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圆圆,刘跃晖,宾 捷,任小宇,刘文卓
(1.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3;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3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3)
治疗性沟通是指医护人员以沟通为治疗手段进行治疗,解决患者现存主要问题,选择时机,有目的、有原则、分层次地进行针对性的沟通,属于心理学上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是帮助患者应对焦虑等不良情绪,表达情感支持、提供信息和反馈、纠正非理性认识,给予希望的一种护理沟通[1-3]。该方法已被国内外护理界认为是最能体现护士职业价值的三大护理行为之一[4]。治疗性沟通从1994年开始应用于我国临床护理,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到目前已逐渐在全国大范围应用。笔者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样本文献进行结构化定量分析,旨在分析我国治疗性沟通临床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供参考。
1.1 研究对象 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根据CNKI和万方数据库提供的检索方式(关键词或题名+文献来源),即“治疗性沟通+护理”进行检索,提取我国医药卫生期刊发表的所有相关论文。共获得251篇,根据纳入标准进行筛选,排除文章175篇,共纳入76篇进行全文分析。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关于治疗性沟通临床护理应用方面的文章;(2)在正规杂志上已刊登的文章;(3)发表时间为1994—2013年。排除标准:(1)会议摘要、综述、硕士论文等;(2)治疗性沟通用于临床心理和教学培训方面的文章。
1.3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首先,进行文献的初级筛选与分析:将所有介绍治疗性沟通的文献予以保留,其他的文献则排除在外;对保留的文献进行第1次全文分析,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然后,进行第2次全文分析:将剩余的文献进行2次全文分析,按照研究目的将保留的文献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归类,即文献发表年限和收录期刊、实施者选拔条件、实施领域、实施时间、实施的内容、存在的问题。
1.4 统计学分析 建立Excel表格,阅读分析最终纳入的研究文献,根据分类条目进行数据的录入,对结果进行量化描述。
2.1 论文发表年限和收录期刊情况 1994年没有相应文献,1995—2009年在我国医药卫生期刊介绍治疗性沟通系统临床应用的文章占发表文献总数的15%,数量偏少;从2010年开始,急剧增加。本研究纳入的76篇文献分布于49种期刊中,主要发表在护理类期刊中,有47%,详见表1。文献发表年度分布:1995、2000、2002、2003 年各 1 篇,2004 年3 篇,2007年 2篇,2008年2篇,2009年1篇,2010年 6篇,2011年17篇,2012年15篇,2013年26篇。
表1 我国治疗性沟通护理临床应用文献发表护理期刊分布
2.2 作者地域分布情况 第一作者单位为较高学术水平和医疗科研能力的医学院校11篇,医院65篇;按省、直辖市、自治区地域进行统计,第一作者分布于22个省和直辖市,排名前三的分别为安徽省(14篇)、广东省(12篇)和山东省(6篇),占总文献的42%。
2.3 实施对象 针对肿瘤患者的文章最多,为27篇(36%);其次是门诊患者,为 8 篇(10%);涉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和传染病患者各为 5 篇(7%),详见表 2。
表2 我国治疗性沟通护理文献临床实施对象分布
2.4 实施者资质要求 共有22篇文章提到了实施者资质要求,其中对实施者资质要求最多的就是需经过统一培训,共18篇(82%),其次是对职称(14篇,64%)的要求,另有7篇(32%)文献要求学历,7篇(32%)文献要求工作经验,还有2篇(9%)提到要求考试合格,详见表3。
表3 我国治疗性沟通护理应用文献中实施者资质条件(n=22)
2.5 实施的时间 共有46篇(61%)文献提到治疗性沟通临床实施的时间,其中41篇说明治疗性沟通的干预次数,33篇说明具体干预时长,32篇有具体干预时间,大部分文献显示在15:00-17:00干预30~60 min为宜。在所提到具体干预次数的31篇文献中,52%的文献显示治疗性沟通干预次数少于4次,大部分的治疗性沟通干预次数少于6次,其中提到出院后继续随访的文献只有4篇。
2.6 实施的内容 共有70篇(92%)文献关于治疗性沟通实施内容均是评估患者需求,再根据患者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治疗性沟通,如信息支持、心理支持、纠正非理性认识、健康教育、生活示范等,6篇。其中9篇(12%)文献在实施过程中强调了运用语言性沟通方式的同时采用非语言性沟通方式。18篇(24%)文献提到对实施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2.7 我国治疗性沟通临床应用存在的局限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所提到实施治疗性沟通存在不足的文章中,53%认为干预周期太短,干预效果受限;41%认为样本量不够大;另外,存在的问题还有缺乏长期的效果评价,观察指标不够客观,临床护理工作繁重而无暇顾及治疗性沟通,沟通能力及技巧有待提高等。
3.1 文献发表年限和收录期刊 本研究结果表明:介绍治疗性沟通临床护理应用的文章逐年增加,尤其是自2010年起迅速增加,这可能是由于治疗性沟通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干预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及其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从表1可见:大部分文献被收录在专业护理期刊中,其中33%的文章收录在国内具有较高影响力的11种护理杂志上,包括《中华护理杂志》、《护士进修杂志》、《中国护理管理》、《护理学报》、《护理学杂志》、《护理研究》等,为治疗性沟通临床护理应用起到推广作用。
3.2 作者地域分布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文献发表,治疗性沟通临床护理应用覆盖面积较广,但其地域的分布仍存在不均衡性,文献量超过10篇的地区仅有2个省份,分别是安徽省和广东省,这2个地区比较注重治疗性沟通的实施与经验总结,可视为治疗性沟通临床护理应用的集中地。作者来源于各个地区的高校和综合性医院,并有一定的跨机构、跨医院合作情况。如安徽省的发文作者来自该省的6个市,其中安徽医科大学发文4篇,其附属医院发文4篇。
3.3 实施对象 从实施对象和研究场所来看,治疗性沟通已经应用于临床50多种疾病的护理,30多个科室,涵盖临床各种疾病患者,渗透临床护理各个领域,而且笔者发现实施对象的范围仍在不断扩大。从表2可看出,治疗性沟通的主要实施对象为肿瘤患者,其次分别是门诊就诊患者和心血管疾病患者。众所周知,这些疾病发病率较高,且普遍较易引起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因而需要有效的心理干预,来促进患者的机体康复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文献中的干预研究表明[5-6],治疗性沟通能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较好的护理干预方法。
3.4 实施者资质要求 治疗性沟通是心理学上常用的一种治疗工具,要求护理人员具备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相关知识来确保实施效果。研究表明[7],专业素质和沟通技巧会影响护理人员治疗性沟通临床护理的实施。从表3中可看出,仅29%文献提到实施者的资质要求,其中主要对护士的学历、工作经验、职称等专业素质方面有要求,并未提及对沟通能力的要求。黄静雅等[8]调查显示,仅19.08%护理人员了解“治疗性沟通”这一术语,说明护理人员对于“治疗性沟通”方面的相关知识较为欠缺。有研究表明[9],大多数护士认为自身沟通能力较好,能运用非语言交流信息。部分文献显示护士忙于临床工作,而疏于治疗性沟通,没有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有效沟通,甚至有患者反映部分临床护士缺乏沟通意识,沟通时语言缺乏艺术性。可见国内临床护士仍存在缺乏交流沟通技巧、对沟通方式不太了解等问题。对此,应进一步加强心理学专业知识和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同时严格挑选实施者,结合患者需求,深入进行治疗性沟通临床护理的研究。
3.5 实施内容 文献分析结果显示,实施者能正确评估患者需求,针对患者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系统性沟通,制定相应措施,并能对实施过程进行评价、分析和总结,因而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取得一定效果,但我国治疗性沟通临床护理应用仍无完整的评估和沟通体系,各研究单位根据自身的研究条件及患者实际需求,制定实施方案及评价指标,沟通方式相对单一,缺乏统一的指导纲领。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国内治疗性沟通临床护理的研究和应用不够普及,护士未能从真正意义上认识和实施治疗性沟通。少部分文献还提到,对质量进行控制的文献较少,干预时间短、干预样本量不够大、缺乏长期效果评价,导致观察范围及指标不够客观,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不够普及,临床疗效存在一定的争议。这些主要是受临床患者住院时间短、外科床位周转率较快、干预效果聚焦于围手术期等的影响,导致对干预指标的影响不够强化及稳定。
3.6 治疗性沟通临床护理应用现状 护理界对治疗性沟通的认识存在争议,将其等同于护理人员在进行治疗和护理操作时与患者的沟通。而本文献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性沟通是指通过护患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患者某些生物、心理、精神、社会和环境等健康相关问题,强调交际性沟通、评估性沟通和治疗性沟通的有机结合。有效的治疗性沟通在国际临床护理的实施效果上得到肯定[10],但在我国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尽管从1995年开始有文献发表,但之后的15年尚未成为研究热点,文献总量偏少,无论在课题研究的深度、研究范围的广度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近年来,发文量呈上升趋势,有10项研究获得基金资助,这表明护理专家逐渐意识到治疗性沟通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
4.1 引起社会及医院管理者的重视 理论联系实践,结合我国医疗环境,从治疗性沟通的概念、意义、沟通技巧培训、实施和评价等方面,建立统一的指导大纲,加强课题设计的严谨性,实施的规范性、系统性和针对性,以更利于治疗性沟通在临床护理中的推广应用。
4.2 加强长期的投入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推广和实施,患者与医护人员如何进行有效沟通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医学院校专家应增编沟通类教材,学校应针对护生进行治疗性沟通方面相关知识的教育,医院应对临床护士进行相关沟通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沟通技巧,以促进治疗性沟通更好的发展。
4.3 增加干预次数和干预样本量,建立长期效果评价体系 实施过程根据患者需求,适当增加干预次数和时间,扩大研究的样本量,以保证干预效果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以及证据的真实有效,使结论更具说服力,同时进一步追踪随访其远期效果,强化护患沟通效果,延伸护理服务内涵。
4.4 鼓励进行治疗性沟通的应用及研究 根据我国目前治疗性沟通的发展现状,扩展到课程设置、管理体系、临床培训、实施和评价系统、医疗体制改革等相关方面的研究,提高护理人员的认知度,把治疗性沟通运用到护理工作中,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专业价值的认可,以加快我国治疗性沟通的发展速度。
[1]王艳华.乳腺癌住院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07.
[2]王维利.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15-316.
[3]Elizabath A K.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Skills for Nurses[M].Elsevier Science Health Science Div,2006:29-30.
[4]Rossiter J C.Caring in Nursing:Perceptions of Hong Kong Nurses[J].J Clin Nurs,2002,9(2):293.
[5]苏 茜,王维利.治疗性沟通系统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术前焦虑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0):869.
[6]宋江艳,王维利,李惠萍.治疗性沟通系统对肿瘤术后化疗伴发抑郁情绪患者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1):982.
[7]Catherine M.Nurse Patient Communication:An Exploration of Patients,Experien-Ced[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06,13(1):41-49.
[8]黄静雅,胡英莉,李玉乐.急诊护理人员对于治疗性沟通相关知识认知情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增刊):203.
[9]朱 炜,叶家薇,邹瑞芳.护士对沟通交流行为自我评价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2):53-54.
[10]Lene Levy-storm.Therapeutic Communication Training in Long-term Care Institu-Tions:Recommendation for Future Research[J].Patient Educ Couns,2008,7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