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和药用植物学课程评价机制探讨*1

2014-03-12 06:36:31王红霞郑岩陈随清
药学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考核内容植物学药用

王红霞,郑岩,陈随清

河南中医学院药学院 (郑州 450046)

面向21世纪,我国的学校教育必须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毕业生正在走向人才市场,因此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关系到高校的生存。而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还必须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中药鉴定学作为中药专业的一门主干课[1],它的培养目标就是中药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药用植物学为中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中药鉴定学、生药学、中药化学及中药学等课程的基础,药用植物学在中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2]。因此,根据中药鉴定学学科的特点结合社会对中药鉴定人才素质的要求[3],以突出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对中药鉴定学和药用植物学课程实践评价机制进行改革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1 中药鉴定学和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评价机制现状分析

1.1 课程理论教学评价机制现状

现有中药鉴定学和药用植物学课程考评大多通过期中、期末2次理论考试决定学生的成绩,有的甚至只有期末1次考试,学生“临时抱佛脚”的现象较为常见。考评多为单一理论笔试为主。这种评价机制弊端较多,因为中药专业是一个专业面广、实践性强的复合型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良好的态度是教学目标中缺一不可的因素。但传统的考试方法往往重理论、轻实践,重分数、轻能力,重知识、轻素质,容易导致学生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死记硬背教材及笔记,考试成绩也主要体现了学生的知识贮量和机械记忆能力,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是需要值得重点探讨的内容。

1.2 课程实验教学评价机制现状

据调查现中医院校中药鉴定学实验考评,95%的中医院校主要以显微鉴别为考核内容,成绩占总成绩的10%~20%;60%的中医院校主要以性状鉴别为考核内容,成绩占总成绩的5%~10%;10%中医院校以理化鉴别为考核内容,成绩占总成绩的10%;40%的中医院校以平时成绩主要通过实验报告为考核内容,评分方法占总成绩的5%~10%。可以看出中医院校实验课考核评价主要以显微鉴别为主,性状鉴别部分学校没有进行,而理化鉴别只有少数学校进行。

药用植物学实验课在课程设置中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将室内实验作为理论课程的一部分,另一种是将其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后一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引起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但在考核内容及形式上仍然和前一种形式相同,即主要依据书面实验报告的成绩进行考核评价,这一方面难以反映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亦未起到督促作用,很难杜绝为完成作业而抄袭课本或其他学生作业的情况。

总之,现有实验教学评价是传统“应试教育”和“验证式实验课”的产物,评价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方式就是通过检验记忆能力的考试成绩为主,不利于学生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1.3 课程实践评价机制现状

据调查,大多中医药院校中药鉴定学和药用植物学实践评价标准,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模式考评:①结合野外采集植物标本,让学生识别50- 60种药用植物,每种分别答出其科名、种名、入药部位及主要功效给出成绩;②安排学生到药材市场、药材公司、医院药房、校标本室等课外实践的场所参观、调查,让学生写出20-30种药材、中药饮片等的主要性状鉴别特征;③安排中药材加工和药材产地实地考察等,考评主要以调查报告为主。

总之,目前实践评价机制对培养人才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不利的。

2 中药鉴定学和药用植物学课程评价机制改革研究探讨

2.1 课程理论教学评价机制改革探讨

中药鉴定学和药用植物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和鉴定中药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的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学科。中药“真伪、优劣”的鉴定是中药鉴定学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涉及大量形态学方面的知识,体系雷同,概念多而繁杂。如何实现并建立科学、全面的考评体系是中药鉴定学和药用植物学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中药鉴定学和药用植物学考核机制和题库建设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以期实现考评体系的科学、动态与可操作性,使中药鉴定学和药用植物学课程评价标准更加明确、细致、客观、科学。真正实现教考分离,对教学质量可以起到有效的监管作用。

2.1.1 题库建设

建设并完善药用植物学和中药鉴定学题库建设:①发挥题库覆盖范围广、信息量大的特点,通过多种多样的试题类型,全面灵活地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综合技能。②使考核方式更加科学直观,利用药用植物、药材性状图片信息,对药用植物、药材进行识别并对主要部位进行标注;识图认药并对植物、药材的形状特征进行描述及真伪鉴别等。利用药材显微图片信息,对药材的组织构造进行标注;利用药材显微图片让学生识药并标注出特有显微鉴别特征;给出药材让学生画出组织构造简图等,对药材的“真伪优劣”进行全面的生药学知识的考核。从而克服传统考试形式单一、呆板的模式。旨在以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为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考评体系提供支撑。③难易程度适中。试题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性试题所占比例为40%~60%,能力和综合性试题较易和较难试题各占20%左右,这样可以全面考察学生的基础技能和综合知识。④考评标准客观。试题库把各种内容的试题按一定的次序贮存在题库中,每道题都有其属性标志,做到命题标准化、施测标准化、评分计分标准化、分数解释标准化。评分标准更加明确、细致、客观、科学。可以真正实现教考分离,对教学质量可以起到有效的监管作用。

2.1.2 建立科学、全面的考评体系

通过对中药鉴定学和药用植物学考核机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建立中药鉴定学和药用植物学课堂教学科学、全面的考评体系,以期实现考评体系的科学、动态与可操作,使中药鉴定学和药用植物学课程评价标准更加明确、细致、客观、科学。可以真正实现教考分离,对教学质量可以起到有效的监管作用。

2.1.2.1 采用科学教学评价方法

对中药鉴定学和药用植物学考核机制和题库建设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并结合学院规定的考评机制,对中药鉴定学和药用植物学课程考评形成性成绩,确定分值、细化评价内容,考核包括课后作业、网上讨论、课堂提问和单元测试等,其中课后作业包括课后思考题及教师布置的题目;网上讨论是对学生开放课程网站,并专门设置了讨论版,围绕中药鉴定学和药用植物学的重点、难点、热点、疑点展开讨论;课堂提问为每次上课后的5分钟进行提问,记录成绩;单元测试,每学期5- 6次,记录成绩。4项成绩合并,按百分制的30%记入期末总成绩。期末考试按百分制的70%记入期末总成绩。考核学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情况。从而达到评分标准更加明确、细致、客观、科学。课后作业采取了较为灵活的方式,可布置学生进行市场调查,了解本地区药材市场中的交易情况,如药材品质的真伪优劣、价格、来源及其他有关信息;还可调查当地的中药资源,如种类、蕴藏量及开发应用等情况。要求学生写出调查报告,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些课外活动的开展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中药现状和信息,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教师也能在评阅学生的调查报告中获取信息,积累素材,补充教学内容。

2.1.2.2 采用不同专业不同评价方法

对中药鉴定学和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评价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根据不同专业中药鉴定学和药用植物学课程授课学时数的差异,不同专业的教学结构和知识结构具有显著性差异。因此,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制定较合理、细致、客观、科学的中药鉴定学和药用植物学课程评价标准。

2.2 实验教学评价机制改革探讨

实验考核内容:应结合中药鉴定学和药用植物学的特点及对未来人才的专业素质要求,把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贯穿于能力考核中,把考核重点放在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问题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测量上,改变现有的主要以显微鉴别为主的单一的考核内容及主要通过以检验记忆能力为主的考核内容,把显微鉴别、性状鉴别、理化鉴别的考核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利于培养出知识结构合理、全面的中药鉴定人才。

实验考核的方法:应改变现在以试卷为主或以实验报告为主的考核方法,要多种形式并用,把试卷考核、实验操作、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实验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比重。

中药鉴定学考核方法:可以给一包未知药材(单味或几种)→性状鉴别→查阅文献→设计显微鉴别及理化鉴别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结果→查阅文献、综合分析→鉴定出未知药材的种名→写出实验报告。

药用植物学考核方法:给出未知植物切片→组织鉴别→部位标注;给出未知植物→形态观察→形态描述→检索→给出植物名称

实验考核评价:实验考核的评价尺度,首先是基础知识、基础理论水平的评价,以试卷考核为主;其次是实验操作能力的评价;最后是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评价。实验考核评价标准应引导学生加强实验操作、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考核机制应从集中走向分散,把实验的阶段性实验报告、实验过程中的研讨等学习训练的情况都列入考核范围,这样才能准确评价学生的专业素质。

2.3 实践教学考核评价

中药鉴定学实践评价期末总成绩按百分制考评:①进行市场调查,调查本地区药材市场中的交易情况或当地的中药资源等,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写出调查报告。进行2次以上,2次合并,按百分制的20%记入期末总成绩。②中药鉴定学课程实践教学基地为期半个月的实习成绩,按百分制的40%记入期末总成绩。③标本馆所展示的原药材、贵重药材、道地药材及易混淆品种识别,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成绩按百分制的20%记入期末总成绩;药用植物学课程实践教学考核评价要结合城市绿化、校内药用植物园及实习基地药用植物资源,组织学生组成药用植物学课外兴趣小组,对常见药用植物的全株及局部典型鉴别特征进行拍摄、描述,并对植物进行检索、鉴别。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编写介绍城市、校内药用植物园及实习基地主要药用植物的学习材料,编制野外常见药用植物名录和检索表,建立常见药用植物彩色图片数据库,为学生独立学习提供条件。实践教学考核针对实验教学和野外实践教学分别独立计分考核。围绕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建立以实践操作能力为核心的考核体系,注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王红霞.中药鉴定学教学应用多媒体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5(3):76-77.

[2] 杨春澍 主编.药用植物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 王红霞.中药鉴定学培养目标的分析与研究 [J].药学教育,2002,18(2):30-31.

猜你喜欢
考核内容植物学药用
再论《山海经·五藏山经》的植物学
古今农业(2021年3期)2021-11-20 06:03:42
数据库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酒酿搭配药用最养生
基层中医药(2020年2期)2020-07-27 02:46:08
试论药用观赏植物在园林绿化配置中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7年13期)2018-01-19 02:28:19
事业单位竞聘上岗制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变革初探
蕨类植物在利尿通淋中的药用研究(二)
蒙药药用资源
我国高校课程考核改革趋势分析
植物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现代农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