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意识 语文教师不可或缺

2014-03-12 05:13刘爱喜
语文天地 2014年11期
关键词:教参意识课文

刘爱喜

教育改革在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研讨要求。于是,集体备课应运而生。然而部分语文教师在集体备课时,消极应对,过分依赖集体,人云亦云,毫无主见,从而在教学中失去了独立意识。这里所说的独立意识是指语文教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想别人不曾想到的,发别人未发现的,尽可能多地查阅相关资料,尤其是最新的教研成果。教师独立意识的消失直接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最终造成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本文将就教师在备课这一阶段,使用教学资料时应具备的独立意识略谈刍荛之见。

一、对教参进行补充

我们常用的教参是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学参考书》,其编写说明明确指出:本书作为教学参考用书,仅仅是为教师备课、组织教学活动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和参考资料,不能替代教师学习《课程标准》、研究教材,这些材料主要供教师理解教材时参考,切不可照搬给学生。也就是说,对于教参的观点,我们应该辩证地去看待,不能不假思索照搬照抄。

例如,关于《我的叔叔于勒》,教参将文中的菲利普夫妇定性为“虚荣势利、自私贪婪的小市民”,这样的定位是否合理呢?其实飞利浦夫妇只不过是资本主义社会最普通的人,生活在中下阶层,他们的想法跟我们绝大多数人一样,很朴实,为了能使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一点,他们愿意工作到“很晚”、“样样都要节省”。如果这种事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指不定会赞誉他们“尽职”、“节俭”,并作为典型教育下一代。然而教参上却用了“嫌贫爱富”、“虚伪自私”等词加以批判。这确实是有失公平的。再如,教参指出,文章是通过菲利普夫妇遇见于勒前后所表现出的差别,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一主题。这样的评价看似很理性、很客观。其实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我们不难发现,文中的菲利普夫妇并不反常的举动,教参却把这一部分定为全文的高潮部分,因为这部分最能揭示文章的主题,其实当我们除掉有色眼镜时,我们就会发现克拉丽丝的这种表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屡见不鲜。难道这种现象说明我们社会主义人与人之间是冷酷的金钱关系吗?恐怕很少有人能接受。因此教师在备课中,应当打破教参的局限,做到现实性理解,做到对教参的补充和发展。

二、辨证地使用课本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只要一本教材一本教参就足矣。教师奉教材为经典,一切教学内容围绕教材转。按教材教了,学生掌握了,便完成了教学任务,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提出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日本当代教育家北村正弘也曾说过:只有经过处理过的课文,才是真正的教材。因此,我们不必非按教材的编排顺序讲课不可,更不应该照搬教材,照本宣科。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做呢?

1.结合教材与实际设计教学活动

教师应当在整体把握教材,弄清教材的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围绕教学目的,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依照学生的思维认识规律,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大胆地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调整、取舍。

2.应当对课本中有误的地方予以更正

教师应当用怀疑的眼光看待某些课文,从课文中发现那些错误的地方并加以更正,这一方面可体现教师实事求是的态度,另一方面可为国家进一步修订教材提供线索。如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9 页《刻舟求剑》一文课下注释②说:【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而《辞海》中说,楚国“西周时……建都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后建都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纪南城)……公元前278 年郢失守,迁都陈。前241 年又迁都寿春。前223 年为秦所灭”。由此可知,公元前239 年《吕氏春秋》公之于众时,楚都早已不在“郢”。因此课文注释应改为:【楚】:周代国名,都城先在今湖北江陵县北,后迁今河南淮阳,再迁今安徽寿县。

3.对“探究·练习”重编或重组

在当代语文教学与中考的脱节中,其中有一点就是课文后的“探究·练习”无法与考题接轨。教师应当在研究考题的基础上,对课文后的“探究·练习”进行重组,甚至重写,使其接近教学实际,接近考题。

三、创造性地使用多媒体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不断更新,学生也是如此,“一笔一书一黑板”这一传统的教学设施已难以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多功能展台、电子白板等以多媒体为主的电化教学新格局,以其直观性和生动性,更易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拓展学生的思维领域,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此时教师的独立意识主要体现在对多媒体手段独特的运用和编导意识上。我们在备课时要预先考虑是选择播放音乐,激发兴趣,陶冶学生情操呢,还是展示图片,活跃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什么地方选择播放影像,场景再现,培养学生感悟能力,又在哪个环节利用投影,强化学生巩固知识。虽然要考虑的事情很多,但切不可因贪图容易而直接下载课件,硬搬到自己的课堂上。

笔者在执教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课时,首先配以杜甫草堂的图片资料和符合情境的音乐,以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用PPT 展示几幅能突出本文意境的图片要求学生不用看书,让学生只注视画面跟随范读,放飞自己的思绪,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走近作者、走进文本,领略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进行教研活动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是的,人离开了反思,又何谈什么进步,走向成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更应注重反思。每一堂课结束后,作为教师就应及时把课堂上施教时产生的灵感或困惑记录下来。比如课上教学方法的成功之处,写下来以供日后教学时参考,也可以写不足之处,并进行梳理剖析,以便日后教学时吸取教训,还可以写课上偶发事件带来的灵感。教师所写的内容越详细越好,这种反思其实就是对课前备课的审查。我们就应该以反思为手段,在深入领悟《课程标准》的前提下,转变观念,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即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主动掌握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语文的领域,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下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具有独立意识的备课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我反思、逐渐提升的过程,只有让富有个性化的备课鲜活起来,才能更好地通过教学来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在教学中不断地追求完善。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语文教师对教学资料的使用要有独立意识,最主要的是让独立意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最终迁移为学生的独立意识。

猜你喜欢
教参意识课文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背课文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开发出自己的实用教参
神秘的教参
语文教参使用与更新问题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