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在环境类本科生培养中的作用

2014-03-10 19:13:09朱纳鑫王齐
考试周刊 2014年104期

朱纳鑫 王齐

摘 要: 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在夯实本科生专业基础知识、增强动手实践能力、提高沟通交流能力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着重阐述了其在我院环境类本科生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环境类本科生 本科生培养

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简称国创)是教育部第一次在国家层面实施的、直接面向本科生立项的创新训练项目,旨在培养积极思考、创新实践型人才。其主要为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项目设计、实验研究、报告撰写、成果交流等工作。

一、实施国创的必要性

目前,本科生课堂教学存在很多不足,如专业理论知识不深入、学生主观能动性低等。国创作为一种新的课后教学模式,如果将其与课堂学习有机结合,则有望大幅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对于实践性强的工科类专业,益处良多[1]。

以环境专业为例[2],国创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

1.夯实专业知识:目前环境本科教学中普遍存在课时有限、教学内容抽象、教科书更新落后学科发展等问题,导致学生所学泛而不精,专业教学成为科普教学,学生对本领域的前沿知识了解甚少。国创的实施,为环境类本科生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创新平台,以项目为背景,引导学生积极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充分调动科研热情,以兴趣为前提,深入学习。

2.增强动手实践能力:环境专业除了理论学习以外,更多的需要从实践中得到启示。现在的本科教学模式大多类似于高中灌输式的教学,除了相关的基础实验课以外,实践动手机会很少,导致本科生空有理论却难以结合实际,在毕业生面试或工作中,“高分低能”现象逐渐暴露。而国创平台的搭建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虽然国创并没有系统性地培养某一技能,但是学生在完成科研项目的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一整套过程锻炼,潜移默化中使整体素质与创新能力均得到提高。根据项目需求,将课堂教学所学的知识逐渐应用于实践动手中。此外,由于本科生初次接触科研,并没有形成思维定势,反而更有可能在实验过程中取得意外收获。

3.提高沟通交流、表达能力:在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大多被动接受老师传授的书本知识,缺乏自我展示的机会。国创需要本科生自己组建团队,寻找指导老师,在申请之初需要做一系列文献调查、方案设计、文本撰写和答辩展示等。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学生成员之间、学生与导师之间进行持续、良好、无缝的沟通。通过这种模式,不仅锻炼培养了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更强化了学生竞争意识。

二、我院国创实施现状

2012年是我校国创实施的第一年,我院获得3项国创立项,目前均已顺利结题,成绩喜人。例如,国创项目之一——金晓林团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授权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公开2项国家发明专利,科研成果获全国高校给排水专业本科生科技创新优秀奖(全国仅7项)、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浙江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项目负责人因此荣获国家奖学金。国创项目之二——王珏华团队在TOP期刊《Bioresource Technology》上发表学术论文一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科技作品获2013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二等奖、浙江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项目负责人因科研能力突出,破格保送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攻读硕士研究生。可见,国创的实施,对项目负责人及其团队的综合素质提高大有裨益。

三、参与国创的感悟与体会

《环境化学》课堂教学中着重介绍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迁移转化,但并未涉及其控制技术,笔者对此十分关注,因此,课后和同学们讨论,结成兴趣小组,找到主攻POPs控制的老师请求指导。最终,我们申请的课题“高毒性有机污染物优先降解的可见光催化剂研发”获得2014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资助,学生通过文献调研、设计方案、撰写申请书、答辩、实验等活动训练,对科学研究有了初步认知,专业认同感加深。

经过暑假近3个月的集中实验,笔者深切体会到实验的不易和惊喜。例如,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屡次碰到各类问题,但通过与导师、组员沟通,改进实验方案,有时候得到意外的实验结果,这种课堂理论学习无法体验到的创新乐趣,使大家对项目研究更加投入[3]。此外,实验耗材订购过程中经常需要货比三家、日常实验过程中经常要向研究生师兄师姐请教,等等,无形中提高了沟通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

以国创为契机,本团队成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已经成功制备了一种适宜POPs处理的高效光催化电极,目前正在撰写论文和专利,并为来年的挑战杯等科技竞赛做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相信良好的规划和国创的平台能带给学生意想不到的收获。

参考文献:

[1]武广臣,刘艳.“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模式在本科教学中的推广[J].考试周刊,2014(30):164-165.

[2]廖祖荷,李明顺,黄莉.桂林高校环境专业大学生环境教育实践与能力培养调查[J].高教论坛,2008(6):72-75.

[3]吴丽丽,安丽佩.关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认识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35):55-56.

基金项目:国创项目《高毒性有机污染物优先降解的可见光催化剂研发》;浙江工商大学课堂教学改革项目《正能量强化微学习时代翻转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