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和县农区畜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2014-03-06 20:26柏克仁
养殖与饲料 2014年8期
关键词:民和县农区示范场

柏克仁

青海省民和县甘沟乡兽医站,青海民和 810805

柏克仁,男,1959年生,大专,兽医师。

民和县属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之一,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很早就有着传统的养殖习惯。但是,大部分养殖户受饲养管理水平、品种、资源、市场等方面的制约,原传统粗放型畜牧业状况仍然没有根本性改变,发展滞后,增收难度加大,已成为畜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笔者针对民和县农区畜牧业结构调整浅谈几点个人看法。

1 畜牧业转型

结合民和县畜牧业生产实际,提出“扩羊、增牛、稳猪、发展蛋禽和獭兔”的工作思路;以“实施农畜结合、草畜联动、畜牧强县”工程为重点,大力推广全膜玉米种植和秸秆加工,提高其营养价值和利用率;狠抓规模养殖和家庭牧场的建设,初步形成“以农补畜、以畜促农”的农牧业循环发展生产格局。

1.1 强劲发展节粮性草食畜牧业

近几年,民和县由传统的耗粮型猪鸡养殖向节粮型草食畜牧业发展,牛羊养殖业得到迅速发展。2013年底,草食畜饲养总量达124.01万头,其中牛9.23万头、羊111.12万只;牛存栏5.61万头、出栏3万头,羊存栏52.24万只、出栏36.51万只。同比增长率分别为:饲养量为牛6%、羊17%,存栏量为牛27%、羊18%,出栏量为牛19%、羊47%。

2010年起,民和县种植业进行大调整,各乡镇大面积种植双垄集雨薄膜玉米,产出大量丰富的玉米秸秆,二茬复种、加上天然草场、退耕还林(草)、树叶及其他农副产品,饲草料来源和发展潜力很大,适于草食畜牧业的发展。针对市场上牛羊肉供不应求的实际,民和县农区养殖户要彻底改变一直把牛作为役畜饲养和养长寿羊的传统观念,强劲发展牛羊养殖业,保证全年都有新鲜牛羊肉上市,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千方百计推出一大批民和生态牛羊肉品牌。

1.2 在稳猪的基础上提高产品质量

据统计,民和县2013年底生猪饲养量达26.82万头、存栏7.78万头、出栏13.81万头,同比分别增长7%、2%、8%。根据皮厚肥腻猪肉在市场上供大于求的现状,为稳猪增效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抓肉品、提高质量;二是进行产品深加工,如将肠衣做成香肠销售;三是饲养皮薄肉瘦猪,重点产出高蛋白、低脂肪的“肉品”;四是加强杂交改良。

1.3 鼓励蛋禽饲养

农区应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果园、沟岔等发展养鸡(鸭、鹅)、积极推广放牧养鸡,产出特色土鸡及产品。

1.4 提倡獭兔养殖

系列獭兔产品在市场上极为畅销,每养1只獭兔的利润高达80~100元,可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又一产业。

1.5 开发观光型畜牧业

有条件的农户可在县城或乡镇适当引进、繁育、养殖珍稀动物,开发观光型畜牧业。

1.6 加强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要继续稳定千家万户为主的畜牧业养殖经营方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农民克服小农意识,扶持养殖大户,搞规模养殖。同时,抓示范带动,发展高效、生态、环保型畜牧业,使畜牧业从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达到全面提升的目的。民和县在发展畜牧业优惠政策的引领下,在原有的基础上创建了1个国家级奶牛标准化示范场、13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场(其中生猪示范场5个、肉牛示范场3个、奶牛示范场1个、肉羊示范场4个);建设市级养羊家庭小牧场133家。

2 畜禽良种化

实现畜牧业生产从数量型、温饱型向质量型、营养型转变的核心是畜禽良种化。实行良种良法配套,充分发掘外血良种增产增收的潜力。

1)民和县在牛羊等改良工作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但在群体中随机抽样核查中发现,还存着优良品种数量不多,以及本地牛、羊、猪体型(矮小)外貌(毛色杂)差异大、低产(1羊1羔)、晚熟(生长发育缓慢、育肥期长)、生产效益低等的劣势。

建议大力引进优良品种,强化良种意识,尽快改造、取代当地低劣品种。牛、羊、猪改良工作进程中,要总结历年经验,选用优良种公畜,采取人工授精与自然交配相结合的方式。因为人工授精可减少公畜的饲养量、提高优秀公畜利用率、减少疫病的传播等,应重点提倡。以猪为例,在自然交配下1头公猪配种负荷约25~30头母猪、年产仔600~800头,而采用人工授精1头公猪可配种负荷150~300头母猪。

为提高改良后代在当地的适应性,首选如下品种:本地黄牛引用荷兰种公牛、西门塔尔种公牛、夏洛莱种公牛和利木赞种公牛进行改良;绵羊以陶赛特羊为父本、小尾寒羊为母本进行经济杂交生产肉羔;猪用长白种公猪和约克夏种公猪进行品种培育和商品猪生产。核心是改良成具有性情温顺、适应性较强、耐粗饲、早熟、增长较快、饲料报酬高、肉佳味美、屠宰率和出肉率较高等生产性能的品种。

2)注重保护优良地方品种。农区不少优良地方畜禽品种,其含金量颇高。在引进外血品种的同时,要保护好优良地方品种,加强选育工作。

3)建立健全种公畜饲养管理制度。把引进的种公畜投放到有一定养殖经验、积极性高、饲养条件好的农户中,基层兽医站建档立卡,每月或半年进行1次种公畜饲养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并加强防疫和诊疗。

3 推广饲草种植

对广大养殖户宣传《草原法》和《草原保护法》,教育、引导广大养殖户大量种植玉米;在加强玉米秸秆等农副产品加工利用的同时,引进和选育优良牧草,推广在荒山荒坡、弃耕地或农田种植优质牧草。

农区种草,是种、养业结构调整的最佳切入点,以地种草,以草换肉、换蛋、换奶、换毛、换皮,既提高了土地的利用价值,又实现了种、养业的优势互补、互促,延长了产业链。而且,利用农田种植牧草还有以下优势:一是经济效益可观。每667m2地产鲜草5000~7500kg,产量和营养价值双高,可短期育肥5只绵羊或1.7头牛,其效益高于其他农作物秸秆。二是生态效益好。牧草根系发达,可保持水土,促使植被恢复、土壤结构改善。

4 强化科技支撑

强化科技支撑,完善科技服务队伍体系是调整畜群结构、促进畜牧业发展、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的有力保障。牧业技术推广和普及工作应做到程序化、日常化、长期化。

1)加强牧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畜牧兽医站是农区畜牧科技的直接推广机构,也是畜牧系统直接面向农户的服务组织,肩负着防疫灭病、品种改良、结构调整、技术推广、物资供应、销售服务等多种职能,在农民增收增效中功不可没。应加强畜牧兽医站的建设,充实科技服务人员,完善技术推广的相应设施设备。

2)努力提高牧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素质。选择当地符合条件的人员定向培养,开展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充实基层科技推广队伍。加大对基层畜牧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促使其技术不断更新、能力不断提高;聘请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县畜牧局和乡镇授课,造就1支高素质的畜牧业技术推广队伍,以增强畜牧科技推广的后劲。

3)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根据当地养殖项目的技术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地、有针对性地举办针对基层干部、养殖户和生产经营户生物技术培训班;结合当地实际,编写乡土教材、实用技术资料,发放到户,指导生产;还要充分利用广播、墙报、集会等来收集并提供信息,预报行情。

5 重视疫病防治

1)健全法制,进一步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法规、政策,动员群众支持、配合搞好动物防疫工作。

2)积极开展产地检疫,一旦发现病害肉,专业人员要亲自到现场对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上市交易产品按规定实施严格检疫,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人畜健康。另外,还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消灭当地畜禽主要疫病的计划,实行“由行政部门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双轨目标责任制,以动物防疫部门为主力军,加强动物防疫,落实动物防疫政策,有效控制布病、结核病、口蹄疫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发生。

6 小结

在民和县有规划的畜牧业发展战略和正确思路的指导下、在惠牧政策的支持下,加强组织领导,以科技为支撑,全面动员广大养殖户改变传统观念,促使种养结合,引进或选择优良品种,可使农区的畜牧业结构调整逐步趋于合理。

猜你喜欢
民和县农区示范场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种羊示范场
2015—2020年民和县牛羊棘球蚴感染情况调查
西藏农区奶牛异食癖的诊治
玉米秸秆青贮技术
论藜麦在民和地区的推广
泰州市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及变化趋势研究
日喀则市种植业结构调整增效与农区高效养殖技术示范及产业发展
西藏农区奶牛乳房炎的抽查报告
第四批全国农垦现代化养殖示范场增加30家
全国畜禽标准化示范场管理信息系统培训班在福州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