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光
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新安所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蒙自 661100
蒙自市动物检疫电子出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周春光
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新安所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蒙自 661100
动物检疫电子出证是加强动物卫生监管、转变执法行为的重要举措,农业部要求全国各地全面推行动物检疫电子出证工作。该工作的实施,可有效提高动物检疫证明的出证质量和效率,增强动物检疫证明的防伪功能,便于动物检疫信息的查询、统计和可追溯管理,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蒙自市通过逐级培训,自2013年9月1日起开展动物检疫电子出证工作,规范了检疫票证的统一填写,提高了检疫票证的仿伪度,使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出证做到规范统一、追踪溯源、检疫信息更透明、远程监督更便捷,强化了检疫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快了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步伐。截止2014年1月底,全市共实施动物检疫电子出证工作如下:禽类产地检疫19.19万羽,屠宰检疫2.53万羽;生猪产地检疫8.10万头,屠宰检疫7.97万头。但由于现实条件的制约及检疫出证人员对计算机程序掌握不够或不熟练,动物检疫电子出证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如下。
蒙自市大部分动物检疫申报点无法联网,基本靠单机版电子出证,导致已打印的检疫电子信息与上传的检疫电子信息不同步,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以致内容有错误的检疫证明不能及时被发现和纠正。据软件开发公司介绍,单机版电子出证系统只是为不能上网、偶尔断网等特殊情况准备的,虽然单机版电子出证系统使用很方便,但网络版比单机版更好用,因为不仅不需要安装、上传数据和导出数据,而且出证速度更快,录入界面更简单、美观、舒适,系统还可以与网络平台同时优化、更新、升级。
1.1 检疫证明编号易填错
检疫证明编号应是动物检疫证明(动物B或产品B)上所印制的编号,如果检疫出证人员未认真核对是否填写正确,会导致其当班期间或当天填报的检疫证明编号电子信息错误。
1.2 数量及单位易填错
数量填报是采用键盘输入,单位填报则是采用鼠标进行选择,由于某些检疫出证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或操作不当,易导致数字填写或单位选择错误。为规范管理,蒙自市自2014年1月1日起,对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产品A、B)上的数量及单位,统一按“猪肉每头以100 kg、白条鸡每只以2 kg”折算,单位以“kg”填写。但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少数猪肉的单位填写为“头”等现象。
1.3 用途易填错
在单机版电子出证系统——云南省动物检疫(动物B)系统中,用途档中的备选项目分别是“屠宰、经济类、宠物、观赏、役用、乳用、种用、二次饲养”,少数乡镇动物检疫申报点的检疫出证人员在上市交易的商品畜禽检疫时用途选择了“经济类”,按《云南省动物检疫工作规范(试行)》内容,应填写为“屠宰”或“二次饲养”。
1.4 产地易填错
少数乡镇动物检疫申报点的检疫出证人员在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B或产品B)时,未按属地管辖原则受理动物检疫申报,产地填写为相邻市(州、县)。
1.5 官方兽医签字易填错
在单机版电子出证系统中,默认的官方兽医签字为“管理员”,如果检疫出证人员未修改为“2名以上值班检疫员”或“只有1名检疫员签名”,系统默认打印出来的就是“管理员”。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B)在官方兽医签字栏上打印不出来,不容易发现问题,但信息上传后,检疫电子信息已填写错误。同时,由于签名打印不出来,会出现部分检疫证明因疏忽而忘记签名。
1.6 少数乡镇工作进度缓慢
冷泉镇和期路白乡2个山区乡镇,因无办公场所、检疫出证人员电脑操作不熟练、检疫工作开展不正常等,导致检疫电子出证工作进度缓慢。
2.1 加强培训,夯实检疫出证工作基础
采取逐级培训的方式,县级管理员对县、乡2级检疫电子出证人员进行分层分批培训,先培训有一定电脑基础的人员,再对无基础人员进行培训。检疫出证人员应多学、多练,熟练掌握单机版电子出证系统及打印机的使用、一般性故障的修复和排除,打牢检疫出证工作基础。
2.2 端正工作态度,明确工作职责
各检疫出证工作人员要增强责任心,努力学习出证知识,提高出证速度及准确率,严把出证质量关。对出现错误的检疫证明,及时作报废处理,避免错误信息上传到云南省动物卫生信息化管理系统。
2.3 按时上传电子信息,及时发现问题
使用单机版电子出证系统的乡镇,应指定专门的管理员每周至少上传1次检疫电子信息,使市级管理员可以及时发现并共同解决电子出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4 取消手工开证,实行电子出证
做好专用电子版检疫证明使用的过渡工作,减少人工撕证、放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出错率。除停电、电脑或打印机故障、只能手工开证等特殊情况外,逐步取消手工开证,全面实行电子出证。
2.5 提高思想认识,推进工作开展
冷泉和期路白2个乡镇的相关工作负责人要提高认识,有效推进动物检疫出证工作的开展。
微生物治理重金属污染或有助于猪场污染治理
2月25日,记者从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科技成果转化协作工作委员会获悉,由该委员会日前组织召开的科技成果专家评议上,来自科技部、环保部、农业部、全国人大环资委、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以及中国材料学会等单位的知名学者组成评价专家委员会,对由佛山金葵子植物营养有限公司承担的“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应用技术”成果进行评价。评价专家委员会认为,该项成果针对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的现状,研发出了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产品—“金无踪”,与广东、湖南等省多个单位联合开展了“金无踪”产品修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与示范,建立了利用微生物产品修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降低农产品重金属含量的实用技术和模式,对于指导和推进中国南方乃至全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中新网
2014-02-07
周春光,男,1971年生,兽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