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红军
(云南省社会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1)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对新的社会阶层的统战工作成为改革开放条件下统战工作的新领域,对统一战线社会基础、内部构成、相互关系和工作布局均产生了重大影响,发生了新的变化。从云南边疆多民族实际出发认识把握新的社会阶层群体特征,总结研究该领域的统战工作,提出进一步做好新的社会阶层的统战工作,对于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进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意义重大。
云南新的社会阶层主要集中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以及大量的自由择业人员。目前,云南省非公经济主体达174.03万户,其中私营企业22.38万户,个体工商户151.65万户。[1]截止2012年年底,在全省各级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总数达到15603个,增长率为13.3%,其中,社会团体10845个,民办非企业单位4710个,基金会48个;在滇境外非政府组织备案总数38个;备案基层城乡社区社会组织7342个。[注]参见《云南创新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来源:人民网,2013-01-16。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5月,全省民营科技企业创业和管理技术人员4646人,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580人,中介组织从业人员11591人,自由职业人员17400人。中介组织中,现有会计师事务所115个,注册会计师2099人,非执业会员700多人;税务师事务所89个,其中有限所81个、合作所8个,共有注册税务师672人;律师事务所500余家,执业律师3282人;资产评估机构61个(其中专营机构33个、兼营机构28个),共有注册资产评估师523人。在已掌握的34000余名新的社会阶层中,70%以上为党外人士,其中担任省政协委员有3人,州(市)、县(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281人。
总体上讲,云南新的社会阶层群体呈现出以下方面特征。
1.人数较多,发展较快,分布不均衡。目前,云南新的社会阶层已有34000余人,这还不包括大部分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未统计到的人数。以非公企业为例,2002年底全省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共有74万户,到2012年底,全省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达174.03万户,增长了2.35倍,年均增长13.5%。虽然云南新的社会阶层人数较多、发展较快,但分布却很不均衡。一是地区发展不均衡。新的社会阶层大多数集中在经济发展相对较发达的地区,如昆明、玉溪等市,而较偏远的州(市)则较少,如迪庆藏族自治州统计的新的社会阶层仅200余人,约为玉溪的4%。二是行业分布不均衡。调查结果显示,新的社会阶层在行业分布上不均衡,自由择业人员最多。民营科技企业创业和管理人员4646人,约占总数的13.6%;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58人,约占总数的1.7%;中介组织从业人员11591人,约占总数的33.9%;自由择业人员17400人,约占总数的50.8%。
2.内部构成比较复杂,职业和身份不稳定。就云南新的社会阶层而言,既有国家公职人员下岗经商或创业者,也有大学毕业后直接到非公企业就业者;既有个体经营者,也有科技型企业家;既有下岗再就业的普通劳动者,也有拥有知识和技术的专业人士;既有家族经营的小公司,也有大的上市公司;既有知识密集型的“海归派经济”,也有劳动密集型的小农经济;既有各种专业的行业协会或社会组织,也有“单打独斗”的自由职业者,内部构成比较复杂。[2]正是由于新的社会阶层的松散型,使得从这个阶层流动到另外一个阶层变得不那么困难,这一方面活跃了市场要素、推动了资源重组,另一方面却造成了新的社会阶层职业和身份的不稳定。
3.整体素质相对较高,专业性较强。云南新的社会阶层普遍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掌握着现代科学知识和高新技术专业技能,拥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他们思想活跃,社会接触面广,注重理性思考,对事物有着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尤其是归国留学人员,有在国外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经历,因而见多识广,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先进的理念。新的社会阶层以中青年为主,具有较强的适应新环境、接受新事物和勇于创新的能力,综合素质较高,高学历化、专业化和精英化的趋势明显。[2]
4.思想主流健康,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新的社会阶层是最早实践市场经济的活跃群体,同时也是市场经济意识较强而价值观多元化的群体。调查结果表明,有超过47%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信仰“马克思主义思想”;在调查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问题上,所有被调查对象都对此做出了明确的表达,认为“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社会利益”者,占52%。这充分说明新的社会阶层思想主流还是积极健康的,有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但从调查中也反映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有约23%的被调查者选择信仰“儒家思想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有约6%的被调查者选择信仰“西方的自由、民主等价值理念和学说思想”;有约5%的被调查者选择信仰“宗教思想”,等等。这说明在全球化、市场化的复杂环境中,有部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受到各种观点和思潮的影响,甚至存在着一些错误认识,亟需加强教育引导。
5.利益诉求多样化,参政议政的愿望较强烈。新的社会阶层大多具有很强的主体意识,但彼此之间的利益诉求有很大差异。如私营企业主希望市场能够更加开放,经济权利得到更多的法律和政策保护;外资企业的“白领”更关注社会稳定和福利保障;自由职业者则更希望在社会流动中有更大的上升空间。[3]在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方面,调查数据结果显示,云南新的社会阶层虽然有很强的参政愿望但尚未形成自觉、完整的政治要求,对政治参与的渠道、机制也了解不多。如有高达89.4%的人员对“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公共事业问题”、“人民群众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表示最为关注,但只有不到45%的人表示很了解或比较了解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和统战工作。
近年来,云南各级统战部门高度重视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搭建了工作平台,完善了制度机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尽管云南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毋庸讳言,还是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缺乏高层次、有影响的代表性人士。尽管云南新的社会阶层已有34000余名,但总体而言高层次、有影响的代表性人士不多,特别是在民营企业。调查结果显示,民营企业中的管理及技术人员,具备研究生学历(包括硕士和博士)仅占调查人数的9%,本科及其以下的占调查总数的88%。高层次人才的不足,特别是在政治生活中有影响力的“旗帜性”人物的欠缺,严重制约了这一群体合理利益诉求的正常表达,这与这一群体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相比明显不相称。
2.政治参与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在国家的政治架构内有很多让新的社会阶层正常、合理表达利益诉求和政治愿望的渠道和机制,如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身份参政议政,参加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召开的民情恳谈会、听证会等,但由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缺乏必要的政治训练,政治参与的能力和水平不高,很难完全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其政治参与的效果也不理想。还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是,在这个群体中,有不乏少数的人存在一定的政治冷漠和政治回避态度。
3.人员分散、流动性强,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新的社会阶层分布的行业领域多种多样,流动频度高、空间跨度大、社会身份变换快,群体呈现较大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虽然很多人可以通过各级工商联组织、行业协会、社会团体把他们联系起来,但对一些自由择业人员,很难把他们纳入视野,这在客观上给统战工作造成不小的困难。
4.各阶层矛盾凸显,协调难度加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不仅是所有制结构的变化,还有权利意识的兴起、利益主体的多元、利益关系的调整。由于资源配置具有流动性和市场主体要素具有差异性,再加上各种政策性因素,使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不可能获得均等的利益。正是这种差异的存在,各阶层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冲突难以避免。
1.思想重视不够,工作发展不平衡。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有的地方和领导甚至是统战系统的领导,对开展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对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的政策也了解不多,尤其是对新的社会阶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作用等认识上还不到位。有些单位则认为统战工作是统战部门的事,与己无关。一些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片面强调其经济性和民间性,认为开展统战工作没有必要,对把新的社会阶层列为统战对象不理解。另外,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开展的好坏程度与领导的重视有很大关系,领导重视的地方或单位,工作开展得就很好,相反则进展不大,工作发展不平衡。
2.调查研究不够,“家底”没有完全摸清。由于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起步较晚,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如何做好此项工作就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问题。一是调研摸底主要依托地方统战部门进行,由于对政策理解的差异及其工作力度的不同,调研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就存在一定差异;二是很多新的社会阶层游离在体制外,如自己创业的执业医师、自由撰稿人、自由书画家等,没有明确的部门归口管理,很难掌握其准确数量,所以新的社会阶层的“家底”只能做到初步掌握,要完全摸清,还存在很多困难。
3.制度机制不够完善,载体作用发挥有限。制度机制的不完善和载体功能发挥得不完全,严重制约了云南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的成效。一是管理体制不顺畅。在当前体制下,统战部门在协调解决新的社会阶层的问题上,与相关职能部门信息、话语等不畅通,这时常导致统战部门开展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处于尴尬境地。二是制度机制不健全。目前,全省还没有一份专门针对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的具有指导性的文件,已有的一些政策文件虽有论述和要求,但过于笼统,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开展工作缺乏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三是载体功能发挥不明显。由于受诸多因素限制,我省各级统战部门开展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依托的载体主要是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和留学人员联谊会,载体有限,载体功能发挥受限,导致社团统战、社区统战等基层统战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大统战工作格局没有真正形成。
4.政治参与渠道较少,队伍建设的力度需要加大。按照参与主体组织化程度的不同,政治参与的方式分为组织参与和个体参与两大类。对于大多数新的社会阶层而言,最普遍的方式是通过个人的形式进行政治参与,其方式主要是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杂志或互联网络等途径来进行,这种方式简单、方便,但却很难控制。要保证新的社会阶层的有序政治参与,最合理的方式是通过组织参与。但在实践中,由于新的社会阶层从事的行业或工作环境缺乏国有企事业党组织所具有的组织渠道、工作机制和培养舞台,他们从事政治参与的渠道很难保证完全畅通。调查中发现,约33%的人就认为向政府或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或意见建议不方便或很不方便。而通过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参事等方式进行,这一类人属于少数。云南新的社会阶层中,没有省人大代表,而省政协委员仅3人,州(市)及以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只有281人,由于人数较少,其代表性和影响力极为有限。
做好新时期云南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完善制度机制、畅通参政渠道、创新方式方法,使统战工作更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的社会阶层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影响越来越大。为此,做好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关系着党的执政基础的扩大、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使命的履行。因此,各级党委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高度,提高对做好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新的社会阶层纳入党的工作总体布局中。各级统战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的方针政策,把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作为统一战线工作新的着力点,发挥统一战线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资源优势,切实做好团结、帮助、引导、教育工作,为新的社会阶层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充分调动他们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坚持把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摆上议事日程,与其它领域统战工作一同研究、部署和总结,推动统一战线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新的社会阶层既是统一战线的新成员,又是新世纪新阶段统战工作新的着力点,更是统一战线团结和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新的“增长点”。做好此项工作,一要摸清实情,掌握情况,有的放矢。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各民营科技企业中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私营企业主、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个体户、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择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进行分门别类的摸查,建立健全新的社会阶层人才档案库,并实行动态管理。二要结合实际开展新社会阶层统战工作对策研究等课题的专题调研。针对新的社会阶层的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开展专题调研,掌握不同领域的人群特征、发展规律和愿望诉求,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形成调研报告或咨询报告供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决策参考。三要根据统战工作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对新的社会阶层的宏观与微观的研究,不断扩大视角。既要偏重于其整体结构的分析研究,也要偏重于个体、小群体、小社区的分析研究,做到点面结合,并就一些难点、热点与重点问题,做出科学的解答,为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提供理论支撑。[4]
全面推进云南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关键要建立健全工作的制度机制,从而理顺关系、规范程序、整合资源、推动工作。
1.理顺管理体制。一要成立领导机构。鉴于目前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六种人”从行政管理和工作联系上由不同部门负责的情况,建议成立党委统一领导,由统战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新的社会阶层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省新的社会阶层工作。二要明确工作职责和范围。建议中央统战部进一步明确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职责,要有明确的职责和范围。三要进一步理顺关系。统战部的党外知识分子处(科)、非公经济处(科)、联络处(科)、干部处(科)等部门的工作有重叠,具体工作中要做好相互协调、相互补台工作,做到部内同一声音、同一步伐。
2.健全制度机制。一是建议中央统战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尽快出台具有指导性的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的政策文件。省委统战部要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好中央、中央统战部已经出台的关于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的相关文件,同时认真开展调研,为中央统战部出台指导性文件提供依据。二是要走出“统战工作是统战部门的事情”的认识误区,建立由统战部门、新社会组织登记机关、业务主管部门、各行业协会等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扩大参加联席会议的范围。要“做实”联席会议的执行机构,在联席会议下设秘书处或办公室,强化各成员单位之间的日常沟通联系和工作协调。三是完善相关制度机制。探索建立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制度,如新的社会阶层学习制度、举荐培养制度、对口联系制度、联谊交友制度等。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参照兄弟省区市的做法,建立云南新的社会阶层综合评估体系。进一步分解工作任务、细化考核指标,推进云南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制度的落实。
3.充实工作机构。目前省委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处仅有三名工作人员,既要承担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还要负责无党派人士、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指导高校、国有企业、科研院所等开展统战工作,工作任务相当繁重,建议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处的工作力量,适当增加人员编制和经费预算。同时,推进有条件的州市尽快成立知识分子工作处(科),负责该地区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在充实统战部门现有内设处室工作力量的同时,赋予有关党政部门、工会、共青团以及行业协会、社团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社区相应的工作职能,以配合党委统战部门做好工作,形成开展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的强大合力。
5.搭建有效载体。加强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和留学人员联谊会建设,有针对性地发展新的社会阶层成为两个联谊会的会员。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在两个联谊会中设新的社会阶层分会。推动昆明市高新区、经开区等新的社会阶层比较集中的产业园区设立新的社会阶层联谊会并逐步向各州市推广。在加强两个联谊会建设的同时,还要探索“以社团为纽带、社区为依托、网络为媒介、活动为抓手”,进一步做好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的方式和方法。用好现有宣传平台的同时,还要积极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公共媒体加大对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的宣传力度。重视典型培树工作,深入挖掘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的典型事迹,扩大宣传范围,提高新的社会阶层的知名度,树立良好形象。
面对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愿望不断增强的社会现实,各级党委必须建立健全和创新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机制,把他们的政治诉求有序地纳入到我国的政治框架和体制中来,把他们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引导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轨道上来。一是要加强非公企业、行业协会的党组织建设,把新的社会阶层的优秀分子集聚到党内来,不断增强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二是要畅通和扩大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的合法渠道。要把新的社会阶层的优秀分子推荐到人大、政协、各民主党派,推荐到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将他们日益增长的政治诉求纳入到现行的政治框架和体制中来;建议在工商联中增加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人员的比例,对以经营性为主且有一定规模的社团负责人也可以考虑进行适当安排;推荐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参加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的情况通报会、征求意见座谈会,在制定相关的社会经济政策时,可邀请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专业人士参与调研、论证或听证。[5]
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是党和政府与新的社会阶层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各级统战部门要把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作为工作重点和引导对象,将培养选拔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纳入各级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建立和完善评价体系,有计划地对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进行培养,有重点地培养选拔并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队伍。
1.重视选人环节。统战部门要由过去单纯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中选拔培养代表人士转到面向社会,特别是面向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出的中介组织和自由择业群体,选拔培养具有时代特色的各类代表人士。在代表人物的发现上,要正确处理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物先进性与代表性的统一,既要从党的事业大局出发,正确看待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物的先进性,不降格以求,又要充分考虑体现广泛的代表性,不求全责备,要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灵活地把握尺度,使新的社会阶层代表性人物能够脱颖而出。[6]在确定代表人物人选时,应该特别谨慎,要按照标准,严格把关,注重质量,并按照一定的程序建立必要的考察工作制度,依据有关文件要求,对作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的代表人物,联合进行考察。
2.注重教育培养。要把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物的培养纳入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制订出一个具有前瞻性并且操作性强的培养规划并认真抓好落实。发挥好社会主义学院的主阵地作用,分期分批组织新社会组织各行业的代表人士到各级社会主义学院学习培训。要积极创造条件,使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要为他们铺设台阶、搭舞台、压担子,安排他们多参加一些社会性活动,或作适当的政治安排。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立足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队伍的长期建设,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和各行业协会党组织对重点人物进行重点培养和有针对性的实践锻炼,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扩大社会影响,不断提高组织领导能力和参政议政水平。
3.强化安排使用。要在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推荐和培养工作的基础上,确定优秀代表人士名单,作为向人大、政协及相关部门推荐的基础。在推荐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有关程序进行。统战部门要充分听取推荐人选所在部门党组织的意见,坚持民主集中制。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代表人士在各级人大、政协中的安排要覆盖到新的社会阶层的各个方面,从而充分发挥和正确引导新的社会阶层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探索性地通过公选、公推等形式,在新的社会阶层队伍中选拔优秀代表人士进入政府担任实职。
4.加强监督管理。在抓好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培养使用工作的同时,要充分发挥组织的监督和管理作用,既要认真听取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的意见建议,又要认真对待他们的一些错误认识。对一般性的认识问题,应以正面引导、教育为主,对涉及深层次的思想原则问题,要旗帜鲜明地给予批评,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要根据新的社会组织各行业党组织的意见和党外代表人士的现实表现实行动态管理,做到有进有出。对新涌现出来的、有发展潜力的要及时纳入,对一些长期不联系或者不再适合的要及时进行调整。
新的社会阶层的统战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新的社会阶层也呈现出不同于其它统战对象的群体特征,这就使得传统的统战工作方式与做好新形势下的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很不相适应,这就要求在实践中必须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一是在工作理念上,要树立大统战意识,积极探索开放式、社会化的工作新方式,抓好统战工作与基层党建工作的融合促进。二是在工作方式上,要“以社团为纽带”依托各个行业协会开展社团统战工作;要“以社区为依托”,打开社区统战工作的局面,积极探索楼宇统战工作;要“以网络为媒介”,充分发挥互联网传播多元化、沟通互动性、联系便捷等优势,“润物细无声”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报有关情况,开展工作交流,收集意见建议,并切实做好网络舆论监管工作;要“以活动为抓手”,寓统战工作于各类活动之中,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思想健康,新的社会阶层乐于参与的主题活动,加强沟通联系、广交深交党外朋友、促进工作发展。
参考文献:
[1] 云南非公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N].云南经济日报,2013-12-24(17).
[2] 李仁质.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统战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凝聚新力量[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5).
[3]范茹平.改革开放与新的社会阶层发展[J].理论研究,2008(4).
[4]张京.新社会阶层的兴起对统战工作的影响[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6).
[5]肖承罡.统一战线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互动——新社会阶层统战工作思路及对策初探[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1).
[6]吴立军等.关于加强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