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磊,郭海涛,解宏伟,张 泽,王 心,王运斗
为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救灾防病和反恐工作,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由原国家卫生部主导,按照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布局规划,自2004年开始,通过统筹规划、分批建设,在全国已建成覆盖华中、华南、华东、华北、西北、东北和西南7大区域的22支涵盖处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相关的卫生应急力量,逐步形成分区、分类应对和高效处置的卫生应急处置局面。作为武警部队唯一一支国家级应急医疗救援队,武警后勤医院附属医院医疗救援队自组建以来,先后参与了汶川地震、大兴安岭火灾、天津蓟县山体滑坡、奥运安保、世博安保、滨保高速重大交通事故以及雅安地震等急、难、险、重任务的救援工作,已成为一支全天候、全要素的医疗救援尖兵。本文现就医疗救援队的救援装备建设情况做一重点探讨。
医疗救援队平均年龄32岁,男队员61人、女队员39人;队员学历层次相对较高,其中博士13人、硕士33人、本科24人;从专业分布来看,救援医学专业占46%,急救医学、临床医学专业占42%,其他专业占12%。作为国家级应急医疗救援队,目前主要承担国内医疗救援任务,编设有指挥组、抢救分类组、抗休克组、手术组、医技保障组、留观后送组等7个组室,平时队员分布在医院各科室,一旦有任务便迅即收拢,组队出动。
根据所承担任务的性质、特点以及能展开的救治范围,救援队主要采取3种模式进行人员抽组。
10~20人,可在20min内完成抽组并出队,不展开野战医院,救治任务以现场急救为主。
30~50人,可在40min内完成抽组并出队,主要以车载救援医院的形式展开,救治任务以综合救治为主。
100人,可在24 h内完成抽组并出队,主要以方舱医院的形式展开,救治范围大幅扩展,可开展早期治疗、专科治疗以及多学科联合救治。
卫生装备是国内外任何一支医疗救援队完成卫生急救任务的基础保证。面对复杂、多变、频发的应急保障需求,卫生装备保障工作应更具针对性、灵活性和预见性,能够整体、灵活、精确、优质、高效地实施供给保障和运行支持。搞好应急医疗卫生装备的研发、配置、管理与维护,是落实卫生应急工作的一项经常性任务,其目的在于保证应急装备经常处于品齐、量足、质优、高效的良好状态,以便随时应对突发任务。
在组建及救灾过程中,救援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通过上级配发、自主研发、合作改装、自行购买等多种方式,构建了以便携式装备、箱组化装备、野战帐篷医院、车载救援医院和武警方舱医院为主的装备体系。
按照2002年制订的野战医疗器材储备标准执行,主要由急救、清创、诊疗、检水检毒、检验、防疫和电动喷雾器7大类背囊组成。
主要由手术装备、急救装备、辅诊装备、野战医疗器材等13大类装备组成。箱体采用高强度纤维材质,具有抗震、防水、轻便、可夜视等特点。
由军用网架式帐篷、充气式帐篷、班用帐篷、炊事帐篷组成,可单独在野外环境下展开临时救护所,也可与车载医院对接联合使用,组成集检伤分类、抗休克、手术检验、医技保障和留观病房为一体的综合野战医院。
由手术检验车、医疗设备装载车、运兵宿营车、卫勤宿营指挥车、医技保障车、高原增压增氧医疗保障车等6辆车组成。
3.4.1 手术检验车
采用双扩式舱体,展开后形成手术和检验2个舱,可同时开展1台外科手术和生化、血液、尿液等检验分析,实现了野外环境下手术与检验的一体化。
3.4.2 医疗设备装载车
主要用于在遂行任务中装载、运输医疗设备、器材、病床、防疫设备、医疗背囊、药品耗材、网架式卫生帐篷等,以车代库,随时出动,物资装卸时间大大缩短,从而在整体上为救援队的及时出动赢取了时间。
3.4.3 卫勤宿营指挥车
采取双扩式舱体,可一次性运送19名救援队员及携行背囊、充气床垫,展开后可供19人宿营。车内配备有信息化通信平台,可实现卫星通信与GPS定位,且与武警部队三级网络互联互通,可将现场图像、音视频资料传输至后方医院,实现远程会诊。
3.4.4 运兵宿营车
采取双扩式舱体,可一次性运送33名救援队员及携行背囊、充气床垫,展开后可供33人宿营,大大改善了救援队员的宿营条件,有效保障了部队战斗力。
3.4.5 医技保障车
采用双扩式舱体,配备有数字化X线机、心电图机和超声机,可开展影像、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心电图等辅助检查。该车平时可作为体检车单独执行任务。
3.4.6 高原增压增氧医疗保障车
作为国内第一台高原增压增氧车,该车可在3~5min内使舱内压力增加26 kPa,相当于使舱内海拔高度较实际高度下降2 500~3 500m,可使舱内人员血氧饱和度上升到97%,从而有效解决高原官兵缺氧问题,为部队战斗力的保障和维持提供了坚实的生理基础。
由核心医疗舱体(包括手术、重症救治、特诊检验、病房方舱等8个模块,可对危重伤病员进行手术、抗休克、心肺复苏、检验检查等处置)、充气式帐篷(包括门急诊单元和病房救治单元,可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轻伤处置以及留观处置等)和独立保障车辆(由卫勤指挥车、供氧供电车、运水净水车、野营淋浴车等9辆车组成,可自身独立保障6个月)组成。
加强与完善战备医疗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确保其完好率,是确保突发状况下圆满完成各项应急救援任务的前提条件[1]。本套应急救援装备的维护保养由专业维修和经常性保养2部分工作组成。
在使用过程中,一旦装备出现异常或故障,均立即停止作业,并通知设计制造厂商,由其派出专业人员进行检查并排除故障后再行使用。装备运抵后,随行的专业维护人员会对设备进行初始保养,并对使用者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训,使其能够进行日常维护并能识别简单故障;装备的首次展开与撤收、市电和油电的切换与使用、氧路和油路的维护与监测等均由专业人员示范;装备使用者的首次操作在其严格指导、监督下独立完成,以防事故的发生。
装备的经常性保养由救援队人员完成,包括日常保养、封存保养、换季保养、日常清洁、润滑、检查、紧定调整等。在封存过程中,使用者按规定时间、内容和要求对装备进行检查保养和补封,以保证封存装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地震、台风、泥石流等突发灾害频发,世界各国在加紧突发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应急救援装备的建设。作为开展应急救援的物质基础之一,应急救援装备建设水平的高低、功能的强弱以及是否具有通用性,对现场急救效果都将产生重要影响。纵观世界,发达国家在突发灾害应急救援装备建设方面已基本实现模块化配置,其突出特点主要体现在种类齐全、数量充足、功能稳定、性能可靠、机动灵活等方面[2-4]。从我军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实践来看,在应急救援装备建设方面(特别是卫生装备)还存在灵活性差、机动性弱、适应性不强、故障率高以及信息化水平滞后等缺点[5-6]。作为武警部队唯一一支国家级应急医疗救援队,武警后勤医院附属医院医疗救援队根据所承担任务和医院实际,在参与灾害救援实践过程中,拓宽思路、积极探索、主动作为,采取请领、自研、改装、自购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强应急救援装备建设,为遂行多样化任务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装备建设的经验与方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1] 何彦,周焱,刘小冬.军队医院战备医疗仪器的管理与维护[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5):92-93.
[2] 金菊.美日两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基本做法与经验借鉴[J].经济研究导刊,2009(20):203-204.
[3] 高永利,李明风,邹利群.灾害急救体系现状[J].华西医学,2009,24(2):481-482.
[4] 刘永成,王达林,何跃忠.日本灾害医学救援体系考察报告[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2(3):158-160.
[5] Wilson J,Oyola-Yemaiel A.The evolution of emergency managementand the advancement towardsa profess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Florida[J].Safety Science,2001,39:117-131.
[6] 纪春雷,孙喜文,李杰,等.从抗震救灾看我军卫生装备使用情况与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11):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