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视线

2014-03-11 07:45萧惑之
中关村 2014年3期
关键词:柳传志企业家

萧惑之

厉以宁:勿信境外唱衰中国的论调。天亮不是公鸡叫的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畅言:“我相信2014年中国经济发展会是乐观的。”厉以宁对2013年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有一个回顾,认为它实际上是很困难的一年。尽管年初世界经济大势略好,但是危机继续。到了三季度,经济信号“稳中向好”,给大家一些信心。这个向好是经过艰苦努力达到的。中国能走到这一步不容易。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国际形势还会有什么新的情况?欧元区的危机还会不会继续?美国政策有什么改变,是否会放弃量化宽松政策?这些都还是未知数,需要继续观察。但有一点是肯定的,2014年是全面深化加快改革的一年,全国各界为实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目标而努力。我们要全面地分析国情,要充满信心。信心的丧失是摧毁一个国家的负面能量。不要听信境外唱衰中国的论调,他们并不掌握中国的真实情况。我们的信心来自于中国的国情,只要对中国的创新实践认识清楚,信心就能建立。同时,要继续坚持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因为它从信念上支持着我们。如丧失艰苦奋斗创业精神,那就容易懈怠。“人没精神马也跑不动”。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譬如脱离国情过度追求福利,个人却不思进取。福利水平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该救济的一定救济,但不要养成对福利的依赖。厉教授对今后的投资重点提出三点建议:一要鼓励跟基础创新有关的投资,鼓励新兴产业发展;二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使其进入市场,进入到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去;三要鼓励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要加强包括交通水利、环保以及民生方面重大设施的建设。惟其如此方可做到消费和投资共同带动经济发展。

张景安:美国真正的创新奇迹往往是在政府视线之外

科技政策研究专家张景安畅谈十八大精神:改革的新号角吹起来了,我们正在走向新阶段!他借鉴国外的经验直言:“兰德公司前总裁告诉我,在美国真正的创新奇迹都在政府视线之外。”政府规定的创新多是“马后炮”,浪费资源。现在,全世界正在进行一场创新的竞赛。所有创新的开始阶段都要经历失败,比如我国高铁的刹车装置试了4500多次才成功。创新永无止境,没有几代人的奋斗难以问鼎。“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今天的成功几乎都是建立在他人失败的基础之上的。短期行为看起来赚钱快,但长期的风险是巨大的,会把我们这个社会毁掉。创新就是不确定性,是由多次失败换来的,就是市场和“小青年”折腾出来的。我始终认为“富豪官宦”子弟创新有难度。往往那些身无分文、胸怀天下的穷孩子才是创新的生力军。那些一时在北京还买不起房甚至租不起房子的人更重视创新。他们是创新活力和竞争力的富有者。因之,国家要给这些人更大的创新空间,我们才有生生不息的源泉,社会才有美好的未来。计划和指令让干的,难说是真正的创新。面世的东西出乎意料之外的才称得上原始创新。我们的思路要转变,放宽,放眼世界,当下的焦点问题是要消除垄断。我原来接触过的高新技术创新,许多小微企业被垄断控制,常常是一些国企比政府还牛,巧立名目,致使创新型小微企业面对“玻璃门”“弹簧门”,有口难言,无路可走,创新产品胎死腹中。还有地区垄断、金融垄断、行政垄断、行业垄断等,让小微企业举步维艰。惟有以壮士断腕的精神坚持改革,把能交给市场的都交给市场即权力配置的终结,才能迎来创新之花遍地绽放、创新硕果压满枝头的新局面。

郭洪:抓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牛鼻子强化创新驱动

在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京版”的改革蓝图着力强调创新驱动,用科技创新推动北京新发展,提升中关村示范区整体创新能力,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把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激发文化创新活力,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实施好惠民工程,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深度调整产业内部结构,用“互联网思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产业加快发展。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认为:科技创新是推动北京发展的第一动力引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科技创新有很多亮点。“我觉得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抓住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用来打通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相结合的通道。其中特别强调,注重培育一批市场化的科技服务机构,为更多新的科技创业企业提供服务。”关于创新,政府工作报告中有许多特色鲜明的提法,比如用“互联网思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小米”掌门人雷军深有感触,“互联网思维是可复制的,而且能够渗透到各行各业,在新一轮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对企业提高效率,拓展新路,定然会有巨大的价值。我期待着未来的5年中,北京将会产生超过10家以上的百强企业,跟互联网思维相关的一些企业,我觉得这一领域是培育新产业的难得机会。”

柳传志:“在商言商”体现企业家务实精神和责任感

“在商言商”原本是著名企业家柳传志在朋友之间的“实话实说”,在特定时间、地点和范围具有特定的内涵,殊不料竟然引起误读和争议。日前读到柳传志关于“在商言商”的内心独白,深感企业家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和贵有自知之明的气度是那样的令人佩服。“什么是我的责任和义务呢?那就是把自家的公司办好,我愿意用事实说话。我在商学院讲的话,凡是我讲的事,都是跟我自己实际经验有关,我很少讲那些我不懂的事,都是我自己做完了提炼出来的感悟。即使不对,有些狭隘,可能没有什么普适性,但毕竟是我自己做过的事,我历来都恪守这个原则。我讲在商言商的道理就是这个意思。我不想超出在商言商的范围去议论更多的事。”“其实,我很关心政治,很关心形势,因为我们的公司跟所有人的命运密切相关。术业有专攻。我不是专门研究政治的,了解的也不深刻,更没有责任和义务去说长道短。”我们所理解柳传志的“在商言商”,就是要把自家企业做好,诚信经商,按章纳税,善待员工和退休的人;然后根据自身能力支持公益事业,这些永远是企业家的责任。心有灵犀一点通。令人高兴的是“惯看秋月春风”的企业家冯仑先生对“在商言商”的真义十分理解,他调侃道:柳传志表达了“一亩三分地种好自己菜园子”的观点,而当时我就说了,“不要别人进洞房,自己高潮”。科学家追求真理,思想家追求真知灼见,政治家追求共同目标,而企业家要说对自己与股东有利的话。社会、公知和媒体千万不要绑架企业家,就像企业家不绑架大家一定去追求利润;政府服务部门也不要绑架企业家去做福利与公益,这种事要量力而行。

猜你喜欢
柳传志企业家
周光召的大气度
中国“IT教父”功成身退75岁柳传志告别联想
星盘中的企业家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激发企业家精神 赢创直销新未来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柳传志也曾脾气大
柳传志的高情商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
柳传志非一般的守时“大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