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丹,邓继红(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 610041)
近年来,恶性肿瘤呈现高发态势,发病年龄愈趋低龄,临床对抗肿瘤药的需求巨大,出现了许多新的治疗方法和新型抗肿瘤药。这类药物在发挥作用的同时对人体的毒副作用也较大,且价格较高,患者经济负担较重,因此合理应用抗肿瘤药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之一。笔者对2011-2013年成都地区26家样本医院抗肿瘤药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资料来源于“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成都地区26家样本医院2011-2013年抗肿瘤药基本信息,包括药品通用名、剂型、规格、使用数量、使用金额,以及全部药品使用总金额、总品种数。
计算2011-2013年抗肿瘤药使用金额比例、品种数比例;按药品的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法(ATC),将抗肿瘤药分为植物生物碱和其他天然药、抗代谢药、蛋白激酶抑制剂、单克隆抗体、铂类化合物类、细胞毒素类抗生素和相关物质、烷化剂类以及其他抗肿瘤药等8个次亚类,统计不同次亚类使用金额与单品种使用金额及排序;根据药品使用总剂量和限定日剂量(DDD值)计算用药频度(DDDs)及排序。
统计2011-2013年抗肿瘤药使用金额、品种数,计算其占全部药品使用总金额比例、品种数比例,结果见表1。
表1 2011-2013年成都地区26家样本医院抗肿瘤药使用金额(万元)及品种数Tab 1 The consumption sum(10 thousand yuan)and the number of varieties of antitumor drugs in 26 sample hospitals from Chengdu area during 2011-2013
统计2011-2013年抗肿瘤药各次亚类使用金额,并计算其构成比,结果见表2。
统计2011-2013年抗肿瘤药单品种使用金额排序列前20位的药品,结果见表3。
根据《新编药物学》(17版)[1]以及药品说明书确定抗肿瘤药用法用量,DDD=一个疗程的总用量(mg)/疗程天数(依据Stevenson公式,成人按60kg体质量计算,体表面积为1.6m2);DDDs=全年用药总剂量/DDD 值,同一通用名不同剂型的药品分别计算各剂型DDDs相加后得出该药DDDs,排序列前20位的结果见表4。
表2 2011-2013年成都地区26家样本医院抗肿瘤药各次亚类使用金额(万元)及构成比Tab 2 The consumption sum(10thousand yuan)and constituent ratio of sub classes of antitumor drugs in 26 sample hospitals from Chengdu area during 2011-2013
随着医改的深入,医疗市场持续繁荣,抗肿瘤药市场规模逐年扩大。调查发现2011-2013年成都地区26家样本医院抗肿瘤药品种数基本稳定,但使用金额逐年大幅度增加,达到20%左右,抗肿瘤药占全部用药金额的8.50%左右,而有资料显示全国抗肿瘤药市场规模占同期整体药品市场5.29%[2],样本医院所占比例要高一些。随着更多的抗肿瘤药纳入基本药物目录,预计基层医疗机构对抗肿瘤药的需求将会增加,从而刺激抗肿瘤药市场继续增长。
天然药主要包括植物生物碱和部分中药制剂,在抗肿瘤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2011-2013年成都地区26家样本医院植物生物碱和其他天然药使用金额比例最大,超过30%,植物生物碱中的多西他赛、紫杉醇和中药制剂中的复方斑蝥使用金额占据前3名,后者DDDs 位居第3位。多西他赛和紫杉醇属紫杉烷类,可与微管蛋白的亚基结合,能激活多条信号转导通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3],高效广谱;但也存在一定副作用,如抑制胰岛素分泌和释放、引起糖耐量异常、使血糖升高。抗肿瘤中药主要通过调动机体自身抗肿瘤潜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达到控制肿瘤发展、转移的目的,据文献报道目前临床应用的抗肿瘤中药仅注射剂就有20余种[4]。复方斑蝥制剂是从斑蝥、刺五加、黄芪、人参等中药材中提取的抗肿瘤药,具有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双重作用。中药制剂在使用中存在着一些超剂量、超适应证用药等不合理现象,需要注意。
表3 2011-2013年成都地区26家样本医院使用金额(万元)排序列前20位的抗肿瘤药Tab 3 Top 20antitumor drugs in the list of consumption sum(10thousand yuan)in 26sample hospitals from Chengdu area during 2011-2013
烷化剂、铂类化合物、细胞毒类抗生素以细胞DNA为作用靶点,对正常组织和器官有明显毒性,不良反应较多,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烷化剂是最早问世的细胞毒类抗肿瘤药,使用金额排最后,仅环磷酰胺由于对多种恶性肿瘤疗效显著且价格低廉,故DDDs排名靠前。铂类化合物和细胞毒类抗生素使用金额下降,奥沙利铂从2011年的排名第5位下降到了2013年的第13位。目前铂类药物研发转向注重药物运输靶向介质,在保留传统铂类化合物活性的同时减少了不良反应[5]。抗代谢抗肿瘤药仍是主要的肿瘤治疗药物之一,使用金额仅次于植物生物碱类排名第2位。该类中的甲氨蝶呤是叶酸拮抗药,临床上除了用于白血病、绒毛膜上皮癌和多种实体瘤外,还常用于稽留流产、类风湿关节炎[6]等;其疗效确凿且价格低廉,临床应用极为广泛。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提高,在分子水平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开始以细胞受体、关键基因和调控分子为靶点进行肿瘤治疗,出现了一批新型靶向药物。主要有针对某些与增殖相关受体的单克隆抗体、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以及抗肿瘤血管生成的药物,它们具有非细胞毒性和靶向性,不良反应比传统抗肿瘤药轻。2011-2013年成都地区26家样本医院的蛋白激酶抑制剂、单克隆抗体使用金额排名第3、4位,在单品种金额排序前20位的中分别占有3种。以伊马替尼为代表的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途径,它不仅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一线治疗药物[7],对胃肠道间质瘤也有明确疗效,2013年使用金额排第1位。但另一方面在DDDs排序前20位的中,新型靶向药物仅有伊马替尼在2013年排第14位,昂贵的价格且大都自费限制了该类药物的广泛使用。未来随着抗肿瘤药继续降价以及进入医保目录,会有更多患者使用,新型靶向抗肿瘤药的市场前景值得期待。
表4 2011-2013年成都地区26家样本医院DDDs 排序列前20位的抗肿瘤药Tab 4 Top 20antitumor drugs in the list of DDDs in 26sample hospitals from Chengdu area during 2011-2013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
[2]田红,肖桂芝,刘永贵.抗肿瘤药物市场分析[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3,28(3):424.
[3]张云,闫世风,赵桂森.紫杉烷类药物抗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齐鲁药事,2007,26(9):547.
[4]张侠,李娟.肿瘤专业中药注射剂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药物警戒,2010,7(9):540.
[5]林晓雯,张艳华.铂类抗肿瘤药的进展与临床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1):4.
[6]杨会霞,朱珠.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时的合理应用要点[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8):1136.
[7]王璇,陈岷,申向黎,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新进展[J].中国药房,2008,19(20):1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