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婷 陆晓云 (南通大学 艺术学院 226007)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鱼纹符号一直是民众喜闻乐见的装饰纹样。远至上古时代的半坡彩陶,近到现代的装饰设计应用,鱼纹符号走过近六千多年,依然以其独有的文化魅力活跃在各个领域,演绎着各式各样的风情。在鱼纹符号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取各个时代的精髓并不断创新,为后世留下丰富的艺术瑰宝。其自身孕育的文化内涵,倾注了劳动人民的创作灵感与热情,构成了具有鲜明人文特征的图形符号,对现代艺术设计也有着不可估量的启示作用。
鱼纹符号是从鲜活的鱼中得来,由具象到抽象,发展到后来,再有抽象引申出具象。
少数民族的服饰可以说是一本多彩的古书,以纹样的变幻记载着服饰历史。而鱼纹符号大都体现在其中,以蜡染、刺绣、印染、编织等手法表现,装饰于少数民族服饰的鞋帽、大襟、围兜、袖口、裤脚、香包等地方。以组合鱼纹的形式传达吉祥寓意,如围兜上的鱼莲纹、衣襟正中央的交鱼纹、童装上鱼龙纹等。其中一些鱼纹代表对祖灵的崇拜,如哈尼族姑娘佩戴的鱼纹装饰的银饰,景颇族姑娘形状如同鱼泡的夸张肩饰,彝族姑娘戴的鱼尾帽,再配上缀花长裙,远看如美人鱼一般等等都是属于对祖先的崇拜。
“辟邪求吉纳福心理是一种普遍的民族文化心理,”鱼纹符号图案因其满足人们共同的情感需要,成为中国陶瓷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纹样之一。鱼纹瓷器在明清时期的发展空前繁荣,窑址遍布全国各地。瓷器上的鱼纹符号多表达富贵有余、多子多福等寓意,常绘于瓷盘、瓷碗、瓷瓶、瓷罐等器物上。常见的纹样组合有:鱼莲纹组合、水藻鱼纹组合、钱币鱼纹组合、鱼龙纹组合等。如明代青花五彩鱼纹洗、清代五彩鱼龙纹盘等。
鱼纹在青铜器里的水器中较为常见。例如商代晚期出土的蟠龙纹盘,此时期鱼纹构图简要,表现的主要特征为侧视形、双鳍,有的纤细瘦长,有的圆润体胖。鳞片则用格纹或弧线表示,线条规整但不刻板。相对于仰韶文化时期,鱼纹的地位已降为辅助纹饰,纹饰的设计目的也转变为装饰与功能相结合的造物思想。
中国古代建筑素有“彩画”装饰建筑的称号,善于在建筑上进行艺术处理,大至一整栋房屋,小到一块砖瓦。建筑师们通过长期的历史积累,创造出品种繁多的雕刻小兽运用于亭台楼阁中,增添了建筑的意趣。这些建筑装饰不仅美观还有一定的寓意和人文内涵。在古代,鱼是民间的祥瑞之物,所以古代建筑常可以看到鱼纹符号的身影。如浙江一带,常可以看到一种幻化的鱼纹——鸱吻。据明周祈《名义考》中记载:“东海有鱼似鸱,喷浪即降雨,唐以来设其象与屋脊。”相传其形状是龙首、鱼身、鱼尾,是一种生活在大海里的神兽,能避火。所以作为防火保护神大量运用在建筑装饰中。
民间剪纸靠广大劳动人民代代相传,一直保持着独有的文化特征和艺术品质,成为文化艺术发展史上的一枚“活化石”,其独有的艺术造型与寓意内涵在传统中国工艺美术史上都能找到同样的溯源。在民间剪纸艺术中, 以鱼纹符号为表现方式的剪纸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寓意吉祥,表现人类最朴实的生命意识和情感愿望。如流行于安徽、陕西一带的民间剪纸 《双鱼送福》《福鱼得水》《双鱼娃娃》等剪纸纹样都体现了这种在自然形象的基础上加以创造的智慧。
李砚祖先生在《造物之美》一书中曾谈到“纹样的符号性亦是纹饰功能的一种表现。符号是寓意象征的产物,亦是抽象的产物。”而鱼纹符号的象征意义是受到生活、宗教、神话故事的影响所产生的,但归根到底还是对理想生活的期盼。
鱼纹符号产生的原因主要和当时原始居民傍水而居的生活习惯有关,鱼是重要的食品来源,渔猎生活使先民们对鱼的形态及生活习性留有深刻印象。因鱼生命力旺盛且有极强的繁殖生育能力受到原始先民们的崇拜。原始社会以血缘关系作为部落纽带,强大的生命力则是部落繁荣的基础。鱼因其独有的特性变为原始半坡氏族的“图腾”而受到崇拜,并且原始人相信鱼是生死轮回的媒介,可以给去世的人指明回到人间的方向。原始先民们希望通过对图腾崇拜的方式,将鱼极强的生命力传给自己和子孙后代,乞求永恒的生命力和超强的繁衍能力。
在造词方面,“鱼”和“余”取谐音,所以人们常用鱼纹装饰符号来表达“富足有余”的意思,“鱼”与“玉”同音,成语有“金玉满堂”来形容非常富有的意思。在民间年画、对联、剪纸艺术中还会出现“连年有余”“吉庆有余”等吉祥语,都具有浓厚的民俗色彩和中国传统文化风情。在纹样装饰方面,自有“鲤鱼跳龙门”的美好故事后,鱼龙纹样也从原始宗教观念走向现实生活中。如《琵琶记·南浦嘱别》中云:“孩儿出去在今日中,爹爹妈妈来相送,但愿得鱼化龙,青云直上。”李白又曰:“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所以鱼龙纹在生活中也经常可见,人们以鱼化龙的纹样来表达化卑为尊,金榜题名,加官进爵等美好愿望。
鱼纹符号以单纯直接的形式承载着民族文化,将审美性与文化内涵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流传至今仍然被人们所喜闻乐见。在古代,鱼纹符号常出现在彩陶、金银铜器、漆器、瓷器、服饰、壁画、年画、剪纸等工艺中,积累了许多古人的聪明才智,对当代的设计有较大的启发作用。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标志,2008 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贝贝的设计等都采用了古老彩陶鱼纹元素,传统的鱼纹符号植根于自然,可以让现代人们看到本源,返璞归真,并且还带有美好的寓意祝福,所以设计师们常爱用鱼纹装饰自己的设计。
鱼纹符号虽已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变化,但蕴涵的民族精神、传统文化及中国风情一直扎根于其中。我们在继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加以现代化的视角创新,让鱼纹符号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更加时尚多元化。鱼形符号将作为我国传统装饰纹样,以强大的生命力,服务于千秋万代。
[1]罗子林,吴笑萍.陶瓷文物考古中的数字化应用[J].中国陶瓷,2005(10).
[2]毕圣男.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装饰美[J].艺术研究,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