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群众观的实践特色*

2014-03-11 03:08王义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总书记群众改革

王义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山东青岛,266071)

论习近平群众观的实践特色*

王义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山东青岛,266071)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群众观的贯彻落实:一是知行合一,将群众的主体地位与全面深化改革紧密结合;二是重点突破,着力改进党的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三是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福祉,彰显执政为民的宗旨;四是创新导向,推动群众工作方法与时俱进。这些举措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党的群众观内涵,而且将党的群众工作推进到新的历史阶段。

群众观;实践;群众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根据国情、党情、世情的新变化,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群众观内涵的同时,高度重视党的群众观的贯彻落实,着力将抽象的理论变为生动的现实,使党的群众观接地气、契合民情,有效地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

一、知行合一:将群众的主体地位与全面深化改革紧密结合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核心要义。在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情况下,如何坚持和体现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更好地推动改革,是摆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面前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习近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做出了明确回答。

第一,改革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要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习近平在总结中国改革特点时多次强调,“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1]那么,问题从何而来?是从实践中来,其源头就是人民的呼声和期待。习近平指出: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遇到关系复杂、难以权衡的利益问题,要认真想一想群众实际情况究竟怎样?群众到底在期待什么?群众利益如何保障?群众对我们的改革是否满意?[2]换而言之,人民的愿望和迫切要求始终是改革的第一信号。建设服务型政府、治理腐败、解决收入分配不公、以及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环境保护等,都是人民群众格外关注的重大事项,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议题。通过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期盼,让全社会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成果,最大限度凝聚改革正能量。

第二,改革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习近平高度重视群众的首创精神,多次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力量源泉”,“人民是改革的主体”,改革是人民的事业,必须组织和动员人民投身改革。“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全面深化改革,“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2]

第三,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唯有如此改革才能大有作为。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国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使全体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要通过改革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努力使全体人民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2]

习近平总书记的上述思想和观点科学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依靠谁以及为了谁这一事关改革前途的重大命题,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不竭的源泉和动力。

二、重点突破:改进党的领导干部工作作风

领导干部作风问题既是党风的体现,也是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在实践中的最直接反映。近年来,党员领导干部作风问题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有的领导干部掌握一定权力后,滥用职权、假公济私;也有一些人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不愿意下基层、上一线,对民众诉求敷衍应付,对民众疾苦漠不关心,对民众呼声置若罔闻,甚至高高在上、摆“老爷派头”;还有一些人不遵循科学规律,乱决策、乱拍板,牺牲了民众利益,侵害了百姓权益。针对这些现象,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在十八大结束后立即在全党开展了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习近平提出了“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要求全党必须以踏石有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坚决纠正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正本清源,拨开挡在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乌云,拉近党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

为落实习总书记要求,中央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陆续出台了多项配套制度,打出了一套组合拳。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中央纪委已先后多次共对多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进行了通报。9月,财政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和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印发《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随后中央政治局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12月,《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公布,对公务接待标准做出明确规定。地方纷纷跟进,出台了实施意见或办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党风、政风有了明显转变,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充分肯定。

三、改善民生:努力提升人民福祉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理念。习近平当选党的总书记以后,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必须牢记人民服务的宗旨,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一次会议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明确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3年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当选国家主席后的讲话中,再次郑重承诺“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2014年2月7日,在回答俄罗斯电视台采访时强调:“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3]

第一,着力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人民群众整体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按照现行的标准,我国还有贫困人口2千多万,大部分集中在老少边穷地区。习近平长期在基层工作,对艰苦生活有切身体会,对贫困地区的农民、农村有深厚感情。习近平任总书记不到一年时间,三次深入中国贫困地区进行考察。2013年12月底,他曾到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2014年2月,他又深入素以瘠苦著称的甘肃定西、临夏等地考察。2014年11月3日,习近平到贵州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考察,同大家一起商量脱贫致富奔小康之策。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心系贫困地区、心系困难群众的民生情怀。2014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参加贵州代表团座谈时说:“插队的经历,让我对贫困群众有天然的感情,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心里更惦念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干部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使贫困地区群众不断得到实惠”。

第二,积极推进住房保障和住房体系建设,不断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标。2013年10月29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针对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发表了重要讲话,阐述了解决群众住房问题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他指出:“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关系人民安居乐业,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当前,我国“还存在着住房困难家庭的基本需求尚未根本解决、保障性住房总体不足、住房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平衡等问题”。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要处理好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市场化的关系、住房发展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需要和可能的关系、住房保障和防止福利陷阱的关系”。

第三,解决好就业问题。习近平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加强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工作,搞好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缓解结构性失业问题”。[4]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国政府采取多项措施,如建立了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健全促进就业公平的体制机制;创新扶持创业的体制机制;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等,2013年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

第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中国有2.6亿名在校学生和1500万名教师,发展教育任务十分繁重。“学有所教”、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希望。2013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指出,“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不仅深鲜明昭告了党和国家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政治承诺,而且将国家政策基点从确保“学有所教”、“全民教育”的教育机会公平,逐步向“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迈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国政府相继启动教育扶贫工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学生贫困改善计划惠及3200万孩子。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贴,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2013年较2012年增长了8.5%。

第五,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建设美丽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一些地区大气、水、土壤等污染严重,严重影响人民身心健康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习近平重视环境保护,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概念,引致全球瞩目。之后,习近平又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2013年5月2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在北京市调研中指出“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要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 2.5,要从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举措,聚焦重点领域,严格指标考核,加强环境执法监管,认真进行责任追究。习近平的讲话为我国今后环境的有效治理指明了方向。

四、创新导向:推动群众工作方法与时俱进

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出现了一些的特点,比如群众工作内容越来越广泛、环境越来越复杂,整体工作难度在增加。面对这种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意义的同时,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精神,并率先垂范,推动党的群众工作不断取得新成就。

一是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搞好调查研究。就任总书记以来,习近平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深入农村、企业、高校,与最基层、最底层的干部群众促膝谈心,广泛了解民情、民意。与群众交流过程中,不摆官架子,平易近人,深得群众喜爱。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盯点”河北群众路线活动,半年内三次深入指导,为全党树立了表率。

二是求真务实。务实是创新的基础,没有务实,一切都只能是空谈。做群众工作必须认真踏实,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更不能炒作、做秀。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一定要求真务实,大力弘扬党优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讲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保证。坚持求真务实,既要在‘求真’上下功夫,更要在‘务实’上做文章,尤其要做到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5]

三是“要时时处处为群众作示范、当表率,让群众跟着来、一起干,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投身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6]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不能停留在一般号召上,要身体力行、身先士卒,沉下去,与群众同甘共苦,这有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领导干部与困难群众结对子、机关干部包村包户以及党员干部进社区等,都是贯彻落实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

四是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2013年10月11日,习近平就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枫桥经验”的重大意义,发扬优良作风,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把群众路线与法治方式结合起来,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的思想,对推进新时期群众工作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之,习近平的群众观关注亲民、爱民、为民的实践细节,展示了知行合一,贵在行动的鲜明特色,将党的群众观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结合,使党的群众观被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为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3.67.

[2]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http://www.cpc.people.com.cn/n/2014/0101/c64094...2014-01-01.

[3]习近平在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N].环球时报,2014-2-10.

[4]习近平在天津考察http://www.news.xinhuanet.com/po...2013-05-15.

[5]习近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N].学习时报,2012-05-28.

[6]习近平.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http://www.news. 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1/...2013-11-28.

(责任编辑 刘强)

D252

A

1671-0681(2014)04-0098-03

王义(1966-),男,吉林乾安人,中共青岛市委党校科研部副主任、教授。

2014-03-20

*本文是青岛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项目《习近平群众观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总书记群众改革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多让群众咧嘴笑
改革之路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改革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