抱有对社会、对学校、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勤勉务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充分发挥自身在学校管理中的决策咨询作用,主动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中来,不能简单认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学校主管部门的行为,或仅仅是系主任(教研室主任)个人行为。其实,教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每一位教师要在广泛调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专业人才需求状况的同时,深入基层进行专业调研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虚心听取用人单位、专家或业务骨干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从而就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结构的设计等提出合理的建议,并在贯彻执行中不断加以研究、总结和修正。三是要理清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之间的知识层次关系,掌握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与实践教学体系架构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清楚地方高校在社会转型期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才能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个人的兴趣、需求和职业志向,从而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

三、梳理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行为的知识储备

教师独特的教学经验和体验是教师成长的基础与结晶。“美国学者波斯纳非常重视教学经验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他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2]54。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会面对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教师的能力不够、经验不足和知识储备缺乏的问题。这意味着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对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教师唯有把经常地学习、再学习作为重要的生活方式,始终牢记教师也是学习者的角色,拥有旺盛的学习热情,积极的学习状态,才能保持教育教学工作中创新创造的活力和能力,才能够丰富教学行为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专业成熟度,以适应学生、学校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经常地学习、再学习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系统的理论学习,在生活实践中的经验性学习都是教师业务素质提高的主要途径。由于教育实践经验来自教师自身的教育实践活动,而且在日常的教育生活实践中,教师也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思考,并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处理,因而,总结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应是教师驾轻就熟的有效的学习方式。凡善于总结经验的教师都深知,学会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是教师自身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教师成长的新起点,也只有有效积累教学经验,并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才能帮助教师深刻认识高校转型发展期教育发展的新情况和新要求,提高教师对科学理论和客观规律认识的自觉性,进而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指导教育实践活动。同时,梳理实践经验之所以重要,也正因为教育教学实践是判断教育理论是否科学的依据,新的教育观念的确立,特别是与高校转型发展期相适应的新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和质量观的确立,不仅是一个理论课题,更是一个通过反复的实践活动,不断实践验证与提升的过程。所以,善于系统地反思自身的实践并从自身的经验中学习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常态。

地方高校教师梳理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一是要做自觉的教育行动研究者。教师要成为自觉的教育行动研究者,必须以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并借鉴他人经验,以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中出现的实际教育问题为中心,用所学的理论为指导,在对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反复的观察、审慎的反思,边实践、边研究,以实践促研究,以研究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发掘经验的普遍意义,并在解决实际教育问题中检验升华了的经验,进而丰富和完善与实际问题相关的理论。当前地方高校教师主要是通过在理论与实践之间进行反复的“对话”的行动研究中,总结如何解决地方高校在转型发展中面对的精英化标准与大众化需求之间矛盾和学院化培养与社会化选择之间矛盾的经验,以及在解决上述两对矛盾中,地方高校如何紧紧抓住“地方”这个基本属性凸显办学特色,转变办学理念和明晰办学思路的经验,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和实现自身教学方式转变的经验。二是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总的来说,教师都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这些经验背后都蕴藏着某种理论,只要教师能将这些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就是很好的教育行动研究。但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获得,需要教师在高度重视经验,理性分析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成功经验与失败经验、具体经验与基本经验等不同类型经验有不同作用的基础上,掌握科学方法才能正确地总结。由于掌握的实践素材越充分越可靠,总结的经验才越科学越管用。因此,教师要勤于动手、动脑,善于发现问题,做好实践素材的日常积累,随时记录有关过程,以及必要的数据和教学后的反思。为了做到全面客观真实,让教育行动研究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避免以个人体验代替教师群体的感知,实践素材的收集还要注意突破个人实践的局限,尽可能多地采撷其他教师鲜活的实践经验,力求理解其他教师日常教育教学生活实践。在此基础上,对实践中丰富的感性材料要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判断,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深入思考,找出其中真正有指导意义的东西,提炼经验的主题,上升到理论层次,并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检验其效果,从而为进一步指导新的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 魏宏聚.经验、知识与智慧——教学经验的价值澄清与意义重估[M].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3).

猜你喜欢
经验转型方案
烂脸了急救方案
好日子(2022年3期)2022-06-01 06:22:30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党课参考(2021年20期)2021-11-04 09:39:46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党课参考(2018年20期)2018-11-09 08:52:36
转型
童话世界(2018年13期)2018-05-10 10:29:31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陕西画报(2018年6期)2018-02-25 01:37:20
沣芝转型记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都市丽人(2015年4期)2015-03-20 13:3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