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这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从孩子的特性出发,在课堂上创设一些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吸引孩子的眼球,在情景交融中,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快速进入到阅读的角色中,体验阅读的快乐,激发阅读兴趣,读出语文的魅力。
一、巧引新课,让学生爱上课文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引入很关键,设计有趣的活动引入导语,能让学生一开始就集中注意力,兴趣十足地跟随老师的步伐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如猜谜,游戏、竞赛、表演等,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接触新课,凭着活动中产生的新奇感,不由自主地爱上课文阅读,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小动物过冬》一课时,我先来了个猜谜比赛:“小朋友们,喜不喜欢猜谜呀?”话一出就像磁铁一样吸引住了学生的目光,齐声说道:“喜欢。”我立马诵读谜面并提示道:“是大家熟悉的三个小动物,大家要举手发言,比比谁猜得快、猜得对。”1.“绿衣小英雄,田间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还没等我读完,同学们已是争先恐后地举手,又快又对,“青蛙”;2.“勤劳又勇敢,飞到百花园。采遍前朵花,酿成蜜更甜”。情形相似,真是难不住同学们,他们早已按捺不住,课堂上“蜜蜂”声一片;3.“小小姑娘满身黑,秋去江南春来归,从小立志除害虫,身带剪刀满天飞”。这一题有点难度,同学们没能一下子猜出来,有的举手说:“蝙蝠。”我摇摇头,有的猜:“鸽子。”我摆摆手,同学们反复阅读谜面,脑海中呈现各种会飞的动物,最后有位同学猜对了:“燕子。”谜底揭晓后,我进一步引导:“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三个小动物是不是好朋友?它们的冬天是怎么过的呀?”“想。”同学们兴趣盎然地大声回答,我趁机及时导入新课:“那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美丽的童话《小动物过冬》,走进小动物的世界,好吗?”话音刚落,同学们已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纷纷投入到新课的阅读中。
看着同学们津津有味的阅读,我强烈意识到了教学方法的重要,只有充满新鲜感,富有趣味性的教学设计,同学们对新课才会倍感兴趣,才会积极参与阅读,感受阅读的快乐。
二、体验生活,让学生在情境中阅读
感悟需要情感的支撑,丰富的情感来自于生活,一个充满生活化的课堂能让学生消除陌生感、消除距离感,思维更能贴近生活、回归生活,课堂上创设一些生活中的对话情境,如师生、生生、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在情境中走入文本,阅读交流,感悟语言魅力,释放自己的思想情感,让阅读教学变成一个双向的对话交互过程。
在教学《乡下孩子》时,首先利用动画唤起学生对儿时父母温暖怀抱的感情,体味乡下孩子像黄鹂、野菊那样自由、健壮、活泼的生长。在感受乡下孩子那些有趣的事情时,利用图片将学生带入情境,重在想象,感悟情境。比如,乡下孩子是怎么捉蝴蝶的,我就和学生一起捉,边说边感受,再组织学生说话,体验捉蝴蝶的乐趣,从而读好诗歌。利用“含草叶”、“逮小鱼”、“打猪草喂小猪”等活动让学生充分说话,有了这些感受,学生读得兴趣盎然,酣畅流利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甚至手舞足蹈地读得不亦乐乎。又如在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师深情讲述)多彩的春天过去了,我们迎来了迷人的夏天,在一个美丽的夏天,我们悄悄地来到荷塘边──(多媒体播放满是荷花荷叶的荷塘,生观看。)就在这样一个美丽的荷塘旁边,来了一位漂亮的夏姐姐,她想变点儿什么呢?(师动情地朗读课文。)这样的设计,学生被深深吸引了,一下子进入了情境。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读,学生读来有情有趣。
创设生活情境,在情境中体验生活,为学生进入文本阅读提供前奏,调动他们蕴藏着的学习主动性,实现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高效。
三、发挥想象,让学生在对比中主动阅读
想象是智力活动的翅膀,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让他们在头脑里储存各种各样的表象,并且努力创造出想象空间,激发内心情感。
在教学《咏华山》时,我播放动画,与教学楼做比较,让生动、传神的图像突出华山的高大和美丽,激发学生的想象阅读。教者还把板书内容设计成简笔画,化抽象为直观,引导学生抓住第二段中的重点词句“艰难”、“除了”、“远远近近”、“那么近”、“山腰间”、“朵朵白云”等,反复朗读、品味、想象,使学生从这些语言文字中感悟到“华山真高呀”,并由衷地发出赞叹,学生个个读得有滋有味,同时领略语言文字的优美,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丽。又如,教学《春笋》一课前,我到菜场上买来春笋实物,课堂上扮着春笋问:“你们认识我吗?看到我,你想到些什么呢?”学生的思维被这一生动的情境一下子调动起来,他们联想翩翩,有的说:“春笋像一枚火箭。”有的说:“春笋像毛笔的头。”有的说:“远远看,像一座宝塔。”而后,我又问:“你能想象一下春笋剥去外衣是什么颜色的吗?”同学们有说黄色的,有说绿色,甚至有说彩色的,我叫班长上来演示,剥去春笋的外衣,底下的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盯着看,随着春笋的外衣被一层又一层地剥去,呈现在同学们眼前的是嫩生生的白肉。通过想象和实物的对比,同学们发现了差距,此时我引导他们对比课文中的《春笋》,文中是怎样描写春笋的?和自己的想象有何不同?调动了同学们阅读课文的主动性,富有感情地阅读起来,从文本中感悟到语言的精美,更加喜欢上阅读。
通过想象和对比,在体验异同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主动阅读文本的热情,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爱上阅读,爱上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