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药文化导入*1

2014-03-12 06:36:31
药学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跨文化中医药交际

刘 燕

中国药科大学 外语系 (南京 211198)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它作为交际的手段和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依靠语言、通过语言表现出来,两者相互依赖。正如Claire Kramasch在她的《语言与文化》一书中指出:“语言表述着、承载着同时也象征着文化现实,两者不可分割。”大学英语教学作为语言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应克服交际中的文化障碍,进行文化教学。虽然关于阐述中西方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的论著颇多,但是,关于英语教学中的中药文化导入方面的内容却极少涉及。中药文化既是中国医学遗产,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因此全国医药类高等院校,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重视中药文化的导入。本文旨在运用实证研究探讨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中药文化导入的有效途径,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增强学生的中药文化意识,培养学生中药文化交际能力,弘扬我国的中医药文化,促进中药文化的传播和中西药文化交流。

1 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中药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中药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之所以能长盛不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药文化是其生命力的具体体现,中药文化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文化是中国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一种文化宝库,其中不仅含有历代医家、养生学家、道家、佛家的经验累积,也包含着古今文人雅士撰写过大量的药诗、药联、药谜、药事等包括民间广泛流传着许多神话趣谈,典故珍闻,富有哲理,韵味无穷。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典文学著作中出现了大量的中医药内容,以四大名著为例,《红楼梦》中涉及医学描述多达291处,记录了13个完整的医案,写了1145种病症,用了45种方剂,占全书总字数的1/18。《三国演义》中华佗为关云长刮骨疗毒。《水浒传》中有疗伤如神的神医安道全。《西游记》第36回,有一首镶嵌体的药名诗“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

中国中医研究员屠呦呦由于发现抗疟疾药物青蒿素而获得了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屠呦呦的伟大发现就是受到了中国医药典籍《肘后备急方》的启发,书中记载的传统治疗疟疾方法为“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是国际科学界承认中医药地位的标志性事件,是中医药走向复兴和走向世界的契机。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在“课程设置”板块对大学英语的性质和教学内容提出了纲领性的意见:“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被提到了战略的高度。在此之后的教学中,几乎所有高校的英语教师都在摸索如何有机地将语言教学和文化内容的渗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文化内容的渗透在中医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出来,并引起了越来越多教师和学者的重视。一方面,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热”特别是“中医热”的不断升温,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越来越多地涌入中国学习中医中药,在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为越来越多中医院校的英语教师所认知。另一方面,由于中医深深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由于中医有着独特而复杂的观念系统、理论系统和操作系统,所以直至目前,中医在全世界传播的范围和效果还相当有限,甚至不时有一些来自国外质疑中医是“伪科学”的声音。在中医不断迈向国际化的进程中,如何把中国传统医学准确、地道地翻译成英语,成了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的一道难题。中医英语翻译困难主要在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翻译,如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精气理论、阴阳理论、五行理论、“天人合一”理论等。因此,文化内容的渗透在中医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教师只有巧妙穿插中医药的文化内容,逐渐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医药的核心价值观并养成用英语表达中医药思想的习惯,所培养的学生才能在今后工作生活中更好地充当中医药文化交流的使者,使中医药文化在国际上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发展。

2 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中药文化导入的方法

关于在英语教学中导入中药文化的和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方法问题,束定芳和庄智象教授在其合著的《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一书中,提出了五种主要的方法:注解法;融合法;实践法;比较法;专门讲解法。目前,关于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方法基本都采取了以上的方法。张红玲在其《跨文化外语教学》一书中,对传统外语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改革,从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结合的角度提出了以下五个方面:通过文学作品分析来进行文化教学;词汇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结合;阅读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结合;听说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结合;写作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结合。这样的分类方法更适合目前教材各板块的编排,也给一线教师的文化教学提出了新的思维角度,很有借鉴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中药文化导入的有效途径,以提高学生的中西药跨文化交际能力。

2.1 利用比较学习法,深化学生对中西医文化的理解

比较学习法是跨文化交际学习常用的方法,可以通过对文化差异的详细甄别、辨析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中西医文化在诸多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这就使比较学习法在中西医文化差异学习方面尤为有效,而且还对提高中医英译的接受度及准确性至关重要。

中西医在很多概念上大不相同,“肾”是西医里重要的脏器,属泌尿系统排泄器官,主调节酸碱平衡与尿液生成,病变以各解剖结构的炎症、变性坏死等为主,最严重时表现为肾衰竭尿毒症,肾脏完全丧失排泄功能。然而,中医的“肾”却是一组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概念统一体,肾为“先天之本”、“命门之脏”,藏“元阴、元阳”,主藏精、纳气,为“水火之脏”。这一系列来自道教的概念无不阐述了肾脏功能的重要性与广泛性,说明中医的“肾”是集生殖、泌尿、呼吸功能于一体,外连耳窍、前后二阴、骨髓的大体系。同一组词(肾与kidney)却因文化内涵不同,牵涉到各异的医学知识与体系。再比如,中医里的“心”和西医的“heart”是不能完全等同的。中医的“心”是一个系统和功能的概念——心为神之主,脉之宗,对生命活动有主宰作用。所以学生应该知道中医里的“heart”有着更丰富的内涵(Heart is the monarch of the whole body,which governs blood,pulse and spirit)。教师要利用比较教学法,对这些看似相似却不尽相同的概念进行引导,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师还应根据围绕主题的不同,运用不同的方式对文化点进行导入,使学生沉浸在目的语文化氛围中,同英语母语使用者“亲自”接触,如直接阐述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等都可在文化导入中发挥重要作用。再比如中医有“少火生气”的说法,如不理解“生气”在中医文化里的含义而直接用“angry”来翻译的话,就完全曲解了原来意思,不能达到传播中药文化和中西药文化交流的目的。

2.2 利用语境进行中医文化导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艾伦(Allen)在讨论语言教学的方法时指出了三种不同方法:结构分析法(structural-analytic)、功能分析法(functional-analytic)、非分析或经历法(non-analytic or experiential),并认为这三种教学法代表交际能力的三个平面,平面一侧重传统语言知识教学(包括语法、翻译法、直接法、结构-听说法等),平面二是“为交际而学”(learning for communication)的交际语言教学所侧重的,而平面三则是“通过交际而学”(learning through communication)所强调的。三种教学法作为一个连续体,尤其是平面二提升到平面三的过程,实际上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种内化过程,即从简单的传授课本中的文化现象到引导学生主观感受现实事物,亲历跨文化情境,进而建构自己跨文化交际知识和能力的过程。通过设置情境,在情境中进行中药文化导入,以及在情境中将文化和语言结合应用,通过学生-学生、学生-教师交流,可有效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2.3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中西医文化导入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比以前教学手段的单一化,多媒体可以让授课内容生动形象,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如结合比较学习法分析中西医文化差异,单纯的语言描述效果单一,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图画、文字以及视频相结合,从而给学生立体而全面的图示,极大地克服了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

近年来,中医药影视剧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成为展现中医药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中西医之间的纠葛成为近代以来中医药文化不可回避的内容。在众多的中医药影视剧中,展现中西医文化冲突的影视剧有《刮痧》、《黄连厚朴》、《神医喜来乐》等。再比如医务题材的美剧,如《私房药》(Grow Your Own Drugs)、《豪斯医生》(House M.D)、《实习医生格蕾》(Grey’s Anatomy)、《实习医生风云》(Scrubs)等,在医学背景下将美国的社会风情、人文百态完美地融为一体,成为中西医跨文化交际样板。

3 结语

著名作家柏杨曾说过:“中医中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弃儿,如果没人伸出援手,中国这一支优秀的文化结晶,恐怕要从地球上扫地出门。这不仅是中国的损失,也是人类文明的损失。”由于中医药院校的学生担负着向世界传播我国中医药文化的使命,中药文化的导入在中医药院校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语言学习离不开对文化的了解,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语言轻文化的现象,大学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必须加强中药文化导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中医药知识和文化的国际传播。

[1] 常宗林,李旭奎.中国文化导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顾明远.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3] 胡文仲.英语的教与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4]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5]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6] 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7] 毛和荣.中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2013(1):18-20.

[8] 唐乾利.中西医学的本质差异及方法论比较探析[J].大众科技,2008(2):135-136.

[9] 宇鹏.对中医文化若干范畴的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增刊):176-185.

猜你喜欢
跨文化中医药交际
情景交际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交际羊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22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艺术评论(2017年12期)2017-03-25 13:47:38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24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现代企业(2015年1期)2015-02-28 18:44:00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人生十六七(2014年7期)2014-07-31 12: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