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则銮 (浙江省苍南县灵溪镇文化站站长 325000)
创新载体 拓展服务 繁荣和发展群众文化
——浙江省苍南县灵溪镇创建省级文化强镇纪实
许则銮 (浙江省苍南县灵溪镇文化站站长 325000)
灵溪镇地处浙闽交通要道,是苍南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辖区面积17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1万,下辖16个社区,169个村居。近年来,灵溪镇以创建省级文化强镇为契机,大力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工作立足普及注重特色,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文化队伍人才辈出,文化遗产得到进一步保护与传承,为灵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打下良好基础。灵溪镇综合文化站被评为“温州市十佳文化站”“浙江省特级文化站”,灵溪镇先后荣获温州市首批文化强镇、浙江省木偶戏传承基地、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殊荣。2013年底,经浙江省文化厅综合验收,灵溪镇被评为浙江省文化强镇。
作为灵溪镇创建省级文化强镇工作的亲历者,回顾创先历程,我镇走过的,就是一条创新载体,拓展服务,繁荣和发展群众文化的道路:
近年来,我镇把文化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增加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文化设施不断完善。三年来共投入资金1500多万元,用于文化设施建设;共安排专项资金1350万,用于文化活动,确保人均文化活动经费15元以上,且年增幅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增幅,使各项文化活动开展具有强有力的保障。
目前,灵溪镇文化设施“一中心两馆三广场”构架正式形成:一中心即灵溪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两馆为灵溪民间艺术馆、灵溪图书馆;三广场为影城文化广场、珊瑚苑广场、水景公园广场。镇本级文化设施建筑面积达5000平方米。2013年,我镇还在江南新区黄金地段,规划建设一座总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总投资约8000万元新的文化中心。目前新文化中心已完成方案扩初设计、土地征用、用地报批、项目立项等手续。
灵溪镇下属的16个社区都建有文体服务中心,配有展演厅、培训室、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图书室、音乐室、书画室、排练厅、乒乓球室、活动室等。
村级文化设施有序推进,几乎每个村居建有文化活动室,新建农家书屋73家,农村宗祠改建文化中心11个,村级文化大礼堂3个,省级文化示范村4个,市级文化示范村4个。完成对务、浦亭、城东、城南、渡龙等8个社区文化中心建设。
近年来,我镇利用各种条件开展文化活动,活动形式新颖、富有特色,活动内容精彩纷呈,影响范围不断扩大,极大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一)打造文化活动品牌。抓好一年一度的灵溪浙闽边贸文化节,开展一系列节庆文化活动,为广大群众送上丰盛的“文化大餐”。最近两年的灵溪浙闽边贸文化节,我镇成功举办了浙闽边贸书画邀请展、苍南点色剪纸展、灵溪辉煌30年摄影作品展、上海越剧院戏曲演出、百米长卷主题书画创作、“精彩苍南、魅力灵溪”大型晚会、民间曲艺演出、“佳泰杯”美丽灵溪全国摄影大展等富有地方特色的系列活动,规模浩大,盛壮空前。每年农历十月廿五的灵溪浙闽边贸文化节,已经成为灵溪镇一个重要的文化活动品牌。
(二)创作特色精品节目。我镇在抓紧抓好群众文化活动的同时,立足普及注重特色文化,推出不少文艺精品,每年年终进行表彰。文化站人员创作大量本地(闽南语)方言特色节目,在各种文艺演出中登台亮相,很受欢迎。例如,根据传统道教正一派礼仪音乐改编的道教音乐《黄蜂出洞》等曲目,独具地域特色,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在“苍南县第六届文化艺术节”期间,我镇创作2个声乐、2个舞蹈、5个排舞等9个精品节目,参加比赛和演出,共获得11个金奖(包括创作和表演)、2个银奖,获奖数在全县遥遥领先。文化站副站长林书亚作曲的《爱是温州最美的语言》入围温州市“最美温州人”全国征歌活动十佳歌曲,创作的声乐作品《新村情趣》,获得浙江省首届乡村音乐创作、表演双金奖。
(三)开展各项文艺演出。近两年来,灵溪镇共组织20多场文化下乡活动,35场草根微舞台专场演出,5场系列文化节活动和2场文化走亲活动,还有开展民间民俗艺术大巡演,中秋、国庆、元旦、“五一”等重大节日举办大型广场文艺晚会。成功举办“2012灵溪镇庆五一劳动者之歌大型文艺演出”、七一干部大合唱、大门社区“邻居节”、“亲坊友邻•幸福家园”大型公益文艺晚会、沪山社区门前村首届慈孝文化节、华阳社区的“清凉华阳•生态社区”文化节、沪山社区山北村的“秀美家园•美丽山北”文化节等大型文艺活动。此外,以“两堂三馆四场五室六廊”为载体,建设平水桥、山北底、溪心3个村文化大礼堂。围绕“一月一主题”的要求,开展成人礼、敬老礼、知识培训、戏曲文艺演出等活动,着力打造集思想道德建设、文化娱乐活动、知识技能普及为一体的农村文化综合体,让文化大礼堂成为广大群众美好精神家园。
(四)积极搭建草根微舞台。2012年7月份开始,镇文化站着手组织“草根微舞台”演出活动,让草根老百姓都有机会参加文化活动,先后在影城文化广场、珊瑚苑广场、灵秀园广场等重要地段,进行草根微舞台演出35场次,深受群众喜爱。现在群众纷纷报名,要求在“草根微舞台”上登台演出。我镇“草根微舞台”,逐步从县城扩大到社区、村居,让草根们真正变成了文化活动的主人。通过“群众文化微舞台”的形式,培育扶持“草根文艺社团”“草根达人秀”和“草根文艺专场秀”等特色品牌,推动节庆文化、校园文化、民俗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等五大文化“微舞台”建设,引导有一技之长的群众能上台秀才艺,想唱就唱想演就演。真正实现把政府的“送文化”,变成群众自给自足的“种文化”。现在,草根微舞台正在全市乃至全省逐步推广,灵溪镇成为全省草根微舞台活动的发源地。
(五)积极推进文化交流。我镇十分重视文化工作的学习与交流,先后有福建省柘荣县文化局、温州大学、文成县文化馆等8家单位来我镇开展文化学术交流,与平阳县鳌江、本县马站等乡镇开展文化走亲活动。2013年10月,举办浙台(苍南)妈祖信俗文化节,海峡两岸60多位专家学者前来参加妈祖信俗文化交流活动。此外,我镇还选送195位农村(社区)文艺骨干,分别参加省、市音乐舞蹈书法等培训。
灵溪镇文化站现有文化干部39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1人,初级职称21人。通过近几年的努力,灵溪镇基层文化工作机构健全,文化站已恢复机构,单独设置,办理法人代表手续,文化站长享受乡镇中层干部待遇,行政村(社区)配备享受政府补贴的文化管理员。业余文艺骨干、农村文化指导员和村级文化管理员队伍健全。文化站设有文学、书法、美术、音乐、舞蹈、摄影、戏曲、诗词、民间文艺等九大协会,共有会员1000多人,其中国家级会员15名、省级会员38名、市级会员152名。现有国家级、省级民间艺术传承人5人,拥有46支民间自发组织的戏曲演出队、腰鼓队、太极拳、芦笙队等群众业余文艺团队。
近年来,灵溪镇文艺骨干频频在全国、省、市文化活动中获奖,文艺骨干王大禾的书法作品获全国书法展最高奖——“陶渊明奖”“廉江红橙奖”;文艺骨干梁世鲍获浙江省文化馆业务干部才艺大赛金奖、浙江省第三届视觉艺术大展铜奖,文艺骨干许文雅的诗词作品在黄河魂•中国梦—全国诗词艺术大赛中荣获黄河艺术创作二等奖,文艺骨干姜静雅演唱的歌曲《我心永爱》获温州市第六届声乐大赛青年组第一名。舞蹈作品获奖15次,其中,朱静等人在省第五届排舞大赛获金奖;美术协会郭远老师的“玉苍风华•郭远中国画线描艺术展”在温州美术馆成功展览;灵溪镇文学协会出刊《灵溪文学》3期、诗词学会出版《灵溪吟苑》诗刊3期。文化站干部撰写12篇论文入选国家级、省级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其中二位文化站干部的作品获得省级创作金奖(一等奖)。
我镇文化市场繁荣,共有各类合法经营的文化经营单位(场所)197家,其中印刷企业57家,KTV娱乐场所60家,网吧25家,书报刊、音像经营场所45家,其他场所10家。由于文化经营行业发展水平、层次高低不齐,非法经营现象时有发生。我镇十分重视文化市场整治管理工作,每年镇政府均组织三次以上由各文化经营单位(场所)职能监管部门参与的专题管理工作部署会议,每次镇委、镇政府主要领导都出席作重要部署。三年来,共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出动检查人员980人次,查处违法案件13起,收缴非法物品8600件,罚款4.1万元。期间,先后18次组织文化、公安、工商、环保等职能部门,对社会影响大、情节较恶劣的无证无照娱乐场所、非法印刷活动等进行专项整治。同时镇政府与16个社区签订了135份文化市场整治责任书,与60家易涉毒娱乐场所签订了60份禁毒责任书,切实维护文化市场秩序。
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灵溪镇注重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文物保护管理制度健全,保护工作符合规范。全镇40个文物保护单位三年来未发生文物安全事故。2010年以来,我镇认真开展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共查到13200条文化遗产信息,506个项目,编成《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汇编——苍南县灵溪镇卷》上下二册。全镇有省级非遗传承基地1处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省级非遗传承人4人。2012年开始,我镇在中小学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落实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大力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2011年,镇政府专门拨款260万元,建立灵溪民间艺术馆,用于国家级非遗项目—苍南单档布袋戏和省级非遗项目—苍南渔鼓演出和苍南点色剪纸艺术传承。三年来,民间艺术馆已演出900多场次,观众达10万多人次,镇财政每年支付演出经费15万元。
灵溪民间艺术馆制作的两万余件点色剪纸(省级非遗项目)作品,走出国门,销往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年创产值30多万元,被苍南县政府定为“浙台(苍南)经济合作区两岸经贸文化交流赠送精品”。央视摄制组专门到我镇民间艺术馆,拍摄我镇非遗项目,在央视七套“芝麻开门”栏目中播出。灵溪民间艺术馆也获得“浙江省非遗传承教育基地”称号。同时我镇每年还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6次,深受中小学师生的欢迎。
通过多年努力,目前全镇所有村居都设有文化活动室,73个村居建立了农家书屋。这些农家书屋的运行,成为农村知识、信息和文化的传播平台,发挥着“为读者找书,为书找读者”的重要作用。
2012年以来,我镇完成宫后陈村、渡龙村等11个村居民间宗祠改建文化中心工作。在民间宗祠里面因地制宜,添置文化设施,开展文化活动,这等于在人民群众家门口建起了一座座不走的舞台。一花引来百花开,万紫千红春满园,灵溪镇民间宗祠改建文化中心工作正以一发而不可收之势,在全镇范围大规模推广。
灵溪镇图书馆经过整合提升,现在拥有藏书30000册,报刊杂志60种,阅览席位80个,每周开放56小时,为读者提供的极大方便。16个社区全部建起了文体服务中心,这些文化设施的开放运行,让文化资源得以共享,让文化发展成果得以共享。
综上所述,近年来,灵溪镇管好用好公共文化设施,全面实施免费开放服务,建立免费开放服务品牌。落实公共文化设施长效管理机制。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功能与作用发挥明显。文化事业在探索中不断前进,集腋成裘,成绩可圈可点。今后,我镇将进一步加大文化工作力度,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努力为灵溪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