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本科临床医学专业为主体的药理学实验改革

2014-03-06 11:59张明霞赵志英邱素华裴庭梅张晓飞黎燕峰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4年5期
关键词:药理学病案实验课

张明霞,赵志英,邱素华,裴庭梅,张晓飞,黎燕峰

(河北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药理教研室,河北 石家庄 050017)

药理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程,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药理学实验教学是药理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的效果不仅关系着理论教学的质量,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早在2008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本科医学教育标准》通知中就明确指出“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毕业生”。但多年来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实验教学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与方法陈旧、教学主体倒错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限制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为了提升实验教学质量,改变教育现状,培养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作者所在院校对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

1 改革实验课模式

1.1 增设设计性实验

在传统的药理学实验课教学中,学生通常是以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模式为主。学生在教师的讲解和指导下,只是按部就班的一步一步照着实验讲义中的方法步骤去做,很少去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也缺乏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相对于这种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模式,设计性实验有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1]。设计性实验分为完全自主设计和限定性设计两种模式[2]。由于完全自主设计对学校软、硬件设施的配备都有较高要求,而且从查阅文献、了解研究背景,到确定实验题目和完成实验设计,更是要花费学生和教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因此,这在招生人数较多的本科生中很难开展实施。而限定性设计实验,一般是给定实验题目、明确实验目的、提供实验设备以及所需工具药品等,学生只需按照给定的条件和要求,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方法与步骤)和完成实验。与完全自主设计比较,虽然限定性设计,从某些方面没有给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和自主学习的空间,但是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主观能动性和培养思维能力等各方面,有殊途同归的效果,而且限定性设计实验相对简单易行,较适于在本科层次的实验教学中开展与实施。于是在本次教改中开设了限定性设计实验,即:“作用于肠平滑肌药物的辨别”的实验,要求学生利用离体肠肌实验装置和给定的工具药(乙酰胆碱)自行设计实验,完成对一组作用于肠平滑肌药物的辨别,这些药物中有:阿托品、组胺、苯海拉明、毛果芸香碱、生理盐水。具体实施方案为:①由实验准备人员将这5种药品编号(注意:各实验小组同一药品的编号不应相同);②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课余时间完成);③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确定最终方案,并完成实验(教师不主动参与,必要时可给予引导,但不直接给出意见);④汇报实验结果;⑤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各组实验结果给出评判意见。

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激发了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意识和参与实验的热情,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比如:将“普萘洛尔对氯化钡所致心律失常的防治作用”以及“呋塞米利尿作用的观察”等实验列为设计性实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研素养。

1.2 将“讨论课”纳入实验教学

开设“临床病案用药”为基础的讨论课,是此次实验教学改革的另一举措。将“临床病案用药讨论课”作为药理学理论与临床实际应用相联系的一次实践课,安排于实验教学中进行,是考虑到实验课以小班形式上课,学生人数少,更利于讨论课的有效开展。临床病案用药讨论课是以临床“病案”为依托,“病案”叙述力求简明扼要,主要包括临床表现、问诊、查体、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几部分。讨论主要围绕案例中“治疗用药”方面的相关问题展开,如:用药是否正确?用药目的和药理学依据是什么?还有无其他药物可以替代?用药注意事项以及有何不良反应等,而与诊断相关的内容不属讨论范畴。所选病案中的“治疗用药”力求覆盖药理学教学大纲的全部内容。具体实施办法:①课前1-2周将选定的“病案”素材(6个病案案例)全部发给学生,并将“讨论内容”附于各临床病案之后。学生通过所学的相关药理知识围绕病案中的“治疗用药”做出回答、分析与判断,同时也可提出自己的问题以待讨论;②讨论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共分6个小组),每组各选定一个案例(抓阄确定),先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与交流;③各组推荐代表,就各自“案例”中治疗用药问题做主题发言,其他小组可进行提问或作补充发言,或展开辩论,教师主要作旁听者、讨论方向的引领者和讨论进程的掌控者;④最后可由教师作总结性发言,对讨论内容进行梳理、评判与补充。

学习药理学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临床,为临床合理选择和使用药物奠定基础,更好地为患者防病治病。但在药理学学习阶段,因缺乏必要的临床知识与临床实践,常常制约了学生对药理知识的深刻理解与掌握,更谈不上灵活应用。 “临床病案用药讨论课”为药理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构建了良好平台,借助于这样一个平台,可加强学生对过往知识的综合掌握,做到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同时也有助于增进各学科知识的相互联系与融合,此外,“讨论课”所营造的宽松、平等、活跃的教学氛围,也深受学生的欢迎。

2 调整实验内容与方法

针对过去药理实验中存在的课堂容量不足、实验方法简单、陈旧、缺乏科研和实际应用价值等问题改革如下。

2.1 增加课堂容量

如“戊巴比妥钠的ED50测定”实验,由于课堂内容的安排相对于3个学时的课时安排和各实验小组的学生人数,则突显不足,有些学生没有动手机会,只得旁观,或者干脆聊天、玩手机等,直接影响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得课堂气氛松散,缺乏凝聚力。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将其改为“戊巴比妥钠的LD50、ED50以及治疗指数的测定”,实验内容(课堂容量)增加了一倍,这对学生是压力,也是挑战。在实验课时不变的情况下,要完成两倍于原实验内容的实验,就必须认真思考、通力合作,合理组织和安排实验过程,做到分工明确、紧张有序。实验课容量的增加,可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与合作能力等。

2.2 整合实验内容、优化实验方法

“受体激动药(乙酰胆碱)量效曲线测定”和“受体拮抗药(阿托品)PA2测定”为药理学经典实验,过去被分别安排在两次离体肠平滑肌实验中进行,而且关于实验方法的选择也主要偏重于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忽略了实验本身应具有的科研及实用价值。此次改革,对上述两实验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更改,比如:激动药乙酰胆碱量效曲线测定由原来的“四浓度(Cmax、Cmin和效应介于30-70%最大效应之间的另两个乙酰胆碱浓度)拉丁方测定法” 改为“累加给药测定法”;拮抗药阿托品PA2测定实验也由“简易法”改用“量效曲线直线化分析法(Schil法)”,该分析法求PA2的公式为:pA2=log(EC50’/EC50-1)-log[I],式中EC50为无拮抗药阿托品存在时激动药乙酰胆碱的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为有阿托品存在时(阿托品浓度为[I]),激动药乙酰胆碱达同等水平效应(半最大效应)所需的浓度。可虑到阿托品PA2测定实验中也需要通过乙酰胆碱量效曲线测定实验来求得EC50,为避免两次实验内容上的重复,对实验内容进行了整合,将两次实验课合并为一次实验,同时把剩余课时安排为设计性实验课。

调整后的实验方法为药效学相关研究的通用方法,实验数据还可借助于专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实验结果也更精准、可靠,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应用价值,而且两次实验内容的整合,更有利于学生对药理学基础理论的融会贯通。此外,在实验讲义中还保留和增加了其他相关的测定方法及原理的介绍,使学生能够从更深的层次和更广的视角去学习和了解药效学参数的测定原理与方法,既可填补理论课的空白,又能开阔学生视野、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

3 将PBL理念纳入实验教学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整个PBL教学过程的中心内容,而教师的作用则由传统的“灌输式”讲授转变为“启发式”教学,通过启发学生思考、指导学生查找和获取信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不正确之处进行及时地帮助与纠正等措施,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3]。PBL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知识整合和运用能力、与人沟通以及与人合作能力等诸多方面均有其独到优势,PBL已成为国际上广受重视的教学模式, 并得到教育界的持续实践和改进。据 WHO 报告,全球目前大约有1,700余所医学院采用PBL模式,PBL是目前西方医学教育的主流模式之一,并向全球扩散[4]。PBL教学模式或者正在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影响着我们。

此次药理实验教学改革,将PBL教学法,确切地说是将其教学理念融入实验课教学之中,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和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式。教师由实验课的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将主体地位让位于学生,教师不再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与步骤等作具体详尽的讲解,而是将其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自主去学习和了解。让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课堂上教师以“问题导入”的方式与学生展开“互动式”教学。互动过程,既是对学生参与实验的主体意识和认真态度的一种激励,也是对学生自学能力、沟通能力的锻炼与培养。教师也要注意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学会学习。比如“磺胺嘧啶药动学参数测定”实验,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与思考:①如何求一个药物的药动学参数?(简述实验思路);②磺胺嘧啶血药浓度测定的原理及注意事项;③实验所得数据应如何进行分析与处理?等。将PBL教学法和教学理念运用于药理实验教学,改变了学生的依赖思想,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升了其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通过上述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促进了学生各种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实现了教学过程中师生主体地位的角色转换,为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当然,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不断努力、坚持探索,使药理实验课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升,为培养顺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予阳,曹 珂,温慧敏,等.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经验与思路[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126-128.

[2]王 鹏,吴国华,王 涛,等. PBL教学模式在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3):217-218.

[3]韦星呈,曾 艳,刁 骋,等. PBL与传统教学方法在免疫学实验教学中的比较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9(2):3-4.

[4]董炜疆,王唯析,钱亦华,等.PBL 教学模式在解剖学教学中的探索和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3):220-222.

猜你喜欢
药理学病案实验课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基于二维码的病案示踪系统开发与应用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试析病案管理中预防病案错位发生的方法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有趣的实验
艺术药理学
试论病案管理在防范医疗纠纷中的作用
PDCA循环改进对病案首页中主要诊断正确选择的影响分析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