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怡,刘作勋,陈章宝,胡昌华
西南大学药学院中医药学院 (重庆 400716)
传统高等药学教育实行的是“专才教育”的模式,以“化学—药学”为核心培养方式,使得药学人才在创制新药、合理用药、人文素养等方面的欠缺日益突出,思维僵化,创新意识淡薄,创新能力差,是目前药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随着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变化,药学教育模式的转变,药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然而,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创新实验班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学院通过与重庆市希尔安药业有限公司合作,创建校企合作的创新实验班—“希尔安班”,运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在人才培养模式、班级管理方式、人才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为培养出能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的新型药学复合型人才进行了探索。
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ity Adaptive System,简称CAS)理论,是复杂性研究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理论。其最基本的思想可概述如下:系统中的成员称为具有适应性的主体,能够与环境以及其他主体进行交流,在此过程中“学习”或“积累经验”,并且根据学到的经验改变自身的结构和行为方式。其结果引起其他主体的改变以及影响系统演进。整个系统的演进,包括新层次的产生,分化和多样性的出现,新的聚合主体出现等等[2]。其中主体性是CAS理论最基本和核心的内容,层次性和聚集性将单个的主体与系统变化联系起来。
由于药学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复杂适应系统的诸多特点,主体性的特点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尤为突出,而层次性和聚集性的特点在人才管理和评价方面起着更重要的指导作用。而CAS理论为人们认识、理解、控制、管理复杂系统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有效利用CAS理论,深入研究该理论对药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指导作用,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具有现实意义,是创新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
药学创新教育是新药创制的需要,其关键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药学创新人才除了具备从事医药产业宽广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而外,还应具备以下素养:人文素养:应具有管理学、哲学、社会经济学、法律学等学科的知识,以及良好的社交沟通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创新意识:有创新思想才能有创新成果;职业素养,应有较为敏锐的观察力,能较快地在复杂的情况下做出判断,如专业发展方向,市场的变化态势,产品的选择等。
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近年来国内高校开始在重点学科设立本科人才培养创新实验班。以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为代表的一批创新实验班建立了起来,选拔优秀考生,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获得了一些较好的成果[3]。但药学专业具有特殊性,而且药学专业建立创新实验班的历史较晚,其中以沈阳药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高校为代表的创新实验班主要从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方面进行探索,而如何在综合型大学中,结合药企人才需求,培养出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药学创新人才有待深入研究和探索。
为了培养出更多能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创新型人才,西南大学药学院·中医药学院大胆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图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办学模式,联合重庆希尔安药业有限公司,于2012年10月创建了“希尔安班”创新实验班。在CAS理论的指导下,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管理制度改革、评价体系优化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CAS理论认为复杂的系统是由一个主体构成,应该以主体为核心[4],因此学院建立了以学生主体为中心,多层次、开放交互式教学和实践模式。一方面,通过座谈、调查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知识的需求,结合企业人才素质的要求,开展了多种类型的教学活动。其中知识讲座除了邀请本校教师(占28%),更多还邀请了相关部门和知名药企的专家(占72%),内容涉及药学领域相关的政策法规、专业动向、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多个方面,形式也从单一的讲授转变为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另外,还开展了提高人文修养、增加团队凝聚力、尽早融入企业的活动,比如围绕面试开展的活动,以本校新闻传媒学院教师传授面试技巧,配合邀请希尔安药业人力资源总监进行模拟面试,大大提高了学生应对面试的能力。这些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了行业发展、企业运作,提高了专业和文化素养,使之能尽早适应企业和社会。另一方面,精心组织和安排了毕业实践。从实践动员到入职培训,从轮岗到择岗实习,教师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除了锻炼专业技能,还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管理和营销等方面的情况,帮助大家找准自身定位,做好未来职业规划。实习成果也得到了肯定,其中1个学生获得校级优秀,3个学生获得院级优秀。
CAS理论认为主体与环境、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非线性的,且具有乘数效应和再循环效应的特性,因此学院促进了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信息流的扩大和再循环。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对外信息流:举行了西南大学药学院与重庆希尔安药业有限公司关于联合创办“希尔安班”的协议签约仪式暨“希尔安班”开班仪式,邀请到重庆市科委及西南大学校级有关领导参加,并通过媒体扩大宣传,提高本班的校内和校外的知名度。总结学期工作情况,汇总相关报道和图片,设计制作精美的班刊,送往希尔安药业、重庆市教委、重庆市科委等有关领导和部门,进行宣传和汇报。②对内信息流:即不仅是班级内部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影响,创新实验班的学生在自身提升的同时也能影响带动整个年级乃至整个学院学生的学习和效仿。从建班初期就得到学院领导的重视,学生积极响应,以5∶1的比例面试选拔组成了“希尔安班”。虽然,很多学生未能进入创新班,但不论是讲座还是活动,都吸引到广大的药学院学生参加,在实习中,还有非创新班的学生主动参加到希尔安的实习中,通过创新班的形式带动了整个年级人才培养的革新,创建了较好的学院学术氛围,开阔了全院学生的专业学术视野,促进了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修养的积极性。
过去传统是以教师为中心,以管理者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影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性。CAS的理论提出复杂系统中主体、介主体、系统之间通过层次叠加得以实现,提示需要建立有层次性的管理体系。主体性管理模式,能激发学生的自我认同性、自觉性和创造性,能促进主体潜能的挖掘。因此学院建立了以药学院领导和希尔安董事长为牵头,药学院和希尔安公司两方班主任为主要负责人,学生干部为核心,自组织管理相结合管理模式,建立了自律、班级管理和学院管理为主线的管理体系。体现在从课程设置到讲座内容,从组织管理到活动安排,都以学生的利益出发,融入学生自身的决策与管理,重视自学习、自组织、自管理、自规范。尤其是在实习中,创立了由实习小组长、班委、公司人事干部、学院领导及公司领导构成的多层次、有效的管理模式,为学校和企业实习的顺利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CAS的理论认为主体的主动性以及它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系统发展和进化的基本动因。管理不单是直线型的模式,而是类似于生物反馈系统循环上升的模式,主体的主动反馈促进了管理体系的发展。“希尔安班”在成立初期,因为学生分别从各个行政班级中选拔,相互不是很熟悉,班级管理很困难,加上与企业的沟通问题,造成很多问题。但通过积极探索,运用CAS理论,首先建立班委、小组长,通过班会、定期班级活动,增强学生的班级集体感、凝聚感、责任感,积极与企业沟通,然后通过学生和企业的反馈,改进管理体系。因此学生和企业主体的主动反馈对改进管理模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此过程中,一方面,学生的自律意识得以加强,主人翁意识增加,同时也熟悉了企业的管理机制和体系,有利于进入社会后,更好地融入到企业中去。另一方面,学院通过探索,建立了一套校企合作、共同有效管理的新体制。
CAS理论提出复杂系统中的主体经过聚集形成介主体,层次叠加成系统,同时介主体和系统的反馈也会影响到主体的行为,遵循回声模型的规律。这就提示了人才评价是一个有层次的复杂系统,简单的、直线的、单一的方法是不可取的,需要建立有层次性的评价体系,因此学院建立了多元性评价体系:多层次、多方面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以自评为主,通过每学期末的总结会,以4-5个学生为一个小组,通过PPT汇报和座谈形式,在总结和评价个人的进步和不足,同时也讨论展望有待改进之处;(2)结合他评,学院建立了由专任教师、希尔安管理干部、学院领导和希尔安领导、主管部门领导组成的评价体系,通过访问调查,了解人才培养的成果和不足,反馈给同学们,进一步改进完善。
总而言之,创新实验班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是一个复杂而新颖的课题,引入CAS理论应用到创新人才培养中,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具有现实意义,是创新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运用CAS理论在“希尔安班”的办学实践中,学院取得了一些成绩:进行了校企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学生专业能力和人文素养明显提升;1名学生申请并获得本科生创新实验项目;获得西南大学教改项目“基于CAS理论的药学创新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支持;目前本班94%学生已确定就业去向,其中28%的学生考取了研究生,56%学生已与包括希尔安公司、浙江华海等多家国内知名药企签订就业意向合同。但同时也应认识到,药学创新人才培养任重道远,仍还需进一步探索改进。
[1] 陈怡,张继芬,马强,等.综合性大学药学非专业学科知识面情况的调查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增刊),2009,(31):30-33.
[2] 赵磊.基于CAS理论的国家大学生创新团队管理及其创新学习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52-53.
[3] 李雄鹰.我国重点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实践与反思[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3):15-19.
[4] 欧阳明,白晓晖,高山.CAS理论在创新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13):14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