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岩手县岩泉镇岩泉香菇有限公司 译者:羿 红
利用周年栽培发展香菇生产(译文)*
作者:岩手县岩泉镇岩泉香菇有限公司 译者:羿 红
(译者:福建省食用菌技术推广总站,福州 350003)
工厂化香菇;周年栽培;日本
1997年,日本岩泉香菇有限公司由岩泉镇出资93%,购买菌包进行香菇生产。当初的生产规模只有年产200吨,发展至2013年,年总产量已达到1 300吨。下面简单介绍该公司从购买菌包进行香菇生产,到克服重重困难自制菌包发展香菇生产的历程。
岩手县岩泉镇位于日本北部山区的东面,城市面积大,人口约10 800人,从市中心到盛冈市约需1个半小时车程,城市的森林覆盖率达93%,其森林面积超过佐贺县森林总面积。
为充分利用当地资源,1997年,依靠镇出资购买菌包发展香菇生产,而今公司已有资本金3.05亿日元,从业人员160名左右,拥有1.3平方公里面积的菇房,日制菌包最多时可达9 000个,全年除去节假日10天,都在生产。每年公司本部及其农户可栽培菌包2 844万个左右,香菇年产量可达到1 300吨。
公司创建初期,建成6栋可容纳3.6万袋的大型出菇房,靠购买菌包进行生产,年总产量只有200吨;以后新增了出菇房(图1)、培养室,年总产量逐步扩大到500~600吨。
迄今,公司生产遭遇的最大危机是2006年的菌包不出菇。那时为降低购买菌包的成本,采取了自行繁育的方式,结果导致菌包不出菇,使得2006年的年产量从上年的550吨降低到300吨。自2007年开始,公司总结失败经验,依然决定要改变靠购买菌包进行生产的方式,增设培养室(图2)自制菌包发展生产,2008年年产量突破了700吨,2010年产量进一步提高到992吨,至2012年,公司年总产量高达1 300吨。
图1 在落合工厂的香菇出菇房,目前公司共有25栋这样的温控菇房
图2 从购入菌包生产改为自制菌包生产而增设的培养室
在栽培方法上,使用周年性栽培菌种,一个周期需90天,经3次浸水后可收获4潮,每袋菌包平均产菇450克,管理技术到位的可达500克以上。管理技术要点为:菌包开袋后必须进行疏芽。因周年栽培的菌种具有初次集中发芽的特点,如不疏芽,就易产生菇形小的等外品菇。因此,需在开袋后对菌包进行疏芽,以保证大形菇的长成,直到第4潮为止。通常,我们是将每袋菌包的1次生长菇限制在10~20个,控制第一潮的菇产量占总产量的55%左右,即220~250克;第二潮菇的产量约70克。这样就能保证剩下3~4潮菇有一定产量。依靠疏芽管理,可得到大形菇,菇价得以稳定。图3是菌包疏芽前(左)后(右)的比较。
图3 香菇菌包疏芽前与疏芽后
在销售上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近2年来市场疲软。2010年前市场一直平稳,从2011年开始市场发生变化,到2012年菇价进一步下降。公司依靠周年栽培,产量稳定在日产3吨,以首都周边城镇超市作为主要市场,另一部分则依靠专营店进行销售。为改变价格过低的现状,拟在今后大力发展直销商,以减少流通的中间环节。同时,为确保生产的经济效益,还将努力降低人工称量包装的费用和出货损耗。
为谋求进一步发展,公司还拟依靠注册特色商标,采用与被誉为日本第3大钟乳洞的龙泉洞旅游部门联合销售产品的方式打开市场。同时,依靠公司加农户的模式,进一步扩大生产。公司报告显示:2011年,新增菌包销售量70万袋,新增年产量300吨。为改变生产效益较低的现状,公司正在采取有效利用菌包、疏芽和产品加工等一系列措施来提升其总体经济效益。
致谢 本文翻译得到黄毅教授的指导,谨此致谢。
*原文为日文,刊于日本《特产情报》2012年第12期
S646.1+2
B
2095-0934(2014)06-3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