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宏平,张环环,郑 超,王邦安,张 艳,邵德翠,汪萌芽
(皖南医学院 生理与神经生物学教研室/细胞电生理研究室,安徽 芜湖 241002)
以培养复合型麻醉学人才为目标的生理学教学改革
黄宏平,张环环,郑 超,王邦安,张 艳,邵德翠,汪萌芽
(皖南医学院 生理与神经生物学教研室/细胞电生理研究室,安徽 芜湖 241002)
根据麻醉学专业特点,以培养复合型麻醉学人才为核心目标,结合具体的生理学和麻醉生理学教学内容制定教学大纲,通过多种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生理学理论和实验教学改革,通过学生成绩分析并结合教学评价调查问卷来评价教学效果,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提高综合能力为主线”的教育理念。
人才培养;生理学;教学研究;麻醉生理学
生理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麻醉生理学是研究生理学在临床麻醉、急救复苏、重症监测和疼痛治疗中的应用,以及麻醉和手术影响机体各种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麻醉学不但与内、外、妇、儿等临床医学密切相关,还涉及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医学,同时又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学科。因此,临床思维能力、基础理论知识、临床操作技能的培养是麻醉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1]。麻醉医师工作涉及对人体生理机能进行监测、调节与控制及对麻醉合并症的治疗;普通医学本科院校为人才培养理念所强调的“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也是每个麻醉学专业学生个体素质培养的要求[2-4]。随着医学教育的改革和进步,更多的医学院校和医院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探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麻醉学专业人才。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以培养复合型麻醉学人才为目标的生理学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1.1 麻醉学专业特色生理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
教师在进行生理学(含麻醉生理学)教学之前,对教学总体培养目标和要求、专业培养目标及麻醉学专业毕业生应当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修业年限、课程基本要求、课时分配、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和技能范围、教材体系和深度、教学进度和基本要求等都必须深入了解,并参与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整合改革中,积极与教务部门及麻醉学专业的教师沟通。由于麻醉学专业的生理学(含麻醉生理学)在麻醉学专业一年级学生开设,学生的专业学科知识面较窄,自学能力和综合能力相对较薄弱,不利于其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发挥。首先针对性的制定麻醉学专业生理学(含麻醉生理学)教学大纲,及麻醉学专业生理学授课任务和授课进程表。设置生理学(含麻醉生理学)课程,即撤销独立的麻醉生理学课程,课时数由原来的68课时增加到84课时。同时选择的生理学教材是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同样的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统一规划教材《生理学》(第7、8版)。通过优化整合不同章节的知识交叉点,将麻醉生理学中的重点相关内容,根据生理学内容的系统进行整合,重点是在原有的生理学课程的基础上,整合麻醉过程、麻醉药物、麻醉方式对生理功能影响的麻醉生理学内容。
1.2 麻醉学专业特色生理学教学的组织
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实施以点带面法和比较讲授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归纳总结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对生理学研究的兴趣、开阔学生视野,为学生顺利报考研究生、临床执业医师资格、择业或提高自身素质创造条件。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提高综合能力为主线”的教育理念。比如在新学期生理学的第一节课上,就强调内环境稳态与生理功能的关系,而手术时麻醉医生又是如何保证机体的稳态维持的。麻醉前、麻醉中以及麻醉后如何通过生理指标的监测达到麻醉目标。以系统生理学模块为主线,按生理功能系统内容划分,在生理学各个器官系统的内容讲解之后,整合相应的麻醉生理学内容。比如讲解循环系统,先介绍衡量心脏泵血功能的生理指标,接着联系麻醉监测指标围绕失血性休克病人抢救是麻醉医师应该围绕什么样的处理原则进行抢救,抢救成功的衡量指标又是如何变化的进行讨论。在讲解呼吸系统时,首先介绍衡量个体肺功能的生理指标,接着教师提出思考题“麻醉过程中的呼吸管理对呼吸功能的各项生理指标是如何影响的,麻醉过程中如何监测呼吸功能,使用呼吸机的撤机标准又是如何判定的”开展课堂讨论。这些课堂讨论或课后思考题既涵盖了生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程度的扩展,偏向于麻醉临床实践的内容,使学生主动思考,寻找答案,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生理学与麻醉临床实践的关系密切,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这些课堂教学的设计环节,学生的反馈也很积极,期末教学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的课堂提问讨论或课后思考题“除了帮助其分析、复习、记忆所学知识点外,部分提问有一定的难度,但确实能引发其对知识的深入探索和发现”,“适合生理学和麻醉生理学学习的需要,多数能引起学生学习愿望”。
1.3 融素质教育于教学过程,促进人才全面培养
在生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从人才战略的高度出发开展双语教学,追求人才素质和长期效应,建立一个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与热情以及英语应用能力的良好环境[5-6]。目标是全面提高麻醉学专业本科生的外语能力,提高其终身学习、获取信息与知识的能力,使其毕业后能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了解本领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课堂使用的英文教材提出问题,检查学生课后复习效果。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及时消化当天的学习内容,提前思考下一次生理课的内容,做到学有目标。在每学期的生理学授课结束后,通过调查问卷及时调查麻醉学专业学生对整合了麻醉生理学的生理学双语教学改革的反馈意见,期末的教学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可以接受英文授课内容的比例在一半左右较好”,“双语教学在二年级开展比较合适”,80%的学生认为“在本科生中开展双语教学很有必要”。90%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的实施确实可以提升外语知识,专业知识和能力,开拓国际视野和意识”。
1.4 创造条件,加强实践教学和创新教学
教学方式除了课堂教学为主, 也结合专题讨论和实验教学;积极创造条件,利用探索性实验和课外兴趣小组培训学生创新能力,编写了麻醉生理学实验指导,编写适合麻醉学专业学生使用的生理学(含麻醉生理学)复习题册。麻醉学专业“启明星”小组学生的学习以生理学为基础, 以基础知识、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为重点, 在麻醉学专业本科生中申报大学生科研课题,要求学生以课题运作形式来开展课外科研,培养既有科研能力又有临床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实验设计、标书撰写、课题申报、实验研究、数据处理和论文答辩等科研工作的基本程序,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麻醉学专业的相关科学研究,支持本科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指导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比如“临床监测麻醉期间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可以帮助麻醉科医师做出正确判断和及时处理,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保证手术安全,促进术后转归。那么,如何监测患者的体征,哪些指标是必须监测不能遗漏的?在监测这些生理指标的过程中需要用到什么麻醉技术技能和仪器设备?”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需求出发,将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的能力和意识。
通过对学期结束后的理论考试成绩进行分析,麻醉学专业学生的生理学(含麻醉生理学)卷面成绩与平行班授课的其它医学专业学生相比,不及格率、合格率、优秀率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平时课堂提问讨论成绩,实验和大学生实践成绩差别显著。2013年毕业的麻醉学专业307人,考研率18.2%,就业率100%,其中三甲医院就业率达到37.8%。通过教学改革,不但建立了适合麻醉学专业本科生学习的特色生理学课程,特别是在麻醉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利用教研室开展的全麻药作用机制研究条件,为三届麻醉专业本科生开设系列相关特色实验等。麻醉学专业本科学生课题申报、“挑战杯”竞赛获奖、发表论文都取得显著成效。2010级麻醉专业本科生的大学生科研项目“急性吗啡耐受过程中脑奖赏系统与惩罚系统的变化”的开展为麻醉学专业大学生科研的开展提供了平台。
根据教学过程中麻醉学专业本科生对生理学教学改革的反馈意见,这种教学改革的方式被95%的学生接受和支持。
综上所述,通过在麻醉学专业本科生中开展的特色生理学教学,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突出创新和实践能力,确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完善评价考核方法,建立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全过程评价体系,按照“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强化实践,注重能力,优化体系,体现特色”的原则,力争培养一批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未来具有较大发展潜质的麻醉学卓越创新人才。在目前改革的基础之上,仍然有提升的空间,比如优化课时分配与讲授内容的选择,优化学生的实验和实践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充分利用麻醉学实验中心综合平台开展实验和实践教学,增加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等,这些问题都要根据各专业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培养目标,以及学校的发展方向做出及时调整,因此如何在不同专业本科生中进一步完善特色生理学教学值得继续研究探讨。
[1]扬宏爱,刘启贵,孔 英,等.麻醉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0:42-47.
[2]古佳伟.麻醉医生非技术性技能及其临床培训的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8):2867-2869.
[3]石云霞,毛广运,林陈钏,等.麻醉医学和医学影像学本科人才培养过程对行业准入影响的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32(6): 844 - 847.
[4]司丽静,万 勇.麻醉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1):42-44.
[5]黄宏平,汪萌芽.在普通医学院校进行以教师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生理学教学模式的探索[C].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研究进展, 2011:204-205.(郭永松主编,当代中国出版社.)
[6]秦大莲,叶 云,熊玉霞,等.普通医学院校优秀本科生中开展药理学双语教学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2:5-6.
(责任编辑:张梦华)
PhysiologyTeachingInnovationwithTargetforInter-disciplinaryAnesthesiologyTalentTraining
HUANG Hong-ping, ZHANG Huan-huan, ZHENG Chao, WANG Bang-an, ZHANG Yan, SHAO De-cui, WANG Meng-ya
(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and Neurobiology, Cell Electrophysiology Lab of Wannan Medical College, Wuhu 241002, China)
The physiological theory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 with the main point of student-centered and autonomic learning had been carried actively. Inter-disciplinary anesthesiology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is the key goal in this study. The syllabus was revised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physiology and anesthesia physiology materials. Training and teaching methods were innovated by various teaching approaches according to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anesthesiology. The teaching goals were evaluated by student achievement and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This practice is a manifestation of educational idea of ‘teaching as the leading, learning as the main body,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as the main line’.
talent training; physiology; teaching research; anesthesia physiology
2014-06-21
安徽省重点学科生理学学科建设项目
黄宏平,女(汉族),安徽人,教授,博士,从事生理学与神经生物学教学及科学研究。
汪萌芽
G642.0
:A
:1006-2769(2014)06-119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