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丹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意志动词和无意志动词这一概念在初中级日语语法中不可避免。长期以来,学术界在谈及意志动词及无意志动词时,偏重于对其概念的研究。但在实际的语言教学与应用中我们发现,动词的意志性并不是绝对的。仅仅从意志动词与无意志动词的概念去思考,不仅学习者难以把握,施教者也容易困惑。
该文将从“准备期”[1][2]的角度来考察动词的意志性。一般来讲,无关动词的意志性,世间的所有行为动作都会经历“开端—发展—结束”三个过程。因此本稿将结合“准备期”与意志性的关系,并联系“わざと”等四个副词的影响探讨一些可循的规则,为日语学习者提供借鉴。
宋协毅(2001:57)提出世间的所有事物都会经历“开端—发展—结束”三个过程。“准备期”就是先于“开端”之前的阶段。而人们有无意识到“准备期”的存在,所使用的日语表达是不同的。例如:
(1)二日前に吹いた南風が「花おこし」になり、遅れ気味だった各地の桜が咲きハジメル。東海各地では、お花見客でにぎわっている。
(2)あら、桜はもう咲きダシタじゃないか。
首先,对于例(1)的“咲きハジメル”,宋协毅(2001:25)是这样解释的:在樱花盛开之前,人们已观察到樱花树自身的生长已完全具备条件,花蕾缀缀;等待已久的人们有意识地通过报纸和电视新闻关注樱花盛开的消息,有意识地到户外仔细端详含苞欲放的花蕾几时绽放。这些表现都说明了樱花盛开前的“准备期”是被有意识地关注着。然而因为某种原因而忽略了樱花即将盛开的这一前奏,突然某一天意识到樱花已经完全盛开这一美景,便有了例(2)的说法。这里的“准备期”指的是行为动作发生前,事物变化前的准备阶段。并且这一阶段无论被人们意识都与否,都是客观存在的。例(1)正是因为突显了“准备期”的关注,所以选择了意志性较强的“咲きハジメル”[3]。也就是说有了意识上“准备”,就迎来了意料之中的“开始”。
因此,任何事物的变化,任何行为动作的出现,都必须经历一个“准备期”,只是这一阶段不一定都会被意识到。
仁田義雄(1991)把事物的变化分为「発生·過程·達成」三个阶段。这里的「発生」即为“开始”之意。因此基本上我们可以通过在“准备期”这一过程根据是否有意志的参与,从而判断动作行为是否具有意志性。从例(1)(2)中可以看出「~ハジメル」和「~ダス」的不同点之一在于前者的“准备期”是有意志的参与的[4]。即在例(1)中人们在准备要去赏花之前,进行了关注樱花盛开信息的一系列有目的有意识的准备活动。
事实上,意志性的行为动作即为意识的实施化。人们在做出某种意识行为之前,思想已先于行动开始进行。人们会事先结合周围的实际情况来考虑此行为的可实施性,对其行为动作的结果做出预计。然后根据计划,基于实施者的意图实施该行为。换句话说,动作行为的发生之前,这个指示的意志先工作。此时,表达该行为动作的动词则为意志动词。
(3)済んだことは忘れよう。
(王忻2001:296)
(4)私は往来で学生の顔を見るたびに、新しい学年に対する希望と緊張とを感じた。私はしばらく先生の事を忘れた。
(こころ)
一般说来,「忘れる」意为由于年岁的久远,大脑中的某种记忆自安而然消失的无意志行为。然而世上却有一些想忘也望不了的事。因此无论是「忘れた」或是「忘れない」皆可看做非人类意志就可控制的动作。例(3)中王忻(2001:296)基于仁田義雄(1991)提出的「自己制御性」指出「忘れる」属于「過程の自己制御性」[5]。由于已发生结束的某件事给主体带来了痛苦的经历,为了避免此种负面情绪带来的影响,动作主体决定忘记此事。先不管结果是否能真正地忘掉,起码在此动作实施之前动作主体已有了达成此行为的决心与意志。并且在实施过程中,诸如主体销毁与此事相关的物品,迫使自己不去想与此事相关的所有,竭尽全力使事情的结果与意志一致。最后不管结果如何,在整个行为的准备、起始、过程中都包含了强烈的意志性。因此例(3)中的「忘れる」可以看做意志动词。而例(4)中的「忘れた」正是随着时间的消逝,记忆逐渐消失之意。动作主体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了新环境的适应上,在这段时期对于「先生の事」是自然的遗忘,主体并没有为了忘记而做出任何努力。在该动作发生前的准备期阶段,亦无意志的参与。此时的「忘れた」是在主体自身无意识状态下的无意志行为。
(5)天気がいいから、散歩に行く。
例(5)是由日语能力测试听解部分试音的例句「天気がいいから、散歩しましょう。」转化而来。在此例中「散歩に行く」毫无疑问是意志行文。因为在该动作实施前就有了为此动作进行的意志性准备。其依据就是表示原因的「天気がいいから」。说明主体在决定实施動作「散歩に行く」之前就进行了观察天气等诸条件是否具备的意识活动。
因此,如表1所示,意志动词无关动作的结果,在「発生」前的「準備期」阶段即有了意志的参与。换句话说,在某行为动作实施之前,关于此动作的人类意识便开始运作。无关于动作行为的过程及结果能否得以意志掌控,只要在“准备期”内为此动作的达成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即可称为意志动词,反之则为无意志动词。
表1
以上说明动词的意志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并且在特定的副词修饰下,意志动词和无意志动词可以相互转化。例如:
(6)花子はゴールの前でわざと転んだ。
(彭广陆1999)
(7)子供が車にひかれそうになって、思わずあっと叫んだ。
﹙基礎日本語辞典 第二版﹚
(8)話してはいけないと言われていたのに、うっかりしゃべってしまった。
(外国人のための基本語用例辞典 第三版2)
(9)タバコをやめようと思うのですが、人がすっているとつい手を出してしまいます。
(外国人のための基本語用例辞典 第三版2)
「転ぶ」通常作为因为自己不小心而摔倒的无意志动词。但在例(6)中用「わざと」加以修饰,则可以看出花子在摔倒前的准备期阶段对该行为的意图与谋划。再如例(7),眼看自己的孩子被车撞了的瞬间,惊慌失措,本能地大声喊叫是条件反射性的行为。此行为的“准备期”内理所应当不存在主体的思虑。例(8)中「うっかり」同「~てしまった」呼应使用,使主体由于自身疏忽而无意识地犯下失误。「しゃべってしまった」不具备意志性。例(9)中用「つい」修饰的行为乃是习惯性的,不经意的无意识动作。通过以上四例的分析可以看出由副词「わざと」「思わず」「うっかり」「つい」修饰的動詞会有意志性的变化。另外,于康(2009)亦举出了几例由「わざと」、「うっかり」修饰的语句:
(10)僕はあの時に手を離してしまったんだよなぁ。君の生活の自由を尊重するとかなんか言って。
(11)僕はあの時にわざと手を離してしまったんだよなぁ。君の生活の自由を尊重するとかなんか言って。
(12)不意をつかれた男は、うっかり手を離してしまう。
(13)矢代は食い物のことも忘れて云ったので、声も幾らか高かった。
(14)学生の多いコインランドリーでわざと財布を忘れて、財布をネコババしたコを脅かしてやっちゃおう!
(15)「いや~、それが昨日さ、うっかり数学の課題机に忘れちゃって!」
从上例中可以看出「手を離す」「忘れる」分别能用「わざと」「うっかり」修饰。「わざと」为故意而为之之意,「うっかり」用于反省由于自身疏忽而犯错的场合。按照宮島達夫(1989)的分类来看,「意志動詞は有情物[6]の意志的な動作を表す動詞であり、有情物の無意志動作は無意志動詞である」,「手を離す」「忘れる」两动作与「わざと」结合则为表示有情物意志动作的意志动词,如例(11)(14);与「うっかり」结合则为表示造成偶然结果的有情物的无意识动作的无意志动词。在“准备期”来分析意志的参与问题,可以看出用「わざと」修饰的「手を離す」事先有考虑到尊重对方的生活自由。并且例(14)中的「財布を忘れる」亦为有意图有目的的意识行为。与此相对的例(12)「手を離す」则是意料之外的行为,例(15)的「忘れる」也不是慎重思考的结果,而是不长记性所造成的失误。从句意上则可以断定这两者行为动作皆无意志的参与。
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在副詞「わざと」「思わず」「うっかり」「つい」修饰的情形下即便是同一动词,它的意志性也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通过以上观察可以看出意志动词和无意志动词的界定并不在于动作的结果能否为主体所掌控,而是看行为动作即将发生前的“准备期”内是否有意志的参与。而且动词的意志性也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在特定的语法条件下意志动词和无意志动词可以相互转化。本稿只举出了有限的副词修饰下的情形,其他还有哪些语法条件会影响动词的意志性将作为今后的课题有待研究。
[1] 于康. 日语他动词分类的可行性与他动词的意志性[J]. 日语学习与研究,2009,(5).
[2] 王忻. 新日语语法 时·态·体·语气[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
[3] 川井章弘. 無意識類副詞「つい·うっかり·思わず」についての語用論的考察[J]. 青山学院大学 緑岡詞林,1996,(20).
[4] 宋协毅. 现代日语补助动词研究[M].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5] 田中稔子. 現代日本文法の問題点四 自動詞と他動詞か、無意志動詞と意志動詞か[J]. 国文学解釈と鑑賞,1989,(17).
[6] 张晓希. 关于日语的意志动词与无意志动词[J]. 外语研究,19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