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荣,麻微微,肖义秀,余焕玲,苑林宏,雷丽萍
(首都医科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北京 100069)
预防医学研究生科研实践和自我学习能力培养浅析
肖 荣,麻微微,肖义秀,余焕玲,苑林宏,雷丽萍
(首都医科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北京 100069)
从预防医学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和医学人才的社会需求,重新定位预防医学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以培养研究生科研实践和自我学习成长为核心,进一步探讨预防医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多种方法提高预防医学研究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培养其自我学习能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实用型预防医学人才。
预防医学;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自我学习能力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各高校的研究生招生规模逐渐扩大,人数逐渐增多,其教育质量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医学研究生教育过程是医学研究生全面掌握医学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而科研实践和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根本途径[1]。随着人类疾病谱、生活行为的改变,预防医学在保证人类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因此,为实现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促进特殊人群(包括职业人群)健康、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公共卫生目标,培养一批有效应对各种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社会需要的预防医学复合型人才已成为预防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面临的迫切任务和重要课题。通过参与教学实践、专题讨论、学术活动、科研实践活动和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积极探索预防医学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培养,为国家培养优秀的、综合素质高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本文结合作者多年从事预防医学研究生教学、科研和全过程指导的经验,就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在生活模式变迁和现代医学发展中,人们预防疾病的观念和保健意识不断增强,人类的健康问题已经不能单纯靠临床医学来解决,生活方式(生活行为、饮食习惯等)与许多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肿瘤以及传染病等)密切相关,WHO报道,健康的生活和饮食行为在预防慢性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预防医学专业在保证人类健康方面的责任更为重大。近十年不断出现的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流感、人禽流感、三聚氰胺奶粉以及职业中毒的出现等,都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去应对。预防医学研究生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理论结合实际,处理和解决新的疾病与疫情。
全日制预防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现状如下:①生源以公共卫生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还包括部分临床专业和其他非预防医学专业的本科生;②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基本上包括两个阶段。为期半年到一年的课程阶段和为期两年到两年半的课题研究阶段;③课程设置主要强调与所学学科相关的内容,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注重转化医学等多学科新知识和技能的交叉;④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讲座或研讨等活动;⑤要求在校期间正式发表学术论文,大多数学校要求博士发表SCI收录论文、硕士发表核心期刊收录论文;⑥“学位论文”强调严谨的设计与科研思路的创新以及对公共卫生发展的实际意义。
基于以上模式的预防医学研究生培养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重视理论知识学习,忽视公共卫生现场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基础研究、轻视实践应用。虽然预防医学研究生较全面掌握了科研平台的实验方法和技术,但处理公共卫生事件的实践能力较差、现场经验较少,毕业后不能很好的融入公共卫生实际工作中,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
3.1 改进预防医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方法,深度挖掘自我成长的潜力
在预防医学研究生教学过程中,提倡以研究生学习成长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让研究生主动参与实验技术的建立和改进、参加处理公共卫生事件的实践活动。在掌握基本理论、技能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强调自学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①如由研究生自主检索文献、了解学科发展、提出科学假设、学会验证科学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最后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同时,积极进行社会实践,培养其主动对解决社会上不断出现的公共卫生问题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增加公共卫生案列讨论及亲自去现场实践的学习机会,由研究生自己动手实验或参与处理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问题。②在实验室工作中,实验授课教师实时考察研究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使其尽可能掌握实验技能,并且能够做到在实验中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
3.2 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本学科的实验教学和人群现场研究
一方面,由研究生来作助教,可以提供研究生实验技能锻炼的机会,在代教中提高理论、技能相结合的综合素质。预防医学的研究生需要对所在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制定个体化培养计划,做好准备工作,并具体指导本科生实验,对于本科生出现的实验问题的处理也会给预防医学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在导师和指导小组成员的指导下,鼓励研究生以积极的心态,投身于人群现场的相关研究。如成立科研实践小组,由有一定经验和能力的研究生为负责人,亲自组织并参与现场募集研究对象、安排实践活动流程,控制现场工作的质量,签署知情同意,达到伦理要求、建立和完善健康档案数据库,合理处理和保存生物样本(全血、血浆、血清、血细胞以及尿等);继而,利用在实验室已经学会或掌握的试验方法对生物样本进行分析,采用合理的统计方法处理数据,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将学校实验室与校外人群研究现场有机结合,既提高了研究生实验技能,又提高了其人群现场研究的实践能力,为其毕业后快速投入公共卫生工作奠定基础。
3.3 创造良好的实验室平台和完善实践基地
在学校科研平台建立的基础上,需要逐步建立二级学科相应的特色研究平台,如分子流行病学实验室、环境毒理学实验室、膳食营养与健康实验室、食品安全与健康实验室以及慢性病防治与基础研究实验室等,并且分别配备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以及动物研究的相应设备和先进实验仪器。完善的预防医学研究生实验教学平台是完成研究生培养的基本保证。实验室对学校所有的研究生开放,通过这种形式,增加了不同专业、不同方向研究生在实验过程中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开阔了各自的视野,为研究生的科研活动和创新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实现实验资源相对的动态流动,最大限度挖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建立和完善预防医学实践基地,如学校附属医院、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机构以及社区实践基地,强化学术导师和实践基地导师相结合培养的模式,开展多种公共卫生实践活动,为研究生提供更广泛的实践应用研究平台,鼓励其通过实践发现科学问题,为今后更好的从事公共卫生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
3.4 重视研究生科研思维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具有自我学习能力的基础[2]。对一年级研究生介绍课题组研究内容及方向,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后,围绕导师的研究方向,发现尚未解决或有争议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问题,充实立题依据,创新性地提出科学研究的假设,并制定详细研究计划书,完成开题报告并交导师审阅。注重培养研究生采取多种实验方法解决科学假设,利于培养研究生形成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锻炼了综合分析能力,培养了自我学习的乐趣。此外,还要在实验中充分调动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以及培养学生敬业、提高科研学术诚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术道德。
3.5 培养良好的学术诚信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
研究生指导小组由具有较好的学术造诣且有一定科研实践能力的教师负责,一是要在实验室中对研究生进行学术诚信和科研严谨性,并提高团队意识教育;二是要帮助研究生尽快掌握实验设备操作规范,教会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从研究生自身出发,树立良好的科研精神,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从学校和社会的角度,应该端正科学作风,提倡学术诚信的风气,摒弃浮躁的拜金主义和急功近利的思想,促使广大研究生专心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去,规范科研记录,杜绝抄袭或剽窃他人科研成果,在科研实践基础上,凝练出自己的学术思想和科研创新的思路及成果。而指导教师要充分了解专业领域最前沿的学术动态,在研究生教育期间能不断给研究生提出新问题,指导解决新问题的方法,直接参与研究生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采用分组指导的方法,导师、1名指导教师和1-2名由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在实施过程中,形成“科研工作有分工也有合作”,注重培养研究生团队精神和分工协作能力。
3.6 提高指导教师自身科研实践与创新能力,严格导师遴选制度
作为一名优秀的导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精湛的业务素质,严谨的治学态度,同时还应该提高自身学术水平。导师必须是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课题(或项目)研究经验、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和副高职称以上的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学院定期组织预防医学导师进行指导研究生全过程的业务培训,使研究生导师熟悉研究生培养过程和要求,并促进其学术水平的提高。逐步提高实验教师队伍的科研水平,完善并严格执行研究生指导教师的遴选制度和研究生导师资格的审核制度。
3.7 为研究生提供学术交流平台,定期开展学术报告会
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给研究生提供广大的平台,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促进预防医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增强研究生的学术气氛、提高预防医学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定期举行科研问题讨论会和学习报告会,提供研究生交流思想的平台和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研究生可以学习到别人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提高其学术水平与科研能力。本学院自2010年开始,组织 “研究生学术论坛”,试图不断提高研究生科研水平。此外,还积极鼓励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开阔了研究生的科研视野、调动了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使研究生更加自觉地投身到科研中。
3.8 通过研究性学习和协作交流,实现研究生自我学习成长
研究生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3]。研究生通过科研实践,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生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在学习和科研方面的团结协作,相互启发、学习,进行集体式自我教育。此外,研究生之间以及研究生和其他专业研究生之间还可以成立学习型小组,通过对专业问题的探讨或辩论,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便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高。
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既需要理论教学,又需要实验教学(包括实验室和人群现场)。通过多种方式完成预防医学研究生的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自我学习成长,有利于其更深入地掌握预防医学的知识体系和运用规律,提高科研能力,从各方面为培养创新型科研人才提供条件。只有通过不断探索与总结,才能提高预防医学专业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我国预防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办学水平,为社会输送一批高素质预防医学人才,以满足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1]亓翠玲,王丽京. 加强研究生实验教学 培养创新型科研人才[J]. 中国医疗前沿,2010,5:85-86.
[2]黄 玲,严欣平. 浅议研究生自我导向学习的理念和策略[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2:136-137.
[3]王仙兰. 研究生自我教育探析[J]. 理论观察, 2013,11:115-117.
(责任编辑:张梦华)
OnScientificResearchPracticeandSelfLearningAbilityofGraduateStudentsinPreventiveMedicine
XIAO Rong, MA Wei-wei, XIAO Yi-xiu, YU Huan-ling, YUAN Lin-hong, LEI Li-pin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69, China)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graduate education in preventive medicine, training objectives for graduate students preventive medicine will be reposition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training graduate student in preventive medicine will be explored on the cor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actice and self learning growth. A variety of methods will be used to improve scientific research practice and self learning abi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preventive medicine, providing medicine talented students for the society.
preventive medicine; graduate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practice; self learning ability
2014-04-18
肖 荣(1960- ),女(汉族),山西人,教授,医学博士,主要从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和科研工作。
G643
:A
:1006-2769(2014)06-114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