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引文研究现状及分析

2014-03-08 09:35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李 华

(苏州市职业大学 学报编辑部,江苏 苏州 215104)

网络引文研究现状及分析

李 华

(苏州市职业大学 学报编辑部,江苏 苏州 215104)

在网络逐步普及的现代社会中,网络信息资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网络参考文献的引用日益受到青睐,同时也存在网络的动态性、不稳定性、Web资源的可查证性等问题.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分析网络引文研究现状,并对网络引文是否适合学术引用进行探讨,旨在正确认识网络引文的科学性,使其逐渐成为有价值的学术期刊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词: 网络引文;网络文献;Web资源

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网络信息资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仅将印刷型文献作为唯一参考文献,现难以适应目前学术研究的需求和发展.社会信息化需要将网络信息资源作为重要的参考文献之一.在以其简便性、丰富性、时效性等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关注的网络参考文献出现的同时,网络参考文献也存在动态性、不稳定性及Web资源的可查证性等问题.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分析网络引文研究现状,并对网络引文是否适合学术引用进行探讨,以促进网络引文研究的深入与持续发展.

1 网络引文研究的概况

自19世纪正式形成论文标引制度以来,文后所列参考文献的质量和数量已经成为评价论文是否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重要依据.参考文献反映了学术的继承性,在便于他人鉴别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的同时,也为后续相关研究的信息分析和情报研究提供线索,因其能深刻且容易地反映出科学论文间的联系网络,有利于学术的积累和发展,一直受到学术界和广大的研究者所重视.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开放获取运动的开展,以网络资源作为参考文献的网络引文成为社会信息化的必然产物,一方面,传统学术论文仍是人们进行学术交流的主阵地;另一方面,在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的网络资源的使用中,网络引文将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

是为撰写或编辑论著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网络引文是参考文献的一种,具有一般参考文献的功能.网络引文是指用作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网络资源,含有网址是其著录内容中的突出特征,并逐步发展成为有价值的学术期刊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近几年,网络引文的研究与应用受到许多国内学者关注,形成了众多系列成果.通过网络参考文献引用的研究,以便规范网络参考文献的使用,探求网络参考文献引用的一般规律,能更好地发挥网络参考文献的学术价值.

网络文献的时效性、丰富性、新颖性等优点吸引着研究者,但同时网络文献的稳定性、可获得性都不如纸质文献那样易于保证和溯源,其易变性、不确定性和低的溯源性成为科技工作者引用网络资源作为参考文献的最大障碍,并直接影响到其参考利用的价值和规模.

对网络资源是否可作为引文的讨论,观点之间也存在一些争议[1].李冠强提出网络文献的安全性及其著录规范化问题尚未解决,建议网络文献不作为引文编制[2].刘建伟[3]提出不对外公开的、临时性的、只有收费网站具有的、无具体题名的、网址不具体的网络文献不能列入引文.而嵇丽等[4]却认为网络文献有巨大的利用价值与发展前景,网络引文的使用很有必要.张志洁[5]等都持有相似观点.

网络资源成为学术论文的参考文献已成为现实,不能简单地否定或肯定,应该用辩证方法来看待.

2 网络引文的可获得性分析

网络引文的基础条件之一是网络引文的可获得性,又称为其可查证性、重现性、持久性、可追溯性,它是指根据引证文献的著录,可参阅到参考的原文内容.

2.1 网络引文分布情况

依据中国知网CAJ或维普全文数据库,通过手工下载和统计选取的样本,对网络引文的分布分析,从表1[6]可以看出:网络引文在学科、地区、作者和域名类型的分布呈不平衡性.在网络资源使用普遍,学术和科研氛围浓厚的地区参考引用多,在图书情报领域、计算机领域参考网络资源最多.

表1 网络引文分布情况统计

2.2 期刊近年来引文情况

选取期刊《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工作》、《现代图书情报技术》、《情报资料工作》作为样本,对各期刊近年来引文情况统计分析,重点分析“网络引文占引文总量的比例”、“含网络引文的文章所占比率”、“篇均网络引文量”共3个参数的变化情况.各期刊近年来引文情况见表2[7].

由表2可知,网络引文数量逐年增加,国内图书情报学者在2003年至2005年三年期间,将网络文献应用于学术研究中的频率增长迅猛,2005年到2007年各参数相对稳定,有的甚至有稍微的下降,网络引文的增长势头开始放缓.原因分析:随着网络文献的广泛使用,因网络出版业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规范,网络引文的可检索性和可靠性、著录规范性都存在弊端,成为研究人员利用网络文献的最大障碍,制约了科研工作者对网络参考文献的使用.表2的数据基本上反映了我国学术界对网络文献的利用现状.

表2 各期刊近年来引文情况

2.3 网络参考文献的可追溯性分析

网络参考文献的可追溯性,即根据文后网络参考文献提供的网址,进入网页的内容与所提供的内容相符.下列这些情况都可称之为网络参考文献具有可追溯性:一是提供的网络参考文献网址应该可直接链接打开;二是可自动或手动地将已更新的网址链接转移至新网址后;三是不能直接获取的网址,可通过提供网页中的目录超链接或“搜索”功能在其一级域名查找到文献.

近年来,国内有许多关于网络引文的研究与应用.安美荣等[8]通过对样本不同网络引文可查证性的分析,得出总体可查证性不高,且不平衡的结论.吴志强[9]对部分学报所载论文统计分析得出: 网络引文的可追溯性与来源的网站类型、语种、资源类型等相关; 其可追溯性逐年以约9%到10%递减; 其中找不到目标主机是不可追溯的最主要原因,如果大幅提高再检索率就必须提供详细的引文著录信息.随着网站数量和网络信息的急剧增加,如果网站发布成本下降,网站管理跟不上,就可导致网页的稳定性逐渐降低[10].

影响网络参考文献的可追溯性的因素有许多,一是网络出版的管理存在问题使网络文献的质量得不到保证;二是网页或网站的更新维护,使被引用的文献在一定的时间后更新,网页或网站的取缔也易造成被引文献无法链接,无法保存历史源廓,妨碍了读者对相关信息的进一步了解和查询.

Germain等[11]在三年的时间里,随机选择31种学术期刊论文对其参考文献的64条超链接进行调查,引文的超链接可获取性每年以11%左右的百分率下降,而在三年后有近一半的超链接引文无效.由此得出,论文发表的时间与网络参考文献的可追溯性成负相关性.

WWW、FTP、Gopher 是网络信息资源主要的参考文献源.在网络参考文献中占主导地位的WWW服务方式发展比较成熟,信息资源比较丰富,稳定性好,可追溯性好,引用者也多.其他方式如FTP 和Gopher等,由于其提供信息的局限性、失效性、资源类型限制,作为参考文献的可追溯性也较差[12].

3 建议与思考

3.1 应合理引用和正确著录网络参考文献

著录最新文献这一原则是网络资源成为学术论文参考文献最有价值之所在.网络参考文献的著录规范标准由于没有权威的国家标准,目前还存在明显不足.由于网络参考文献具有明显的时效性且可追溯性差等缺点,故合理实时地引用网络参考文献非常重要.网络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应当包括作者、出版日期、网页标题、网址.著录格式详实完整、可连通、可追溯原文、是否公开正式发表、网络权威性、网络线索是否找到纸质原文等,是审稿专家对网络参考文献必要的考量.网络参考文献与其他参考文献仅载体的形式差异,其他基本相同,提供了检索地址,对课题的研究论证、文献研究及评价等起到积极作用.

3.2 网络信息资源的保存

作为参考文献,网络文献的历史再现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网络文献不如纸质文献持久、稳定,因实时更新故难以久存.时间的变迁将使网络参考文献的可追溯性难以得到保证,并将影响网络参考文献价值的体现.如果大量地出现无法验证的网络文献,给学术研究造成障碍,极大地影响了网络文献的可信度.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保存,能很好地实现网络参考文献原文可追溯性.

制定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相关标准,探讨相关技术,有利于从众多的信息资源中快捷准确地检索到所需网络信息,从而提高网络文献的可追溯性.面对日益膨胀无序的网络信息,在整合保存网络信息资源方面,应从以下方面考虑:一是信息的主题更加多元化,加强动态网页信息的采集;二是统筹规划建立网络信息资源保存体系,注重积极参与国际范围的网络信息资源保存系统的建设;三是将非数据库型网络信息资源下载到本地保存、整序;四是使用网络信息收集系统,依靠信息收集系统下载网页,保存在本地,利用信息挖掘技术对搜集回来的网络信息资源整合,为用户提供服务.

3.3 网络参考文献的引用势在必行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和网络出版业的进一步发展,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已成为潮流,使信息的传播无论在速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产生了质的飞越,网络信息资源正逐渐扩大其影响范围,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网络资源一出现就使广大科技工作者如虎添翼,丰富的网络资源不断在科技论文中被引用,成为研究者查找文献解决疑难的巨大资源库.从长期来看,因网络参考文献的特点,它可改善我国论著引文陈旧的状况,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利用.科研人员科学合理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有利于网络资源价值的体现.网络资源作为科技论文的参考文献已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1] 林锋. 网络参考文献问题研究[J]. 辽宁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6,33(4):381-384.

[2] 李冠强. 网络文献能作为引文吗? [J]. 图书馆杂志,2000,19(2):20-22,25.

[3] 刘建伟. 科学界定网络参考文献的意义与方法[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17( 5):168-169,176.

[4] 嵇丽,宋恩梅,邱均平. 关于网络文献的引用和著录问题的探讨[J]. 情报科学,2002,20(1):96-99.

[5] 张志洁. 基于网络资料的科学引文学术认可及规范问题初探[J]. 图书馆杂志,2000,19(12):7-9.

[6] 杨思洛,仇壮丽. 网络引文研究现状及展望[J].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0):41-44

[7] 张洋,张洁. 近年来图书情报期刊引用网络文献的计量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2):40-44

[8] 安美荣,姜仁珍,张翠英. Web引文的可查证性分析[J]. 情报学报,2004,23(4):480-483.

[9] 吴志强. 我国学术期刊上的网络参考文献可追溯性考察[J]. 情报学报,2006,25(1):80-86.

[10] 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05-01-06)〔2014-09-02〕.http://www.cnnic.net.cn/ index/0E/00/11/index.htm(A ccessedM ar.6,2005).

[11] Germain,CarolAnne.URLs:uniformresource locatorsor unreliable resource location[J].College&ResearchLibraries,2000,61(4):359-365.

[12] 吴志强. 我国学术论文中的网络参考文献可追溯性考察分析[J]. 情报学报,2006,25(1):80-86.

(责任编辑:李 平)

Present Situation and Analysis of Web Citation Research

LI Hua
(Editorial Board of Journal,Suzhou Vocational University,Suzhou 215104,China)

It is diffcult to adapt to the current requirement of academ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nowadays,that is just as the only reference to printed document. Network is gradually universaled in the modern society,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s become the main access to information. Network referenc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favored. Based on this,we analyze the dynamic and instable qualities of Web resources. Through a large number of literature investig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eb citation research with the question that whether Web resources are appropriate for academic references. In order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scientifc nature of the citation network,making it valuable cont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cademic periodicals.

network citation research;network reference;Web resources

G250.7

A

1008-5475(2014)04-0081-04

的日益普及和

业的进一步发展,基于网络资源的时效性、便捷性和超地域性特点,使其跨区域、跨时区的学者在科学研究上得以同步进行.网络文献以其时效性、丰富性、简便性等深受学者的青睐,成为科研工作者查找文献的巨大资源库.在各种科技论文中,以网络资源作为参考文献的情况出现的频次愈来愈高,快速增长的势头很猛.网络文献的出现无疑对于学术研究者进行科学交流的模式、学科间的相互关系、学术的积累和发展等方面带来一定的影响.

2014-09-25;

2014-10-10

江苏省科技期刊研究基金资助项目(TSRFSTP2013C02);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4SHD006);苏州市社会科学应用研究资助项目(2014LX068);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3SJD840020)

李 华(1965-),女,宁夏银川人,编审,主要从事分子生物学、编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