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珍 (江苏省海门市沈绣艺术研究会 226110)
苏绣起源于苏州,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浓厚。苏绣发展于经济发展最为繁盛的时期,在经济衰退社会动荡的时期也收到过很沉重的打击,但尽管如此,苏绣并没有消亡在从历史的长河中,而是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并被继承至今,发展的越来越好,并不全都是因为苏绣其本身具有的艺术价值,更是因为苏绣背后蕴含着极其强大的民族精神,正是因为民族精神的保护,苏绣才得以几千年来长盛不衰,发展的越来越好。
除此之外,作为试用品的苏绣从最开始出现便是作为人们的衣物和装饰物出现的。苏绣最早只是提供给当时的社会上层,皇室贵族们穿戴,因为以当时的工艺水平和人手,要做成一件苏绣是十分复杂的事情,苏绣产量很低。到了21世纪的今天,手工业已经十分发达,苏绣已经遍布每个寻常老百姓的生活之中,苏州刺绣已经产业化、商业化,只在苏州,就有数量不小的苏绣工厂。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刺绣行业的发展。
苏绣技艺高超,手法精湛,就连文豪王鏊都曾提笔作诗称赞过苏绣“精细雅洁,称苏州绣”。苏绣的绣线十分精细,每根细线都要分成八分之一甚至更细,颜色更是多达千余种,每种颜色值下又由浅及深多大十几种,其精细程度令人乍舌。往往一幅苏绣成品会用到二三百种线,需要绣娘付出几个月的辛苦才得以完成,更有大一些的苏绣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甚至需要多个绣娘合作完成。
说过了苏绣的特点,就该说到苏绣的鉴别。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苏绣仿冒品进入市场,除了将一些质量低劣的手工制品伪造苏绣投入市场,个更有甚者将机器生产出来的仿造苏绣当做手工苏绣买卖,严重影响了苏绣的市场价值和艺术价值,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着手点出发来鉴别苏绣的真伪和优劣。
现在有很多机器制作出来的手工制品,质量粗糙,图案模糊,没有丝毫文化价值,这样的“苏绣”只能说是机器制造出的缝纫品,完全不能称之为苏绣。真正的苏绣颜色丰富多彩,图案灵巧动人,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仿造苏绣所不可比拟的。
苏绣并不仅仅具有观赏价值和使用价值,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苏绣其特有的艺术价值十分值得一提。一幅好的苏绣色泽鲜艳,用色讲究,手法高超,刺绣内容有内涵,有底蕴,有文化价值,是值得传承的艺术品。而劣质苏绣内容呆板,用色生硬,走针不精细,没有意境,做工粗糙。优质苏绣艺术品和劣质苏绣的价值差距十分巨大。
当今的经济和文化形势下,苏绣艺人们不断吸取国外优秀艺术气息,融合各种不同的艺术技艺,并且结合时代特点,寻求创新突破,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即使是同一幅苏绣作品,不同的人绣出来的效果也大不一样。苏绣大师绣出来的作品近看大到山川河流小到衣服褶皱全都活灵活现,生动活泼,针法细腻,颜色运用恰到好处,拿捏十分恰当,和原作神似形似。这就可以称之为一幅好的苏绣作品。在断定一幅苏绣作品好坏之前,先看是否手工刺绣,再看颜色手法是否上乘,最后看构图是否合适,意境是否深远,整体色彩是否和和谐自然,便可简单地判定苏绣的价值。
除去低档的机器制造的假苏绣不说,真正的苏绣手工性极强,需要绣工一针一线细密的缝合排版才得以制成,需要耗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具有极大的艺术性和极强的工艺性。苏绣之所以与普通的刺绣品不同,正是因为苏绣本身特有的艺术效果,一件苏绣作品有无艺术效果,也成为了判定它们好坏的重要标准。判定苏绣优劣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苏绣的针法极其丰富,这些针法组合起来,使苏绣作品层次分明,精巧细腻。仔细观察苏绣作品整体的颜色是否清晰,图案是否逼真,整体视觉效果是否舒服自然,层次是否分明,曲线是否流畅。
就算是同样的图案,不同绣工绣出来的作品质量也大不相同。一件苏绣做工的精细程度无疑起到了决定这件苏绣好坏的关键性作用。从劈丝的粗细到排针的疏密都要根据所绣图案的不同合理的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绣出栩栩如生的作品来。
具有艺术性的苏绣作品往往是由人工绘制底图,再用丝线通过排针合理细密的刺绣将底图完全覆盖,绣好的作品完全看不出底图的痕迹,做工十分精细,技艺十分高超。而低劣的苏绣制品则是用电脑将底图喷在绣布上,不仅时间久了容易变形,而且通常用线很少,排阵非常不适当,稍加注意便能发现背后的底图,十分难看。
苏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首,有着“中国古今第一绣”的美誉,其细密的走针,灵巧的绣法,多变的图案使得苏绣几千年以来一直被不断的传承下来。苏绣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的苏州,经过了几千年的历练,苏绣艺术被不同年代的人们传承至今,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艺术财富和无数中国人的骄傲。苏绣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其不仅是一种艺术品,更是凝结了中华民族智慧的一种文化符号。苏绣对绣工的要求十分之高,一幅好的苏绣艺术品不仅需要作品拥有良好的刺绣手法,更要求绣工一定的艺术底蕴和扎实的美术水平。所以说,苏绣不仅本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背后蕴含的绣工的辛苦和精神也是值得赞扬和铭记的。
[1]王卫平,王建华.苏州史记 [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
[2]林锡旦.中国传统刺绣.人民美术出版社[M].2005.6.
[3]李娥英.苏绣技法.轻工业出版社[M].196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