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雅菱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362000)
涉台博物馆空间隐喻构建的探讨
吴雅菱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362000)
博物馆的“场所精神”(Spirit of place)近年来越来越受博物馆界所关注。博物馆是一个整体,其空间构建不但包括其外在的物质形态,还包括该空间存在的隐喻。这种隐喻的复杂性与多元性与社会文化息息相关。涉台博物馆复杂性在于其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那么涉台博物馆如何展现其这种场所精神,将其表意性如何通过建筑空间来体现呢?本文试着以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建筑空间为例,来探讨涉台博物馆空间灵魂的构建。
对台交流;博物馆;空间隐喻
博物馆的“场所精神”(Spirit of place)近年来越来越受博物馆界所关注。博物馆是一个整体,其空间构建不但包括其外在的物质形态,还包括该空间存在的隐喻。这种隐喻的复杂性与多元性与社会文化息息相关。涉台博物馆复杂性在于其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迪耶•萨迪奇(Deyan sudjic)在《权力与建筑》提到:“因为建筑,特别是大型纪念性公共建筑,无不取决于并不充足的社会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掌握和分配。这些建筑象征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或一个时代,也反映了一个权力做出的政治判断。”1那么涉台博物馆如何展现其这种场所精神,将其表意性如何通过建筑空间来体现呢?本文试着以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建筑空间为例,来探讨涉台博物馆空间灵魂的构建。
博物馆建筑内在隐喻,对于博物馆建设重要性不言而喻的。吉贝尔豪森(Michaela Giebelhausen):“建筑即博物馆”,“是建筑构造赋予了博物馆意义。建筑从观念和物质上决定了参观的条件。她不仅构造了展览的框架,而且塑造了参观者的经历。”2如苏州博物馆建筑空间一直为博物馆界所认同。“这个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件抽象雕塑,一件艺术品。人们可以说,它是一个可以容纳雕塑的雕塑,是一个陈列艺术品的艺术品。它是贝氏较早的作品,但至今仍不失是一个成功之作。”3因此博物馆建筑有不能太突兀。“当博物馆建在相对稳定、独立的传统环境中时,如果片面强调建筑的脱颖而出,往往只能造成环境的混乱和建筑在环境中的孤立。但是如果简单的模仿传统环境又会造成时光倒流的错觉或低层次的媚俗。”4那么涉台博物馆面临困境,有哪些呢?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首先,涉台博物馆内在隐喻特征必须考虑到涉台交流的特征。即对台交流的文化认同感。因此,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在其建筑及设计过程中,必然考虑其建筑内在文化的隐喻。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定位为国家级对台交流基地,同时具有博物馆一系列功能。其占地面积一百五十多亩。在其介绍中,通过一些列的隐喻来表达。如整个主题建筑采用“天圆地方”设计理念,这种内在精神与中国传统哲学精神内在统一。同时又符合中国传统审美,彭一刚在《建筑空间组合论》中提到:“古代一些美学家认为简单、肯定的几何形状可以引起人的美感。他们特别推崇圆,球等几何形状,认为是完整的象征—具有抽象的一致性……。”5同时通过一些建筑空间层次感,变得有秩序来表达。《建筑形式的视觉动力》中,鲁道夫•阿恩海姆:“在履行任何组合系统的功能的时候,无论其功能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秩序必须被认为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了各个组成部分的整体协作,则引擎难以工作,管弦乐队难以演奏,运动队难以比赛;一件艺术作品或建筑作品如果不能呈现出有秩序的图案,就难以传达其功能,难以传达其信息。”6因此,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的广场,大量运用隐喻。如高度大十九米的九龙柱与一块巨大完整的达一百三十多吨石头做成卧碑。“这对“九龙柱”与这块卧碑构成一组寓意深远的景象,以“九龙吐珠”象征海峡两岸同胞都是龙的传人,海峡两岸的关系坚如磐石。”同时设计一个巨大倒影池,长达七十四米。宽十八米,通过水源不断流动,寓意两岸关系“源远流长”。形成了一个巨大场域,与内在传达精神相统一。
其次,涉台博物馆困境在于建筑空间的构建必须考虑到博物馆本身的特性。毕竟“博物馆的意义不仅体现在这一机构的当代作用及其现实性方面,它更是一种将人类的合作、记忆与思维等延续到一个漫长而遥远的过去时空之中,是人类收藏过去的记忆的凭证和熔铸新文化的殿堂。”7因此,现在博物馆设计重视中庭功能与外在空间统一。因此,该博物馆中厅设计,根据原泉州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筹建处处长庄顺能介绍,原来设计时,整个中庭是封闭式的,后来考虑到采光,改为玻璃建筑。同时在博物馆顶放置高达到七米左右,直径四米的和平连,使得博物馆整体内外紧密地融合为一体。毕竟光线是任何一座建筑物的空间灵魂,博物馆空间必须转化为人的生活实际。理查德•迈耶在《再论道路》的文章中这样论述,“我将人的介入看成是一种环境的审美组织,并试图向人们展示一种互相依赖的一致的体系,一种各部分之间和谐的关系。”8
最后,涉台博物馆外在空间必须与内在空间隐喻相结合。建筑内在空间是一个建筑内在灵魂。这涉及到博物馆艺术性与两岸文化的认同。因此,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大量采用闽南出砖入石的装饰。同时在中庭半空结构,整个建筑空间很人性化。空间的本质是为了让人更加舒适感。因此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通过象征性和趣味性。来展示其内在空间隐喻。如采用泉籍旅美艺术家蔡国强火药爆绘壁画,题为《同文、同种、同根生》,用一棵大榕树隐喻海峡两岸同胞同文同种、同根、同源。同时整个博物馆中庭更像一个舞台,台湾博物馆学者刘婉珍提出了“博物馆就是剧场”的概念,“博物馆如剧场,随着时、空、人、物的转移,上演着不同的戏码。整个博物馆就是一座穿梭时空的记忆剧场,人们在此场域中与自己和他人的记忆感通,……人们在同一个博物馆场域、同一个展览,可以与其互动数次;每一次进入展场空间,都可能使展览与展品剧本呈现不同的剧场文本,而协助观众找到适当的感情去创造剧场的精彩演出,正是博物馆的责任所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突出了涉台交流性。不但将整个建筑艺术化,更将整体空间生活化。因为很多博物馆建设,存在 “建筑师过去这样迫切想为我们现代技术时代进行设计,却忘记了光线、色彩、质感和材料使一座建筑产生温暖、适于居住是何等重要。”9使得整个内在空间流线舒缓得当、承转有序。正如理查德•迈耶在《再论道路》论述,“我将人的介入看成是一种环境的审美组织,并试图向人们展示一种互相依赖的一致的体系,一种各部分之间和谐的关系。”10
总之,涉台博物馆内在隐喻的构建必须与涉台交流的政治性、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因此在构建博物馆建筑是如果生硬表达,容易造成交流的阻隔。因此必须通过将博物馆建筑艺术化与生活化。使得整个场所精神得到体现。这种公共空间隐喻特性,这个空间隐喻是否与博物馆特征相适应,决定涉台博物馆的成败。从而使得博物馆在原始建筑空间脉络中,彰显其隐喻意义,从而更好地推动两岸交流。
注释:
1.[英] 迪耶•萨迪奇(Deyan Sudjic) .王晓刚, 张秀芳译.权力与建筑The edifice complex [M].重庆出版社,2007.
2.珍妮特•马斯丁编. 钱春霞等译.新博物馆理论与实践[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3.王天赐编著.贝聿铭[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
4.邹瑚莹.博物馆建筑设计 [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6.鲁道夫•阿恩海姆. 宁海林译.建筑形式的视觉动力[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7.林福厚. 展示设计[M].北京理工人学出版社, 1996.
8.10.理查德•迈耶. 胡延利译.理查德•迈耶作品集[M].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4.
9.约翰•波特曼.波特曼的建筑理论及事业[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
吴雅菱,1983年10月,女 籍贯:泉州 职称:助理馆员 研究方向:闽台文化。工作单位: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