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波,邹力
·临床中药·
我院门诊中成药临床用药调查分析
胡德波,邹力
目的:了解本院门诊中成药的使用情况,为规范门诊处方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前三季度门诊中成药处方1080张,对中成药基本概况、品种、用药金额、不合理处方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老年人使用中成药占到38.8%;中西联用处方达到954张,中成药的使用遍及各个门诊科室;口服制剂用药金额构成比最多,清热、解表、活血类中成药的用药金额构成比最靠前;不合理情况涉及未遵循辨证施治,重复用药,用量、疗程不正确,中西药联用不合理。结论:我院门诊中成药处方应用基本合理,应加强对老年患者用药的关注,对存在的问题需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医师中医基础理论,普及相关政策和纠正用药意识,促进中成药的临床合理用药。
中成药;临床用药;分析
中成药是祖国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颁布以来,中成药为人类防治疾病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传统的中成药涉及的品种包括了丸剂、散剂、药酒、膏剂等各种类型。在现代,中成药有了明确的定义[1],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的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现代中成药具有明确的功效和主治,严格的用法用量以及科学的命名和效期,与传统中药汤剂相比,还有着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等优点[2]。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以及现代医药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中成药品种日益丰富,中成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中成药的不良反应、用药不当等情况也在不断增加[3,4],已成为了中成药应用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了保障患者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使用中成药,本文对我院2013年前三季度门诊中成药处方1080张进行分析,旨在了解本院在中成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1.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调查,在我院信息科计算机系统中随机抽取2013年前三季度门诊中成药处方。采用分层定比抽样法和等距抽样法,抽取每月120张,共计处方1080张。
1.2 方法
以《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和《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以及《药品说明书》等相关文件为参考及合理用药判断依据,整理1080张使用了中成药的处方。将相关数据,包括处方日期、患者年龄、诊断、药品品种、中成药应用情况、处方金额等项目,用EXCEL进行编码、排序及统计总结。
2.1 基本概况
1080张处方中,使用中成药的患者男性504例,女性576例。患者年龄分布为2~88岁,平均年龄为50.8岁,60岁以上419例,占到了38.8%。
2.2 中成药联用情况及处方科室分布
本次抽样的处方总用药频次为3446次,平均每张处方用药3.19种,其中,有954张同时开具了西药。单就中成药而言,开具1味中成药的处方有602张,占总处方数的55.7%;开具2味的有337张,占31.2%;3味的有121张,占11.2%;4味以上20张,占1.9%。开具中成药处方科室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中成药使用科室分布情况
其他门诊科室 215 19.9总计 1080 100
2.3 用药金额
1080张处方共使用中成药129种,处方总金额为112469.07元,其中中成药销售总金额为41286.92元。用药金额分布情况详见表2,表3。
表2 2013年前三季度1080张处方中成药用药金额分布(按剂型)
表3 2013年前三季度1080张处方中成药用药金额(按功效)
2.4 中成药不合理应用情况
1080张中成药处方中,有不合理处方31张,均为不适宜处方,占总处方数的2.87%。其中,未遵循辩证施治处方20张,占不合理处方的64.52%,详见表4。
表4 不合理处方分布情况
3.1 中成药处方病例性别、年龄分布
1080张中成药处方中,女性患者略多于男性;从年龄上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0.8岁,其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占了很大的比例(38.8%)。这一方面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器官开始衰竭,容易罹患各种疾病;另一方面,传统认为中药作用缓和,安全无毒,故医生在为老年患者开具处方时愿意首选中成药。然而“是药三分毒”,从我国第一部药学典籍《神农本草经》就将药品按照毒性分为上药、中药和下药,说明当时人们就已经对中药的毒性有了充分的认识。尤其是老年人机体代偿能力的下降,使老年人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危险性增加[5]。故而,临床医生应重视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尤其是针对老年患者,应遵循“用药宜少不宜多,疗程宜短不宜长,用量宜小不宜大”的原则。
3.2 中成药的多联用药
1080张中成药处方中,中西药联用的处方达到了954张,占中成药处方的88.33%。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扁桃体炎、妇科炎症、泌尿疾病等疾病方面,中西药联用疗效显著,都优于单用中成药或西药。这主要是由于中成药的多靶点作用,对整个机体水平来进行调控,在治疗过程中有着“祛邪不伤正、扶正不滞邪”的特点,通过联合西药,能将其见效慢的缺点有效地避免,从而起到标本兼顾、防治西药不良反应的作用[6]。
3.3 中成药处方与医师的联系
开具中成药处方的各科室中,由中医师开具的中成药处方的比例远小于西医师开具比例。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精髓,临床应用中成药也应该遵循此原则。综合性医疗机构的西医师通常缺乏相关的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他们开具的中成药处方也多是以西医理论为基础,这造成了许多中成药均未能按照辨证施治的原则来使用。这种不合理应用的情况往往会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增加。
3.4 中成药不同剂型及不同类别用药情况分析
口服制剂用药金额构成比最多,这可能与口服制剂有疗效确切,携带、服用方便的特点有关。输液制剂构成比最少,这与其用量小,临床不良反应较多有关。在与临床医生的沟通交流中,笔者了解到近年来报道的数起中药注射剂不良事件,使得临床医生对中药注射剂静脉给药的安全性持怀疑态度,临床应用较为谨慎。
从不同类别功能主治的中成药用药金额来看,清热、解表、活血类中成药的用药金额构成比最靠前,体现出我院门诊治疗风寒、风热感冒的病患较多,而妇科、骨科则较多地应用了活血类药物。
3.5 存在问题
3.5.1 未遵循辨证施治 本次调查发现,没有采用辨证施治原则的中成药处方有20张,占不合理处方的64.52%。辨证施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早在《内经》中就已提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治则,若违反这一治则则可能产生不良反应。笔者在抽查儿科处方时发现有2例诊断为上感咳嗽的患儿使用蛇胆川贝枇杷膏;传统中医将上感咳嗽辨证为风寒和风热咳嗽,蛇胆川贝枇杷膏属寒,若应用于风寒咳嗽的患儿,反而可能会导致治疗延误、病情加重。又如在安神药治疗神经衰弱的应用中,患者主证为失眠、心烦、舌质红、脉细数,应辨证为阴血亏虚,当用天王补心丹,若患者使用了也能够治疗失眠多梦的归脾丸,与证不符,用后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3.5.2 重复用药 是指同时使用2种以上组方基本相同的药物治疗1种疾病的情况。这样容易造成药物过量、中毒。如本次抽查中发现1例附子理中丸与金匮肾气丸合用,2种中成药中均含有乌头碱,有可能对肾脏造成损伤。临床上常使用的痛心络、诺迪康、麝香保心丸等中成药也含有多种相同成分,重复用药使药物作用过强,也可能导致不良反应。
3.5.3 用量、疗程不正确 用药过量和疗程过长是造成中成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本次调查中发现有用量、疗程不正确处方4张,占12.9%。如超量服用麝香保心丸,会出现口干头胀、荨麻疹等不良反应;久服朱砂安神丸可导致汞积蓄中毒。出现这些现象,都与临床医生认为中药的作用缓和,毒副作用小的误区有关。
3.5.4 中西药联用不合理 由于中成药成分复杂,与西药联用时很容易发生相互作用或者增加蓄积毒性。如中成药维C银翘片本身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应用泰诺、康泰克等西药,会导致对乙酰氨基酚过量,肝肾毒性增大。又如处方中同时开具复方氢氧化铝与丹参片,丹参片中的化合物与复方氢氧化铝会形成铝络合物,影响胃肠道吸收,从而降低疗效,二者应避免联用。
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院2013年前三季度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个别不合理应用情况,主要是由于开具中成药的西医师对中成药缺乏足够认识,这也是大部分综合性医院中成药临床应用中共同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建议在医院政策层面上加强对中成药的管理,加大《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宣传和执行力度,加强临床医师对中成药使用的相关中医基础理论的培训,解决临床医师在中成药使用过程中的困惑。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30号,2010.
[2] 张的凤.中成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
[3] 张加雄,王凌.浅析中成药的合理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10,5(1):37.
[4] 饶平妹.中成药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对策[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4):966.
[5] Gallagher LP.The Potential for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an Elderly Patients[J].Applied Nursing Research,2001,14(4):220.
[6] 张加雄,王凌.浅析中成药的合理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10,5(1):37.
(责任编辑:蒋淼)
R 287
A
1674-926X(2014)04-010-02
叙永县人民医院,四川 泸州 646400
胡德波(1982-),本科,从事临床药学方面的研究 Tel:13982774272 Email:33305717@qq.com.
2013-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