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中地方文化的有效渗透——以绸都文化为例

2014-03-12 06:13
语文天地 2014年10期
关键词:丝绸论语意境

万 琳

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适量地引入地方文化,利用地方文化,让学生在动态发展的大语文空间中学习语文知识,这是语文教学不断发展的动力。

一、绸都文化的语文教育价值

盛泽位于江苏省的最南端,是苏州吴江的一个千年古镇,历史上曾被称为中国“四大绸都”之一。在丝绸文化的不断发展中,绸都人不断奋斗、不断创新,形成了“仁爱、智慧、精致、柔韧”的精神品质。该地区90%以上的人在从事丝绸工作,在丝绸的传统工艺文化中,对蚕的关爱养成了绸都人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仁爱精神。在丝织品的传统工艺中,在精细的绸面上不断秀出的各色图案,养成了绸都人精致细心的生活情趣和生活品质。同时,新时期富于创新的盛泽人形成了“重商、务实、包容、开放”的独特民风和开放型的经济文化特色。

绸都文化的丰富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地方文化,不仅可以唤起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地方文化的方法

1.课堂导入中引进

新颖的导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对于新知识的主动建构。以地方文化为突破口设计课堂导入,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感性认识为基础引发新知识的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例如,在《拿来主义》的学习中,结合绸都地区在发展丝绸产业的过程中,怎样结合中国的传统工艺,保持原有的手工技术的基础上,吸收新时代科学技术,包括12 万多台无梭织机,年产各类纺织品100 亿米,300 万吨纺丝能力,30 亿米印染后整理产能等技术,实现丝绸产业的大规模生产,让学生理解鲁迅的《拿来主义》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包括绸都地区广泛吸收来自世界各地的技术人才以及对于外来文化的冲击,绸都人民都是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实现外来文化和绸都文化的有效融合,形成极具特色的绸都文化。

2.教学进程中展开

在语文教学内容的开展过程中渗透地方文化,主要包括三点。

第一,利用地方文化营造语文教学的意境。新课程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语文人文性的发展需要为学生营造与课文相适应的意境,让学生在意境中身临其境地感受语文所抒发的情感。地方文化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意境营造的重要材料。

例如,在《底层的光芒》的学习过程中,播放绸都人在古代是怎样为每一次的丝绸制作尽心尽力,他们是如何为了丝绸的图案在不断地斟酌,他们为了丝绸做工能够更好每天都在不断地学习,以及在近现代发展中,企业的工人是怎样不断学习新技术,怎样在新时代还坚持用传统手工来进行丝绸的制作,保护传统的丝绸文化。最后突出主题,正是这些底层人民的不断奉献,铸造了令绸都人骄傲的绸都文化。然后,在这样的意境中展开《底层的光芒》的学习。

第二,利用地方文化激发学生的思考。新课程强调将课堂还给学生,主张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必不可少,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利用地方文化设计导学问题,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例如在《我的梦想》的探究活动中,结合绸都的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取得的成就,绸都地区的革命烈士在祖国危难之际不顾个人安危做出的贡献以及新时代绸都地区所设计的发展目标,引导学生思考作为当代青少年应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什么样的理想是崇高的,要实现这些理想需要什么努力,然后根据思路分析文章中的崇高理想指的是什么,在崇高理想的实现中付出了哪些努力。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想,设计自己在本学期具体要完成的事件,引导学生认识到崇高的理想需要与具体的努力相结合。

3.课外阅读中渗透

语文教学的开展不仅要注意课内知识的吸收和内化,更要注意课堂教学的延伸,促进学生在课余生活中对课内知识的继续学习以及课外相关知识的不断积累。

例如,在中学语文的教学中,《论语》的学习有很多次,而其中有很多是孔子和大弟子子路的对话。绸都地区的仲子庙正是为纪念子路修建的,在论语学习完毕后引导学生速记有关仲子庙的文化发展,搜集仲子的相关资料,仲子随孔子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论语的学习就更加深入,对论语内容的认识也就更加深刻,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关于论语的继续学习,搜集与子路相关的论语内容,看这些内容都反映出什么思想和文化。

课外延伸还包括在教学中学习相关主题的文章后,为学生推荐该地区的文化名人的作品,供学生进行对比学习。例如学习咏梅的诗词后,引导学生搜集本地区文人写过的有关咏梅的诗词。为学生推荐一些介绍地方文化的书籍,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同日常生活相联系,在地方文化中感受语文知识的乐趣,并丰富语文知识的学习。

综上所述,地方文化和语文教学存在着密切联系,彼此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语文教学以地方文化为内容设计导入,通过地方文化建立新知识和学生已有经验的链接,能为新知识的进一步学习提供基础。总之,利用地方文化能扩展语文课堂教学,扩展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

猜你喜欢
丝绸论语意境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如何读懂《论语》?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遥望“丝绸路”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路上丝绸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丝绸情调
《论语·为政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