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茶文化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

2014-03-07 09:13郭桂义张洁孙慕芳袁丁陈义刘佳朱建梅
中国茶叶加工 2014年2期
关键词:茶艺茶文化茶叶

郭桂义,张洁,孙慕芳,袁丁,陈义,刘佳,朱建梅

(信阳农林学院茶学系,河南信阳 464000)

高职茶文化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

郭桂义,张洁,孙慕芳,袁丁,陈义,刘佳,朱建梅

(信阳农林学院茶学系,河南信阳 464000)

根据茶叶产业的发展,信阳农林学院在进行人才市场需求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岗位需要为目标,优化确定了茶文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以实际工作需要为依据整合和优化了课程内容,重构茶文化课程体系;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了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无缝对接;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建立了完善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室,以工作任务、项目需求为导向设计学习情境,完成教学过程。这种“理论实践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发挥社团作用,提高实践技能”的综合素质培养模式,提高了育人质量。

茶文化,专业,教学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1 高职院校茶文化专业设置现状及意义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是世界第一产茶大国,全国有20个省、市、区产茶。2013年,中国茶园面积257.93万公顷,约占世界茶园面积总量的50%,居世界第一位;茶叶总产量189万吨,居世界第一位;全国茶叶农业总产值1106.2亿元[1]。茶业从第一产业(茶叶生产)向第二产业(茶叶饮料、茶叶深加工)和第三产业(茶文化、茶艺、茶馆等)延伸扩展。正如陈宗懋院士所说,茶科技和茶文化成为推动茶业发展的两大动力[2]。张士康[3]提出的茶业“产业树”理念中,以丰富的文化创意形态传播茶叶是茶业之根,传播茶文化,培育和扩大茶叶受众,才能使茶业发展的基础更为扎实。茶文化在茶产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茶文化产业本身也蕴藏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就业机遇。“茶为国饮”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茶艺师也顺势成为一种时尚的职业。

茶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研究、开发乃至形成文化产业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才开始,1998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设立了茶艺师职业资格,茶艺师成为一种职业,纳入到国家职业资格大典。

信阳农林学院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针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1982年创办了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原茶叶、茶学)专业,2003年增设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茶文化方向,2005年正式增设茶文化专业,成为第一批设置目录外的茶文化专业的高职院校之一。

项目组对我国现有高等院校茶文化专业基本状况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据初步统计,我国目前有33个高职高专院校设有茶叶类专业,其中9所设有茶文化专业、20所设有茶艺专业。茶文化和茶艺专业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中新兴的特色专业。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中茶文化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体系结构不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针对性不强,实际教学内容以农学类自然科学(茶学)为主,存在重文化轻管理、教学过程不连贯、职业性不够等问题。由于专业建设时的定位不同,有些茶文化教育从茶艺教学起步,这样虽然为提升茶文化的教学层次提供了一条捷径,但也导致严重缺乏茶学基础积累不够,茶文化教育的空洞化。而一些院校茶文化专业学生的专业教育看似面面俱到,一旦委任专业工作就会发现,培养的学生实际上却无法胜任工作,根本原因就是缺乏主干学科系统理论的支持。

因此,必须根据茶叶产业的发展,在进行充分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岗位需要为目标,确定茶文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和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以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在此基础上健全其素质结构。

2 高职茶文化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内容与实践

2.1 茶文化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2.1.1优化定位茶文化专业的培养目标

目前设有茶文化(或茶艺)专业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体系结构和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实践教学体系不系统等问题,影响学生的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素质结构。在充分进行人才市场需求调研的基础上,茶文化专业应当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岗位需要为目标,与企业(行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茶文化专业是要培养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茶文化专业知识,掌握茶文化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适应茶文化传播、茶艺、茶叶经营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

2.1.2针对职业技能需要培养学生

根据对茶产业相关企业和我院茶文化专业毕业生的调研,茶文化专业的就业范围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茶馆管理及服务岗位、茶文化推广与服务岗位、茶叶经营与销售岗位、茶叶品质检验岗位、茶叶加工岗位等,岗位需要掌握的关键技能见表1。

根据以上职业岗位,茶文化专业需围绕人文类、管理类、茶学类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开设课程,在茶文化、茶艺表演、茶叶营销、茶叶审评与检验、茶叶加工等方面开展基本训练,使培养的学生具备相关基本能力,并达到国家职业资格 “茶艺师”、“评茶员”中级工的职业能力水平,在毕业前至少取得一种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部分优秀毕业生,在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特长外,还具有较高的创业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2.2 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无缝对接

根据按照“企业的职业岗位群(岗位)—人才所必需的能力—确定工作任务—工作领域—确定学习领域—开发相应课程”模式进行课程体系开发。根据学习领域内容,将理论教学课程设置为茶文化和茶艺、茶叶经营管理、茶叶加工技术、茶叶品质鉴定、人文综合素质等五个功能模块。每个模块的主要课程设置见表2。

表1 茶文化专业职业岗位分析与关键技能Table 1 The professional occupation analysis and key skills of tea culture major

表2 茶文化专业功能模块及课程设置Table 2 Function modules and curriculum setting of tea culture major

项目组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在分析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将学科体系的主干课程内容进行解构,如将 《茶叶化学》、《制茶工艺》、《茶叶审评与检验》等课程中关于品质化学成分、加工过程化学变化等内容进行分解、重新组合;按工作过程中的行动体系选择、优化课程内容;通过“精简、重组、增设”等途径,实现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整体优化。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

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逐步推行毕业生“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主干课程《茶文化》、《茶艺》课程与“茶艺师”职业资格考试要求相衔接;《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与“评茶员”职业资格考试要求相衔接;《制茶工艺》课程与“茶叶加工工”职业资格考试要求相衔接。“茶艺师”、“评茶员”职业技能成绩与《茶艺》、《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学习成绩互认。要求本专业学生达到国家职业资格“评茶员”、“茶艺师”中级工的职业能力水平,并在毕业前至少取得“茶艺师”中级工国家资格证书。而大部分毕业生在校期间,就已取得了“评茶员”中级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2.3 推行“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2.3.1建立“教、学、做”一体化教室

建立了茶艺实训室、茶叶加工实训室、茶叶包装实训室、茶叶审评实训室、茶叶现代化机械化加工车间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场所。其中,仿真茶艺室配有20套实木茶艺表演台、30平方米的陈设茶具博古架及多媒体、电视、音响设备;茶叶现代化机械化加工车间是投资120万元新建而成,拥有连续化、自动化、清洁化名优茶生产线1条,能够开展6大茶类加工实训。

2.3.2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结合职业岗位需求,以工作任务、项目需求为导向设计学习情境,对茶文化专业主要核心专业课程《茶艺》、《制茶工艺》、《茶叶审评与检验》等进行了优化。以《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为例:《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工作任务 (茶叶品质感官审评、茶叶理化检验)→学习情景(绿茶、黄茶、黑茶、青茶、白茶、红茶和再加工茶品质感官审评、茶叶理化检验)→教学实施(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实践,师生共同讨论、评价,综合考核成绩)→评茶员职业资格证书。

在一体化教室,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实践,通过反复、规范的实践行动掌握技术和提高技能。倡导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于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2.4 建立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

目前,信阳农林学院已建立“理论实践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发挥社团作用,提高实践技能”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构建了以课程实验、教学实习、综合实训、毕业顶岗实习等环节组成的课内实践教学体系以及专业社团、专业社会实践、专业技能竞赛等环节组成的课外实践体系。

茶文化专业是实践性和技能性很强的专业,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工学结合,建立完善的课内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践教学比重:第一,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实践教学课时数占总学时40%以上;第二,系统设计、实施茶文化专业的实践教学,特别是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按照“认识-实践-认识-再实践”的双循环模式,依次开展“课程实验-生产实训-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的专业性实践教学;第三,实践教学强化茶艺技能与茶叶感官品质鉴定、理化检验技能训练;第四,采用“5+1”教学进程,即学生前5个学期在校内进行理论学习和校内仿真的实训基地进行职业能力的基本训练,最后一个学期到校外实习基地第一线顶岗实习;第五,开放一体化教室,充分利用实训室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三年的教学过程中能得到连续的实践训练。

在建立完善课内实践体系的基础上,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构建了包括专业社团、专业社会实践、专业技能竞赛等环节组成的课外实践体系。2002年成立了学生社团——茶艺协会和学生茶艺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社团内普及我国的茶叶种类、名茶、茶叶品质的鉴定、茶与健康等茶文化知识,开展茶文化知识咨询,练习茶叶的冲泡技艺,举办无我茶会、茶主题晚会、茶文化知识竞赛、广场茶艺表演等活动,参加中国信阳茶文化节等茶事活动。茶艺协会2003年被学校评为 “四星级社团”,2004年、2005年、2008年至2013年先后8年被评为校级“五星级社团”,学生茶艺队在校内多次重要活动中进行精彩茶艺表演,连续三次荣获中国茶都——信阳茶文化节茶艺表演比赛银奖,信阳市电台、信阳日报等媒体对社团活动及茶艺队曾进行多次报道。学生社团一系列活动的开展,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自2003年开始,茶文化专业二年级学生每年举行学生茶艺技能竞赛。通过技能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以赛促学。学校组织开展暑假专业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开展调查与实践活动,并就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参加“暑假专业社会实践活动汇报会”,交流专业社会实践经验和心得。专业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拉近了同学与社会的距离,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学校还先后组织本专业学生参加茶文化论坛、茶叶科技研讨会、茶叶博览会、名茶质量评审会等茶事活动,使学生了解信阳茶产业及国内茶叶发展状况。有些学生还参与了企业茶艺表演工作,有些学生作为青年志愿者参与名茶博览会及其他大会服务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锻炼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高职茶文化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效果

项目对茶文化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和优化后,人才培养方案已在信阳农林学院茶文化专业共500多名学生中全面实施,并已经取得很好的效果。该项目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省内首创,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具有重大应用推广价值,可在全国茶文化专业和茶艺专业的高职院校推广应用。

3.1 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项目的实施拓宽了茶文化专业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学生毕业时所具备的职业能力,特别是专业实践技能,基本上能很快适应茶文化专业面向的主要工作岗位,直接顶岗工作,而不需进行岗前培训,增强了就业竞争力,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实现了“零距离”上岗及职业生涯的可持续性发展。

毕业生毕业后短时间内就成为企事业单位的骨干,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5%以上。2008届毕业生曹娇同学现为文新茶叶有限公司郑州区品牌运营经理;2009届毕业生沈蛟龙为信阳毛尖集团茶艺表演队队长;2011届毕业生魏秀君任华祥苑茶业上海直营店店长;2012届毕业生史翠红由于表现突出,当年即被任命为福建八马茶业郑州专卖店店长。

3.2 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了专业建设成绩

专任教师中有1人荣获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人被评为河南省优秀专家,专任教师“双师”素质100%,其中拥有高级茶艺技师的占总数50%以上,高级评茶技师占专任教师30%。《制茶工艺》课程2004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是我国近40个高等教育茶学类专业中第一门国家精品课程,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高职高专茶叶类专业中唯一的1门国家精品课程。茶文化专业2012年被确定为“河南省特色专业”。

4 项目创新点和特色

根据茶产业发展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针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高职茶文化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组优化确定了茶文化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根据岗位就业群的特点和能力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重构课程体系,将茶文化专业课程设置为茶叶加工技术、茶叶品质鉴定、茶文化和茶艺、茶叶经营管理、人文综合素质等五个功能模块。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构建了包括专业社团、专业社会实践、专业技能竞赛等环节组成的课外实践体系。充分发挥专业社团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开放茶艺和茶叶审评等实训室,充分利用实训室的时间和空间,强化学生茶艺技能和茶叶品质感官鉴定技能训练。组织学生举办和参加多种茶事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课内实践教学体系与课外实践体系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专业社团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形成了“理论实践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发挥社团作用,提高实践技能”的综合素质培养模式,夯实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完善了学生的素质结构。

[1] 封槐松.全国茶叶去年继续增产增收[J].中国茶叶,2014,(1):27.

[2] 陈宗懋.创新—我国茶业持续发展的基石[C]//中国茶叶学会.中国茶叶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杭州:中国茶叶学会,2004:5.

[3] 张士康.把握黄金战略机遇 育壮茶业“产业树”[J].中国茶叶加工,2013,(1):1.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eaching Content and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of Tea Culture Major in Vocational Colleges

GUO Gui-yi,ZHANG Jie,SUN Mu-fang,YUAN Ding,CHEN Yi,LIU Jia,ZHU Jian-mei
(Department of Tea Science of Xinyang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Xinyang 464000,China)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Xinyang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optimized the eduction objects of the tea major to fulfill the employment needs of the market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survey.It integrated the curriculum contents to reconstruct 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teaching content.A"double certificate"system has been implemented in the tea culture major to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and occupation standard.The teaching mode of task driven and project oriented established an optimized classroom combining teaching,learning and practicing.The learning process was designed based on tasks and project needs.The education model focusing on comprehensive quality,i.e.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combination of in-class and out-class,development of practical skills,improved the education quality.

Tea culture,Major,Teaching reform,Curriculum system,Teaching content

TS971.21

A

2095-0306(2014)02-0044-05

中国茶叶加工 2014,(2):44~48

2014-01-17,修改日期:2014-05-29

河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改革项目(2012SJGLX375),2012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茶文化专业(教高〔2012〕979号)

郭桂义(1963-),男,河南辉县人,教授,主要从事茶学教育及研究。

猜你喜欢
茶艺茶文化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茶文化的“办案经”
茶艺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香喷喷的茶叶
声乐作品在茶艺表演中的艺术价值探讨
当前茶艺表演主题创作及审美生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