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这就明确了语文课程肩负审美教育的使命,肯定了语文审美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语文课程特别是文学课程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总是通过美的语言、创造美的意境、塑造美的形象让学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灿烂历史文化的精髓,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摇篮,学习文言文是传承文明、提升中学生人格的重要途径,但是文言文教学却是当前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片面追求应试对策,只注重字、词和句式的分析,忽视文言文对提高学生素养的整体功能,使文言文教学陷入僵死、低效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新教材中文言文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且选文大多是经典篇目,教学中只有用新的理念指导文言文教学,才能让文言文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才能使语文课程的审美教育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让学生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
那么,如何在文言文教学活动中采用恰当的方法,营造审美的氛围,培养并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呢?
一、创设情境,唤起审美共鸣
在教学上要激发学生的审美需求,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更是如此。因为,美需要以情感为媒介,教学更需要以情感为纽带。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将这条情感纽带抛向学生,把作者、老师、学生的情感世界连通,创造出有节奏、有形象、既和谐又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气氛,引发师生的审美共鸣。如教学《陈情表》一文,这篇散文以特有的文学魅力,向人们展示世间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极致,强烈地叩响人们的心灵。文章亲情浓郁,往往令经历过人世沧桑的成年人潸然泪下,不忍卒读,而青春年少、未谙世事的学生就难以动容。如果我们以现实生活中的母子之情、祖孙之情等生活体验作为情感纽带,把学生带入教师创设的特定的情境中,就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种情感的共鸣,可以转化为学生自觉审美的“催化剂”,使学生产生新的审美追求,从而深潜到文章所构筑的内部世界寻美访胜、采珠探宝,领悟文章所营造的美学意境。
应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创设教学情境,可通过多种途径如图画、音乐、幻灯、电影、录像等为学生创设教材所需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情感和兴趣。还可以借助教师声情并茂、绘声绘色的语言,将学生带入美的体验之中,让他们愉悦地感受美,从而获得情操的陶冶、思想的升华。
二、加强诵读,陶冶审美情操
课文不是无情之物,课文愈好,思想感情愈强烈、愈真挚。要有效领会好课文的思想情感内涵,仅仅靠教师的讲解、分析、说明是不行的,还必须通过学生诵读联想,从而揣摩其内在意蕴,陶冶审美情操。诵读经典文言名篇是实施美育的最佳途径之一。诵读的过程,对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文言文教学中,一般的默读是为了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但仅是粗读而已;教师的范读是为了促使学生赏读文言,但仅是辅助而已;唯有学生的诵读才是最重要的,才是最有作用的。清人贺贻孙在《诗笺》中说:“李、杜诗,韩、苏文,但诵一二首,似可学而至焉。试更诵数十首,方觉其妙,诵至全集,愈多愈妙。反复颂至数十百过,口颌涎流,滋味无穷,咀嚼不尽。乃自少至老,诵之不辍,其境愈熟,其味愈长。”这段文字充分说明了诵读的重要。反复诵读不但有助于培养语感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高中文言文都是经过精选的文质兼美的艺术作品,寄寓着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审美评价,渗透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教学时有目的地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诵读,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被课文所吸引,进入美的境界。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些精彩的人物传记,如《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等,应引导学生反复吟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放声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及作者所传达的情感,为解读文本的美打下基础。优美的文章,精彩的片断,还可以让学生熟读成诵,全方位地体会作品的意境、风格和美感。同时,诵读又能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语言,让学生在诵读中强化审美意识。又如《滕王阁序》这样文辞优美的散文,让学生通过美读,变无声为有声,利用音韵美把教材中美的内容充分表现出来,使读书成为一种美的享受,从而对祖国壮美的河山产生喜悦和热爱之情。
可见,加强诵读,能使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发现美,将自己的感情投射到认识的客体上并产生审美的共鸣,在艺术的空白中借想象对美的事物进行再创造,潜移默化地提高审美能力。
三、展开想象,进入审美意境
教材中所选的文言文大多十分讲究含蓄,常常是纸短意长,或弦外有音、或思想深刻,在行文中形成了若干空白和切入点,极具有限中富含无限的艺术效果。这就为集中进行审美想象力的培养提供了可能性和必然性。读优美的文言文,就是体验语言文字所创造的优美意境。对文学作品的感悟,最重要的一种心智活动就是审美想象。作品的语言文字,要还原为读者脑海中的艺术形象,需要想象;作品的原有画面、情境、意象要衍生、迭生出新的内容,也需要想象。没有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就不可能体验众多的美好的艺术形象。古朴典雅的文言文有汉语最深邃的魅力,意境开阔深广,韵味无穷无尽,往往几字便将偌大情境展现无余,让人在头脑中生发出无垠的意境,大有“绕梁三日,余音未绝”之感。但它要通过想象再现生活和画面,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尽管我们不能“亲历其境”,但通过想象,能“如临其境”,感受美。“想象是感情炽烈时的产物,总是出现在某种情境之中,常将自我融入其中,生出文章的意境美,陶情冶性”。
总之,文言文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审美天地,语文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让学生在这片天地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极视听之娱”,从而受到美的熏陶,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以及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