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医学模式下神经病学研究生培养策略探讨

2014-03-06 11:59:30李雁鹏赵正卿庄建华赵忠新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4年5期
关键词:神经病双向帕金森病

李雁鹏,赵正卿,庄建华,赵忠新

(第二军医大学 附属长征医院神经内科,上海 200003)

神经病学(Neurology)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临床综合性很强的医学学科,所包含的神经系统疾病种类繁多,仍有很大部分疾病尚缺少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法。随着近年来“转化医学”概念的提出,在深入揭示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探索治疗手段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尽管如此,我国转化医学研究整体上仍然涉猎较为粗浅,观念相对落后,产出十分有限。更重要的是,转化医学的概念尚未真正融入医学教育的各环节当中,成为更深层次发展转化研究的制约。研究生既是当前科研的主要参与力量,更是引领未来医学发展的动力所在。因此,强调神经病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融入转化医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不断加深理解,树立转化医学理念

“转化医学”的概念自提出开始就受到广泛的关注。转化医学作为一门通过从实验室到临床及从临床到实验室的双向通道的学科,强调多学科交叉合作,深入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探索新的防治策略,即“从实验台到病床旁(bench to bedside)”的一个连续、双向、开放的研究过程,将现代和未来医学研究的主要模式和途径[1]。转化医学强调临床与基础的紧密结合、双向转化,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也更加强调研究结果的实际应用价值。因此,在医学教育当中引入转化医学模式,将是针对传统医学教育的弊端进行规范和强化医学培养效果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研究生培养中常存在为完成论文、发表文章而设计研究、完成实验的“结果导向”的弊端。众所周知,真正创新性的研究多是建立在反复探索乃至失败的基础上的。可是,为了尽快得出结果、避免出现失败,很多研究者和研究生在选择课题时就去选择一些跟踪性、重复性的课题。这些课题尽管能够得出一些结论,但多是推论性的,创新性差,其最终结果是除了制造大量缺少实际应用价值的文章外,再无其他可取之处[2]。转化医学倡导从临床工作中发现并提出问题,重视从临床中凝练课题,使得研究生能够从选题之初就有明确的目标,从而避免仅以发表论文为目的的研究。我们以转化研究为方向,就是要把握临床应用的发展趋势,在研究选题之时,就具有实际应用与产业化的意识。更进一步,通过研究生阶段转化医学研究的训练,能够培养新一代医学人才具有转化医学的理念,为其今后开展临床工作和进行医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3]。

2 结合典型病例,训练转化医学思维

尽管转化医学的概念提出只有短短的十余年时间,但纵观现代医学的发展历程,其实始终贯穿着转化医学的理念。神经病学也不例外,很多神经系统疾病的认识过程都体现着明显的转化医学的内涵。通过这些典型疾病发展过程的详细讲解,可以很好地塑造神经病学研究生的转化医学视角。

以帕金森病研究的发展过程为例,自1817年James Parkinson首次描述了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后,神经病学家针对发病机制、临床治疗开展了不懈的转化研究。1913年首次报道在帕金森病患者中脑黑质内存在路易小体,1960年研究显示纹状体多巴胺神经递质水平下降是产生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的主要因素,继而临床上应用左旋多巴补充中枢多巴胺治疗帕金森病有效。而后随着基础研究中对多巴胺代谢途径的逐渐明确,又得以进一步开发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单氨氧化酶抑制剂、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等新的抗帕金森药物[4]。从这一途径可以清晰地看到,正是临床与基础之间不断进行双向的转化,才使得我们今天对帕金森病有深刻的认识。

通过开展对神经病学研究生相关医学史的介绍,详细阐释认识疾病过程的深层次脉络,能够让研究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学过程,更能够让他们不断领悟是通过什么样的研究目的和过程才引领我们达到目前的认识高度,又要通过何种过程才能解决我们遇到的更多问题。

3 搭建研究平台,开展转化研究实践

转化医学作为一种双向的科学体系,重心在于通过临床实践发现和提出问题之后,能够采用有效的方式将基础研究成果快速、安全地应用于临床当中,建立起跨越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之间双向转化的桥梁,从而推动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水平全面提升,最终使广大患者受益。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学科本身的发展和强大是真正建成大桥的两个“桥头堡”。转化目的的实现,无疑需要打好这两方面的基础。

通过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着重注意临床研究体系的建立,完成生物样本库,建立起标准化数据收集系统,建成基于数据库建设的统计分析平台,这些研究平台的搭建,将保证临床和实验室研究之间信息的顺畅流通。完成转化神经科学(translational neuroscience)技术平台的建立,是进一步培养出优秀神经病学研究生的重要前提[5]。只有在这样的平台基础上,才能开展有效的转化研究。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引入转化医学的实践,一方面可以为临床师生提供进入实验室开展基础研究的机会,以使双方能够不断熟悉对方的问题、语言、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思路等;另一方面也能够开阔基础研究科研人员的视野,加深对临床知识的重视和理解。最终能够实现转化医学的双向通道:从实验室到病床,再从病床到实验室,以此形成良性循环。

4 结语

总之,转化医学模式下神经病学研究生培养制度的创新,是深化转化研究进程的趋势使然,更是未来医学发展的需要。将转化医学理念全面融入到神经病学学科建设发展当中,合理的课程设置以全面体现神经系统疾病诊疗中转化研究的巨大价值,充分整合资源,搭建转化研究的平台。面对新的国际医学发展需要,适应社会对高层次临床医师的高度需求,必须加速培养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提高临床医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临床诊疗的水平,与此同时更要从根本上提高广大医师的研究思维能力,转化医学的模式将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Marincola FM. Translational Medicine: A two-way road [J].J Transl Med, 2003,1(1):1-2.

[2]羌建峰,戴正庆,王晓冬.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控制体系的探索研究[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1,31(6):930-932.

[3]柳 红,胡艳艳,邵 洁,等. 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接轨研究 [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3(3):127-129.

[5]张玉林,吴 昊,陈德喜. 医学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J]. 西北医学教育, 2013,21(2):266-268.

[4]陈生弟,康文岩. 从转化医学的视角认识帕金森病研究的发展过程 [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1,44(9):585-586.

猜你喜欢
神经病双向帕金森病
双向度的成长与自我实现
出版人(2022年11期)2022-11-15 04:30:18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 01:25:28
帕金森病科普十问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04
糖尿病人应重视神经病变
越测越开心
一种软开关的交错并联Buck/Boost双向DC/DC变换器
帕金森病的治疗
一种工作频率可变的双向DC-DC变换器
电源技术(2015年9期)2015-06-05 09:36:07
慎玩,当心成神经病!
汽车生活(2015年6期)2015-05-30 04:59:21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98例