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恒勇
(中共珲春市委党校,吉林 珲春 133300)
党校教育的目标要求是提高学员素质和能力,教学是党校的中心工作,科研是党校教育的基础。如何充分发挥党校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是各级党校教师孜孜不断追求的目标和不断思索、研究的课题;如何充分发挥县级党校教育的作用?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拓展和深化县级党校教学?引导学员延伸阅读促进党校教学是有效方法。因为,现在党员领导干部都是具有较高学历的优秀人才,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而阅读图书是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所以,党校教育在教学宣讲中引导学员延伸阅读,进而使党校教学实现和达到应有的针对性、实效性及持续性。
当前,世界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困境,党的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面对新形势,党员领导干部理应感受到知识的危机和“本领的恐慌”,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把学习作为一种使命、一种追求、一种责任,树立学习为本、学习则强、学习则优的新理念,但对于这样一个紧迫的严峻的任务,并不是所有的党员领导干部都认识到了。前几年,《人民论坛》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万名党政干部阅读状况调查”,结果也令人堪忧,三成多受访者每周读书不足3小时,近三成受访者每周读书3—6小时,就是说,六成以上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平均每天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没时间、工作忙、应酬多成了主要理由,腾不出时间来读书学习,可说到底还是在思想上不重视学习,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少同志没有养成读书自学的习惯。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自主读书学习不仅是工作和进步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一种社会行为,是时代的要求,是党和人民的需要。有些党员领导干部日常以上网、观看现代电子视频来代替读书。即便读书,也往往浅尝辄止,“浅阅读”“微阅读”,不读原著,“满足于从报刊上摘抄名言警句,或者寻找一些小感悟、小道理、小情趣的东西,缺乏计划性、目的性、连续性”。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把互联网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升级,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等“微”产品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微时代”。据调查,“2011年至2012年,我国18—70岁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由1.42本上升到2.35本,而阅读纸质图书的阅读量持平”,“微阅读”具有“简单、快速、犀利、生动的魅力” 我们的传统阅读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2012年在中国、日本和韩国,“每人每年分别平均阅读纸质图书4.4本、8.4本和10.8本”。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切实加强读书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感、紧迫感。2010年2月起,中宣部理论局与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开始为党员干部推荐阅读书目,发放到全国各级党委(党组),到目前为止已推荐共7批40种左右图书;2012年11月,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与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国家图书馆,联合举办了首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展示交流活动,在各地各单位推荐的基础上,经专家评审,网上评价和基层评价,评出精品教材;国家层面不断加强改进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培训、轮训工作。林林总总的号召、动员、实施举措,广大党员领导干部阅读图书自学氛围渐浓。但也要杜绝党员领导干部在读书学习上的“形式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读书态度是否端正决定着读书的成效。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深阅读”“长阅读”自主学习过程中逐渐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是必要的和重要的途径。
对现代人来说,人一生获得的知识多半是靠读书获得的,当科技知识陈旧速度不断加快,对读书学习获得新知识就显得更加重要。陈云曾说:“一天到晚工作而不读书,不把工作和学习联系起来,工作的意义就不完整,工作也就不能得到不断改进。因为学习是做好工作的一个条件,而且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党的发展史就是党的学习史。当前,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更要养成终身读书学习的良好习惯,要“多读书、善读书、读好书”,更应“深阅读”“长阅读”来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这是党员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胜任本职工作的内在要求和必有之路。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虽无数王朝兴衰更迭,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处处散发着无尽的光辉和智慧。因此,作为现代的党员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更应该阅读国学文化的经典著作,认真学习和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传承弘扬这种文明和智慧。在实际工作中,积极研究运用民族文化的丰厚资源。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身为治国安邦的组织骨干,肩上负有重大的责任,因此更应多读经典著作、历史。尤其是,世界经典著作、世界历史,研究世界发展的规律,从世界这个大讲堂中汲取更多的方法和营养来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
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事物层出不穷,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丰富多彩,知识大爆炸,信息大爆炸。知识信息时代,一切的速度都在加快,科技知识陈旧也在加快,有人统计,“1976年的大学毕业生到1980年已有50%的知识陈旧了”,据学者们研究统计参加工作前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到人们退休前可利用的知识只占2%,98%的知识需要人们在实际工作中自主学习获得。不学习、不汲取新的知识营养,势必会落伍,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因此,必须“活到老,学到老”, 读书学习掌握新知识,读书搜集前沿信息是党员领导干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
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中国各方面发展不确定性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执政面临着严峻考验。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把学习型摆在了更突出、更重要的位置,党强则国强,“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秘诀之一”。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赋予学习更深的内涵、更高的要求,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现实的需要。我们正处在伟大的战略机遇期。近年来,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加强组织引导,完善制度保障,创新方式方法,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自觉与成效。通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带动学习型社会建设,最终形成学习型社会,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从我做起带头读书学习。
“一个是1921年诞生的党,最初才五十几名党员,28年以后竟然夺取全国政权;一个是人民军队1927年南昌起义时两万多人后来只剩下几百人,22年之后竟然百万雄师过大江,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及形成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人的丰功伟绩、伟人们的读书经验及工作艺术、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是当今八千六百多万共产党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源泉动力。现代更应在全社会掀起读党史、学党史的热潮,进行爱国爱党教育,增强全民族的责任感使命感,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延伸阅读研究党的历史总结经验汲取教训,能够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任务的具体领导者、组织者、推动者、执行者,他们上接党中央的要求,下连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理解、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各项任务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执政的前提。我国正进行深入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增强党的活力及执政能力,率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就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就显得更加重要。“书籍是保持前人智慧的手段,书籍是贮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的宝库”,治国安邦需要读书,读书学习从来不是个人的事情。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越是在关键时期,越要加强读书学习。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带头读书学习。
党员领导干部到党校学习,时间一般都比较短。要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在党校教学宣讲的基础上,引导学员延伸阅读图书是党校教育的有益完善。“读书能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希望”,读书更能提高党员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的能力。延伸阅读中温故知新,这样党员领导干部的本领才能不断增强,思想才能保持活力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胜任肩负的领导工作,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学和补的知识绝大部分需要自身阅读图书来完成,党校教育应该在教学宣讲过程中根据形势的变化、实践的发展和学员的实际加强引导学员联系实际延伸阅读图书。
当代的党员领导干部一般都是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及竞聘的优胜者,具有广博、扎实、牢固的基础知识。党员领导干部进党校,最重要的是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提高理论素养。党员领导干部首先应该掌握科学理论,应通过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刻学习和领会,掌握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形势任务。应该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学,掌握唯物辩证法,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有主心骨、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千头万绪中抓住主要矛盾,才能不纠缠于一时一地的得失,从容应对重大问题,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
政治修养党性教育是党校教育永恒的主题, 党员领导干部应具备较高的党性修养,坚定的政治立场、明晰的政治观念,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能力。只有讲政治,才能把实现党的最高理想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把这种目标同自己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结合起来,产生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正确处理局部和全局的关系、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排除各种诱惑和干扰,做出正确的选择。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加强政治修养方面延伸阅读。
行为是由思想决定的,思想是由思维方式决定,知识确是思维的元素。领导干部应系统阅读学习战略学基础理论,仔细探寻、深刻领会从战略上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应该阅读学习多种思维方法,领导干部一般情况下是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按照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来处理问题。但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还需要其他思维方法,甚至需要艺术思维方法。如采用立体思维方法,从各个侧面、各个层面对问题进行分析。做出判断,或采用发散式思维、逆向思维或进一步挖掘和运用辩证思维等。应该养成战略思考的习惯,关注国际热点问题,熟悉国家大政方针,把有关问题放到更高、更宽、更远的三维空间中思考,尽可能从国际背景和国内形势、以往经验和未来需要、上级意图和自身实际、主流和支流等多方位、多角度看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工作实践中有意识地磨练自己,自觉地用战略思维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逐步提高思维能力。
当今时代,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越来越依赖于各种各样的信息,信息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但是如何获得信息,读书是获取信息的重要和必要途径。党员领导干部进行行政管理,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力争了解和掌握多方面的前沿信息。社会发展的迅猛,党员领导干部还必须具备在海量的信息中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事实证明,领导干部掌握信息量越大、知识面越宽,行政管理能力越强,工作就得心应手,从而能够真正做到讲政治、谋大局、抓大事。
多阅读,才能多思考,才能拓宽领导思路,工作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实践。这就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了解世情、国情、党情和民情,学习先进的工作实践经验,多阅读理论热点问题,把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本领运用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在应用上下功夫,在结合上花力气,从人民群众丰富生动的事件中汲取营养。只有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不断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变化规律。
县级党校为了大规模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一般开设有党建、经济、公共管理,政法、市情市事等课程。宣讲党的政策方针路线、理论热点、必备的基础知识及市情市事。为了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党校教育还必须加强引导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知识储备的延伸阅读,如中外经典、历史、方法论、领导科学、心理学知识、社交知识、应用类知识、文学艺术及专业知识类等等。党员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只有通过知识的不断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才能胜任本职工作。
中国在高速发展,社会在日益进步,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不间断、持续地“充电”,才能不间断、持续地释放正能量。中国将“终身学习”立法,2012年末已经进行前期调研工作。要做到终身学习这一点,培养读书自学的习惯是重要途径,党员领导干部延伸阅读图书是时代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