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实习记者 赵天宇
一桥通衢长江南北,两路顺接苏皖东西 记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
文/实习记者 赵天宇
长江在安徽段被称作“皖江”。从芜湖的鲁港开始,拐了个四十度的弯,流向由自东向西变为自南向北,一直到南京的燕子矶才恢复东西走向。长约120公里的南北向段流经安徽芜湖,马鞍山,江苏南京三地。这段江宽水急,平均宽度可达3—4公里,自古就是天险。滔滔江水在滋养两岸人民的同时,也极大地阻碍了长江两岸百姓的正常交往。人们熟知的项羽兵败,不肯东渡乌江的故事,便发生在这120公里中的马鞍山段。
2013年12月底,全长36公里的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这是安徽省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建造的第一座长江大桥,也是安徽省到目前为止长度最长、投资额最大的长江大桥。
1968年,第一座完全由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结束了长江下游不通桥的历史。2000年,芜湖长江公铁两用大桥建成,这是安徽省第二座长江大桥,也是当时中国最长的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此后十年内,这段长江上又陆续竖起了南京长江二桥、三桥、四桥、大胜关长江大桥。
但是,马鞍山段的过江通道,却迟迟没有建成。
马鞍山,城市因马钢而得名。马市地理位置优越,主城区距离南京绕城高速只有20余公里,是不折不扣的“南京后花园”。2011年安徽省调整行政区划,原归属地级巢湖市,位于长江北(西)岸的和县,含山两县划归马鞍山市管辖,使得马鞍山从行政区域上实现了跨江发展。可由于没有长江大桥,想要跨过长江,只能依靠轮渡,否则必须绕道下游20公里的南京长江二桥或上游20公里的芜湖长江大桥,一来一回,就要多走将近40公里。
长江轮渡,在当地也叫汽渡,顾名思义,就是用渡船装载汽车,汽渡过江常见,但装满汽车的渡船在两三公里宽的江面上来回往返,的确不是一件容易事。马鞍山境内的“马和汽渡”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汽渡时间慢,效率低,一辆渡轮通常只能装10辆小型车,而过江却要花费将近2个小时,如果赶上节假日或是特殊天气,等待时间会更长。此外,渡轮的安全性也难以保证,2012年8月16日,马鞍山马和汽车轮渡有限公司所属汽渡船“马和汽渡104”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倾覆沉没,13条生命被江水无情吞噬。
“过江难”使得安徽省经济最发达的马鞍山江东地区与长江对岸,无法协同发展,马鞍山主城区125万市民,想去省会合肥,必须绕道南京长江二桥,多走将近30公里的“冤枉路”。缺乏有效的辐射带动,江北(西)的和县、含山经济发展缓慢,一些数据则更能说明问题,2012年和县、含山两县GDP总量不足200亿元,仅占马鞍山1200亿元生产总值的六分之一,甚至还不如相邻的南京市浦口区一半多。
建设长江大桥,连接长江两岸,实现均衡发展,早已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泰州长江大桥:全长62.088公里,连接泰州,扬中与镇江,跨江主桥及夹江桥全长9.726公里,2012年11月25日正式通车,主桥采用三塔两跨悬索桥型,每跨跨径均为1080米,系世界首创
南京长江四桥:双塔三跨悬索桥,主跨1418米,全长29公里,2012年12月24日建成通车,被称为“中国的金门大桥”
马鞍山长江大桥起于马鞍山当涂县牛路口(苏皖界),在当涂县江心洲位置处跨越长江,止于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姥桥镇206国道,大桥全长约36.274公里。其中跨江主体工程长11.209公里,南岸接线长19.320公里,北岸接线长5.745公里。
由于大桥跨越江心洲,因此11公里的跨江部分以江心洲为轴,被分为左右两汉,两汉的构造方式有所差异:左汉采用2×1080米三塔两跨悬索桥,而右汉则采用2×260米三塔两跨斜拉桥。这种斜拉桥组合悬索桥的设计,既考虑左右两汉的河床水文条件的特点,又从视觉上突破了传统模式,算得上桥梁建筑中的突破和创新。
马鞍山长江大桥成功实现了“三个世界第一”和 “四个行业首创”。左汉悬索桥主跨度达1080米,首次实现了三塔两跨悬索桥跨径由百米向千米的重大突破,主跨跨度在世界同类桥梁中位居第一;中塔是钢混叠合塔,桥面以下是混凝土、以上是钢筋,高达175.8米,钢混叠合塔规模居世界第一;相关建设单位研发出了起吊能力达210吨的塔式起重机,这又是一个世界第一。四个行业首创则分别是:首创悬索桥塔梁固结的结构体系,首创根式基础结构,首创悬索桥飞艇牵引先导索过江工法,首创可调曲率爬模系统及曲线塔施工工法。
而大桥的另一大特点,则是在设计上充分体现了徽风皖韵,右汉主塔形似字母A而右汉则形似字母H,这与“安徽”的汉语拼音首字母“A、H”是一致的。同时,在桥塔横梁的设计中,又融合了徽派建筑中牌坊的多种元素,使其造型美观、新颖,更具地域文化特征。门式结构,则寓意着马鞍山“敞开东大门,融入长三角”的决心。右汉主桥充满柔性的拱形桥塔、橘红色的塔身,与郑蒲港新区、采石风景区等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大桥的建成带来最直观的变化,就是长江两岸居民来往将更加密切,终于可以告别苦等轮渡汽笛或借道宁芜过江的历史。从前动辄数小时的过江时间,现在只需要十几分钟。马鞍山沿江两岸,蕴藏着众多文化旅游资源,长江三大名矶之一的采石矶,和县的霸王祠、鸡笼山等,大桥的建成必将有利于旅游市场的整体开发。
就马鞍山市而言,长江大桥对于实现一江两岸发展,开发沿线资源有着积极作用。2012年,马市以和县姥桥镇郑蒲港为基础,规划新建了郑蒲港新区,目的就是充分依托长江“黄金水道”的资源优势,力争打造成安徽的“北仑港”并建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临港新城。长江大桥的建成,使得马鞍山城区,当涂城区与郑蒲港新区终于连为一体。
从全省和区域的角度来看,马鞍山长江大桥的建设更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安徽中东部和江苏西南部,本就人缘相近地缘相亲,但交通不便使得安徽与长三角最西缘县市的横向交流长期严重受阻。大桥的修建和常合高速的全线贯通承东启西,使得安徽省高速和长三角高速公路网连为一体,促进了安徽融入长三角向东发展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助力了苏皖共同发展。
一桥通衢长江南北,两路顺接苏皖东西,造桥是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落实交通建设规划, 提升建筑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出行需求的重要手段,2014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落实《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20年)》的关键一年,马鞍山长江大桥的建成,只是一个顿号,以沪通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五桥等一批特大跨江桥梁将在2014年陆续开建,而我国的交通建设水平,也必将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九江长江二桥:双塔单侧混合梁斜拉桥,主跨818米,全长25.193公里,2013年10月28日正式建成通车,是江西自主设计、建设的第一座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跨长江桥梁
沪通长江大桥:全长52公里,上海段长江大桥长2.48公里,江苏段长江大桥长4.67公里,2011年12月24日建成通车,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中上沪陕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