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神化和“关帝冢”的那些事

2014-03-10 15:10王火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关公关羽

王火

少年时代,爱读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这部名作“尊刘(备)抑曹(操)”,故事性强,文笔生动,情节精彩,刻画人物深刻,使我最喜爱的英雄人物之一,就是关羽,俗称“关公”,三国时名将,蜀国“五虎上将”之首,是个传奇人物。《三国演义》上说他:“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人。”又说:“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名著。晋朝人陈寿所著的史书《三国志》,曾系统地记载了三国时期的历史(陈寿原是蜀国人,晋灭三国后,他就成了晋朝人)。后来南朝宋人裴松之为《三国志》作的注,引证了几十种书,注文比《三国志》本文多出好几倍,包罗大量传闻轶事。与此同时,有关三国的故事也一直在民间口头流传,有的成为笔记,有的成为戏剧,宋元时代,三国故事更被许多说唱艺人采用。元杂剧中的三国戏就多达40多种。许多戏都有演出本流传。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正是在史书、民间传说、话本和戏曲等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才创作出《三国演义》这部长篇巨著的。他本人经历过元末农民起义,接近社会下层,同情人民疾苦,推崇忠义,敬慕名君贤相和勇将,有儒家思想。他的生平,现在所知甚少,但他的作品读者甚多,研究者也不乏其人。关羽是个比较复杂的形象,不仅武艺高强是大英雄,作者还把他当做忠义的化身来描写。但也写了他的骄傲刚愎,最后失荆州、走麦城,结局悲惨。由于他写的关羽在忠义上形象高大,过去在百姓中影响深远。我年轻时,到过许多市县,都见到过关帝庙。不仅是关帝庙多,像上海的城隍庙,南京的夫子庙,苏州的玄妙观前,北京的东安市场等处,凡有古玩店及工艺品店聚集的地方,都可以买到有红木、樟木或其他上好木材雕成的关公像,也有彩磁的或铜铸的关公像出售。大的有半人高,小的可以供在桌上,买的人不少。在社会上,许多理发店铺、商肆、酒馆、旅店大堂里,还有那些与帮会有些关系的人家。我都见到过挂着关羽画像或供着关羽雕像的场面。关羽画像一般是两种不同的画面居多。一种是关羽居中坐着,左边是捧印的关平,右边是手执青龙偃月刀的周仓;另一种是关羽独坐秉烛夜读《春秋》。有的画旁还配着对联,一种是:“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青灯观青史,秉青龙偃月,隐私处不愧青天。”另一种是:“青灯观青史,着眼在春秋二字;赤面表赤心,满腔存汉鼎三分。”这种画与对联,多数是印刷的,每到过旧历年时,与年画同售。总而言之,关羽的影响,那时是非常大的!

从少年时代开始,我喜欢过京剧。不但爱看,还能学着唱几段须生戏。但看京剧时,最喜欢看的是三国戏中的关公戏。关公戏又叫“红生戏”或“老爷戏”。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先后看过当时挂头牌的名角杨小楼、麒麟童(周信芳)、林树森、王少楼等的关公戏如《单刀赴会》、《华容道》、《过五关斩六将》、《挂印封金》、《斩颜良》、《古城会》等。印象深刻的是在上海大舞台看林树森演《走麦城》时,进戏院大堂就看到高高供着关羽的画像,点斜着粗大的红烛和宝塔形的高香,烟雾缭绕。因为这是一出关羽被杀升天的戏。梨园规矩定要如此安排,使关羽被神化的气氛更浓,演关羽的名角上演这出戏时必须沐浴净手先烧香跪拜才能上台演出,十分郑重。观众进戏院看戏时,见到这种情景隆重肃穆,也会提高观众看戏的情绪,产生崇敬心理。

名武生杨小楼身材高大,武功扎实,他是与谭鑫培、梅兰芳、余叔岩等同台的名角,极少演红生戏。我抗战前随父亲在北京看他的戏时,他已年老,不几年就去世了,那该是抗战爆发第二年的事。麒麟童演关公我是在上海黄金大戏院看的。他擅长表演。与他配演马童的武生不断用高难动作翻筋斗,他上场亮相威风凛凛,虽然嗓子嘶哑但神态动人。王少楼比较一般,他是海派武生,常在上海共舞台主演连台机关布景的本戏,偶尔演演关公戏。我最欣赏的是林树森演关羽。他形象特好,不但个儿高大,脸谱勾画得特别威武雄壮卧蚕眉丹凤眼的枣红脸配上绿色锦袍和闪耀着金银光彩的盔甲威严非常,唱腔高昂激越。只可惜,好像是在抗战开始前后,他在宜昌演出,天气热到江里游泳,不幸溺毙。报上登了新闻,我知道后还难过了一阵子。

京剧那时很普及,红生戏中的关公忠义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广大观众面前,起到了帮助关羽神化的很大作用。

由于关羽成了“忠”与“义”的化身,加上他死后蜀国后主刘禅于景跃三年(公元210年)追谥关羽为壮缪侯。以后不少朝代关羽都被推崇加封。例如宋徽宗崇宁三年封关羽为“崇宁真君”。明神宗万历年间敕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清朝顺治九年敕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乾隆皇帝曾封关羽为“协天大帝”。这样,关羽不仅是神而且是帝。这样,关羽有生辰、死忌,是农历五月十三和九月十三(《三国演义》上第77回“玉泉山关公显神”上说“十月中旬”关羽与关平遇害。但《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上说是“十二月”遇害)。民间每逢这两天都有庙会,关羽在农民中也就受到普遍的颂扬,声望极高,影响也就极大。江湖上历来抬高一个“义”字,尊崇关羽在旧社会自然成了风尚。

但,建国后经过一些运动,江湖帮会势力消除了,封建的许多活动清理了。建设蓬勃发展,几十年的变化,高楼大厦出现,原有的关帝庙之类大都消失了!

“文革”中,又有不分青红皂白乱砸乱毁的情况。改革开放,青年人的爱好和信仰追求,起了极大变化,京剧及一些舞台剧不像当年那样普及。关羽的影响自然也随之变小。挂关公画供关公像的情况在许多年里已经消失。但近年似乎又在某些商店、餐馆和会所等处出现供关羽像的现象。例如古玩店、工艺品店有的也在出售木雕和彩瓷的关公像。我想:这也许同香港和有些东南亚国家的华侨把关羽当做财神来供奉有关。其实,旧社会时供奉的财神爷是骑黑虎的赵公明,亦称赵公元帅,是道教所奉的财神。赵公明黑面浓须,头戴铁冠,手执铁鞭,身骑黑虎,故又称“黑虎玄坛”,相传姓赵名公明,秦时得道于终南山,道教尊之为“正一玄坛元帅”。传说他能驱雷役电、除瘟禳灾,主持公道,求财如意。赵公明怎么换成关羽了呢?这就弄不清楚了!endprint

1999年春,我到过台湾,游日月潭时,曾坐车沿环潭公路参观了一个景点——“文武庙”。文武庙将孔子与关羽合祀在一庙,取“崇文重武”之义,所以得这名字。有大牌坊及三层楼高的庙宇,山水光色,雕梁画栋,有神秘空灵的气氛。孔子代表文,关羽代表武,放在一起合祀。这使我想起在大陆,文庙即孔庙,在孔子的家乡山东曲阜;武庙即中国最大的关帝庙,在属于关羽家乡的山西运城。这两处我都去过。所以一位台湾作家朋友问我:“大陆有没有孔子与关公合祀的文武庙?”当时,我如实告诉了他。

我是1973年到曲阜并住了一些日子的。曲阜有所谓“三孔”,就是孔庙、孔府和孔林。当时仍在进行“文化大革命”。“三孔”已被红卫兵“砸烂”过。我去时,见孔庙里已无孔子像,高大的石碑坊被砸断砸倒。孔府里满地还留有砸碎的瓶、罐等等的碎瓷片,上着锁,有些窗玻璃都已碎裂。孔林里有的坟被扒开,屎尿遍地。高大粗壮的白果树上倒还歇有少量不知从何处飞来的白鹤在凄啼。但到1983年10月我离开山东时,那里已经过整理,按原样进行了安排。

山西运城市解州镇西关的那个巨大的关庙,据说是全中国最大的一个关帝庙。历代尊关羽为武圣,所以关庙又称武庙。这个最大的关帝庙与山东曲阜的文庙(孔庙)遥望相对应,成为游览之所。这个庙真大,因为关羽原籍解州常平村,所以常平村有个关帝庙算是祖祠,而这个解州的巨大关庙被称为“武庙之祖”。庙是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建的,宋、元、明、清都重新修建过。有个大殿叫崇宁殿,所以宋朝徽宗封关羽为“崇宁真君”。庙宇中有座“春秋楼”,供奉有关公读《春秋》的塑像。但十年“文革”中是否这里有损坏,就不知道了。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冬,关羽58岁,失荆州败走麦城被杀死后,孙权为嫁祸给曹操,特将关羽的首级装木匣星夜着人送到洛阳给曹操,目的是使刘备以为杀关羽是曹操的主意。但曹操未曾上当。他设牲醴祭祀,刻沉香木为躯,以王侯之礼葬关羽于洛阳南门外,令大小官员送殡,曹操亲自拜祭,赠关羽为荆王。派官员守墓。此处在洛阳之南十余里处,北临洛水,南望伊关,据说占地250平方米。冢高20米。冢前的关帝庙系明代建筑。清朝历经扩建重修,关林占地百庙,建筑布局与宫殿相仿。院内有古柏800多株,碑刻70余方,石坊四座,石狮近百,隆冢丰碑,殿宇堂皇。本来这儿叫“关帝冢”,后来改称“关林”,是洛阳主要名胜古迹之一。曾听说这儿成为洛阳市古代石刻艺术陈列馆。但不知道现在如何了?

我是1942年夏天到过这个关帝冢的!那是抗战时期,那年河南大灾,天灾是干旱和蝗虫,人祸是日寇的进犯与轰炸(洛阳常有警报并挨轰炸),汤恩伯的十三军驻扎河南抓丁抽粮扰害人民。贫苦农民逃荒要饭卖儿卖女的极多。我当时18岁,步行走旱路到洛阳拟转陇海铁路的火车西去西安到宝鸡入川赴大后方。在到洛阳前,经过关帝冢。由于知道曹操曾埋关羽首级在关帝冢,遂决定顺路好好看一看。当时,关帝冢的一些宫殿式建筑里和大片柏树林中都驻着军队。古柏高大,郁郁森森。我要进去,被卫兵拦住。我说:“因为这是葬关公头颅的坟墓,所以特地想看一看!”有个连长经过,听我说了情况,知道我是要去大后方重庆读书抗日的学生,同意我入内。我见关帝冢实际是一个小山状的大土坟,长遍野草。冢前和左右都矗立着清朝立的巨大石碑,周围被军人和军马的粪便糟蹋得臭气熏天。大殿破旧,在殿前到处拴着绳索,晒着士兵们洗过的军衣军裤,污水遍地,殿左架着大铁锅,炊事兵赤着膊正在烧粥煮饭,柴火黑烟弥漫空间、呛人眼鼻。我注意到:大殿门关着,但军人们倒是不进大殿的。我得到那个连长同意,用力推开大殿的门进去一看,大殿很大很高,塑的像是三个人,十分高大,中间自然是关羽,他左边是关平,右边是周仓。但关羽的塑像完全是一个帝王,他戴着冕旒冠前后悬垂旒串,面涂金粉,我意会到这是因为关羽早被封为“大帝”,这里的大殿是清代扩建重修过的。遂按帝王规格及服饰塑像。关羽的脸涂了金也就不是枣红色了!这同我以前所见过的关帝庙、关帝像及京剧舞台上的枣红脸关公是迥然不同的。但再一看关平的塑像,又同我以前看到的画像、塑像及舞台上的关平迥然不同,以前见过的关平都是白净年轻武生型,这里的关平却是有鬃的。鬃不长,但也不短,我真是感到奇怪。但又一想,也想通了!《三国演义》上第二十八回“斩蔡阳兄弟释疑,会古城主臣聚义”中有关羽收关平为子的情节,关平18岁,而关平跟随关羽近20年,死时也年近40光景,古人当时多有蓄鬃习惯,关平有三绺鬃应属正常。想是想通了。但因为是第一回看到关平有胡须,总是印象新鲜,觉得特别。当时看周仓的塑像,倒是虬髯簪缨黝黑的脸与京剧中及画像、磁像上并无不同。当天,我绕关帝冢走了一圈,闻着柏树林散发出的清香,匆匆离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都有机会到过洛阳,但因为工作忙,都顾不上再去关林看看,“文革”以后,却总记挂着关帝冢不知是否受过破坏,不知如今是什么模样了?

读《三国演义》上关羽败走麦城被杀死及孙权送关羽首级到洛阳给曹操,曹操将关羽头颅安葬在洛阳南郊这些情况后,我又偏巧在1942年途经洛阳亲自看了关帝冢。我在这以后,心上常想起一个问题:关羽的头颅安葬在洛阳南郊了,但他那无头的尸体呢!是安葬了呢?还是被丢弃失踪了?曾经问过一些人,也看过些研讨《三国演义》的文章,但没有得到答案。

1983年,我由山东调到四川成都工作。成都三国时是蜀国的都城。向成都的朋友们了解过关羽的情况,知道的是:成都的关庙不少,少城内更多。在大城从前除山西会馆奉祀关羽外,还有老关庙和小关庙。早年,老关庙被豪富家买作宅地,庙没有了!老关庙街被改为玉泉街(因《三国演义》上有“关云长玉泉山显圣”之说),所以以后只有小关庙街了!此外。成都旧时还有“三义庙”,在提督街,也是奉祀刘备、关羽与张飞的。但庙也早不存在。

清代将南宋时供奉岳(飞)忠武王为“武圣”改为奉祀关(羽)壮缪侯为武圣。进入民国,关、岳并祀,在成都南门二巷子立关岳庙,与文圣街接近的武圣街,是专门祀奉关羽的关庙,但早已没有了。成都南门外神仙树附近本有关羽的衣冠庙,即葬衣冠所在地,抗日战争时曾在此设戒烟所,羁押烟犯,到解放前夕,衣冠庙即已毁去,那一带成为集市贸易市场,地点尚存,衣冠庙早就泯灭了!

但在成都了解的这些关于关羽的情况并未解决我心头那个关羽尸体埋葬在何处的疑问。关羽被吴国斩首后余下的尸体看来并未交还给蜀国处理。这该是一个结论!

这问题直到1978年秋季,我到武汉与书法家、诗人及学者吴丈蜀兄相聚把晤,谈话间才听他说:“东汉三国时,当阳属荆州南郡。关羽败走麦城,麦城在今天当阳之东,沮、漳二水之间,关羽父子被斩于临沮。湖北省当阳市城西,有三国蜀汉大将关羽的陵墓,人称为关冢,即是吴国袭取荆州杀死关羽后所葬的那个关羽被斩首级遗体的地方……《三国演义》第77回的玉泉寺也离当阳不远在当阳西南……”

这引发了我强烈的兴趣。见我有游兴,丈蜀为人豪爽决定陪我前去当阳看看关羽的墓冢。他设法弄了辆轿车。社科院文研所的所长张啸虎是我复旦同学好友,陪我们从汉阳出发。由公路去往当阳,路较远,但三人游兴均浓,终于到了当阳看到了关羽的这个比较冷落残破的墓冢。

这是东汉建元25年(公元220年)春天,关羽被下葬在这里的。起初就是一个大土冢,看来是吴国草草埋葬的。当地一位老人说:宋朝以后,历代增修,才形成了一个陵园。关墓也像个小山包,高约七米,冢周长有七八十米。明代在这里建了一个关帝庙,比起洛阳的关林就显得寒碜了!植的柏树也少。虽然有牌坊、正殿等建筑,也有剥落破损的红门,看得出新建时的光彩,但经过“文革”,也有损坏。正殿锁着门,贴着封条,无法进入,据看门的老人说:极少有游客光顾,—派凄凉景色。

值得注意的是庙上有副对联,也不知是何时何人写的,并不出色但颇不一般,我曾经录下来,在此作为结束:

生蒲州长冀州取徐州守荆州万古威灵第一;

兄玄德弟翼德擒庞德释孟德千秋忠义无双。

关羽是河东解人,河东解县后来改为蒲州临猗,故称他“生蒲州”;关羽曾由本乡出亡,投奔刘备,活动范围相当于汉的冀州一带,故云:“长冀州”;关羽曾杀徐州刺史车胄守下邳,故说“取徐州”。endprint

猜你喜欢
关公关羽
关公面前耍大刀
请关公
华容道
“关公文化旅游节”9月22日运城开幕
《再现关公》可免费观看
我向关羽借勇气
快脚周仓
女关公
关羽大意失荆州
关羽是个“大路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