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娇娇 徐维贞 殷晓丹
摘 要: 中式菜肴是世界三大菜系之一,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发展,中西菜肴的翻译起着越发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以接受美学的思想为依托,结合中华饮食文化的美学特征,具体探讨中式菜肴的翻译策略,以期丰富中式菜肴翻译研究,促进中式菜肴的传播。
关键词: 中式菜肴 翻译 接受美学
一、引言
作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中华饮食文化的美不仅体现在味道上,还体现在既具有写实风格又具有写意笔调的命名上。但是,中式菜肴的翻译往往不尽如人意。鉴于中式菜肴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烹饪特点,从接受美学角度研究其翻译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以接受美学的思想为依托,结合中华饮食文化的美学特征,研究接受美学视域下的中式菜名的翻译。
二、中式菜肴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日益活跃,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走进中国。中国美食代表着中国的文化,有其无可替代的文化特征性。然而,国人对中国菜肴进行的翻译往往不尽如人意。
(一)缺乏了解造成的误译和错译
在中国,几乎每一道菜名都有其独一无二的来历和文化背景,但有些译者在对菜名的文化内涵不甚了解或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翻译,难免造成误解。
(二)列举式的逐字逐词造成的冗长
一些译者基于自身对菜肴原料、配料及制作方法的了解,一股脑地将它们全盘托出。这种译法虽然能够达到直接清楚地了解所述菜肴的目的,却显得过于冗长。例如有人把扬州的“五丁包子”翻译成了“Baozi Stuffed with chicken,pork,bamboo,trepang and prawn”。
(三)模式僵化造成的生硬语言
在菜肴的翻译中,生硬是一个容易出现的问题。如“童子鸡”在众多菜单中都被译成了“Chicken Without Sexual Life”,“红烧狮子头”被翻译成了“Red burned lion head”等。其实翻译的过程犹如长征,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行李太多只会拖住手脚,成为束缚。
三、接受美学与翻译
(一)接受美学
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德国诞生的一种文学研究领域的新方法论,由德国茨坦斯大学文艺学教授尧斯(Hans Robert Jauss)提出。通过问答与解释的方式,研究创作与接受和作者、作品、读者之间的动态交往过程,把审美经验放在社会历史的条件下考察。
(二)接受美学对中国翻译界的影响
接受美学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传入中国,一经传入就在我国学术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许多中国学者开始应用接受理论中的一些观点研究接受美学对翻译的启示。正如尧斯所指出的:“在作者、作品与读者的三角关系中,读者绝不仅仅是被动的部分,或者仅仅做出一种反应,相反,其自身就是历史的一个能动的构成。”
四、接受美学视阈下的中式菜肴翻译策略
从接受美学角度探讨中式菜名翻译策略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更好地探讨中式菜名翻译,在接受美学视域下,笔者提出三种翻译策略:异化法、归化法和异化归化相结合。
(一)异化法
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在《译者的隐形》中提到“异化法是对文化价值观的一种民族偏离主义的压力,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景”。因而,在大多时候,中式菜名的翻译主要以异化法为主。比如以宿迁地方菜肴为例,在翻译诸如黄狗猪头肉此类菜名时,要注意加上该人物的简短介绍加以解释,此类菜名是为了纪念菜的发明者或相关的历史人物。因此可将其译为Hanggou Bath Chap-highly praised by Emperor Qian Long。
(二)归化法
运用异化法有助于保留原语文化,但是当异化法无法准确地翻译菜肴名称时,归化法便可以发挥独特的优势,在翻译此类菜肴名称时主要采用意译法及文化替代两种策略。
部分中式菜名主要以写意为主,而西餐主要以写实为主,因此在翻译此类名称时,要运用意译法。例如,“龙凤呈祥”这道菜,如果译为“lucky dragon and phoenix”,则不能引起外国人的共鸣,而将其翻译为“Stewed snake and chicken”,则能更好地将美好的意境传达给受众,传达出修饰之美。
比利时语言学家Verschueren曾提出,顺应性是指语言使用者能够从可供选择的事项中作灵活的变通。在菜名翻译时,在直译方法不可取的情况下,译者可以采取替代的方法,这样既能使外国人一目了然,又符合西方文化特点。例如咖喱鸡可译为“curry chicken”,叉烧可译为“barbecued pork”。
(三)异化与归化翻译策略相结合
异化策略能更清晰地反映中式英语的特点,有时生硬地直译,难免造成文化冲突;归化策略中主要采取意译的方法,但其以牺牲源语所附的文化气息为代价。因此,在有些中式菜名英译的过程中,可以将异化和归化策略相结合。例如,翻译宿迁特色菜蚂蚁上树,若直接采用异化法,将其翻译成“A pile of ants climbing the tree”,则外国友人会一头雾水。为了符合外国人的思维习惯,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菜肴本身的文化韵味,采取两种翻译方式相结合,英译为“Vermicelli with spicy minced pork”,这样更自然贴切。
五、结语
中式菜肴不仅是一种美味的消费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文章结合当地宿迁菜肴的特色,从接受美学的视域出发,以受众审美心理可接受度作为翻译标准的评价标准之一,探讨了一系列翻译策略和技巧,从而让更多的人可以感受其中的巧妙,以期抛砖引玉,希望广大学者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金元浦.接受反应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47.
[2]沃尔夫冈·伊赛尔.阅读行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18.
[3]Verschueren.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London:Arnold,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