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
——《皇帝内经》故事化表述设想与体会

2014-03-08 09:21陈晓慧曾二弟张万年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10期
关键词:经典著作内经中医学

陈晓慧,曾二弟,张万年,柯 嘉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0)



中医经典
——《皇帝内经》故事化表述设想与体会

陈晓慧,曾二弟,张万年,柯 嘉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0)

中医经典著作在中医发展史上起着重要作用,其对古代乃至现代中医都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和研究价值。《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建立及发展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部分。但其原文文辞古奥,晦涩难懂,并不适合被用于在大众中普及中医文化。鉴于此,尝试采用适当方法将其故事化,在不歪曲原著的基础上,由专业老师指导,将经典著作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以期启发后人进一步研究发掘。

中医经典;故事化;中医药科普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建立一支包括国家级和省级中医药科普专家的队伍,在全国开展中医药知识科普讲座,使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中医药文化知识科普教育。由此可知,国家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给予了强大支持,也凸显了中医文化科普工作的重要性。经典著作是中医的根,实践中医科普必须从源流开始。但四大经典距今年代久远,现代人在阅读时难以理解,因此将经典以大众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普及十分必要。笔者尝试将中医经典故事化,以崭新的形式展现在大众面前,使其能够便捷清晰地了解经典核心思想。《皇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是中医的源头,其较为全面地论述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核心思想,构建了中医学的理论框架。对于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人群来说,《内经》中的理论知识已能满足大众对健康养生的基本要求。因此,笔者决定先将《内经》中的部分篇章转化成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观察其实践效果,进而将此法推广到其他中医经典著作中,推动中医科普化进程。

1 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必要性

1.1 时代背景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中医学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做出了巨大贡献。清朝末年,中国受到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同时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许多人士开始主张医学现代化,接纳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中医学受到巨大挑战,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

新文化运动以来,倡导白话文的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人理解古籍的能力,加上新中国提倡使用简体字,进一步降低了现代人对古籍的阅读能力。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其基础和精华就在于四大经典著作,因此普及中医经典意义深远。而四大经典离今久远,社会发展带来的文化代沟使得中医学子认为中医经典书籍晦涩难懂。若将古籍变得通俗易懂,可有利于大众学习了解古代医学文化。

目前,西医在治疗急重症以及实施外科手术上有巨大优势,迫使中医处于辅助医学的地位,不能成为主流医学,发挥其特色和优势。随着西医理论愈发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相信中医,认为中医无用,是伪科学。

如今中医人才越来越少,培养杰出专业人才是中医得以延续的关键。熟读中医经典著作是学好中医的必经之途。笔者将中医经典之一——《内经》以故事的形式展现在大众面前,使晦涩难懂的文字变成生动有趣的情节,易于大众接受与学习,有助于培养更多优秀中医师,促进中医发展。此外,故事化经典著作还方便大众学习和了解中医,改变中医不科学的看法,树立对中医的信心。

1.2 《内经》故事化的必要性

《内经》普及形式有限。目前市面上《内经》的普及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书籍形式。《内经》书籍发行广泛,但大多是原文,晦涩难懂;或是养生普及版,虽然通俗,但为了迎合市场需要,大多有断章取义之嫌;②漫画形式。周春才[1]所著《画说黄帝内经》漫画版大大突破了以往束缚,可谓《内经》传播普及史上的一次重大创新。但该书大部分是在描述黄帝与岐伯的对话,内容与《内经》的白话解大体相同,虽然采用漫画的形式,但缺乏情节,若想广泛传播仍存在一定阻力;③纪录片形式。中国的历史、医史中流传了大量故事,可使深奥的理论通俗化、趣味化,为《内经》的传播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但美中不足的是其陈述性太强,内容冗长而单调,没有很好地介绍《内经》的内容,要想在民间传播,也存在较大阻力。

《内经》故事化具有明显优势。笔者尝试以故事化经典的方法传播中医文化,发现其有以下几个优点:①情节丰富,故事性强。以通俗小故事道明《内经》中的深刻理论,弥补纸质版和视频版《内经》的不足;②故事形式比单纯说理更能激发年轻人的求知欲,可使《内经》在年轻一辈中广泛普及;③故事化的《内经》具有较强的可延展性,可改编成动漫、游戏、影视作品等,大大丰富了《内经》的传播方式。

鉴于市场上《内经》普及的各种不足,加之故事化《内经》的诸多优点,笔者认为进行故事化十分必要。

2 《内经》篇章选择

由于《内经》年代久远,撰述者众多,风格各不相同,笔者主要选择六篇文章,从生理、病理、养生三个角度,将其转化成故事模式,选取的篇章为:①生理:《素问·六节藏象论》、《素问·灵兰秘典论》、《素问·经脉别论》;②病理:《灵枢·百病始生》;③养生:《素问·上古天真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素问·六节藏象论》、《素问·灵兰秘典论》、《素问·经脉别论》从生理角度分析了五脏六腑的生理作用及相互关系,指出“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的发病观,介绍了饮、食精微在体内输布的过程,提出以五脏为中心,强调了整体观念。《灵枢·百病始生》主要阐述了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包括病因、发病、病机和传变等内容。《素问·上古天真论》和《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内经》中养生思想的体现,强调了正气的重要性,介绍了古人养生及防止早衰的方法[2]。以上六篇均是中医精髓所在,其内容有利于大众了解人体生理结构及疾病发生机理,迎合现代人的养生需求。

3 故事制作体会

笔者立足于充分理解经文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人文社科知识、科学知识、气功学以及中医养生等,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对上述六个章节进行故事编排。

在编写初期,由于拘泥于严格遵循《内经》的思想,在故事中常穿插《内经》原文,虽然该法可以保证不篡改《内经》原意,但其与枯燥说理无异,还未跳出翻译条文的圈子。读者会觉得这种形式只是将《内经》原文及译文生搬硬套到一个有情节有故事的框架中。此外,故事的情节性会被众多条文削弱,导致其沉闷无趣,对读者的吸引力大大降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扩大思路,总结出三个方法:①参考历代医家对《内经》的理解,提取经文的中心思想,将其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如此可避免出现条文,且能在故事中体现《内经》的核心思想;②通过画面的形式,将《内经》的内容具体到生活中。如关于四季养生的条文“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已使志生”,笔者通过人们的日常行为举止来体现其内容,如天亮起床、打太极以及做各种养生活动等,可使故事更加生动,具有表现力;③采用拟人化手法。如《素问·灵兰秘典论》中关于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的描述,笔者将其拟人化,认为人体是一个国家,要想国家安居乐业,各大小官员(五脏六腑)必须各司其职,如此可形象地使大众了解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在此篇中,笔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男女主人翁来到一个国家,刚好碰上该国洪水泛滥,大小官员各施其职,合力治水,共同找出洪水泛滥的根本原因。男女主人翁亲身体验后,即可联想到《内经》中五脏六腑相互协调的关系。

运用上述故事化模式,《内经》内容将更加生动有趣,而不单纯是原文和译文生硬地穿插在故事情节中,具有了一定创新。但中医经典故事化有利有弊,一旦过于形象化,难免湮没原意。因此在创作过程中,要在形象与达意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即在不失原意的基础上,使故事具有情节性。笔者不断努力、不断创新,跳出原有的思维模式,找到了新思路,通过参考中医界公认的《内经》注释书籍,如郭霭春的《黄帝内经素问白话解》,并请教《内经》方面的专家,确保其在故事化的过程中不被扭曲原意。

4 结语

笔者大胆尝试将《内经》故事化,并总结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以期能成为中医科普的新方式,并逐步推广到其他经典著作中,以帮助大众理解中医文化,推动中医科普进程。

[1] 周春才.画说黄帝内经·素问篇[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2] 王洪图.内经讲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4-02-13

陈晓慧(1990-),女,广州中医药大学在读生,研究方向为中药学。

R2-52

A

1673-2197(2014)10-0008-02

猜你喜欢
经典著作内经中医学
大学生经典文献阅读情况调查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深入研究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研究》评介
《内经》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新解
材料成形及控制专业经典著作自主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
关于《内经》“七损八益”研究的思考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
《内经》治未病与亚健康的干预
论《内经》肝为罢极之本及其现代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