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良
2014年1月7日,中国“雪龙”号科考船冲出南极重冰区,成功突围。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到那片神奇大地。其实,人类对南极洲的好奇心由来已久。具体到南极洲航空探险,则大规模兴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探险者使用飞机,对南极洲进行大面积的航摄,进而把照片变成地图,填补了若干空白。上世纪20年代末,美国、澳大利亚、挪威、英国,均有人都曾飞临南极上空,但真正把“飞机热”带到南极上空的则是美国海军上将理查德·伊夫林·伯德(Richard E. Byrd 1888-1957)。
伯德出生于弗吉尼亚州温彻斯特的一个富裕家庭,从小养成胆大、敢为的性格,对探险有浓厚的兴趣。成人后考入海军军官学校并入伍,28岁时一条腿跌伤致残,退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又被召回到佛罗里达州的彭萨科拉海军军官学校,以顽强毅力刻苦训练,克服伤残,成为一名优秀飞行员。1926年5月6日,他和他的副手从挪威斯匹茨卑尔根岛出发,飞往北极,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飞到北极的人。
从1928年到1956年的近30年间,伯德前后5次率领探险队飞临南极洲。在各种邮品上,都不难找到纪念伯德壮举的痕迹。
首探南极
1928年10月11日,伯德率领60名队员的探险队,乘“纽约城”号(S.S.City New York)船从旧金山出发,经过赤道,驶越太平洋,于年底到达罗斯陆缘冰。探险队决定在鲸湾附近建立大本营,定名为“小亚美利加”基地(Little America)。他驾驶福特三引擎飞机从基地起飞,采用航空摄影的方法对南极大陆进行考察,11月29日,终于穿越南极的横断山脉和冰川谷地,首次飞临南极点,并胜利返航。这是人类首次使用飞机到达南极点。此次飞行,伯德发现罗斯福岛南有一片高地,并以他妻子的名字命名为玛丽·伯德高地。想当年,阿蒙森到达南极点花费7个月的时间;而伯德的飞机从基地起飞,经过南极点再回到原地,只用了15小时51分钟。
二探南极
1933~1937年,伯德带领120人的美国第二个探险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他仍从小亚美利加基地起飞,在空中对53万平方千米的辽阔地区进行航空摄影,飞行距离长达3.1万千米。并且用声波探测法测定冰层的厚度,判明了罗斯海与威德尔海并不是连接在一起的,肯定了南极大陆是一个整体,解决了自威尔金斯以来怀疑有海峡分割南极大陆的疑惑。伯德用以下的话来表明这个结论:“……在西经150°以东,从南纬75°至南极点长达1000英里的地带,不可能有通道存在。”
伯德除对南极大陆进行整体飞行考察之外,还在1934年独守气象观测小屋,险些被炉火产生的一氧化碳熏死,表现出忠于职守的高贵品德。他的第二次探险除了地理发现外,还在远离南极洲海岸的山区与冰原石山处发现了大量的隐花植物,并采集了海洋浮游生物,观察了威德尔海豹。
三探南极
1939~1941年,伯德领导第三期海军探险队,在南极大陆建立两个常年极地站——西站和东站。1940年1月,在鲸湾设立西站,2月12日在玛丽·伯德地从空中使用飞机配合地面雪橇进行考察;在南极半岛的斯托宁顿设立东站,对乔治六世海峡及南极半岛南部进行航空考察,1940年12月查明了亚历山大岛是由乔治六世海峡与南极大陆完全分开的。此次探险其广泛的科学调查包括植物学、动物学、海洋学的研究和探险队员的心理观察。科学考察在西站和东站两站之间3000千米的范围内,由生物学家波尔·赛普尔领导,他们带回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并把帝企鹅从西站带回华盛顿国家动物园饲养。
四探南极
1946~1947年,二战刚结束,伯德在第四次南极探险中,率领了庞大的南极考察队。 考察队分成三个支队。一支队是中心指挥组,由伯德领导。他亲自驾驶飞机再次飞往南极点,发现了一条高约4 600米的山脉,是毛德高地的一个分支;航空摄影面积达到240万平方千米。飞机还从航母上起飞,到达鲸湾“小亚美利加Ⅳ”极地站,在直升飞机的支持下,成功地使用破冰船,开辟了通往浮冰区的航线,对南极浮冰区的生物群进行了广泛的观察,并获得了有关南大洋鲸类和海鸟的资料。考察队的第二支队是西行支队,校正了威尔克斯地的地图,在其西南部发现了高约1 000米的亚美利加高地。三支队是东进支队,考察了南极大陆太平洋沿岸的大部分地段,包括濒临别林斯高晋海的沿岸地区。两个支队还考察了除印度洋沿岸的约1 000千米长海岸线以外的其他海岸线。探险队考察和记录了南极大陆约四分之一的海岸线,准确测绘了南极大陆地图的轮廓。
五探南极
1956年,伯德已经68岁,不顾年事高迈和旅途艰辛,仍然率队作最后一次远征。美国科学院为了主持1957年开始的国际地球物理年的工作,特成立南极工作委员会,伯德任名誉主席,领导从1955年开始的并持续进行的美国南极“深冻行动”计划,以美国海军“东风”、“西风”、“南风”、“北风”4艘破冰船为主力。在1955年首次执行行动时,发现原来建立的“小亚美利加”基地正在逐渐被积雪埋没,所以进行了重建。当1957年3月伯德逝世后,为了纪念他一生从事南极探险以及在地理发现、气象、地质、生物等方面的贡献,美国南极工作委员会把重建后的考察站定名为伯德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