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济《朝鲜诗选》的文学价值

2014-03-06 13:08王克平崔静晓
关键词:诗选朝鲜

王克平,崔静晓

(延边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吉林 延吉133002)

明清时期,出现了多种由中国文人编选的韩国古代诗选,明代文人吴明济编选的《朝鲜诗选》即是其中的第一部,该诗选收录了统一新罗至朝鲜宣祖时期的汉诗340首,体裁多样,内涵丰富,从而使这部诗选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朝鲜诗选》的原刻本,为朝鲜宣祖三十三年(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刻本,不为研究者所见已久,所以相关研究成果较少,所具有的多方面的文学价值挖掘得也不够。上世纪末,原刻本被祁庆富教授发现,他依据大量的中、韩史籍详细校注并出版,为我们研究《朝鲜诗选》提供了诸多的便利。依据祁庆富教授的校注本,对《朝鲜诗选》进行分析考察,有助于探究韩国古代汉诗及其与中国文学、文化的关系及交流情况,有助于彰显《朝鲜诗选》所具有的多方面的文学价值。

一、体现了中、韩古代诗歌及文化的交流与关联

《朝鲜诗选》是中国明代文人编选的韩国古代汉诗选集,成书于明朝与朝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朝鲜的特殊历史时期,是两国文人、学者交流与合作的结晶,在中、韩文化交流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一)吴明济对韩国古代汉诗的收集

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吴明济作为徐观澜的幕僚东援朝鲜。第二年春,吴明济跟随徐观澜渡过鸭绿江,到达朝鲜义州。吴明济在义州时遇雨,休于村舍,结识了庶民李文学,开始搜集韩国古代汉诗。“有朝鲜李文学者,能诗,解华语,坐语久之,因赋诗相赠。次日,期访我于龙湾之馆,且治浆待之,果如约,遂与醉于杏花之下,复赋诗相赠。于是文学辈稍稍引见,日益盛。其人率谦退揖让,其文章皆雅淡可观。济因访东海名士崔致远诸君集,皆辞:‘无有。小国丧乱,君臣越在草莽间几七载,首领且不保,况于此乎!’然有能忆者,辄书以进,渐至一二百篇。”[1]吴明济到达朝鲜王京后,住在著名学者许筠的家里。许筠生于文学世家,聪敏强记,一览不忘。通过许筠的记忆,吴明济搜集到诗歌数百篇。又得到许兰雪轩的诗200篇。当时,朝鲜文臣吏曹判书尹根寿也为吴明济提供了资料。1599年,吴明济第二次赴朝鲜,继续热衷于韩国古代汉诗的搜集。这次赴朝,吴明济住在议政大臣李德馨的家里,得到李德馨的大力协助,李德馨“雅善诗文。济益请搜诸名人集,前后所得,自新罗及今朝鲜共百余家。披览之,凡两月不越户限,得佳篇若干篇,类而书之”,[1]终于完成了《朝鲜诗选》的编辑。

吴明济两次赴朝鲜,都住在朝鲜著名学者的家里,与许筠、李德馨、尹根寿、李文学等人都有密切的文学交往,没有这些人的帮助和参与,《朝鲜诗选》是不可能顺利编辑完成的。其中,许筠对吴明济的帮助最大,对《朝鲜诗选》的编定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中、韩古代文士唱和诗、赠诗的收录

《朝鲜诗选》收录了崔致远居唐至吴明济赴朝期间的唱和诗及赠诗,反映了中、韩古代诗歌密切而源远流长的交流关系。

崔致远是统一新罗时期最杰出的学者、文学家。他12岁时随商船入唐求学,18岁进士及第,20岁被任命为溧水(今江苏溧阳县)县尉,后以文名被淮南节度使高骈聘为从事官,掌文书之事。崔致远在唐16年,与唐代许多文士有密切的交往及诗文唱和。《朝鲜诗选》收录其《秋日再经盱眙寄李长官》。

赵孟頫为元代著名书法家、画家、文人,字子昂。李齐贤随从高丽忠宣王滞元期间,与赵孟頫交往甚密,李齐贤在诗中称“千载幸逢”。李齐贤《益斋集》卷一有《和呈赵学士子昂》二首,《朝鲜诗选》收录其二。

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张承宪以行人司行人担任吊祭副使赴朝,祭朝鲜国王,时任吏曹判书的申光汉为远接使。张承宪作《游汉江》诗,申光汉作《次华使张承宪公游汉江》次之。

壬辰战争爆发,明军将领季金奉皇帝之命,率兵千余人东援朝鲜,战功卓著。白振南作《上季都护凯还天朝二十韵并序》,在“序”中说他与季金“一见如平生欢。自是旦暮相集,每酒阑,赋诗以舒豪怀”,并称赞季金是“儒将”,“严令军士,抚循人民”,“雅善诗文”,“与倭奴战于曳桥,公身先士卒,被伤,犹裹疮力战,士卒奋勇,无不一当百,倭奴大败,逐北追亡,斩首数百级”。该诗序最后说:“公今凯旋,恐会晤之难期,潸然出涕,惜别之情,咸尽于诗。”白振南的诗及序,表达了对季金文才武略的赞美,抒发了二人的友谊和惜别之情。

《朝鲜诗选》收录了许筠的汉文诗15首,都是与吴明济的赠答、唱和诗。这些诗不仅反映了许筠与吴明济的深厚友谊,也是中、韩古代诗歌交流的直接体现。《平壤送吴子鱼大人还天朝》表达了对吴明济容貌和文才的赞美:“公子中州彦,缅邈青云姿。诗情敌谢朓,赋笔凌左思。”《送吴参军子鱼大兄还天朝》体现了二人异国兄弟般的情谊:“国有中外殊,人无夷夏别。落地皆兄弟,何必分楚越。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另一首《送吴参军子鱼大兄还天朝》述说了离别时的难舍之意:“恨恨初相识,行行生别离。惊魂知有梦,此别恐无期。马首西风换,云端秋雁悲。今朝明镜里,青鬓定成丝。”

《朝鲜诗选》还收录了朝鲜时期其他文人给吴明济的赠诗,如梁亨遇的《游龙山呈吴子鱼先生》,吴明济在朝鲜采诗为人所闻,梁亨遇即呈此诗。此外,有苄献(当作“卞献”)的《戏柬吴子鱼先生》、李秀才的《呈吴子鱼先生》、蓝秀才的《席上赋呈吴子鱼先生》等。

(三)体现中、韩古代诗歌及文化的关联

中国与朝鲜半岛同属于汉文化圈,自古往来不断,文学、文化关系非常密切,这在《朝鲜诗选》中有充分的体现。

沿用中国诗曲名称。《朝鲜诗选》的开篇为崔致远的《江南曲》,《江南曲》是乐府相和曲名,唐诗人多有此题作品。同时收录了许妹氏的《江南曲》二首。再如,许妹氏的《莫愁乐》。《旧唐书》音乐志二:“莫愁乐,出于石城乐。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故歌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2]《朝鲜诗选》收录了许妹氏的《塞上曲》5首,《塞上曲》为唐代诗歌曲名,以边塞为内容。还收录了许妹氏的《竹枝词》1首、《杨柳枝词》3首,《竹枝词》、《杨柳枝词》均为唐代乐府曲名。《竹枝词》本为巴渝一带民歌,唐穆宗朝刘禹锡为夔州刺史时,改作新词,咏风土人情,后成为《竹枝词》体。《杨柳枝词》又有《柳枝》等称谓,原为古曲,中唐以后翻为新曲,内容多以柳枝歌咏少女。所收许妹氏的诗,多取用中、晚唐人诗句。

次中国诗人诗韵、效中国诗人诗体。《朝鲜诗选》收录了韩修的《次杜诗韵》,即是次唐代诗人杜甫诗韵。收录了许妹氏的《效李义山》,《兰雪轩集》亦载有此诗,题作《效李义山体》。“义山”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字,其诗情致深蕴,别具一格,与杜牧齐名,被称为“小李杜”。还收录了许妹氏的《效崔国辅》三首。崔国辅为唐代诗人,以五言绝句著名,多写宫闱儿女之情。许妹氏的《效崔国辅》亦为五言绝句。

使用中国人名、地名、山名、水名、湖名、宫殿名、关名、驿名、书名等称谓。金克己《醉时歌》:“不随冯异西登陇,不遂孔明南渡泸。”“冯异”,西汉末颍川父城人,刘秀即位封其为阳夏侯;“孔明”,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泸”,即“泸水”,今四川雅砻江下游及金沙江合雅砻江以后的一段江流。朴寅亮有诗题为《朝宋过泗州龟山寺》,“泗州”,地名,今江苏泗阳县、安徽泗县均为其故地。释圆鉴《幽居》:“既断巴丘象,还逢渭水熊。”“巴丘”,山名,在今湖南岳阳县湘水右岸;“渭水”,黄河主要支流之一,源出甘肃,流入陕西。崔承祐有诗题为《镜湖》,“镜湖”,湖名。东汉永和五年(140年)太守马臻于会稽、山阴两县界筑塘蓄水,以湖水平如镜故名“镜湖”。洪侃《贫妇吟》:“吴歌楚舞乐未央,银烛万丈何晖光。”“未央”,即未央宫,故址在今陕西西安西北长安故城内。朴忠侃《山海关怀古》:“可怜万世无穷计,未保骊山土一丘。”“山海关”,长城关名,在今河北秦皇岛,有“天下第一关”之称;“骊山”,山名,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南,山北有秦始皇陵。郑梦周有《蓬莱驿示韩书状》,此诗当作于郑梦周使明贺圣节途中。“蓬莱驿”在山东省,是高丽使臣海路赴明的第一个重要驿站。李崇仁《挽金太常》:“礼仪今大叔,史学昔公羊。”“公羊”,指《春秋公羊传》。僧宏演《游紫清宫》:“山人自读黄庭经。”“黄庭经”,道经名,谈道家养生修炼之道。

吟咏中国节日习俗。李糓《七夕》:“天上风流牛女夕,人间佳丽帝王州。……乞巧曝衣非我事,且凭诗句遣闲愁。”“牛女”,指牵牛、织女二星,又指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中,牛郎、织女于一年一度的七夕相会。“乞巧”,民间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天上牛郎、织女相会,妇女于当晚穿针,称为“乞巧”。“曝衣”,古代霉雨季节一种晾晒衣服的习俗。《世说新语》:“阮仲容(咸也)步兵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皆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纱罗锦绮。”[4]南孝温《西江寒食》,“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传春秋时介之推辅佐重耳(晋文公)回国后,隐于山中,重耳烧山想逼他出来,结果介之推抱树而死。晋文公为悼念他,禁止介之推死日用火,只吃寒食,后相沿成俗。

二、为韩国古代汉诗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朝鲜诗选》除了收录340首各体汉诗以外,还有3篇序,对韩国古代汉诗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收录代表性作家作品和主要诗体

《朝鲜诗选》以崔致远的《江南曲》开篇、以女诗人许妹氏的《杨柳枝词》为结尾,上起统一新罗时期,下至朝鲜宣祖朝,时间跨度七百多年,作者包括文臣、文人、妇女、僧人以及不知名的秀才等群体,题材范围也较为广泛。

《朝鲜诗选》所选作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崔致远,统一新罗时期最杰出的学者、文学家,被称为“朝鲜汉文学之鼻祖”。[5]高丽时期的文臣、学者、诗人有:朴寅亮,外交文书多出自其手笔。朴寅亮与金觐等使宋,宋人赞其诗文,收其诗并以《小华集》刊行。金富轼,其《三国史记》为今存最早的韩国正史。李仁老,文宗韩愈、诗学苏轼,为“海左七贤”核心人物。李奎报,诗歌内容广博深刻,诗风浩荡豁达,与李齐贤一起被视为高丽汉诗的双壁。李齐贤,“不仅是第一位大力填词的朝鲜诗人,也是朝鲜文学史上最优秀的词人”,[6]在元期间与姚燧、阎复、赵孟頫等文士交往密切。李穑,李齐贤的学生,权近、金宗直、卞季良等名士的老师,高丽时期文学的集大成者。郑梦周,以汉诗著名,被尊称为“东方理学之祖”。高丽、朝鲜时期的文臣、学者郑道传,朝鲜朝开国功臣,精通朱子理学,擅长诗文。朝鲜时期的文臣、学者、诗人有:金宗直,性理学者,为岭南学派宗师,学问和文章都很有名气。金时习,一生写了一万多首汉诗,他创作的传奇小说集《金鳌新话》“是朝鲜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说作品”。[7]徐居正,学识渊博,文笔出众,编定《东文选》,明朝学者推崇其文,称之为“海东奇才”。姜希孟,通晓经史,擅长书画,是当时著名的文章家。申叔舟,具有卓著的学识和文才,与郑麟趾、成三问等人创制了《训民正音》。此外,还有许兰雪轩、许筠等。

《朝鲜诗选》对所选的诗歌按照体裁分类,分为五言古诗(共28首)、七言古体附长短句(共27首)、五言律诗(共56首)、五言排律(共3首)、七言律诗(共59首)、五言绝句(共46首)、七言绝句(共121首)七类,即七卷,共收录汉诗340首。所选诗歌基本上包括了古代汉诗的主要体裁,作品内容较为丰富,艺术表现较为成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吴明济的《朝鲜诗选序》表达了他的诗学观点,对我们研究韩国古代汉诗有重要的参考作用:“今观其声和平不迫,雅淡不华,无放诞诡异之词,无靡靡妖艳之曲,而雄健畅博之象宛然其中。美哉!洋洋乎譬如江水之流,悠悠扬扬,未见其奇,然而云霞掩映,烟雾明灭,凫鹜与飞,鱼龙出没,风涛冲激天汉上下,而奇不可胜用矣。”从中可以看出,吴明济对韩国古代汉诗是颇为欣赏的。

(二)为研究许筠提供了新资料

许筠是朝鲜时期的著名文臣、小说家、诗人,他文章超群、才学过人,对于汉诗有相当高的造诣,共创作了749首诗歌,还创作了长篇国语小说《洪吉童传》。

《朝鲜诗选》中收录许筠的诗歌15首,其中7首为《列朝诗集》所选录,为研究者所易见,只是《列朝诗集》对诗的题目有所改动;另外8首《列朝诗集》没有收录,是许筠汉文诗的新发现,从而为研究许筠的汉诗创作提供了新资料。这8首诗是:七言古体《吴子鱼先生赠画,诗以谢之》、五言律诗《送吴参军子鱼大兄还天朝》、七言律诗《次吴子鱼先生南庄归兴》又一首(“又一首”:《列朝诗集》收录)、七言绝句《柬吴子鱼先生》又一首(“又一首”:《列朝诗集》收录)、《采毫咏次贾司马戏赠吴子鱼先生》四首。

许筠为《朝鲜诗选》撰写了《后序》,《列朝诗集》只摘引了其中的一部分,借助《朝鲜诗选》原刻本我们得以看到《后序》的全文。许筠以较大篇幅论述了朝鲜半岛与中国礼义文教的密切联系,也谈及《朝鲜诗选》的编辑过程,并给予《朝鲜诗选》高度的评价。“会稽子鱼先生博雅士也,从戎东土,筠获私良厚。谓筠:‘尔东方文学甚盛,若崔致远诸君咏歌,为我取来,我将传之。’时以兵燹之余,所存无几,固辞不得,以筠所忆数百篇进。李议政亦拾断简佐之。所取若干,为编者七。猗欤盛哉!言之粹者为文,文之精者为诗,三代之教,莫重于诗。自卿大夫至闾阎妇人、黄口小儿,皆因而治观化者,亦因此而知。昔周官采诗,三韩不与;夫子删诗,三韩不及,远莫致乎。夫遗于千载前,而遇于千载后,小国之音,以先生始与成周齿,岂非天耶?先生之功盛矣哉!”《朝鲜诗选》及许筠的《后序》,为研究许筠的诗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朝鲜诗选》原刻本卷七末尾最下方有加盖的七个黑墨戳印字:“朝鲜状元许筠书”,说明《朝鲜诗选》的刻印本是许筠的书写字体,他为刻板书写了除《刻朝鲜诗选序》(《刻朝鲜诗选序》的撰者是韩初命,书写者是朝鲜时期的书法家梁庆遇)以外的全部稿本。这是《朝鲜诗选》出版过程中,许筠的另一个贡献。因此,刻印本也为研究许筠的书法提供了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三)对女性诗歌给予高度重视

在当时的朝鲜,诗坛是男人的天下,女性诗歌非常不容易流传。《朝鲜诗选》收录了四位女性诗人的作品,这对女性文学登上文坛产生了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

收录许兰雪轩的诗58首,其数量在所有录选者中排第一位,吴明济给了她特别突出的地位。许兰雪轩,名楚姬,号兰雪轩,别号景樊,现存诗212首。《朝鲜诗选》中许兰雪轩的作品均署为“许妹氏”,汉字词“妹氏”是当时对他人姊或妹的尊称。许兰雪轩善于用诗表现女性的痛苦和哀伤,也用诗表现了她追求仙境的理想,其诗宗唐人风格,充满了真情实感。许兰雪轩是韩国古代最为著名的才女诗人,在韩国古代诗歌史上占有特别的地位。吴明济是第一个把许兰雪轩介绍到中国的人,《朝鲜诗选》对许兰雪轩诗的流传起了奠基作用。在明清,许兰雪轩的诗受到人们的欢迎和赞许。吴明济第一次赴朝回国后,“西还长安。长安缙绅先生闻之,皆愿见东海诗人咏及许妹氏《游仙》诸篇。见者皆喜曰:‘善哉!吴伯子自东方还,橐中装与众异,乃累累琳琅乎!’”[1]

《朝鲜诗选》还收录了李玉峰(赵瑗妾李氏)的诗10首(包括署名“李氏”的诗)、成氏的诗1首、俞汝舟妻的诗1首。李玉峰,号玉峰,朝鲜时期著名女诗人。宣祖朝沃川郡守李逢之之庶女,赵瑗之妾。李玉峰有《玉峰集》一卷,诗32首,以《嘉林世稿》之附录传世。其诗含思清怨,情致深婉,在韩国古代女性文学中具有较高的地位。《静志居诗话》卷二十四:“瑗官学士承旨,死倭乱。妾李自号玉峰主人。诗如‘两两鸬鹚失旧矶,衔鱼飞入菰蒲去’,亦佳句也。”[8]成氏,朝鲜时期女诗人,文宗朝文臣成喜之女,崔塘之妻。俞汝舟妻,即林碧堂金氏,朝鲜时期中宗朝女诗人,金寿千之女,有诗集一卷,不传。其夫俞汝舟,号林碧堂,书法家。己卯士祸时归隐韩山,筑林碧堂,以读书、书法自娱,不仕而终。金氏与之同甘共苦,女工之暇,偶有吟咏。

《朝鲜诗选》收录这四位女诗人的诗达到70首,占全书收诗总数的1/5。“可以说,朝鲜女性文学正式登场,是从《朝鲜诗选》开始的。”[1]

三、为明清文人所称述并产生重要影响

《朝鲜诗选》问世后深受明清文人的重视,并给予很高的评价,对韩国古代诗歌在中国的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明清文人对《朝鲜诗选》的关注和评价

韩初命是吴明济在朝鲜期间的同僚,当时担任赴朝明军的督饷官,他不仅参与了《朝鲜诗选》的校正,而且为《朝鲜诗选》撰写了《刻朝鲜诗选序》,列三篇序文的第一篇。韩初命在《刻朝鲜诗选序》中说:“昔余弱冠时,读太史公纪,至箕子《麦秀歌》,未曾不掩卷太息,想见其风。及观汉晋书,咸称朝鲜礼义文学之盛,然未闻有继其响者。丁酉秋,余以倭奴之役督饷朝鲜,冀与访之。时率率戎事间,未遑及。次岁倭奴既平,徐及之。朝鲜以败亡余,荆棘盈野,国人难其,至以为恨。会稽吴君访余于白岳之阳,出其所选朝鲜诗,余读之,忘卷焉。”

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藏书家钱谦益在《绛云楼书目》中最早著录了吴明济的《朝鲜诗选》:“万历中有援朝之师,会稽吴明济子鱼,司马之客也,从军至平壤,因采诗于其国。作《后序》者许筠,东国之以文学鸣者也。”[9]

钱谦益所编的《列朝诗集》不但从《朝鲜诗选》中选收了大量的诗歌,而且该书“朝鲜诗”前面的序文即摘引自《朝鲜诗选》吴明济的“自序”和许筠的“后序”,表明了钱谦益对《朝鲜诗选》的重视程度。同时,钱谦益编的《列朝诗集》,对吴明济及其《朝鲜诗选》的传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钱谦益之后,钱曾在《钱遵王读书敏求记校证》中著录说:“朝鲜诗四卷……东国夙被声教,崇尚文雅,卷中诗彬彬可观。其新罗纳袛王《忧思曲》与古词《鸱迷岭》二篇可补东史阙遗。”[10]

朱彝尊的《静志居诗话》也著录了《朝鲜诗选》:“高丽文教,远胜他邦。自元以前,诗曾经大司成鸡林崔瀣彦明父选录,目曰《东人之文》,凡二十五卷,度必有可观,惜无从访求。今之存者,仅会稽吴明济子鱼《朝鲜诗选》而已。”[8]

(二)对编选韩国古代汉诗具有重要影响

《朝鲜诗选》开启了中国文人编辑韩国古代汉诗的先河,促进了明清文人对韩国古代汉诗的重视。

明末,蓝芳威因壬辰战争以游击将军率领数千浙兵奔赴朝鲜,编辑了《朝鲜古诗》,清抄本现存北京大学图书馆,但已不是全本。现存《朝鲜古诗》收录了从箕子到许兰雪轩的诗239首,与《朝鲜诗选》相比较,二书选诗相同的有122首,占《朝鲜古诗》收诗总数的一半多。“蓝芳威之书吸取了吴明济之书的内容,是可以肯定的。”[1]但这两部诗选的体例、内容也有许多不同。

钱谦益编定《列朝诗集》,其闰集第六选录了韩国古代汉诗169首,与《朝鲜诗选》相同的有93首;选入作者42人,与《朝鲜诗选》相同的有33人。可见《列朝诗集》所收录的韩国古代汉诗,是以《朝鲜诗选》为主要蓝本的。或者说,“《朝鲜诗选》是《列朝诗集》朝鲜诗的主要来源。”[1]例如,《列朝诗集》收录许筠诗10首、李玉峰诗11首,而其中各有7首来自《朝鲜诗选》。

清初著名学者朱彝尊编辑的《明诗综》,也参照了《朝鲜诗选》。《明诗综》选录韩国古代诗人90家、诗137首。与《朝鲜诗选》相比较,《明诗综》所选作者有27人与之相同,其中20人的24首诗出自《朝鲜诗选》。由此可见,《朝鲜诗选》对朱彝尊编选《明诗综》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朝鲜诗选》也借助《明诗综》提高了知名度。

清初陆次云编选《译史纪余》,该书卷二收录“朝鲜国诗”,收录作者23人,收录诗42首。《译史纪余》选入许兰雪轩的诗歌10首,其中有5首出自《朝鲜诗选》。陆次云在《古别离》一诗的评语中,把许兰雪轩与谢道韫、苏小妹相提并论,可见陆次云对许兰雪轩的评价之高。

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朝鲜北学派学者洪大容出使清朝,与浙江学者潘庭筠、严诚、陆飞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洪大容与潘庭筠等人的交往中,《朝鲜诗选》及许兰雪轩的诗是他们之间交流的一个重要话题。潘庭筠打算在吴明济之后再编一部韩国古代汉诗选集,为此请求洪大容的帮助。对于潘庭筠的“东诗抄送之托”,洪大容念念不忘、大力支持,但因“病故纠缠”,便请友人闵百顺编选了《海东诗选》,并寄给潘庭筠。“如果说明末吴明济在许筠鼎力相助下完成了《朝鲜诗选》,留下一段中朝文化交流佳话,那么,一个半世纪以后,潘庭筠动议,洪大容、闵百顺又编选出一部《海东诗选》,可以说是写下了双方友好交流的新篇章。”[1]

[1] 祁庆富.朝鲜诗选校注[Z].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9.55,59,58,27,29,35,40.

[2] [后晋]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1065.

[3] [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75.280.

[4]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2.382.

[5] [韩]金台俊.朝鲜汉文学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34.

[6] 李岩,徐健顺.朝鲜文学通史(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406.

[7] 李岩,池水涌.朝鲜文学通史(中)[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795.

[8] [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794,777.

[9] [清]钱谦益撰,陈景云注.绛云楼书目[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76.

[10] [清]钱曾撰,管庭芬,章钰校证.钱遵王读书敏求记校证[M].北京:中华书局,1990.222.

猜你喜欢
诗选朝鲜
朝鲜国庆"轻松"阅兵显自信
《朝鲜通信使文献选编》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吴琦诗选
邓辉诗选
涂光雍诗选
蔡显江诗选
李仲元诗选
雷默诗选
朝鲜平静度过“金正恩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