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作证的秘密

2014-03-12 06:06范垂功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鸡头演绎推理论题

范垂功

范垂功,文学评论家,现居辽宁岫岩。

议论文如何论证?从本质上讲,论题是需要证明的新判断,为了证明新判断,必须从已知的判断推出新的判断,这就需要各种不同的推理,用各种不同的推理来证明论题,这就是论证的秘密所在。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归纳论证、演绎论证、类比论证、假言论证(反证法)、选言论证(排除法)等等。归纳论证、演绎论证、类比论证,属于直接论证。直接论证,用推理直接推出论题,即推理结论与论题相一致。

用归纳推理证明论题,叫归纳论证。

什么是归纳推理?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即从个别事实推出一般道理的推理,叫归纳推理。

艾斐在《文化有什么“用”》(2010年6月1日 《人民日报》)中写道:“文化之用首先就用于起重大作用的精神构建。红军长征、大庆创业、航天人对飞天梦的不断追索……无一不是精神力量在起重要作用。”其归纳推理式可以书写如下: 红军长征,精神力量在起重要作用; 大庆创业,精神力量在起重要作用;航天人对飞天梦的不断追索,精神力量在起重要作用;所以,一切体现进取的重大事变,精神力量都在起重要作用。这一归纳论证,论题是文化之用首先就用于起重大作用的精神构建。用一个归纳推理来证明论题,其归纳推理的结论是:一切体现进取的重大事变,精神力量都在起重要作用。这一归纳推理的结论与论题是一致的,因而论题获得了证明。

在写作实践中、生活实践中运用归纳推理,对前提中个别事实的判断,对结论中某一类事实的判断,要把握分寸,注意真实,这样才能推出真实的结论。法国古生物学家居维叶发现了器官相关规律。这一规律揭示了生物体各器官间的相互关联性。有个故事,说居维叶一天深夜在书房看书,突然闯进来一个猛兽,这个猛兽头上长角,张着血盆似的大嘴,露出尖锐的牙齿,居维叶先是一惊,继而笑了,因为世间没有这种猛兽。原来是他的学生恶作剧,看看自己的老师相不相信自己提出的器官相关规律。居维叶为什么笑了?原来长角的草食动物牙齿是平滑的,牙齿尖锐的肉食动物不长角。这里,积累了一系列归纳推理。如,长角的牛,牙齿是平滑的;长角的羊,牙齿是平滑的;长角的鹿,牙齿是平滑的;可见,一切长角的草食动物牙齿都是平滑的。牙齿尖锐的虎,不长角;牙齿尖锐的豹,不长角;牙齿尖锐的狼,不长角;可见,一切牙齿尖锐的肉食动物都不长角。这里,对个别事实的判断,对一类事实的判断,都是准确的,真实的。因此,居维叶才能临危不惧,反而笑了。

用演绎推理来论证论题,叫演绎论证。

什么是演绎推理?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即从一般道理推出个别事实的推理,叫演绎推理。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的《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2012年2月7日 《人民日报》)为了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用了一系列演绎推理,其中一个演绎推理式可以书写如下: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无往而不胜。

上述例证,从一般道理推出个别事实,即从“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一般道理中,又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推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无往而不胜”的个别事实。

一个演绎推理,由三个判断构成:其中两个判断是前提,由已知判断构成,分别叫大前提、小前提;余下的判断是结论,由已知判断推出的新判断。在上述例证中,“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社会历史的总趋势: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为大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为小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无往而不胜”为结论。

演绎论证,用演绎推理证明论题,叫演绎论证。上述例证,其演绎推理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无往而不胜”证明了论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

在应用演绎论证的写作实践中,特别是应用一般传言做为大前提的一般道理,常常需要调查,需要证明。如:传说北宋时,在海外经商的郑某回到杭州城外的老家,妻子李氏杀了养了近10年的老母鸡。吃饭时,丈夫边喝酒边吃老鸡头。饭后,丈夫忽然大叫腹痛,不一会儿就死了。郑家随即把李氏告到官府,说李氏为了奸情毒死了丈夫。经官府调查,李氏一向正派。案子无法了断,只得将李氏收押,一拖数年。苏东坡任杭州知府后,重审李氏,仍无法了断,便微服出寻,途中,与一老郎中下棋,苏东坡出奇招儿才赢了棋,老郎中赞叹道,先生的奇招儿真如十年鸡头。苏东坡忙问原由,老郎中说,十年鸡头胜砒霜。苏东坡听了,心中豁然开朗,回府后便命人杀了一只十年老母鸡,用狗实验。狗吃了十年鸡头狂吠而亡。于是苏东坡断定郑某是因误食老鸡头而亡。经查,李氏不懂得老鸡头有剧毒,又无作案动机,故将李氏无罪释放。苏东坡也因智断疑案而名声大振。其演绎推理式:十年鸡头毒胜砒霜;郑某误食十年鸡头;郑某中毒毒胜砒霜(郭彩琴:《逻辑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文字有改动,第144—145页)。这一推理过程,特别是对作为大前提的一般道理,经过调查,经过实验,经过苦思,数年才得以完成。

用类比推理证明论题,叫类比论证。

什么是类比推理?由个别到个别或由一般到一般的推理,两个或两类不同事物在某些方面相似、相同,推断它们在其它方面也有相似、相同之处,这种推理方法,叫类比推理。周奉真的《接地气才能有生气》(2012年6月18日 《人民日报》)为论证“接地气,党员干部才能不断从群众中汲取经验、智慧和力量”的论断,用了“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的比喻。水流源浚、植物根深同党员干部深入群众是不同事物,但有相似之处:都深入下层;还应有相似之处:水流源浚流长,植物根深叶茂,那么,党员干部深入群众就会不断从群众中汲取营养,生气蓬勃地发展自己。这样,从类比推理中推出的结论“党员干部深入群众就会不断从群众中汲取营养,生气蓬勃地发展自己”与上述论断“接地气,党员干部才能不断从群众中汲取经验、智慧和力量”是一致的,因而上述论断获得证明。

应用类比论证,由于类比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不具有实然的蕴涵关系,因此,类比必须灵巧、贴切。中国文化史上产生了众多精彩的类比论证,产生过重大影响,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卓越智慧。如刘向《说苑·正谏》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吴王要伐楚,告戒左右:“敢进谏的,处死!”门下的智囊人物,一个年轻的书生想要进谏,但不敢,就怀揣弹丸,在后花园摆弄起弹弓,露水浸湿了衣服。吴王说:“你来这儿何苦呢,弄湿了衣服。”书生回答:“花园中有树,树上有蝉,蝉在高处悲鸣饮露,但不知螳螂在身后呢;螳螂隐藏身体,要取蝉,但不知黄雀正靠近它呢;黄雀抻长脖子要捉螳螂,但不知下面有人拿弹弓对准它呢:这三者都务必要得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后患。”吴王听后醒悟,说:“好啊!”就罢兵,不攻打楚国了。这里精彩地运用了类比论证,其类比推理:螳螂捕蝉、黄雀捉螳螂,同吴王伐楚相似:都只顾眼前利益,要吃掉对方;还应有相似之处:螳螂捕蝉,后面的黄雀要借机拿下螳螂;黄雀要拿下螳螂,地上的人要用弹弓打下黄雀;那么,吴王伐楚,身后别的强大国家就会借机攻下吴国。这个类比推理生动地论证了吴国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后患,去攻打楚国的论题,由于类比灵巧、贴切,促使吴王迅速醒悟,放弃了攻打楚国的念头,避免了吴国的厄运。

猜你喜欢
鸡头演绎推理论题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用二进制解一道高中数学联赛数论题
关于一道数论题的思考
从头说起
几道组合数论题的分析策略
唐宋时期安化峡、安化县及安化镇位置考辨——兼谈秦汉时期的鸡头道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培养学生演绎推理能力的高中地理教学
鸡头菜
2014.3新高考高二数学配送练习参考答案“推理与证明、复数”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