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研究型医学生培养,促进中国医学跨越发展
——《循证医学》教学所引发的思考

2014-03-07 12:47冀瑞俊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10期
关键词:循证医学研究型哈佛

冀瑞俊,王拥军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由一名初出茅庐的医学生,逐渐成长为一名神经病学专业的临床医生;又由一名国内大型三级甲等医院的临床医生,来到世界著名的哈佛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MGH)接受为期2年的脑血管病专业培训(Fellow),进而成为一名血管神经病学专科医生。目前我在承担日常的临床和研究工作的同时,又承担了血管神经病学相关的教学任务。不同角色的变化、不同时空的转换、不同人生的经历,使我有机会对比国内、外医学生的异同,从而发现一些现象和规律,最终为我们更快、更好地培养跨世纪医学人才提供有益的信息和线索。

1 “理论课”和“实习课”反差所引发的思考

今年我承担了7年制医学研究生《循证医学》代教任务,在以卒中后并发症的若干循证医学分析作为实例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学生在“理论课”和“实习课”中,呈现出迥然不同的状态:在理论课上,同学们各个全神贯注,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然而,在实习课上,同学们却“三缄其口”,对学习知识的应用未呈现出足够的热情和兴趣。学生“理论课”和“实习课”所呈现状态的反差直接反映出我国医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重视知识的获取和积累,而相对忽略实际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1]。

2 感悟“哈佛医学精神”

在MGH学习和工作期间,零距离的感受了“哈佛的医学精神”——在这样学术研讨的氛围中,不同文化、专业、肤色、国度的医生,再没有文化的差异、专业的划分、种族的区别、国家的界限,所有的医生都成为“战友”,大家共同目标就是“攻克疾病,造福人类”。在众多“哈佛医学精神”的形容词中,“探索”、“探索”、“再探索”成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标志之一。

3 “研究型”医学人才是我国医学跨越发展的核心动力

按照对医学进步的贡献不同,优秀的医学人才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继承型”:其继承了前人创造的优秀成果,并将之应用于医学实践;其二是“研究型或发展型”:其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和创造,为推动医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从宏观医学发展的轨迹来看,第一类医生可贵之处在于传承了医学的成果、延续了医学的发展;而第二类医生更为可贵之处在于拓展了医学的领域,推动了医学的进步。因此,“研究型”医学人才是实现我国医学跨越发展的核心动力。

4 加强“研究型”医学生培养若干问题的思考

4.1 加强“研究型”教师队伍的培养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榜样和标杆。很难想象,一个缺乏基本研究素质的教师能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研究型”学生。因此,“研究型”医学生培养的前提和基础是加强“研究型”医学教师队伍的建设[2]。

4.2 加强医学生“研究意识”的培养 培养医学生的研究意识必须树立正确的“临床实践”和“临床研究”辩证关系观。在医学发展的过程中,“临床实践”和“临床研究”不是相互独立、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如图1所示)。“临床实践”是临床问题诞生的源泉,“临床研究”是解决临床问题的根本途径。

图1 “临床实践”和“临床研究”的辩证关系模式图

4.3 加强医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 “科学的本质是方法”,临床研究的本质是临床研究方法的培养和建立。在医学教育的初始阶段,医学教师应注重医学生研究能力和研究方法的培养,以为其在今后步入临床实践和临床研究阶段奠定充分的方法学基础。

4.4 加强医学生“创新能力”的保障机制建设“研究型”医学生的培养不仅需要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更需要充分、有效的组织保障和机制支持。只有建立科学的、合理的、充分的、有效的组织保障、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研究型”医学生队伍的培养才能实现一个持续不断的良性发展过程。

1 白一, 龚云辉, 刘希婧, 等. 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医学教育的现状[J].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4,10:113-115.

2 张梦, 张静, 高源. 医学素质教育中教师主导作用的思考与探索[J]. 医学信息, 2014, 12:13.

猜你喜欢
循证医学研究型哈佛
被哈佛开除的奥运冠军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如何在双赢谈判中赢得更多?——读《哈佛双赢谈判课》给人的启示
小学数学单元研究型整合学习的探究
中药注射剂治疗冠心病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医学院校开展药理学循证医学
循证医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实践
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探讨——以海洋环境保护课程为例
大疱性类天疱疮合并脑血管病的循证护理体会
中国研究型大学经费筹措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