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 321004)
钱塘江旧称浙江,是浙江省境内最大的河流,最早见名于《山海经》。它流经杭州市、萧山县(现属于杭州市)和海宁市等地1。
钱塘潮是世界上著名的三大涌潮之一,只有南美的亚马逊涌潮可以与之媲美。在我国还有一处涌潮是广陵潮,但是其影响远不及钱塘潮。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为它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可见钱塘潮是名副其实的。
据史料记载:东汉时,王充论述了浙江涛,东晋顾凯之在《观潮赋》中有浙江“激波而扬涛”的记载,这说明当时已有观潮之风已有。
至唐、宋时,此风更盛。唐代的《元和郡县志》释“浙江”时就有记载:“萧山在“十八日,少长男女携酒肴作“观潮会”。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至少在唐代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八月观潮的风俗,即观“秋潮”2。
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每年从阴历八月十一起,就有人来观潮。十八日这天,则万人空巷。明末以来,海宁盐官和萧山赭山逐渐成为观潮佳地,每年八月十八前后,两地都是人山人海,争相前来。观潮之风再次出现高潮,钱塘江观潮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观潮习俗的悠久以及人们观看钱塘潮的很大热情。
潮神信仰是民间信仰的一种,它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民众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制度。3”
许多神灵是人们在历史的过程中不断塑造出来的,一开始他们只是普通的凡人。但是由于他们在生前做了很多好事;或是造福乡里;或是救人于危难;或是由于某种特俗的原因而被人们信奉,就像“妈祖”“黄大仙”“药王”等。而且,往往是在他们死后,才会被尊为神,享受祭拜。人们希望他们还会继续造福乡里,于是就把他们想象成了具有法力的神仙,以保佑他们,这样他们就有普通的世人而被神格化为了神。同样的所谓的潮神也是被神格化的普通世人。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钱塘江经常发生潮灾,往往是伤人伤财。但是天灾并不是人力所能为的。为祈求江流安宁,不再“坍江”,所以钱塘江沿岸的人们就塑造出了潮神,旨在希望借助于潮神的力量来保佑一方平安。
其实,伍子胥和张老相公都是钱塘江的潮神,不同的是张老相公是萧山民众心目中的潮神。而且除萧山以外的钱塘江流域,人们都信奉伍子胥为潮神4。那么为什么在同一个钱塘江里会有不同的潮神之说呢?这就牵涉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不同的地区还有自己的信仰圈,也就是自己的信仰对象和范围。在萧山地区,由于张老相公曾经为当地治理钱塘江,做出过很大的功绩,后来在指挥现场因为潮水决堤而殉职。当地的民众为了感念他的功绩,再加上他生前就是治理水的漕运官,所以就把他尊为潮神。虽然他只是地方神祗,但是仍然在民众心目中有崇高的地位,进而成为萧山区的潮神,以佑护一方。
张老相公是萧山人们心目中的潮神,而且有很多关于张老相公的传说故事流传至今。民间对他的身份认同很模糊的,有的说他是船老大,也有的说他是宋朝的官员,但据考证,张老相公应该是北宋时期的漕运官-张夏,历史上有关于他的记载,所以这一点应该比较真实。
下面是一个有关张老相公的说故事的版本:“相传张老相公是一位撑江船的船老大,他虽撑江船,却一生屎尿不落江,于是修得了“指潮回潮”的神法。后来,“小康皇帝”(宋高宗赵构)被“金乌龟”(金兵)追击,乘坐张老相公的船只渡江。途中,海龙王前来接驾,潮水铺天盖地而来,大帮倒忙,致使张老相公的神法失灵,他只得跳入江中,用自己的性命换得海龙王退潮。小康皇帝感激其救命之恩,便封他为“海潮王”。这是民间流传的张老相公的原型,而且在萧山民间人们把张老相公想象成为红脸或黑脸的朴实的人,这一形象这表明老百姓相信张老相公就是一个普通的船老大。
其实,张老相公并非船老大,而是北宋时的漕运官张夏。张夏,宋代长山乡人。因俗呼“官”为“相公”,人们便称之为“张老相公”。宋仁宗景佑年间张夏任工部朗中调任两浙转运使。因钱塘江两岸堤塘多为柴薪土塘,潮灾频发,他便被任命为护堤使者。后在景佑年间因“河决覆舟”而遇难。宋仁宗庆历年间,立庙于堤上。”
同时,朝廷也给了他很多的嘉奖。据记载,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都对其进行过加封;同治十一年(1885),朝廷敕额“静安绥佑公”,这也是沙地各处张老相公庙的门额为“靖安绥佑公”或“绥佑大帝”的出处。
在萧山有“沿江十八庙,庙庙供张公”的说法。至于为什么张老相公的庙那么多,而且经久不衰,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是张老相公系朝廷多次敕封的潮神,属于“正宗”。二是按习俗,一个地方、一个时代,潮神只祀其一,不能有二。雍正《浙江通志》:“海宁潮神庙以历代潮神、水神从祀其一。”沙地赭山、南阳、河庄一带系因江道北移而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由海宁改隶萧山,风俗相沿。三是据传张老相公为赭山坞里人,而民众最重视地方神祗,并以此为荣。所以,现在在萧山地区人们仍旧信奉张老相公为当地的潮神。
注释:
1.宋.吴自牧.梦梁录[M].三秦出版社,2004.5月第1版.
2.李吉甫.元和郡县志[M].金陵书局,1774.
3.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
4.吕洪丰.潮神_妈祖_和合二仙_浙江民间的三大俗信[J].生活品质,2007年第10期(上).
5.刘俨.(修)萧山县志.上海书店,199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