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柱 郝国祥 邵伟 张娜 张泰松
山东大学药学院 (济南 250012)
在我国,医学与药学教育长期处于分离状态,缺乏学科间的相互融合,医生侧重于医疗、诊断、手术,对药物的体内代谢、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问题知之不多或关注程度不够;而药师则由于本身知识结构的局限性,难以在临床合理用药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新药研制、开发、上市速度加快,国外进口药品品种增多,导致临床用药混乱,药物资源浪费,不良反应增加,由此引发用药困难和医疗费用持续上涨,使临床合理用药问题愈加突出,成为目前医疗体制和医院服务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临床药学正是在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医药学教育中颇为引人关注的一个新兴专业。
我国的高等医学院校早在1980年代中后期(如当时的华西医学院)就已开设了临床药学专业,但由于受到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和医疗卫生体制的制约,在办学目标、培养方向、教学体系、师资队伍、临床实践、就业政策和定位等诸多方面存在不确定因素,加之办学成本高、就业难等无法回避的问题,临床药学教育中深层次的矛盾不断显现,使得办学过程陷于停顿或停滞不前。随着本世纪初我国临床药师制度的实施和发展,临床药学专业再度兴起。目前有40多所高校设立了临床药学专业,开展了临床药学的人才培养。从2006年至今,已经有24所高校的临床药学专业被列入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目录,拥有了自己的专业代码,学制五年或四年,均为本科教育,理学学士学位。另外,尚有挂靠在药学、医学等专业下招生的20余所院校,如南昌大学医学院的五年制、北京大学药学院的六年制和山东大学药学院的七年制临床药学专业,后两者属长学制本科一贯制教育,毕业后授予理学或医学硕士学位。
国家临床药师制度的出台和实施对临床药学教育的发展前景至关重要。2002年1月21日,原国家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联合颁布《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提出在我国逐步建立临床药师制度。随后,卫生部逐步发布了《临床药师制试点工作方案》等相关文件。2009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发布,提出“药事服务”这一问题,一度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三级医院需配备5名以上,二级医院3名以上临床药师。截止2013年7月底统计,三级医院1711家,二级医院6638,需要临床药师约2.85万人,此数字尚未将未定级医院计算在内。社会需求决定办学方向,培养人才满足社会需求,这就是高等学校发展临床药学教育的良好契机和广阔舞台。
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临床药师队伍,很好地解决临床合理用药问题,长期根本的机制还是要搞好我国的高等临床药学教育。反过来,随着医院临床药师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必将对我国高等临床药学教育的层次提出更高的要求,推动临床药学办学质量的提高,促进专业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加强。
不同类型的学校会有不同的办学背景、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办学基础、办学环境、办学质量和办学规模,从而会出现不同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等,各类学校在办学方面存在差异是毋庸置疑的。从办学的多模式多层次上来说,允许各个学校在培养临床药学专业人才方面走适合自己的办学道路,根据各自的背景培养出有特色的学生。但是考虑到药品是一个特殊的商品,临床药学是一种针对病人合理用药的特殊行业,因此对临床药学专业的办学条件必须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对培养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必须有一个最基本的培养标准。必须强调的是,不管这些院校的办学背景如何,临床药学专业总有它自己特定的含义和办学要求,因此每个学校都有一个重新审视、规划和规范化的过程,对其办学基础、办学环境、办学质量和办学规模也必须有相应的要求。
国际上有一个通行的看法和趋势,临床药学人才的培养应成为药学院校(尤其具备医学教学条件的综合大学)的主要教育职能。当前,我国的临床药学教育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临床药学教育工作,培养什么样的临床药师才能真正满足医院的需要,如何在新的医疗体制下更好地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成为高等医药学教育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鉴于此,在临床药学教育的实践与改革过程中,成立“高等学校临床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范招生计划与规模、目录设置与宣传、培养体系与学制、办学模式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大纲、毕业实习年限和内容、毕业论文要求、师资队伍建设、就业政策和定位等办学的基本要素,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这就需要借鉴美国、欧洲、日本等先进国家以及台湾地区临床药学教育的办学经验,教育部、卫生部等职能管理部门、设有临床药学专业的高等学校以及国内长期从事临床药学工作的高级临床药师共同参与,对我国的临床药学教育进行一次回顾和总结,谋求国内临床药学教育的总体战略,推动我国的临床药学教育和医院临床药师制度朝着正确的方向积极稳妥地发展。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备医药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设计与实施,协助临床医师选药和合理用药,解决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能独立从事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与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监察与评估,新药临床试验与评价;开展药学信息与咨询工作,并承担医院药学教育、管理和服务;毕业后能够胜任医院药学服务(包括综合医院和社区医院)与临床药学研究,从事临床药师技术岗位工作的专门人才。
临床药学是一个医药学交叉融合的新兴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定位应该是既懂医,更懂药,毕业后从事临床药学服务和临床药学研究的高级临床药师。其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是在临床第一线,面向病人,和临床医师共同查房或单独药学查房,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实施合理用药,承担医疗机构临床药学服务(用药咨询和教育)以及技术工作(TDM、ADR、新药临床评价等),与其他医护人员相互协调和补充,成为临床科室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临床药师的特色或强项在于临床用药,即用什么,怎么用,这就要求临床药学人才既需要相应的医学知识与医护人员对话,更要具备丰富的药学知识为病人服务,体现自身的作用和价值。临床药师的工作性质要求,必须是医学知识要熟悉、药学知识要非常精通,还要接受最新的循证医学的方法;要能精通英语,熟练查找英文医药学文献;要能设计病人的药物治疗方案并且懂得调整药物治疗方案的观察指标。总之,临床药师的要求相当高,不经过长期专门的培养和训练以及个人的不懈努力,那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临床药师的。
目前,我国的临床药学专业基本学制为5年,在课程设置中涵盖了药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许多学科,从培养方案、专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等实际调研来看,设置临床药学专业的起点要高一点,招生人数不宜过多,长学制专业似乎更科学、合理。试想一名好的临床医生现在都要经过7年或8年的正规学习,还要经过几年住院医生的培养,这样才能自己处置病人。一个4或5年药学刚毕业的学生就能加入医疗团队,和医生不在一个高度,交流和对话又从何谈起?因此,该专业需要大量医药学基础理论的学习和足够临床医药学基本技术的实践以及综合技能的培训,培养的学生应具有扎实的药学、医学知识基础和丰富临床实习经验,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方能真正与临床医师“对话”,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协助临床医师选药和合理用药,更适合医院对临床药学人才的需求,更能适应临床药师的工作。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为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综合目标,人才培养的教育内容包含通识教育(普通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临床实践四大部分。通识教育确保培养人才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外语、体育、计算机信息技术水平,为专业教育打下扎实的素质、知识和能力基础;专业基础教育包括药学和基础医学课程,为学习临床药学专业课程做准备;专业教育主要由各科的临床药物治疗学和临床药学相关课程构成;临床实践包括临床见习和临床实习。就国内临床药学专业办学的实际情况看,专业课程的设置和临床实践是保证该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和根本,作为本教学规范所论述的重点。
工具性知识: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文献检索、方法论、科技写作等方面的知识。能应用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信息技术检索中外文文献、获取相关信息;了解本学科专业的方法论以及科技写作等方面的知识。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文学、历史学、哲学、思想道德、政治学、艺术、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自然科学知识: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生物和生命科学方面的知识。
专业基础知识:基础医学包括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病理生理学、遗传学、医学心理学、医学统计学、医学影像学、诊断学等方面的知识。药学课程包括药物化学、药理学、分子药理学、药物毒理学、体内药物分析、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等。
专业知识:临床药物治疗学包括内科药物治疗学、外科药物治疗学、妇产科药物治疗学、儿科药物治疗学、神经科药物治疗学、精神科药物治疗学、传染科药物治疗学、皮肤性病科药物治疗学共8门医药学融合性课程。临床药学所开设的课程有临床药理学、临床药物评价、药源性疾病、药物流行病学、药物经济学、药事管理学共6门课程。
本专业的知识体系由以下五个知识领域构成。
基础医学知识领域:由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理生理学、医学遗传学、医学心理学、医学统计学等知识单元组成。
药学知识领域:由药物化学、药理学、分子药理学、药物分析(包含体内药物分析)、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等知识单元构成。
临床医学知识领域:由医学影像学、诊断学、实验病理学、医学伦理学、临床医患沟通与交流技巧等知识单元构成。
药物治疗学知识领域:由内科药物治疗学、外科药物治疗学、妇产科药物治疗学、儿科药物治疗学、神经科药物治疗学、精神科药物治疗学、传染科药物治疗学、皮肤性病科药物治疗学等知识单元构成。
临床药学知识领域:由临床药理学、药物应用评价、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药物经济学、药物流行病学、药事管理学等知识单元构成。
临床药学是一个实践性和技能性很强的专业,毕业实习是综合训练学生掌握临床药学技能,锻炼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完成总体培养目标的最后阶段。要办好临床药学专业,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能够胜任临床药师的实际工作,建立针对临床药学专业的毕业实习教学体系,加强临床医、药学实践及基本技术及综合技能培训,是该专业不可或缺、最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开办临床药学专业的院校要有相对稳定的临床实习基地,实习基地最好是具有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资格的医院,以保证临床实践项目的开展和实习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
有条件的院校可尝试“三段式”实习方案,即临床轮转实习,临床药学实习和毕业专题(定向)实习。三阶段实习相互衔接,希冀形成一个完整的临床实践教学体系。本专业临床实践包括临床专业知识的见习和实习两部分,占总学分的比例至少25%以上。
根据学制和学时,可安排3~9个月(12~36周),主要在内科各系统实习,也可选择外科、小儿科、妇产科、神经内科等临床科室进行实习。由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临床医师带教,实习学生在指导教师带领下,参与查房,检体,管病床,写病历,下医嘱,以及临床病例讨论等,直接面对病人,独立完成病史采集,书写完整病历等。此阶段实习目的主要是临床医学知识、思维和技能的培养。要求学生了解各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护理的临床全过程及原则,熟悉放射、检验、微生物、心电图等基本数据的评判标准,掌握临床基本技能以及药物治疗学的基本知识;巩固医药学基础理论,增强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和处理疾病信息以及临床实际用药的能力,医疗文件书写和技术操作能力以及接触社会并与病人交流的能力,为今后临床药学实习及承担临床药师工作打下坚实的医学基础。
根据学制和学时,可安排3~9个月(12~36周),主要在具有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资格的医院进行实习。参照卫生部临床药师实习指南,以提高学生的临床药学服务技能为主要目的。实习学生在基地临床药师的带领下,于医院一线科室与临床医师共同查房或单独药学查房,参与临床病例分析与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及实施,完成规定数量的教学药历的采集与书写。此外,通过在医院药剂科和临床药理基地(中心)的实习,了解临床常用药物的调剂、制剂、药品检验、临床用药配制和药品管理等过程;开展新药的临床评价、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药物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调查,熟悉临床药学研究任务及方法,提供临床合理用药的咨询和指导,以及完成相关的药学监护和药学服务工作。
在轮转实习和临床药学实习的基础上,毕业专题(临床定向)实习与临床药学实习相衔接,共安排6~12个月(24~48周),在各培训基地的临床专业科室,进行具有临床药学特色的毕业课题设计与实施,通过论文评审与论文答辩,达到专业学位毕业水平。专题实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加强临床药学专业理论和临床技能综合性训练,细化和深化临床用药知识,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解决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熟悉或了解临床药学科学研究的方法、步骤,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为今后进行医、药学科研工作打下基础,培养能够从事临床药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题实习选题要求符合临床药学的专业性质和培养目标。题目不能脱离临床,要与药物有关,真正属于“临床药学专题”。不能是基础(动物)研究及药学以外的题目(比如发病机制,疾病诊断,放射或手术治疗等)。合适的临床用药专题包括某一系统或某一种疾病的临床药物治疗方案,不良反应,血药浓度监测等。例如,呼吸系统疾病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肺心病的药物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选择,某一肿瘤的治疗方案或不良反应处理,以及某种新药的临床研究或老药新用等等。
学生在专题实习期间不脱离临床(跟随导师查房,具体管床位,下医嘱,参与治疗方案的制定,认真及时完成实习病历和药历),全面熟悉临床各环节,侧重于临床用药(药物治疗)。在导师组指导下,完成从选题,查阅文献,课题设计,开题报告,课题实施,实验操作与观察记录、资料收集整理、数据统计分析,到书写文献综述和毕业论文并进行答辩的全过程。
专题实习不要求学生正式发表论文,但要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水平系统,完整,1万字以上。毕业论文可写成大综述(专题论文),但形式、内容和字数符合相关规定,达到所在院校对专业学位毕业论文的要求。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根本。目前出版的《临床药物治疗学》或各科的《药物治疗学》以及《临床药理学》、《药物流行病学》等教材,由于编写人员主要为临床医师或药理学等基础课程教师,在临床合理用药方面阐述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不足,药物不良反应和给药方案调整等属于临床用药特色的内容偏少,未能很好地体现临床药学专业专用教材的特点,加之教材的格式不统一,前后顺序安排不甚合理;造成教学内容与教材相脱节,专业重点不突出,内容比较杂乱,与其他学科重复过多。这些问题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需在再版时花大力气解决。本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出版一套全国规划(统编)教材,拟议联合人民卫生出版社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系列的“临床药学专业”专用教材,参编人员应由临床药师、临床医师(具有丰富临床用药和教学经验)以及药理学专业教师三方面人员组成,以真正适应临床药学专业教学的实际需要。
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指导性文件,是规范课堂讲授内容和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设有临床药学专业的院校应根据自己的学制、培养目标和办学条件,遵照本规范的基本要求,制订了切合实际的《临床药学专业培养方案》、《临床药学专业毕业实习大纲》、《临床药学毕业实习教学指导手册》以及《临床药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临床药物治疗学课程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作为临床药学专业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循教学大纲,认真写好备课教案,保证完成大纲中的基本要求,不得任意删改。在当前,一个好的教学大纲,对于贯彻培养目标,规范讲课内容和学时,保证教学重点,提高教学质量,很有必要。
由于我国的临床药师制度尚处于探索阶段,卫生部举办了几期临床药师培训班,一些大的医院尝试进行“临床药师上临床”的试验,但还不具备真正将医学和药学知识融为一体,完全胜任临床药学第一线实际工作的专门师资人才,故目前药物治疗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只能聘请医院各科室的临床医师来承担。由于他们的工作性质和思维方式属于“临床医师”而非“临床药师”,讲课内容习惯于“临床医学”,对属于临床药学的“合理用药、治疗方案”关注度不够,“药物治疗学”的专业特点得不到体现,讲课重点未突出“用什么,怎样用,为什么”的临床用药要求。这就需要大力加强与任课教师的协调与沟通,通过系统的随堂听课和教学检查制度,了解专业课讲授情况是否符合要求,及时反馈听课信息,加强教师与同学们之间的交流,督促、帮助解决诸如课件制作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课堂讲授水平和教学效果。
“临床药学”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专业,专业知识的讲授要理论联系实际,以常见病、多发病的药物治疗为重点。恰当地选择典型病例,配合理论讲解,采用床边教学、病历讨论与分析等多种方式,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临床药师”队伍年轻,知识和经验均不足。有条件的院校可适当聘请国外先进国家或港澳台地区的高水平临床药师承担部分专业课程,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壮大自己的专业课程师资队伍。相信随着我国“临床药师”制度的建立和开展,上述制约专业课教学质量的因素会逐步得以解决。
[1]帅翔,娄红祥,邵伟,等.长学制临床药学的开设[J].药学教育,2004;20(2):15-18.
[2]纪建波,张庆柱,王韦玮.七年制临床药学专业实验室课程体系建设的探讨[J].药学教育,2006;22(4):14-16.
[3]帅翔,邵伟.长学制临床药学人才培养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8(1):20-22.
[4]张庆柱,邵伟,张泰松,等.临床药学(七年制)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华西医学杂志,2010;25(2):402-405.
[5]张泰松,张庆柱,邵伟,等.临床药学(七年制)专业毕业实习的安排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128-129.
[6]张庆柱,焦波,邵伟,等.临床药学专业开设药理学分支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药学教育,2010;26(3):26-29.
[7]张庆柱,邵伟,张泰松,等.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药学方向)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31(1):67-69.
[8]张庆柱,邵伟,郝国祥,等.台湾地区临床药师制度的建立与发展[J].药学教育,2011;27(2):10-19.
[9]张庆柱,邵伟,郝国祥.我国台湾地区临床药学教育的考察与比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20-47.
[10]郝国祥,张庆柱,邵伟,等.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药学方向)学生毕业论文的设计与答辩[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32(4):544-546.
[11]张庆柱,邵伟.我国临床药学教育的现状[J].药学教育,2010;26(5):34-36.
[12]张庆柱,郝国祥,邵伟,等.临床药学专业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药学教育,2013;29(1):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