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晟,刘萨萨
(1.深圳市公安局,深圳 518000;2.重庆警察学院,重庆 404100)
随着我国新《刑事诉讼法》生效,各种刑事案件的侦办程序也越来越正规化、严格化。刑事案件现场勘查是侦办刑事案件的首要环节,现场勘查中获取的证据在诉讼程序中的作用和地位已经大于口供等证据,因此能否在案件现场中获取证据成为当前案件侦破工作当中一个重要环节。在影响现场勘查质量的众多因素中,现场保护工作是否做好成为影响现场勘查质量的首个因素。当前我国公安民警对现场保护的认识中,对现场保护工作的认识了解还不够深入,不清楚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进行现场保护,甚至因为人为的因素破坏了案件现场。笔者就如何加深对现场保护的认识,加强案件现场保护工作,与广大基层公安民警进行探讨。
刑事案件现场是指犯罪分子实施犯罪活动的地点,以及遗留有与犯罪活动有关的痕迹物证的一切场所、地点。刑事案件的现场保护工作是指对刑事案件现场,保持现场原本状态,防止现场遭受人为或者自然破坏而采取的保护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犯罪现场,并且立即通知公安机关派员勘验。在实际情况中,首先到达案件现场的多数为基层派出所的警员,因此,基层警员在刑事技术人员到达案件现场前对现场的保护工作至关重要,采取的保护措施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现场保护工作的好坏,从而影响着后续现场勘查工作的质量。
现场保护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现场受到人为或自然的破坏,不能让任何与现场勘查无关的人员进入现场,更不能擅自进行现场勘查,随意触摸和移动现场的任何物品。与现场保护相对的,当然是现场破坏。现场破坏包括人为破坏和自然破坏。遭受破坏的现场会给现场勘查造成困难,使现场信息真假相混,难以分辨。如果对现场保护的意识不强,就很可能就会在无意中对现场造成破坏。所以现场保护的原则是保持现场原始状态,防止人为或自然造成的变动。
现场保护工作的类型一般分成两种:第一种叫静态保护,就是被动地进行现场保护,例如案件发生了,赶到现场证实有案件发生,简单的封闭现场,然后通知刑事技术部门来勘查。这种现场保护实际上只是现场保护工作的一个环节,虽然可能避免了人为对案件现场的破坏,但是疏忽了自然对现场的破坏,甚至是现场自身的变化造成的破坏。第二种叫动态保护,首先到达现场的民警主动的采取措施进行保护现场,例如案件发生了,积极主动地对现场情况进行了解,对现场中容易被破坏、消失的物证进行适当的保护措施和紧急措施。相比之下,为了提高现场勘查的质量,动态现场保护工作无疑更好,但是如果现场保护人员不清楚要做些什么措施,不能做什么措施,那可能就会破坏现场。所以动态现场保护工作一般要做到下面几点:
1.核实案件性质,对下一步如何进行现场保护工作心中有数。
2.首先到达现场的警员(现场保护人员)必须划定现场保护范围,拉上警戒线,防止与案件现场勘查无关的人员进入现场,对于重大案件还需要派专人把守,尤其注意发现和抓获犯罪嫌疑人,注意现场的其他异常情况。
3.保护现场的人员自己不能随意进入现场、移动物品,不能在现场及周围抽烟、吃零食。如果不得已要进入现场,必须戴上手套脚套,而且要记住自己如何进入现场的,在现场做了什么,在勘查人员到达现场后将情况进行说明。
4.如果遇到天气的变化可能会使现场痕迹物证遭到破坏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妥善保护现场。
5.如果遇到有人员伤亡、重大危险情况时,应首先采取解救伤员、抢救财物、排除危险情况等措施,但进行这些措施时应尽量减少破坏现场,并且要记住现场变动前的情况、物体的位置。在对有生命危险的人员进行抢救时,要特别注意从这些人员当中了解与案件有关的情况,为后续的现场勘查工作提供帮助。
盗窃案件是公安机关日常工作中接触到最多的一类案件,因此盗窃案件的现场保护工作应该是基层民警应该掌握的。第一是了解情况,封闭现场。二是如果一定要进入现场(比如需要了解被盗情况),一定要戴上手套脚套,尽可能靠现场的边缘行走,或者在现场地面垫上东西再走,在现场中尽量不要接触现场当中的物品,防止破坏现场痕迹物证。发现汽车后备厢被撬、车窗被砸而失窃物品的,最好车辆位置不要改变,要防止天气对现场中车辆本身以及附属物上物证的破坏。
首先要了解情况,封闭现场,如果现场是在室内的,室内陈设不要变动。第二要向受害人了解案件经过,特别要了解犯罪分子接触过的物品,如擦拭体液用过的纸巾、毛巾,有无抽过香烟,有无喝过水或饮料等,以便现场勘查人员提取。第三是告知受害人不要进行洗浴及不要将与案件有关的衣物、被褥、裤衩清洗,防止生物检材遭受破坏。
首先对可能有人员伤亡的现场,应第一时间通知急救,并记下到达现场时人员的具体方位(包括头、脚的朝向),现在手机一般都有照相功能,可以用手机在到达现场后简单的照上几张相片。还要注意将由于抢救工作所造成的现场变动情况并告知勘查人员。第二,由于命案的敏感性,必须在第一时间划定足够满足后续勘查工作所需要的警戒范围,并及时拉上警戒带,确保防止例如记者等无关人员进入现场或者有条件能拍摄到现场情况。第三,对不同环境中的尸体分类进行现场保护。对于水中的尸体要尽可能固定在岸边,切忌让尸体长时间上岸以避免日照后加快腐败;对于处在周围环境有较多鸟类野兽的尸体要采取措施防止被鸟类野兽破坏;在尸体周围环境(例如火灾、房屋倒塌)即将破坏尸体的情况下,应尽快转移尸体。第四如果现场是在室外,要注意天气的变化,防止天气对现场的破坏,比如下雨可能冲洗掉现场的血迹、足印,要及时地采取措施进行遮掩。
这里制贩毒案件现场保护工作指的是对制毒地点场所的现场保护工作。这类案件的现场保护工作往往是和搜查工作同时进行的,这类现场保护工作的重点是围绕毒品进行的。首先要排除危险,保证勘查人员的安全。二是在现场搜查毒品时必须戴上手套,尤其是对毒品的包装物进行剥离时必须戴上手套,以免破坏包装物上的物证。三是要避免移动现场中已查获的毒品、制毒药品,保持其在最初发现地,如果需要移动触摸必须戴上手套。四是要注意避免制毒现场中的化学药品的毒害。
(一)手印。凡是犯罪嫌疑人接触过的物品都可能会遗留有手印。要特别注意在进入现场时接触门把手、开关等物品对手印的破坏,能不用手接触的物品尽量不要用手接触,哪怕戴上手套也会或多或少的破坏手印。
(二)足迹。现场足迹能够帮助分析遗留足迹人员的活动情况,甚至可以认定犯罪嫌疑人,所以要注意保护现场足迹,在进入现场时必须要戴上脚套小心进入现场。
(三)血迹。血迹在命案现场较为常见,尤其是地面墙面上的血迹,对分析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的活动情况非常有用;血泊可以对案件时间的分析提供依据,如果现场发现、保护人员在最初到达现场时用手机将现场进行拍照,可能对案件的侦破工作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