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神话”光影下的新疆

2014-03-06 09:55王楠楠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14年5期
关键词:通关海关经济带

文/本刊记者 王楠楠

“上海神话”光影下的新疆

文/本刊记者 王楠楠

几千年来,古丝绸之路一次次遭遇挫折而关闭,又一次次重新开通。然而,古丝绸之路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开拓;为目标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奋斗;对梦想永不磨灭的热诚和追寻——这一切都源自人们的创新动力!

《福布斯》中文版《新疆再发现——开启亚欧财富走廊》专刊曾撰文,将位于纵贯东西的312国道两端的上海和新疆做了对比,认为在地缘、资源和政策三大优势推动下,新疆这个中国面积最大的省区,很可能在未来十年到二十年的时间,续写“上海神话”,成为中国经济一个新的增长极。

这也意味着,新疆成为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最具活力的地区,并非想象。

宛如一束追光,上海合作组织投射下的那片光影,照亮了西域。

近二十年来,随着中国与中亚各国交流合作的日益活跃,以及上海合作组织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一些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也希望能够借中国“快速发展的东风”,搭上上海合作组织这辆多边合作的“快车”,谋发展,图繁荣。

一组数据可以说明:自2006年以来,哈萨克斯坦已通过中哈原油管道累计向中国输送原油6000多万吨;2009年以来,中土天燃气管道已累计向中国输送天然气700多亿立方米,由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构成的“地下丝绸之路”,使新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能源枢纽……换而言之,新疆开放的空间有多大,其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宽。

在推动欧亚各国之间发展合作的过程中,新疆已经从原来的末端变成了起点,从原来的战略后方变成了战略前沿。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新疆正成为未来最具活力、潜力与想象力的地区之一。

东西方文化的“黏合剂”

事实上,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已经不仅仅是贸易之路,更是东西方文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本身就蕴含着共同历史文化、合作繁荣与互利互信的意义。从地理位置可以看出,古丝绸之路东起西安,经河西走廊进入新疆,分北、中、南三道和中亚、西亚、南亚以及欧洲和非洲连接起来,无论从北、中、南三道中的哪一条,都必经新疆和中亚,因此新疆和中亚在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说过,在世界上“真正能独立成为体系、影响比较大又比较久远、特点比较鲜明的文化体系,世界上只有四个: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闪族伊斯兰文化体系,希腊、罗马西方文化体系。这四个文化体系还可以再进一步简化为两大文化体系群:前三者属于东方文化体系群,后一个属于西方文化体系群。西域地处东西两大文化体系群的中间,是东西文化交流的必由之路”,“新疆在全世界上是唯一的一个世界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全世界再没一个这样的地方。”

新疆不仅是丝绸古道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东西方文化的“黏合剂”。东西方文化通过丝绸古道不远万里传播到新疆,不同的文化在此淬炼、加工的过程中,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彼此逐渐融入了新的元素,最后被双方提取和吸收,极大促进了丝绸之路沿线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例如来自古代印度的佛教文化东传进入西域,古代西域在接受佛教之后,又将佛教文化传入到内地,因此汉语中的佛教词汇“和尚”一词,就是出自古代于阗语和疏勒语,并且“和尚”经于阗语借入汉语后又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不仅借入汉藏语系的藏语,还随汉文化的传播走向东来和印度支那诸国。至今藏语、越南语、朝鲜语和日语等语言中的“和尚”一词,均源自汉语。

不难理解,古代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物种传播之路,也是沿线各国、各族人民的文化交流之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丝绸之路在新疆南北形成的众多通道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开发和居民点的建设,形成一系列城镇和驿站。这些当年盛极一时的地方,有些历经沧桑已不复存在,有些则发展成今天的重要城镇。

被“串联”的30亿

这条经济大走廊东边连着活力四射的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沿线国家经济互补性强,开展互利合作的潜力巨大。当前,全球经济走势依然低迷,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打破贸易保护主义,推进国际贸易发展和要素流动,促进地区和全球经济繁荣的有利契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各国互利共赢的合作纽带,是世界和平发展的繁荣纽带。

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离不开口岸的建设与畅通。口岸是国家主权和对外开放的象征,口岸沟通周边,连接四海,促进国际贸易,方便人员往来,增进各国友谊,利于富民强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同样需要加强口岸建设,提高通关效率,方便货物人员往来。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要从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入手,形成跨区域大合作格局。这五个“通”都需要口岸畅通,口岸通,才能路路通,快快通。口岸建设与畅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口岸建设与发展较快,适应了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口岸数量从1978年的51个增至目前的285个,其中水运口岸139个,陆路(公路、铁路)口岸 83个,航空口岸63个,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口岸开放格局。

为促进口岸发展与国家战略协调,支持沿边地区深化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口岸交流合作,中国提出了加强沿边地区口岸基础设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建设陆路开放国际大通道,推进沿边口岸合作事务的协调解决,强化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对外交流合作,把沿边地区建设成为双方的发展带、合作带、安全带的目标,这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目标相一致。截至目前,中国沿边地区共有开放口岸108个,占我国口岸总数的37.8%。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给新疆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也要求其发挥重要通道和重要节点作用,连通周边,沟通中亚,面向世界。国家口岸办一直重视新疆口岸事业的发展,积极给予政策支持。新疆现有18个口岸,位居我国边境省区前列,在实施向西开放中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年通过新疆的进出口货物达4千多万吨,人员2千多万人次,交通运输工具30万辆次。而随着郑新欧、渝新欧、蓉新欧、汉新欧国际班列的开通,新疆口岸通过量大幅度提高,不仅为自身的发展助力,也带动了内陆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内陆地区从新疆铁路口岸运出货物的时间和成本均优于海上路线。

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是今天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通道和重要节点。如今,串联着新疆的古老丝绸之路重新焕发生机,总人口30亿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已具雏形。

国家口岸办三处处长孙晓波表示,结合口岸工作的总体部署,“将以更大力度支持新疆口岸建设发展。一是根据新疆口岸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定位和功能定位,按照效益优先、合理布局、盘活存量、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快新疆地区口岸建设。二是加大沿边地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中央预算财政转移支付、老口岸改造等项目给予新疆口岸支持,提高口岸运行能力和通行能力。三是发挥新疆口岸的强大辐射功能,带动内陆地区形成对外开放的新高地。促进区域和跨区域通关的便利化。通过加强内陆地区的通关申报查验与沿海沿边地区口岸的协同配合、联动发展,推进多式联运等,依托全国18个集装箱铁路中心站和高速公路网,合理布局口岸相关延伸区,畅通各重要枢纽、桥头堡的进出通道,形成内陆与新疆互动并进局面。四是在国际合作方面,加强与新疆周边国家口岸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双边口岸政策协同、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发展、通行信息互联互通。目前已经建立了中哈口岸交流合作平台。下一步要推动中塔、中巴等口岸交流合作平台的建立。”

世界向东,中国向西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新疆有望获得中央更多政策支持。

天时、地利、人和,为新疆成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排头兵打下了坚实基础。基于地缘优势,新疆一直都是中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大通道,也是与中亚五国贸易最为密切的区域之一。

多年来,新疆口岸与哈萨克斯坦的贸易额稳居新疆对外贸易之首,与中亚其他各国的贸易活动也日趋密切。国家全力推动中巴经济走廊、中吉乌铁路、中哈天然气管道重大工程,新疆与中亚各国通道建设飞速发展。喀什、霍尔果斯两个经济开发区和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全面建设,新疆一南一北连接内地、向西开放的重要区域正蓄势待发。

两千多年前开创的古丝绸之路,依靠骆驼和马匹作为交通工具,现代丝绸之路则通过新疆扩张为三维立体化通道,呈现地下(多条油气管道和光缆等)、地上(公路、铁路等)、空中(飞机航线和电网等)联动的局面。

海关是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多年来,新疆海关一直致力于营造优质通关监管环境,目前,铁路、公路、航空、管道四位一体的监管网络已经建立,中哈霍尔果斯边境合作中心、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为主的特殊监管区域格局已经形成。近年来,海关出台多项措施努力营造优质通关环境,保障通关顺畅,为新疆外贸提供便利化通关服务,海关已经做好全面准备、整装待发,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腾飞保驾护航。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新疆先后出台了《海关总署支持西部大开发的总体意见》、《海关总署支持新疆发展和稳定8项措施》等一系列扶持和优惠政策,与自治区签署《关于进一步提高新疆对外开放水平合作备忘录》,全方位致力于促进新疆开放型经济发展。乌鲁木齐海关作为推动和服务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环,主动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切实转变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投身于新疆的改革和发展事业。在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推动贸易发展方式转变,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扶持出口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帮助本土企业“走出去”自主开拓周边国家市场,全面提升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充分发挥海关辅助宏观管理决策的作用。

根据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海关总署促进新疆发展和稳定的政策支持,乌鲁木齐海关把助推“一个中心、两个经济开发区、三个特殊监管区”(霍尔果斯边境合作中心,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乌鲁木齐出口加工区、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霍尔果斯合作中心配套区)的规划建设作为服务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因其特殊的优惠政策,对国内外企业产生较强的投资吸引力,并愈来愈受到新疆各地政府的重视,申请设立的热情持续高涨。在此背景下,乌鲁木齐海关充分发挥海关规划审批特殊监管区域的牵头作用,把完善海关特殊监管区和推动新疆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在对不同地区的经济情况进行客观评估分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统筹考虑,发挥各地比较优势,错位发展,做好功能定位和规划论证工作。

2010年7月,乌鲁木齐海关启动分类通关改革,以企业守法管理为核心,对不同风险等级的进出口货物在进出口通关环节实行“低风险快速放行”、“低风险单证审核”和“高风险重点审核”三种不同的通关模式,使企业更多的享受到了海关快速通关的便利,在通关效率大幅提高的同时降低了企业的通关成本。在此基础上,2013年7月乌鲁木齐海关又选取了两个海关开展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试点。通关无纸化使企业可以不受海关工作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进行“自由”申报,大大减少往返海关现场和排队等候的时间。随着试点范围的扩大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在确保“管得住”与“通得快”的前提下,让更多地企业参与到改革中来,享受改革带来的“红利”。

新亚欧大陆桥开通20年,作为桥头堡,新疆与陆桥各省区已经建立起密切的物流联系。新疆与内地的海铁联运、空铁联运、公铁联运等日益紧密。近年来,一些非沿桥的内陆省市,如重庆、武汉、成都、郑州等,越来越重视这条亚欧大陆桥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渝新欧、汉新欧、蓉新欧、豫新欧等由沿途国家海关、铁路等部门共同协调建立的铁路运输线陆续成为中欧贸易新通道。乌鲁木齐海关一直注重发挥新亚欧大陆桥对新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先后与全国90多个海关建立了转关业务联系,参与了环渤海区域、陇海兰新铁路沿线区域、泛珠江三角区和海峡西区区域的跨关区区域通关作业改革,与天津、西安、北京等20余个海关签订了区域通关协议,签署了《区域通关合作备忘录》,启用了 “规范和简化转关监管”和跨关区“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通关监管模式,实现了进出口货物在上述海关所辖口岸进出“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在加强区域间海关通关监管作业整体协作配合的同时极大的方便了企业进出口货物通关。

世界向东,中国向西。“丝绸之路”的神话必将伴着新疆大开放的号角再次续写,中国海关必将不辱使命、坚守国门,让神圣国徽在丝绸古道上散发出新的光彩!

猜你喜欢
通关海关经济带
开七窍的混沌大帝又活了:修辞通关①
通关英雄榜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清代海关银锭漫谈
一碗面的通关密码
关于未纳入海关统计的货物贸易收支统计研究
外贸企业海关合规重点提示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通关游戏
清代广东十三行与粤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