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继学
包继学,教师,现居云南宣威。
在语文教学中,书面语言的教学很重要,这是不言而喻的。但口语交际的教学也不容忽视。“文本于语”,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书面语言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况且,口头语言有书面语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般地说,每个人口头语言表达的频率总比书面语言表达的频率高得多,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交际的日趋频繁,口头语言愈来愈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正因为如此, 《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说:“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并把它作为语文课程“五个领域” (“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的内容之一专门提出。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为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口语交际教学实践作探究如下。
语文教科书中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复述”、“分角色朗读”、“朗诵”、“背诵”等都是非常切合学生实际的训练载体。在语文教学中,切不可因为某些内容在升学考试中不那么重要便置之不理。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充分利用这些载体,脚踏实地地逐项落实。例如,对七年级新生,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就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材料。我们可以让学生从“自我介绍”、“推荐自己”、“模拟面试”三项活动中任选一项,做好充分准备鼓起勇气,站到全班同学面前说说自己。通过这次活动,每个同学都认识了新同学,也更了解了自己。在此基础上以“这就是我”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这样,既是在交际课上训练口语交际,又是在写作课中渗透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教学与写作教学便融为一体了。
又如,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要求学生: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大意,并说出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性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这样,便在阅读课中渗透了口语交际。
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我对课前“三分钟”作了合理、充分的利用,主要开展了下列活动:
1、每日一名言:每个学生搜寻一则自己最欣赏的格言、警句或精彩语段,课前工工整整地写在黑板右边,上课由搜寻者讲解,教师适当引导。
2、每日一成语:每天由一名学生将自己选定的成语写在黑板右边,再由他本人解释成语的意思,或者讲述有关的成语故事。别的同学抄写、速记。
3、每日一歌:由轮到的学生先朗诵、讲解歌词,然后唱给全班同学听。
4、每日一诗:不管是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歌,课前由轮到的学生抄写在黑板上,再由他本人讲解诗的大概内容。其他同学抄录。
5、每日一演讲:由轮到的同学就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演讲。别的同学和教师点评。
5、每日一日记:由轮到的同学选择一则平时写好的可以公开的日记,念给全班同学听。其他同学和教师点评。
当然,课前“三分钟”的活动内容远远不止这些,这里只是举一些例子而已。以上各项活动内容在同一班级内部不得重复,一般按座次或学号轮流。轮到的同学必须脱稿,忘记了内容,讲不下去,也必须面对听众,站到“三分钟”。这样,利用课前说话,鼓励口语交际。
现实生活丰富多彩,学生思维活跃,我们应该抓住一切时机运用口语交际。比如,在每学期开始,举办“读书报告会”,让学生汇报前学期和假期课外阅读情况。在“中考冲刺”的日子里,开展以“青春不再来”为主题的演讲比赛。针对“教师不理解学生,学生不理解老师”的感慨,举办师生辩论会,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提高了认识。
在口语交际教学实践中,必须注意:口语交际是听和说双方互动的过程,信息的传递是在交互性与反复性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创设情境,体现互动,逐步改变目前以静止的说话方式替代口语交际的教学局面。说者能够就争论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尝试使用相关的证据与说话技巧使对方信服你的观点;听者能够认真听明白与自己观点相左的话题,听清楚对方观点与自己的不同之处,给予说者一定的回应,通过鼓掌、点头、摇头等形式对说者表达的内容做出反应。要注意对象和场合,语言要得体、准确,学会文明地进行交流。要努力拓宽口语交际渠道,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口语交际机会。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问答、讲述、讨论、评论、辩论等多种形式培养口语交际能力,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锤炼口语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