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性、思维方式、批评性:哲学作为时代精神拓荒事业的依据

2014-03-06 15:53周家荣
关键词:时代精神黑格尔哲学

周家荣

(中央编译局 马克思主义研究部,北京100032)

我们一般接受了黑格尔和马克思关于哲学的论述,认为哲学是思想中的时代,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是思想中的时代,更是时代精神的拓荒事业,是更新时代思想观念的精神拓荒事业。只有作为时代精神的拓荒事业,哲学才无愧于“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的桂冠。也正是由于哲学的思想拓荒工作,人类的思想价值观念才会不断实现突破和创新,而不是停留在已经达到的状态。拒斥作为形而上学的哲学或者固守落后于时代的哲学,只能面临时代的信仰危机和意义危机。哲学的本性、思维方式及其独特的批判精神,注定哲学不仅不需要成为规范科学,而且必须拒绝成为规范科学。

一、关于哲学的传统论述

哲学,在古希腊被看作关于“智慧”的学问,亚里士多德明确把它阐述为寻取万事万物存在的“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亦即“实是之所以为实是”①[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年,第58 页。的学术。黑格尔跳出纯粹的理性,将哲学的理性与时代意义结合起来,赋予哲学更多的现实意义与价值,在他看来,哲学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时代”,“妄想一种哲学可以超出它那个时代”②[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年,第12 页。。但是,黑格尔又把哲学与时代关系绝对化了,在他看来,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特有产物,任何哲学不可能超出它所在时代,这种观点从本质上来讲也是其“绝对观念”的体现。马克思从时代发展、社会变革的角度将黑格尔关于哲学本性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步,他不仅深刻地认识到哲学在一定时代的文化体系中的地位,是“时代精神的精华”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年,第121 页。,更是促进社会变革的先导力量。但是,该如何理解马克思的这些论断?仅仅在于它对时代的终极把握吗?如果是这样,那么在马克思那里哲学的任务不就仍然局限于“解释世界”了吗?而且,如果是这样,那么人类的理论创新和观念进步就只能来源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甚至来源于物质生产的发展,哲学就总是落后于时代,仅仅是时代的思想回声,这样它又如何成为“文明的活的灵魂”?因此,说哲学是思想中的时代是正确的,但又是不彻底的: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哲学不应满足对时代的终极把握,它应该是时代精神的拓荒事业,是更新时代思想价值观念的精神拓荒事业。

二、哲学是时代精神拓荒事业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拓荒事业,是更新时代思想观念的精神拓荒事业。做出这样的判断有如下理论依据。

首先,哲学的本性就在于进行时代精神的拓荒。当代西方哲学把人看作尚未、可能性(例如克尔凯郭尔和海德格尔等),已故的高清海教授也认为,“人是一种从不满足于既有存在,总在追求未来理想存在的一种存在”①高清海:《高清海哲学文存》(第1 卷),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年,第141 页。。按照这种认识,人不是已经完成的状态,而是尚未完成和有待完成的存在者。也就是说,人之作为人,永远不会满足于其已经达到的现实生存境况,而是不断否定和超越其当下生存境况,这被看作人的形而上学本性。人不断否定和超越其现实生存境况的本性,或者说人的形而上学本性集中体现在作为形而上学的哲学中并且规定了哲学的本性:哲学,其最本源的意思是物理学之上,即对既存的现实进行反思性的和批判性的追问,对基于这些经验现实所形成的认识进行质疑和追问,超越经验现实寻求经验之外普遍的、抽象的、超越的东西。这种永不停息的质疑和追问本身就是时代精神的拓荒,它不断挑战、质疑和瓦解既定时代的思想价值观念(包括哲学理念),不断提出新的思想观念和新的理念,丰富人类的精神文化宝库,变革人类的思维方式。回首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哲学家,无不对他们时代普遍存在的思想观念提出了置疑,提出新的问题和新的观念,从他们的质疑和探索中开启了思想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方向。哲学虽然最初在这种追问过程中设定了最高原理和终极解释,但这种设定及其与现实之间的张力本身就是超越一定时代的思想观念而进行的精神拓荒。现代西方哲学的生存论转向、语言转向进一步转向对生活世界意义的追问,对存在意义的追问,而后现代思潮在解构中全面消解马克思所批判的现代性观念,敞开了人类思想拓荒的广阔空间。

其次,哲学的思维方式使它具有进行时代精神拓荒的可能性。反思和思辨是哲学特有的思维方式。黑格尔指出,“哲学的特点,就在于研究一般人平时所自以为很熟悉的东西”②[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 卷),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年,第25 页。,“哲学的认识方式只是一种反思”,即“以思想的本身为内容,力求思想自觉其为思想”③[德]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年,第7、39 页。,具体说来就是,“精神向内反省,以自身为对象,它的思维的方向因此便给它以形式和思想的范畴。精神据以反省的概念也就是它自身,它的形式,它的存在;它重新把它自己与它的概念范畴分离开,把这概念作为对象,重新加以思考。这样,这种思维活动更加陶铸了前此已陶铸过的材料,予以更多的范畴,使它更确定更发展更深邃。”④[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 卷),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年,第31 页。汪信砚教授从哲学的反思特性对哲学做出定义:“哲学是一门特殊的人文学科,是旨在表达某种价值观念和价值理想的人学,是以反思的方式对人的生存意义、人的价值及其实现问题的理性把握”⑤汪信砚:《什么是哲学?——从人文学科的视角看》,《哲学研究》2009 年第11 期。。孙正聿教授区别了构成性思想和反思思想,认为只有反思思想才构成哲学,所谓“反思思想”的思想维度是指, “思想以自身为对象反过来而思之”⑥孙正聿:《孙正聿哲学文集》第5 卷,北京: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年,第123 页。。反思思想使哲学的思维方式表现出高度的思辨性。黑格尔指出, “思辨的思维,亦即真正的哲学思维”⑦[德]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年,第48 页。;马克思认为,哲学是以“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 卷 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年,第39 页。,是一种整体的、理论的思维方式。把黑格尔、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些论述联系起来可以看到,哲学不同于神话、宗教、艺术、伦理学和实证科学,哲学的思维方式就在于它是“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年,第552 页。,是“思辨的思维”。因此,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可以说,哲学是反思的学问,是思辨的学问。哲学反思的和思辨的思维方式使它具有进行精神拓荒的可能性。哲学思维方式超越感觉的直观性和肤浅性,超越表象的随意性和经验性,超越情感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哲学思维方式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思维方式,也是定位于符合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维方式,因此,哲学思维方式是认识世界最基本、最本质的思维方式,在哲学思维的引导下,人类才能不断从愚昧走向智化,从感性走向理性,从理论走向现实,从反思走向超越,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从哲学反思的内容上看,哲学反思既有对人类认识世界方式的思考,也有对人类行为后果的批判;哲学反思不仅探究人类文明生成发展的根据、本质和趋势,更要审视文明发展的合理性与目的性;哲学反思既有对人类文明发展经验的系统总结与传承,也有对人类文明创新性、颠覆性变革,从而实现“人类的世界图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终极关怀的飞跃和升华”①孙正聿:《反思:哲学的思维方式》,《社会科学战线》2001 年第1 期。。更为重要的是,哲学“把时代置于自己的准绳之下”②[德]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熊伟,王庆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年,第10 页。,它不仅是对历史过往的理论性总结,更是对时代精神的反思、创新、引领和时代问题的探究、分析和解释,任何哲学都是对时代精神需求的回应和时代发展问题的本质批判,是所在时代社会历史与思想文化、社会实践和理论生成的高度凝练,这就是所谓的“历史性此在”。哲学虽然总是产生于一定的时代,但正是作为这样的理论思维它才能站在时代的至高点,拉开与时代的距离,以淡然世外的姿态,在历史与现实的交错中为人在时代中划定坐标,为时代在历史中划定坐标(从这角度看,哲学首先是世界观,是对存在的意义的追问,也是基于这种世界观逻辑推导出来的人生观,即对人生意义的追问。我们经常说,哲学是人类的自我意识,是“认识你自己”的思想结晶,但是这种自我意识只能是世界观的逻辑结论。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拓荒事业,并不否定它是世界观和对人生意义的探寻,而是说哲学不仅于此。现代西方哲学在对传统哲学的批评反思中相继提出“思维方式说”“价值观念说” “文化批判说” “人生境界说”“语言分析说”等等,这些显示西方现代精神拓荒的范围和界限,显示了哲学开始走向自觉,但不彻底),才能着眼于时代的精神状况,揭示时代的深层次问题,把握时代的脉搏,实现对时代的终极把握,在批判的同时更新时代的思想价值观念,从观念上开启新的时代。

最后,哲学的批判特性展示了它的精神拓荒空间。“哲学的反思特性决定了它的批判本质和批判精神”,而批判性构成哲学的灵魂。孙正聿教授从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出发认为,“哲学是人类所特有的批判性追问的自我意识”③孙正聿:《哲学通论》,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年,第559、563 ~564 页。。(1)哲学的批判首先表现在哲学的自我反思与自我批判。康德认为哲学领域是“无休无止的争吵的战场”④[德]康德:《康德全集》(第4 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年,第5 页。,黑格尔也说哲学史是撕杀的战场,孙正聿则把哲学的自我反思与自我批判核心看作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对哲学反思的前提、标准、价值、变革等重要问题重新解释,对哲学理念和哲学观的反思批判和重新解释,通过这种解释更新一定时代的哲学理念,更新一定时代哲学思维方式和基本的社会理念。贺麟区分了提出问题的哲学家和回答问题的哲学家,其中后者“喜欢批评、怀疑、反对旧传统,提出新问题、新方法,指出新方向”⑤贺麟:《文化与人生》,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年,第276 页。,从提出问题的角度看,哲学的永恒魅力在于“它适应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以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人类存在和人类理性面对的巨大困难,以深刻的哲学批判去寻求新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为人类的进一步发展提示新的道路”⑥孙正聿:《哲学通论》,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年,第561 页。。俞吾金认为,哲学“通过批判、怀疑和反思的方式,使以前建构起来的、已经统治人类思想很久的哲学体系乃至整个文化传统处于解体之中”⑦俞吾金:《哲学史: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互动的历史》,《复旦学报》1996 年第5 期。。(2)哲学对人类其他把握世界的方式及其理论前提和理论成果的批判。孙正聿教授关于反思的解释及对哲学与其他文化样式的区别显示了,哲学作为理论前提的批判主要是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反思批判,是对人类把握世界的其他方式及其成果的反思批判,也就是对人类的自然科学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思想观点理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反思批判。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哲学的批判就是对构成各种各样文化样式的根据、标准和尺度进行清理地基的工作⑧孙正聿:《哲学通论》,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年,第559 页。,“在这些方式及其成果的相互观照和相互理解中,展现它们各自的片面性和狭隘性,显现它们各自的保守性和暂时性,从而暴露它们的内在矛盾,使之处于自我反省的紧张状态”⑨孙正聿:《哲学通论》,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年,第564 页。。(3)哲学对常识的批判。孙正聿教授对常识做了系统的解释,他认为,常识是“人类的最具基础性的概念框架”,它“为人们提供最具普遍性的世界图景,并使人们的经验世界得到最直接的自我理解和最广泛的相互理解”①孙正聿:《非常识的常识化》,《求是学刊》1996 年第2 期。。应该说,常识并不仅仅是人类世世代代生活的经验总结,科学发现、宗教变革、艺术创作等等带来的知识普及后都转化为常识,甚至某种哲学观念在普及后也会转化为常识,丰富人类的常识水库。但是,常识之作为常识,就在于它的非批判性和非反思性。基于常识的生活可以称之为冯友兰所说的“自然境界”,也可以说是缺乏反思的生活。哲学对常识的质疑和批判,展现了常识的消解和非常识的常识化的辩证运动,普遍地表现出时代普遍的思想观念的批判与更新。纵观哲学史,每一种新的哲学理论的提出无不是对前人理论成果的反思批判,就时代性来说,每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学理论的提出无不是对时代生存境况的深层次的批判,对时代普遍的思想观念和普遍的思维方式的批判,是对时代的常识性观念的批判。哲学批判“是通过自己的批判性反思而激发人类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向人类已经获得的全部假定的确定性不断地提出新的挑战,并把这种批判意识逐步变成人类自觉的自我意识”, “通过自我批判而实现人类在致知取向、价值取向、审美取向和整个实践取向上的变革”②孙正聿:《哲学通论》,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年,第564 页。。哲学批判“反对人们对流行的思维方式、时髦的价值观念、既定的科学理论等等采取现成接受的态度,反对人们躺在无人质疑的温床上睡大觉。它要求人们对认识进行再认识、对思想进行再思想,要求人们以更高的合理性、目的性和理想性去反观自己的现实”③孙正聿:《哲学通论》,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年,第564 页。。正是哲学的自我批判,对时代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及其成果的反思批判,及对常识的批判表现了哲学时代精神拓荒的面貌和姿态,并且敞开了时代精神拓荒的广阔空间。

因此,哲学不仅仅是思想中的时代,不仅仅是时代精神的理论“表征”,更是时代精神的拓荒事业,它不断变革一定时代最基本的社会理念,变革一定时代的思维方式,变革一定时代普遍的思想价值观念和常识,实现人类的思想文化观念不断突破和创新,敞开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广阔空间。只有承担起时代精神的拓荒责任,哲学才能傲然站在时代的至高点迎接新时代的曙光,而不是跟在时代的背后解释时代,或者为时代做合法性辩护。只有成为时代精神的拓荒事业,哲学才能真正肩负其历史使命,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支柱,真正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引领旗帜。其实,黑格尔和马克思及当代中国思想家的探索已经不明确地指出了哲学的时代精神拓荒的本性。黑格尔认为,“哲学的工作实在是一种连续不断的觉醒”④[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 卷),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年,第42 页。,难道不正是哲学所进行的时代精神拓荒才会突破既定时代思想文化观念“固定不变的、令人难解的体系的外壳”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年,第121 页。并且带来“连续不断的觉醒”吗?

三、哲学与人类的自觉生存状态

我们常常说,哲学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反映,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关切,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批判,是对人类生存发展的指向。但是,从人类诞生以来,哲学却常常落后于时代。“无论如何哲学总是来得太迟”⑥[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年,第13 ~14 页。;哲学“思索是从发展过程的完成结果开始的”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年,第92 页。。哲学的确是时代精神的核心体现,但是哲学生成于对时代精神前提的批判,这个过程太长、程度太深刻,因此,哲学往往显示落后于时代;哲学关于形而上,对形而下“嗤之以鼻”,因此,哲学往往表现为“不食人间烟火”并与时代拉开距离;哲学的确是思想的灵魂,对一些普通性价值过多关注,对新生价值、思想反应“较为迟钝”;特别是全球化与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时代精神急剧变化,哲学地位也发生根本变化,哲学与时代关系越走越远,哲学主要被定位为学术研究、理论阐释、体系构建、认知分析、价值判断。在人类历史上,哲学在很长时期处于落后于历史发展的滞后状态。同样,当代中国的哲学发展也落后于时代的步伐,甚至仅仅起着解释和宣传的作用。尽管“建设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 “建构二十一世纪中国自己的哲学理论”这些口号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已经提出来了,但时至今日仍然没有明显的突破。与哲学发展的滞后状态相对应的在微观上是具体时代的思想僵化和文明进步的滞缓,在宏观上是人类仍然“处于创造自己社会生活条件的过程中,而不是从这种条件出发去开始他们的社会生活”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 卷 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年,第108 页。,因此仍然没有走出自然生存的状态,没有走出盲目、自发、无序的社会生存状态,人类的史前史还远没有告终。哲学落后于时代,标志着人类生存的不自觉状态,而落后于时代的哲学则只能是对时代的终极把握,是对时代的理论“表征”,而不可能引领时代的发展方向,这样的哲学不是真正的哲学。真正的哲学,能够把握时代精神的主流,能够体现时代发展的主导价值,能够反映社会成员的共同思想和价值观念,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有效破除时代既定思想文化观念所造成的思想僵化状态,赋予时代以思想活力,指明时代进步的方向,为新时代的到来做思想观念和文化上的准备——只有这样的哲学自觉才能引导人类告别不自觉的生存状态,并且成为人类自觉生存状态的标志。

哲学在它的早期阶段包括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而到了近代自然科学从它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哲学母腹中分离出来,并开始以规范性的姿态展开了对哲学的反叛。在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特别是形而上学在规范化、体系化失败之后,遭到科学的巨大挑战和普遍的拒斥,被贬低为科学方法论的整理,甚至被宣判了“终结”的命运。在这样的潮流中,形而上学被消解了,西方宣称进入后形而上学的时代。但是,在理性主义传统根深蒂固的西方,这与其说是哲学的悲哀,不如说是走不出理性主义传统的西方文明的悲哀,原因在于,作为对时代的终极把握和时代精神的拓荒事业,哲学不仅不需要规范化,而且应该拒绝规范化: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显示出不同的生存境遇,也具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并且面临不同的问题,这些必然使哲学带有强烈的时代性、民族性特征;特别是,任何哲学都是具体的哲学探究者的思想成果,它必然带有特定哲学探究者独特的个性并且具有研究范式多样化的特征。这些决定了哲学的主题不断变换,哲学的范畴、概念会具有不同的含义,甚至哲学的思维方式和视角也不同。哲学,正是因为它不是并且拒绝成为规范科学,才能获得它的生命力。二十世纪科学主义思潮对哲学的贬低不过是规范科学领域内理性精神的僭越,表征着“科学鲸吞人文”的当代人类文化生存困境。后现代开启了对现代性的全面解构,并且在这种解构中放弃了形而上学的建构,哲学仅仅在于对社会弊病的诊断。但是,“人本质上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动物,所以他需要形而上学”,因此“只要人类存在,哲学就永远不可能有什么危机”②严春友:《西方哲学史新论》(导言),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年,第6 页。;从共同体整体角度看,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哲学,这个民族一定就没有厚重的底蕴,一定就没有璀璨的文明和宽容博大的思想;一个民族只有建立自己真正的哲学,才能够有孜孜不倦的精神底气、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宽宏开放的心理特征和颠扑不破的理论自信。放弃形而上学的建构或者坚持落后于时代的、僵化的形而上学,一个民族如何在历史与现实的交错中达到对时代的理性定位,如何找到该民族在其历史中的时代坐标?没有这样的定位,如何积极自觉地开启民族的未来而不在文明的发展中迷失方向?如何避免意义危机、价值危机和信仰危机?当代西方对形而上学的拒斥不过表明当代西方理性之后关于人的自我意识的迷失,不过是在这种迷失中把洗澡水(追求规范性和终极性的缺陷)和婴儿一起倒掉。当然,展开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的当代西方哲学,在更深层次上揭示了在“物的统治”表象(它已经开始走向削弱)背后人类更深层次的生存困境,即“文化的统治”下的人类生存困境。但是,从“文化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实现人类的“文化解放”,不仅需要文化批判,更需要对时代的终结把握,需要新的人类自我定位,这也许就是形而上学在当代西方开始复兴的根源。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拓荒事业,这对从事哲学探究的人提出什么要求呢?从本质上来讲,开拓时代精神,创新文明思想是知识分子的使命。知识分子是一群充满理想与追求,具备社会良知和责任,敢于创新与变革,以社会发展为己任的特殊群体,“发挥着社会批判和推动人类价值实现的功能”③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年,第2 页。。知识分子的使命在于深切关注人类主体命运,追寻公平与正义,捍卫自由、民主和权力,促进社会和谐“大同”。发展哲学事业,弘扬哲学对社会发展的引领性,必须要有一大批具有独立思想、独立见解、独立行为,敢于批评、敢于挑战、敢于担当的知识分子。有学者认为,知识分子应该追求知识、追求真理、追求观念,做社会的反对者和社会价值的批判者,做正义、信仰和价值的引导者,并且提供终极关怀,因此他们应该具有独立自由的精神,对权力说真话,并且敢于承担苦难①胡俊修:《孤独边缘的高贵人》,《江淮论坛》2003 年第3 期。。其实,把这些阐述与西方作为爱智慧的哲学联系起来,就是关于哲学家或者说思想者的画像,即自由独立而又坚毅忍韧地做时代精神的拓荒者。对于当代中国的知识分子而言,同样应该具备作为知识分子所共同具有的这一切。但是,由于关注现实和知行合一的深厚传统,由于长期的封建专制制度的扼杀,中国的知识分子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和独立的人格。因此,他们首先要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他们既要独立于时代的普遍话语,也要独立于时代的既得利益群体,为自己自由独立的社会批判和自由的精神拓荒保留应有的空间。黑格尔认为,真正的思想者“愈彻底愈深邃地从事哲学研究,自身就愈孤独,对外愈沉默”②[德]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年,第30 页。。这就是说,时代精神的拓荒者是而且只能是孤独的,只有这种孤独,他们才能傲然洒脱于时代之外,形成“高举远慕的心态,慎思明辨的理性,体会真切的情感,执著专注的意志和洒脱通达的境界”③孙正聿:《哲学通论》,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年,第6 页。;只有这种孤独,他们才能“以谨严认真的态度从事于一个伟大的而且自身满足的事业”④[德]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年,第30 页。,“通天人之际、达古今之变”,“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冯友兰:《新原人》自序)。事实证明,很多在历史上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往往在奉献出他们的生命之后,“人们才渐渐认识到他们所为之献身的一系列伟大事业”⑤[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邓正来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 年,第155 页。,也许思想者只有用悲壮的现世孤独才能收获身后的永恒光环。最后还应该区别知识分子参与现实的途径。是直接参与现实的政治社会生活还是以思想的广泛传播影响时代?前者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千年轨迹,后者却是西方知识分子的历史与现实道路。在缺乏广泛、深入、持久的思想启蒙和文化启蒙、因而传统的思想观念仍然广泛存在的中国,知识分子应该理性地选择自己参与时代的方式和道路。

猜你喜欢
时代精神黑格尔哲学
绝对者何以作为实存者?——从后期谢林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来看
试论毛泽东在通道转兵会议上体现的时代精神
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三大层次
菱的哲学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现代艺术的盛宴彰显“一带一路”时代精神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简述黑格尔的哲学史观与方法论
论黑格尔的道德行为归责理论
为传统诗词注入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