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清华大学NGO研究所所长助理、明德公益研究中心主任
汪伟楠 明德公益研究中心项目官员
环保NGO,大联合才有大力量
李勇 清华大学NGO研究所所长助理、明德公益研究中心主任
汪伟楠 明德公益研究中心项目官员
近年来,党和政府对待非政府组织的态度已经从原来的管制为主逐渐地转向了以鼓励、培育和支持为主。非政府组织作为我国“第三部门”的地位逐渐被确立,且越来越重要,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社会组织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但我们也需要清醒地看到,组织广泛、公民制度性参与不足,数量众多、部门纽带和支持性结构缺乏是NGO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非政府组织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具有里程碑意义。大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围绕“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新命题,对社会组织改革发展进行专题部署,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责权、依法自治、发挥作用”。该决定既为我国社会组织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是对我国“第三部门”发展态势的肯定。
目前,我国已有50万乃至上百万家社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工作的专职人员约有540万人,兼职人员500多万人,注册志愿者更是达到2500多万人。
社会组织要发挥更大的作用,联合是必然的方向。在这一方向上,已经有了不少实践探索,并渐渐形成了趋势。自2000年以来,我国逐渐出现了一些全国性的NGO联合,2008 年汶川地震之后,这种趋势更为明显,逐渐从灾害救助等少数领域覆盖到了扶贫、环保、公共卫生等各个领域。这些NGO的联合实际上是NGO组织的再组织,具有组织联盟、部门联席、复合主体、伞状组织等多元结构,具有更为出色的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沟通协调能力,可将NGO和本土资源、社会需求紧密联合起来。
这种联合的趋势虽自灾害救助领域的联合开始被广为关注,但并不仅从该领域开始发展。具体到环保领域,为联合所做的努力早已有之。以中华环保联合会为例,该会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联合环保的各方面力量,以期形成合力。该会连续举办在环保领域颇有影响力的中华环保民间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会,迄今已经举办了八届。近年来,与我国环保NGO的发展阶段相契合,联合的趋势愈见明显。
环保NGO在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一类社会组织,自诞生以来,环保NGO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兴起阶段,2000年左右的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后,环保NGO的活动逐步拓展到人人环保、建言献策、社会监督、环境维权等领域。当前,可谓是环保NGO发展的提升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通过联合来形成合力的重要性会更受关注。
环保NGO在形成联合方面有不同于其他领域社会组织的特有优势与劣势。对环境的关注和与之伴生的使命感、责任感是环保NGO与生俱来的精神内核,正是这种精神支持、推动了中国环保NGO的艰难创业和发展,也使得环保NGO比其他领域的社会组织更容易凝聚人心。环境保护事业是全人类的事业,是造福子孙万代的事业,是独一无二的事业,无论从关联群体的广泛性上还是从事业本身的正当性上来看,其他任何事情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环保事业容易激发人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可以带来恒久的、沛之难御的力量。这首先是一种优势,但这种精神也使环保NGO相较于其他社会组织更容易受情感支配,而忽视了理性思考。此外,环保NGO多为倡导性组织,其在环保方面的看法、主张往往是其立身之本,而各个环保NGO虽然都关注环保,却并不一定有着完全一致的观点,对不同观点、立场的坚持也为环保NGO的联合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那么,在环保领域如何才能更好地通过联合、形成合力呢?这里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注意。
第一,以大胸怀包容小差别。当前,强调“大”的话语概念层出不穷,“大数据”、“大联合”、“大平台”等等,震耳欲聋,但仅着眼于“大”往往不够。庄子有言,所谓道,恶乎在?道在蝼蚁,在稊稗,在瓦甓。真正的道不是“高大上”的集合,而是更关注草根、更关注细节、更关注差异。联合不是要强求一致,消除差别,形成僵化、固执、缺乏活力的联合,而是兼容并蓄,保留个性,通过联合让每个个体的个性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
在环保公益领域,民间组织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社会资源,特别是经费的竞争,同时也是民间组织社会声誉的竞争,但是这种竞争并不妨碍民间组织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是民间组织之间的相互支持,有利于增强自身的能力。随着民间组织参与公共决策的空间越来越大,各民间组织更应该具备合作精神,从合作中发现相互之间的优点,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从2003年起,NGO开始介入公共决策过程,环保NGO的表现尤其突出。特别是2005年,环保NGO联合起来,在反对怒江修坝、反对圆明园铺设防渗膜等事件中的表现,成为中国草根NGO步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标志。可以说,NGO联合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参与到这些公共环境事件当中,更在于他们能摒弃日常的种种差异走在一起,由单兵作战、散兵游击到集团作战,通过“联合”让污染治理更有成效。
第二,关注环保议题,设计集体行动参与机制。从“节能减排”到“全球变暖”,世界环保圈主流议题不断在变化,环保NGO联合需要紧跟时代,了解动向,并根据不同的议题设计各个环保NGO参与讨论,形成集体行动的具体机制。
第三,以人为本,发展服务。环保NGO联合的平台需要关注各个环保NGO的具体需求,包括资源需求、能力建设需求等等。然而这些需求的实现都需要发挥组织的力量,需要用“组织”来影响人,用服务来凝聚人。在这个时代,法定的权威开始慢慢流失,超乎同侪、卓然而立的组织一定是对大家最有用的组织、最肯为大家服务的组织。老子有言,水能就下,善利万物而不争,故上善若水。要臻于“上善”,需从“利万物”做起。
环保NGO百花齐放的春天已经来了。大联合才有大力量,真诚希望环保NGO能够通过联合,百川归海、集木成林,趁着春风,迎着春雨,形成更大的合力,真正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乃至全球治理体系多元主体之中不可或缺的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