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公务机

2014-03-10 05:00廖学锋
航空知识 2014年3期
关键词:比奇公务机机场

廖学锋

记: 2013年国际公务机制造企业日子过得怎样?他们进入中国市场的途径有哪些?

廖:2008年华尔街爆发金融危机,对世界公务机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过从目前来看,大型公务机市场已经全面复苏,客户只需要等12~18个月就可以拿到新飞机。但中小型公务机市场还处于非常低迷的状态,整体情况还不是很好。比如赛斯纳、利尔喷气、豪客比奇公司等。豪客比奇公司去年年初走出破产保护,更名为比奇公司,不再生产喷气式公务机,但是比奇“空中国王”系列涡桨飞机去年的销售成绩却非常好。大家把市场全面复苏的希望寄托到今年,我个人认为今年的机会将非常好。

具体到中国,去年公务机市场仍然在以很高的速度发展。当然如果看增长率,确实比前几年有所下降,这是因为中国公务机数量的基数在变大。2008~2011年,中国公务机数量都以每年100%的速度在增加,不过仅相当于市场上多出二三十架公务机。而现在增速虽然慢了下来,大中华区却能增加80~100架飞机。

除了直接销售飞机,在生产、研发、投资等领域,世界公务机公司与中国的合作并没有太多实质性进展。谈得多,落实的少。谈成的,小飞机多,大飞机少。

记:不久前,德事隆集团收购了比奇公司。您如何评价这种并购案例?它对中国市场会产生哪些影响?

廖:这也是由国际公务机市场不景气造成的,并购是为了减少竞争。对德事隆来说,这是非常成功的一步。比奇和德事隆的产品几乎完全没有重叠。比奇“空中国王”系列涡桨飞机,性能非常好,同时在同领域没有竞争对手,恰恰是德事隆旗下的赛斯纳公司所没有的,所以正好与赛斯纳擅长的中小型单发、双发喷气公务机进行对接,进一步巩固了赛斯纳在相关市场的领导地位。而且两家公司都在美国堪萨斯州威奇托市,生产、销售、客服,都能很好地进行合作。并购会完善赛斯纳的整个产品线,同时大大减少运营成本。总体来说,我对这次并购非常看好。在德事隆统一组织下,并购对中国市场的销售、服务及有关合作的展开,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记: 2013年中国公务航空市场有哪些好趋势?存在哪些需要迫切改进的问题?

廖:好趋势是,国内对公务机的认知度在大大提升。比方说,原来我们只有500个人在考虑买公务机,现在这个数字可能是5 000个人。当然这5 000人不会都去买公务机,而是市场的基础变大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买公务机的好处。另外,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也鼓励了这个行业的发展。前些年,进口飞机,必须先拿到民航局批件,最长的时间需要等一年,显然很不方便。去年,民航局减化了审批程序,批件也就不再是个问题。

随着中国公务机市场的发展,一些问题也渐渐暴露出来。由于机场、飞行员、机务人员等关键资源的短缺,使得公务机运营成本越来越高,比西方要高很多。另外中国公务机的进口一直有比较高额的税负,要承担17%的增值税,以及4%~5%的关税。这么高额的税负,不利于市场的成长。一些媒体或政府官员,对公务机认识不够,经常把公务机与奢侈品画上等号。有人还议论是不是要把公务机作为奢侈品征收消费税。实际公务机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作为交通工具使用,而不是为了炫富。认识误区,是影响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分为二地看,资源短缺,既是坏事,也是好事。我个人认为主要是好事。没有短缺,就没有发展。就像汽车多了,路才会拥挤,人们才会想办法修路、扩路。通用航空也是一样,飞行员少了,大家才会建立更多的培训学校,机场少了,大家才会建设更多的机场。而中国通用航空市场本身的发展,才是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办法。

中国公务航空市场如果发展得好,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也有很积极的意义。前几天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我提出,中国会对世界通用航空市场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多年来,欧美通用航空市场发展得并不快,很多好设计、好产品由于缺少资金,没有市场,很难造出来。有了中国的市场和资金,这些产品对世界通用航空产业将有非常大的革命性贡献。

记:近年来,国内出现很多通航公司,多有公务机业务。投资这个市场会不会有很大风险?

廖:投资通用航空市场,确实需要比较长远的眼光,确实有风险。不过美国通用航空市场有1 500亿美元的直接产值,相比之下,中国通用航空市场的长线潜力会非常大。随着我们的低空逐渐开放,通用航空市场会非常活跃。美国通用航空飞机有20多万架。我们才有1 000多架,增长10倍,才1万多架,增加100倍,才10万架,对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完全不多。很多老板把中国通用航空市场跟当年的汽车市场作比较。很多人后悔没有把汽车早日进入4S店模式,没有拿到销售执照,没有和国外汽车生产商合作。现在大家认识到,是不是飞机也会是类似汽车业的模式,现在若不进入,将来可能又晚了。这种想法也有一定道理。

不过,什么东西一到中国来,都会有一些概念性的变化。国内相当一部分打着航空产业园旗号的项目,决策和参与者都有获得土地资源并快速变现的想法。航空产业对安全性的要求很高,生产、适航认证都很复杂。所以做航空产业,大家一定要做好长期投资的准备,这个产业没有见“快钱”的机会,跟房地产行业相比,是一个投资很高、回报周期很长的行业。

记:国内客户对公务机的需求有什么特点?

廖:国内客户对公务机的需求还是以大飞机为主,比如庞巴迪“环球快车”6000、5000,庞巴迪“挑战者”605、850,“湾流”550、750,达索“猎鹰”7X。中国公务航空市场这两年变化比较大,刚开始大家主要买新飞机,买二手机的不多,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二手机的好处,因为到手一架新飞机要排队18个月,不少人等不了。

中国客户对大型公务机的需求是很正常的。按照我们的人口、版图和经济规模,中国有3 000~5 000架公务机是很正常的,美国有2万架。而现在中国仅有300多架公务机,这就意味着购买公务机的目前是一些超大型企业。他们的特点是业务范围非常广,遍及全世界。何况中国版图本身就比较大,所以他们选择航程远的大飞机,也很正常。另外我们也要分析中国人怎么用飞机。中国老板不仅仅把公务机作为交通工具,还作为做生意、交朋友的场所,要求具备饭桌、歌厅、棋牌室、会议室等功能,自然飞机就需要宽敞一些。

世界潮流也在变,欧美的公务机现在也越来越大。20年前,一个美国企业用不着跟全国做生意,只需要跟附近的几个州做生意就可以了,一架小飞机已经足够。现在经济全球化,对飞机航程、大小的要求,自然而然也就变了。

记:您对中国公务航空市场的宏观政策环境有没有什么建议?

廖:行业管理上,中国公务航空市场刚刚起步,有关部门的管理程序还稍显复杂。我们国家通用航空的发展顺序正好和欧美相反,欧美是先有通用航空的小飞机,再有民航、军航的大飞机。在一般运行和飞行规则(民航法规91部)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我们很多管理人员、适航人员自然就想到了管理大型运输飞机的121部。显然,用管理大型运输飞机的方式管理通航企业或者通航飞机,是不合适的,造成了很多资源的浪费和成本的增加。所以大家开玩笑,只有两三架飞机的通航小公司,常被当作有上百架飞机的民航大公司管理。

国家还需要对新兴的公务机市场提供持续的支持。国家并不需要直接投资,只需要放宽政策,允许大家来做,允许竞争,这个行业就做活了。比如机场建设,现在中国机场数量远远不够,只有200~300个,和美国1万个机场相比,差得很远。大家很愿意参加机场建设。要明确的概念是,机场是基础设施,像道路一样,属于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是要由政府进行投资、管理的。虽然政府建设机场要花一些钱,但给当地带来的收益要远远高于对它的投入。

猜你喜欢
比奇公务机机场
机场罢工
美国加州警用直升机坠毁
如何避免GSM-R无线通信系统对机场电磁干扰
没有自信,就没有奇迹
没有自信,就没有奇迹
面部识别使机场安检提速
构建首都地区公务机机场体系的思考
最有创意的机场
2015中国富豪与他们的公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